杭城梅影:众芳摇落独暄妍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zhong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杭州的西湖四时皆有花,到了冬天最热闹的是赏梅。写梅花,一詠三叹,是为“梅花三弄”。

梅花屿:千载林逋留胜迹


  杭州有个旧地名叫“梅花屿”,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其实就在杭人最喜欢的西湖孤山。
  孤山大草坪上濒湖处有一片梅林,古时既然叫梅花屿,想来那时的梅树要更多。孤山梅花早在唐朝就是一景,白居易在他的一首诗中就有“三年闲闷在余杭,曾为梅花醉几场,伍相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的句子。
  更有名的故事是“千载林逋留胜迹”,孤山梅花因此而著名。
  孤山与闹市一堤相连近在咫尺,但北宋诗人林和靖却在此处隐居二十多年,足迹不到市区,他在这里建屋,名“巢居阁”,周围遍植梅花,又养鹤自娱,人称“梅妻鹤子”。
  世上做成名士的不多,想结交名士的人太多了,况且这孤山来去又方便得很,大约常常有人慕名而来,光顾这巢居阁。林和靖有办法,平日里乘一叶小舟放荡湖山,无所寻觅,倘若是有愿意相见的好友来访,家童便放出两只白鹤,招呼主人返回。
  林和靖的诗作大多咏梅,其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堪称咏梅绝唱,孤山梅花也因他而闻名遐迩。
  林和靖爱孤山,爱孤山之梅,生前就在巢居阁旁修好自己的坟墓。元灭宋后,番僧杨琏真伽把林和靖的墓挖了,结果里面只有砚一方、笔一支。
  孤山的梅早就人格化了,它是对文人气质的书写。此后,元、明、清历代都在此补种梅林,连皇帝也不免要附庸此番风雅。清康熙皇帝的行宫就在孤山,不免想起后山的林和靖,大笔一挥,临摹明书法家董其昌书写了一篇《舞鹤赋》,在此刻石建亭。

林则徐的景仰之情


  800年后,一位姓林的官员来到杭州,此刻他还不知道自己将名垂青史。
  1820年秋林则徐到杭州,任杭嘉湖道,他在杭州前后两段时间加起来不超过20个月。在杭州做官的林则徐正是矢志济世匡时的青年才俊,他鼓励办学,修理海塘,查办聚赌,廓清吏治,整顿盐政,做了不少事。政事之余,也少不得走马西湖,吟赏山水。
  这天,来到孤山巢居阁,林则徐对这位林氏先人心怀敬仰。可是他眼前的祠和墓已经衰败不堪,梅花虽然历代有补种,也已是寥寥落落,他当即决定修缮林和靖的祠和墓,当年秋天就完工了,他又为巢居阁写下对联:“我以家风负梅鹤;天教处土领湖山。”此巢居阁已非当年林和靖隐遁的茅庐,但寄托了后人对前人的瞻仰之情。林则徐修林和靖墓时,又在巢居阁周围补种了360棵梅树,以此表达对西湖魂魄的景仰。

孤山补梅人林启


  孤山北坡,放鹤亭东面还有一座西式小楼“林社”,纪念的是另一位姓林的补梅人——林启。
  孤山所有的景点都是热闹的,可林社很寂寞。林社为纪念清朝杭州知府林启而建。杭州人纪念他,因为他开了杭州近代教育的先河。1897到1899年,他一口气创办了三所延续至今的新学堂:养正书塾(最早的现代公立中学,现杭州高级中学);求是书院(现浙江大学前身);浙江蚕学馆(最早的农桑学校,现浙江理工大学前身)。
  林启在杭州时,十分仰慕隐居孤山的林和靖,曾在孤山补植梅树百株。1900年林启病逝,葬于孤山,墓旁建林社祭祀。后来年久失修,渐渐倾颓。1946年,蚕丝业和教育界人士呼吁重建林社,设计一座坐南朝北的小洋楼。可是因为没钱,建了几年也没能结顶,直到1951年才建成,此时离林启逝世已过去了51年。
  近30多年来,林社大多时间用来做单位办公室,到了后来,几乎连在此办公的人都不知道,这是一座关于林启的小楼——林社。直到2003年,小楼才得以恢复为林社,又在一旁梅林中立林启铜像,纪念这位爱梅人。
  孤山以林和靖得名,可今天的孤山已没有一丁点的隐逸之气。古时文人喜欢以退隐山林、出世独立来自我欣赏,其实真正能出世的又有几人,倘若真能出世,像林和靖那样,即使没有西湖所隔,也能避世上喧哗。

牡丹亭下梅影坡


  梅影坡,一听这名字就叫人喜欢。
  花港公园里有一座牡丹亭,这是按照国画中的牡丹画意情趣设计的,牡丹亭是花港公园的主景,四周种满品种名贵的牡丹和芍药,还有错落有致的假山叠石,盘旋曲折的鹅卵石小径,令人遥想当年的洛阳风情。据说杭州古时没有牡丹,从唐代开始种植,到了宋代开始盛行。
  花港公园里的牡丹亭在杭州人人皆知,但牡丹亭下有个“梅影坡”,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只是一个小坡。牡丹亭四周种满了牡丹和芍药,惟此处有一片小小的空地。并无梅林,只是在坡地上,用黑色和白色的鹅卵石拼出一幅梅枝横斜的图案,犹如梅之倒影。坡上坡下,牡丹是主角,这梅影只是闲笔,丝毫没有喧宾夺主的张扬,却使得这幅华贵的牡丹图有了意外的一笔。
  空地的一角种着一株老梅,稀疏的枝叶透出一种苍凉。牡丹亭本是一幅富贵图,被花木缀得珠光宝气,没有一丝破绽,到这里终于透出一口气,有了一处留白,给这片热热闹闹的花团锦簇,留下了清朗的一角。
  树下有块太湖石,上面是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所题“梅影坡”三字。于是,无论季节更替,有梅或无梅,此处梅影依旧。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马一浮曾在花港内的蒋庄住过多年,当年,先生想必是常常驻足于此的。
  1952年花港公园扩建,成为当时杭州最大的公园。牡丹园是园内的主景,设计者用了很多心思,希望在表现牡丹的艳丽外,再增添其他季节的景趣,以求四季美丽,于是除了用植物造景突出牡丹的画意佳趣,又设计了这个“梅影坡”。当时的主要设计者和施工负责人胡绪渭常常住在工地上,因此与住在花港蒋庄的马一浮先生也常有往来,工程完工时,他特意到蒋庄请马一浮先生为“梅影坡”题名,先生欣然命笔。   说起来惭愧,花港观鱼常去,以前却一直不知道有一个梅影坡,第一次听到是在夏天,炎炎夏日里跑去,却无处觅梅。
  站在坡上,暗自背诵“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虽无一物,却依然有诗意,感觉自己像个诗人。偏又缀以“坡”字,柔情化作侠气,如同读古龙笔下匪夷所思的大侠,月下独行,历经浪漫情义路。于是在孤陋寡闻的自嘲中,又有一种喜出望外。

灵峰探梅,转身就有惊喜


  灵峰梅园种有五千多株梅树,六十多个品种,一转身就能遇到一个惊喜。
  冬日的艳阳撩人情怀,洒在梅树上,笑出一片灿烂,红的、粉的、白的,黄的是腊梅。数千株梅花依次开放,使得灵峰山下成了一片香海,香海也是人海,快乐与梅香温柔交融,于是,梅花似乎不再摆拒人千里的君子架式,而是平易地与所有人亲近。
  梅花和雪才是最佳拍档,杭州前些日子下了一场大雪,只有灵峰花枝俏。踩着积雪慢慢走向灵峰深处,大雪覆盖了山径、石墈、小溪,一转弯,是石砌的院墙,竹编的院门,再加一棵几百年的老樟树,积雪将洗钵池坡上的竹林压弯了腰,竹梢轻点池面,梅树花枝则被装点得晶莹剔透。
  想象中的灵峰就应该是这样的,要不然,那些有隐居癖的雅人、欲清心修行的僧人怎么会偏爱此地呢?
  早在吴越王时,这幽僻的山林里就建了一座鹫峰禅寺,据说园里那个“洗钵池”就是当时的住持伏虎光禅师洗钵之处。到宋时改为灵峰寺,明时僧散寺败。总是有人割舍不下这里的清幽,到了清朝嘉庆年间,寺院重建,僧人开始广植梅树,以后有了“灵峰探梅”的雅称。
  1909年的春节,一个叫周梦坡的爱梅人独自来到青芝坞的灵峰寺,只见寺门紧闭,残梅寥落,周梦坡决心补梅,就在这个春天里,补种了三百株梅花,并修建了一座“补梅庵”,千年古刹的梅花得以延续。以后,灵峰寺又毁于兵燹。后来又两次重建,遂成西湖一大赏梅胜地。
  “一树独先天下春”,是梅花独有的赞词,早在商代就开始种植梅树,起初是用来调味的,当时的梅与盐同样重要,常被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梅花被用于观赏大约起自汉代,而梅花被人宠爱不仅在于它的花期领百花之先,也为了那疏影横斜的虬枝和沁人心肺的浮香。
  去灵峰有两条路,一是沿玉古路上的青芝坞进入。十多年前,那里还是一个偏僻的山谷,只有散落的几户农家,如今已是车马喧喧。白墙黑瓦的农居,花草藤蔓的庭院,还有一些颇有艺术特色的小店。一条一千多米长的山坞,溪流蜿蜒,村道两边密密麻麻全是餐馆、茶馆、酒吧、青年旅社,农家菜和咖啡和睦相处,既保留着朴实的农家原味,又有生动的活力迸发,一到双休日,竟然无处停车。沿村道缓缓走进去,尽头便是灵峰景区,慢慢滤去心中杂念,再走入梅花的主题之中。
  若是从玉泉去则更好,山外山餐馆一旁有一条山路,树低草高,坡缓声寂,转一个弯,翻一道坡,就到了灵峰。一条静谧的山阶,只有冬日下的绿树,将梅的序幕轻轻拉开。

无梅时节亦品梅


  梅花本就有极高的花品,文人素以冬日赏梅为乐事,即便无梅的季节,也要生出梅花的趣味。沈复《浮生六记》的《闲情记趣》中专门记了芸娘所置梅花盒:芸“为置一梅花盒,用二寸白磁深碟六只,中置一只,外置五只,用灰漆就,其形如梅花,底盖均起凹楞,盖之上有柄如花蒂。置之案头,如一朵墨梅覆桌……”
  你相信吗,梅花也可以在酒色里绽放。山外山餐馆的掌门人徐丽华也是爱梅人,有一年,受当时杭报美食记者“后街许仙”的启发,做了一道“梅花宴”。将梅花元素入菜,构思就高出众人。一桌美味,精巧雅致,或形或味,离不开一个梅字,看着如画,读来像诗,更有江南清新绵长的口味,比如“幽香飄裙边”,是清溪甲鱼的裙边用高汤煨了,再以梅酒去醉,红、白、绿三色梅肉飞在它的上面;“脆梅马蹄烙”是生脆的马蹄配上青梅在油锅里煎,等两面金黄了再摆成花形……
  未到灵峰,在这里就先与梅花来一场邂逅,不知这梅花除了文人的把玩,还有这等饱人口福的快乐,雅和俗在这里握手,融汇。
  梅花三弄乃古琴曲。据说古琴弦是用蚕丝做的,弹奏起来声音细微。就像灵峰的梅花香,即便走出很远了,那幽幽清香似琴音,仍丝丝缕缕地回荡着。
其他文献
8月30日这天,对孤儿刘桂洁来说,是个非常高兴的日子,因为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第一梦想,迈进了高中——曲阜一中的校门。  刘桂洁,今年15岁,家住曲阜市边远山区南辛镇大王庄村。看上去一个文静乖巧的小女孩,可谁会想到她曾经历了三次失去亲人的不幸遭遇:她一生下来就被亲生父母遗弃,是一对善良的老光棍兄弟收养了她,她不到十岁,这对老兄弟先后因病离她而去,她再次被堂大伯母收养,而后不久,大伯母病世,她因失去亲
慈善义工队伍是宏大的社会工作队伍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全社会公民意识并付诸实践的极好形式,也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有力抓手。慈善义工是以“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为宗旨,以“痴呆傻、盲聋哑、孤残寡、幼老困和低收入家庭为重点服务对象,同时为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提供帮教、助学、助医、矛盾调解、法律援助、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社会公益服务。  《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规定,志愿者
近日,由中华慈善总会、《中华慈善年鉴》编辑部、《慈善》杂志社主办的“全国优秀慈善通讯员”评选工作圆满结束。来自全国24个省,31个市、区、县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厦门南普陀寺的65名慈善通讯员被评为“全国优秀慈善通讯员”。  此次评选活动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旨在表彰和奖励为各个地区慈善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慈善通讯员,对这些默默无闻的慈善人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并希望由此促进各地区慈善事业的
新冠病毒疫情之下,全国电影院业务停摆已经两个多月,14000家影城齐刷刷灭灯,中国电影产业迎来了自身的至暗时刻。  这次疫情使得电影的社交属性遭遇了“社交距离”的打击,或将加速影院“半互联网化”进程。线上与线下不是敌对关系  面对当前电影产业的困境,人们发出了几大质疑:如果病毒更长时间滞留甚至难以清除,影城的经营模式是否可以称之为“团灭”?开启文化娱乐“宅”模式的互联网,是否已经威胁到了影城的生存
江南水乡如何留住恬静雅致,北方大院如何维持古朴雄浑,湘西古城如何散发神秘通幽,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历史文化,只有精准施策,才能保护好、传承好。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既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也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特质。如何处理新与旧、拆与留、改与建的关系,是城市更新过程中需要回答的重要课题。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时强调:要本着对历史负责、
2009年11月20 日是一个应该载入温州市慈善事业史册的、有着重要纪念意义的日子!在这一天,2009年“爱心温州·慈善启明”工程第20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顺利完成。这标志着由温州市慈善总会牵头,市残疾人联合会、市卫生局、市红十字会、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联合开展的三年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市的“爱心温州·慈善启明”工程圆满完成。  温州市是白内障
暑假期间,国内旅游市场迎来全年出游高峰。驴妈妈旅游网近日发布《2018暑期出游预测报告》,报告显示,截至目前,2018年驴妈妈平台暑期出游预订人次是2017年的1.8倍,其中亲子家庭是出游主力军,占比达八成,亲子、玩水、游学等主题游受市场关注度较高。2018年暑假亲子游“黑马”客源地TOP10  ●No.1:南通  ●No.2:青岛  ●No.3:嘉兴  ●No.4:福州  ●No.5:长沙  ●
中华慈善总会视敏儿童弱视救助项目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该项目是由中华慈善总会与烟台富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烟台富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向中华慈善总会捐赠价值3240万元拥有专利技术的最新中医儿童弱视康复治疗仪,计划用5年时间帮助全国2万个贫困家庭的弱视儿童恢复视力。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副会长彭玉、邓铜山,秘书长刘国林出席了本次儿童弱视救助项目启动仪式及新闻发布会。  弱视,是指眼部无
厄运突降,异国“准姐夫”不言放弃    1983年11月14日,张蓓蓓出生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一个工人家庭。父母多年前就下岗在家。姐妹三个,她是老二。三姐妹在贫寒的家境里,凭着顽强的毅力,全部考上了大学。  2006年7月6日,刚从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毕业的张蓓蓓来到北京一家工程设计院上班。上班后第三天,单位组织新员工体检,张蓓蓓被查出眼睛看东西重影,并伴有头晕等身体不适现象。负责体检的医生对她说,
为何有人卖孩子?    跨国领养有个前提,有人愿意收留,有人愿意放手。除此之外,这种事情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一般是一个发达国家的父母,一个经济落后国家的婴儿。跨国领养的大背景,是发达地区生育率低。  从某种意义上讲,跨国领养确实是个善举。对于一些孤儿来说,被发达国家的父母领养意味着从此可以摆脱贫穷,过上富裕一点的生活。因此,一旦某个孤儿被来自发达国家的父母领走,别的孩子就会投之以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