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呼唤新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高职教育体系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特色,为“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实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本文从背景意义、模式建构、积极作用等方面介绍了“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
关键词: 高职院校“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高职教育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取得了丰富的成果,逐步形成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特色鲜明的高职教育体系。高职教育体系的内涵明确了高职院校的使命是为中国现代化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在职业岗位上称为“灰领”或“银领”。他们在生产线上有独特的岗位,既不同于工程师,又不同于操作工,往往担任班组长、生产线长、领班、技术员,既会熟练操作,又有一定的沟通、协调和生产现场的管理能力。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明显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
一、高职院校实行“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相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有人提出在新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导入企业文化,有效借鉴和仿效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走紧密校企合作之路,持续不断地满足市场对高职人才的需求。针对这一观点,我认为可以首先在学生管理的基本单元——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的思路,通过借鉴企业管理中的先进理念,创造和模拟企业情境,实行“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
“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就是在班级管理和对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吸收企业内在实用的、有特色的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使学生在学校不仅能够学好文化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职业道德,而且能够感受企业氛围、感知企业文化、感悟企业精神,以期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使学生提前进入员工角色,进而使学生毕业后踏上工作岗位实现零距离的角色过渡,适应工作环境。
二、高职院校实行的“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建构
2008—2009学年我在所带的班级中选了一个班做试点,把企业的管理模式、运作方式、企业文化、竞争机制等核心内容融入到班级管理中,使班级的一切活动始终围绕着学生未来的职业活动来展开,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融入社会、介入企业”,培养其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创业精神及良好的职业习惯。
1.“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的组织建设。
实行“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时,首先根据专业特点将班级成立为一个“企业”,拥有企业名称,辅导员作为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职位由“企业”员工(学生)竞聘,经民主选举产生后由董事长委任。总经理自主聘任副总经理、办公室主任、纪检主任,组成“企业”领导班子。同时,以宿舍为单位成立企业相应的部门,由大家推选的宿舍长任本部门的“部门经理”,其余学生变身为企业“员工”。而“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这些称呼的改变,整个班级的日常管理实行“总经理负责制”。董事长只起到问责和顾问的作用,平常是咨询者与指导者的角色,是重大问题的决策者。“各级企业领导”要各司其职,并承担相关责任;每个“员工”拥有一本《员工手册》和一份《员工业务档案》,写明了“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奖惩激励办法,每天由员工本人按照《员工手册》的要求填写《员工业务档案》进行自我评价,“部门经理”负责对“员工”进行考核,“总经理”负责对“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和“部门经理”进行考核,对“总经理”的考核由“董事长”和“员工代表”负责;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在企业内部实行现代企业先进的“5S”管理和虚拟工资制分配办法。
2.先进的管理方法。
为了有序、有效地管理,我们采用现代企业先进的“5S”管理方式。即把“5S”这种成熟的管理方式引入到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职业素质培养、创新意识的培养、团队意识的培养、理财能力的培养等诸多方面。在实施过程中,与企业员工的虚拟工资发放相挂钩。
3.虚拟工资制度。
企业内部实行虚拟工资制,员工每月的基本收入共有四大块:基本工资、职务工资、奖金(含补贴)和社会实践创收。前三项为“虚拟收入”,来自学生日常的学习、考试、技能训练情况、行为规范情况、参加各种平台的活动和社团活动等。第四项“社会实践创收”则为真实收入,学生根据专业的特点,利用课外时间,投身社会大熔炉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既加深和拓宽了专业技能、丰富了课余生活,又增加了一些收入,敢于投身激烈的社会竞争,从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为将来的就业和创业夯实了基础。员工每学期、每个月的真实货币支出有固定支出和非固定支出两类。固定支出包括每学期的学费、书费、住宿费、每月支出的伙食费;非固定支出包括零化钱、学习和生活用品费用等。要求每一位员工每学期的基本收入和真实货币支出必须努力达到收支平衡。
4.“星级员工”、“企业先进个人”及“先进部门”的评定。
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根据《员工考核细则》制定的标准,周期性地由“部门经理”对“员工”的进行考核并公示考核结果,据此评定“星级员工”,并对“星级员工”给予表彰和定额的虚拟货币。每学期再进行“企业先进个人”和“企业先进部门”的评定,取代传统的“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宿舍”等先进的评选。
三、该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把企业文化内涵引入到班级日常管理中,通过不同的企业角色定位,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管理氛围,提高学生对企业的“适应能力”;引进公平、向上的竞争机制,用来激发学生组织、管理、创新能力的潜能;通过“虚拟工资”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字意识和理财能力,更加合理地支配父母给的生活费。我们实行“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的目的是培养更多的与企业接轨,适应市场需要,具有很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型、技能型人才。
总之,创新高职班级管理模式,营造企业运作平台,将使学生工作与市场、就业结合得更紧密。在高职院校引入“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为学生零距离上岗提供了一种成功的范式,一条通向社会的过渡桥梁。这不仅使学生教育管理增添了新的色彩,更重要的是使德育工作更具职业化特点,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军华.基于能力培养的“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分析[J].经营管理者,2009,(06).
[2]连云港中药学校.班级管理企业化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3,(07).
关键词: 高职院校“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高职教育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取得了丰富的成果,逐步形成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特色鲜明的高职教育体系。高职教育体系的内涵明确了高职院校的使命是为中国现代化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在职业岗位上称为“灰领”或“银领”。他们在生产线上有独特的岗位,既不同于工程师,又不同于操作工,往往担任班组长、生产线长、领班、技术员,既会熟练操作,又有一定的沟通、协调和生产现场的管理能力。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明显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
一、高职院校实行“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相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有人提出在新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导入企业文化,有效借鉴和仿效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走紧密校企合作之路,持续不断地满足市场对高职人才的需求。针对这一观点,我认为可以首先在学生管理的基本单元——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的思路,通过借鉴企业管理中的先进理念,创造和模拟企业情境,实行“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
“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就是在班级管理和对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吸收企业内在实用的、有特色的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使学生在学校不仅能够学好文化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职业道德,而且能够感受企业氛围、感知企业文化、感悟企业精神,以期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使学生提前进入员工角色,进而使学生毕业后踏上工作岗位实现零距离的角色过渡,适应工作环境。
二、高职院校实行的“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建构
2008—2009学年我在所带的班级中选了一个班做试点,把企业的管理模式、运作方式、企业文化、竞争机制等核心内容融入到班级管理中,使班级的一切活动始终围绕着学生未来的职业活动来展开,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融入社会、介入企业”,培养其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创业精神及良好的职业习惯。
1.“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的组织建设。
实行“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时,首先根据专业特点将班级成立为一个“企业”,拥有企业名称,辅导员作为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职位由“企业”员工(学生)竞聘,经民主选举产生后由董事长委任。总经理自主聘任副总经理、办公室主任、纪检主任,组成“企业”领导班子。同时,以宿舍为单位成立企业相应的部门,由大家推选的宿舍长任本部门的“部门经理”,其余学生变身为企业“员工”。而“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这些称呼的改变,整个班级的日常管理实行“总经理负责制”。董事长只起到问责和顾问的作用,平常是咨询者与指导者的角色,是重大问题的决策者。“各级企业领导”要各司其职,并承担相关责任;每个“员工”拥有一本《员工手册》和一份《员工业务档案》,写明了“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奖惩激励办法,每天由员工本人按照《员工手册》的要求填写《员工业务档案》进行自我评价,“部门经理”负责对“员工”进行考核,“总经理”负责对“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和“部门经理”进行考核,对“总经理”的考核由“董事长”和“员工代表”负责;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在企业内部实行现代企业先进的“5S”管理和虚拟工资制分配办法。
2.先进的管理方法。
为了有序、有效地管理,我们采用现代企业先进的“5S”管理方式。即把“5S”这种成熟的管理方式引入到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职业素质培养、创新意识的培养、团队意识的培养、理财能力的培养等诸多方面。在实施过程中,与企业员工的虚拟工资发放相挂钩。
3.虚拟工资制度。
企业内部实行虚拟工资制,员工每月的基本收入共有四大块:基本工资、职务工资、奖金(含补贴)和社会实践创收。前三项为“虚拟收入”,来自学生日常的学习、考试、技能训练情况、行为规范情况、参加各种平台的活动和社团活动等。第四项“社会实践创收”则为真实收入,学生根据专业的特点,利用课外时间,投身社会大熔炉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既加深和拓宽了专业技能、丰富了课余生活,又增加了一些收入,敢于投身激烈的社会竞争,从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为将来的就业和创业夯实了基础。员工每学期、每个月的真实货币支出有固定支出和非固定支出两类。固定支出包括每学期的学费、书费、住宿费、每月支出的伙食费;非固定支出包括零化钱、学习和生活用品费用等。要求每一位员工每学期的基本收入和真实货币支出必须努力达到收支平衡。
4.“星级员工”、“企业先进个人”及“先进部门”的评定。
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根据《员工考核细则》制定的标准,周期性地由“部门经理”对“员工”的进行考核并公示考核结果,据此评定“星级员工”,并对“星级员工”给予表彰和定额的虚拟货币。每学期再进行“企业先进个人”和“企业先进部门”的评定,取代传统的“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宿舍”等先进的评选。
三、该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把企业文化内涵引入到班级日常管理中,通过不同的企业角色定位,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管理氛围,提高学生对企业的“适应能力”;引进公平、向上的竞争机制,用来激发学生组织、管理、创新能力的潜能;通过“虚拟工资”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字意识和理财能力,更加合理地支配父母给的生活费。我们实行“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的目的是培养更多的与企业接轨,适应市场需要,具有很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型、技能型人才。
总之,创新高职班级管理模式,营造企业运作平台,将使学生工作与市场、就业结合得更紧密。在高职院校引入“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为学生零距离上岗提供了一种成功的范式,一条通向社会的过渡桥梁。这不仅使学生教育管理增添了新的色彩,更重要的是使德育工作更具职业化特点,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军华.基于能力培养的“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分析[J].经营管理者,2009,(06).
[2]连云港中药学校.班级管理企业化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