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三开始时,教师都会制订一个详实的计划来进行复习,学生也热血沸腾准备大干一场,实施一段时间后发现疲于奔命,计划很难实施下去。高考时间的紧迫性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针对性要强,效率要高。而学生也奋发努力,但有些时候教师和学生在方法和思路等方面存在问题,因而在不知不觉中造成复习效率低下,成绩停滞不前,从而浪费了宝贵的复习时间。高中地理学习与复习的内容多而杂,而且很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初高中的教材中。如何搞好高中地理的学习与复习,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我结合地理教学中的一些实践谈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巧用知识网络图夯实基础
文综试卷中地理科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有些知识点的复现率相当高。高考题目的设计思想常常定位在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以及各类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上。在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且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点和常用的基本方法,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转化,这样才能有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
为了使学生对重点知识强化记忆,要进行系列整理,把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完整地体现出来形成知识网络图。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做到查漏补缺,在此基础上,对地理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用能力。一本充实的笔记有时甚至可以胜过十本习题。建议在第一轮复习时,让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在教师上课前一个晚上将知识网络构建抄到笔记本上,边抄边记忆。结合课本,让学生在自己认为是重难点的地方画记,在课堂上,进行重点听记,同时将教师讲的内容补充到笔记本上。课后,可以指导学生把他认为有用的图表剪贴到笔记本上。这是一项积累的工作,量变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质变。而学生的成绩,也将突飞猛进。
当然现在的一些教辅资料中知识网络图罗列得非常详细,但那不是学生自己的知识网络图,应指导鼓励学生自己画知识网络图,而不是机械地去抄书本上的。最好展示讲评学生自主作品后,再和教师或资料上的进行对比,指出优缺点效果会更好。
二、巧用图表突破区域地理复习
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判断区域位置,就无法答题。区域地理要求学生在脑海中具有地球模型,有经纬网构成的易于定位和描述相互位置关系的模型。区域地理的复习使得学生不仅要关注地表的自然要素,还要关注这些自然要素影响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关联成为学生地理思维的主线之一。
区域地理很少考察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往往结合图表进行考察分析。因此学生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训练。可有计划地每天用教材中的地图和相应的地图册复习、练习,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由于便于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分析能力,在近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往往把地图和图表作为表达和联系地理、历史和政治这三科知识的信息载体,所以地图和图表往往是学科内或者跨学科间综合题的切入口。
三、巧用习题训练学生规范答题
充足的习题是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前提,而习题质量的优劣决定了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在一轮复习中,教师不仅要认真选题,还要对阶段性学习有针对性地选题。
题海战术,追求数量。有这种错误思想的学生不在少数,他们认为做题越多,见过的题类就越多,对解题越有利。题是要做,但要有针对性地做题,明确思路、掌握规律、熟悉方法是最重要的。地理学科的学习不能一味扎入题海,而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科学训练答题方法,提高复习的效率。在相对薄弱环节,可以采取一定的题海战术,做出“手感”来,但不能盲目使用。在高三第一轮复习的习题训练中,首先要格外注意培养正确的解题思路,注意养成使用规范地理术语、正确书写、仔细审题等好习惯,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其次,要使学生学会建立试题与教材的联系。在读书时,要思考所读内容可能如何出题(即从书中读出题来,将教材试题化);在做题时要知道该题是考查教材中什么地方的什么知识(即在教材中找答案,将试题教材化)。一定要训练学生一看到题目就能尽快搜索自己头脑中的知识题库,找出本题是应用课本的哪部分的知识。各类题要透彻地分析一例,让学生把它作为解答这类题的基本答题模式。教师在复习例题时,要让学生清楚是属于哪类题,该把它纳入哪类典型题中去。适当地做一些高考真题对解题能力也会有显著提高。
新高考的命题依据是新的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因此在复习中应首先抓住课标,看课程标准是如何要求的,有哪些基本知识要求、基本能力要求等,必须将课标的要求耳熟能详并转化为具体的题目和知识。一轮复习中,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感觉到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在心理上也有或多或少的失落感和沉重的压力感,正是这些挫折和教训,让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指引着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整个高中阶段地理复习中,一轮复习是关键,它好比是盖高楼大厦时打地基。因此,要全面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为后阶段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巧用知识网络图夯实基础
文综试卷中地理科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有些知识点的复现率相当高。高考题目的设计思想常常定位在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以及各类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上。在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且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点和常用的基本方法,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转化,这样才能有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
为了使学生对重点知识强化记忆,要进行系列整理,把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完整地体现出来形成知识网络图。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做到查漏补缺,在此基础上,对地理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用能力。一本充实的笔记有时甚至可以胜过十本习题。建议在第一轮复习时,让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在教师上课前一个晚上将知识网络构建抄到笔记本上,边抄边记忆。结合课本,让学生在自己认为是重难点的地方画记,在课堂上,进行重点听记,同时将教师讲的内容补充到笔记本上。课后,可以指导学生把他认为有用的图表剪贴到笔记本上。这是一项积累的工作,量变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质变。而学生的成绩,也将突飞猛进。
当然现在的一些教辅资料中知识网络图罗列得非常详细,但那不是学生自己的知识网络图,应指导鼓励学生自己画知识网络图,而不是机械地去抄书本上的。最好展示讲评学生自主作品后,再和教师或资料上的进行对比,指出优缺点效果会更好。
二、巧用图表突破区域地理复习
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判断区域位置,就无法答题。区域地理要求学生在脑海中具有地球模型,有经纬网构成的易于定位和描述相互位置关系的模型。区域地理的复习使得学生不仅要关注地表的自然要素,还要关注这些自然要素影响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关联成为学生地理思维的主线之一。
区域地理很少考察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往往结合图表进行考察分析。因此学生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训练。可有计划地每天用教材中的地图和相应的地图册复习、练习,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由于便于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分析能力,在近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往往把地图和图表作为表达和联系地理、历史和政治这三科知识的信息载体,所以地图和图表往往是学科内或者跨学科间综合题的切入口。
三、巧用习题训练学生规范答题
充足的习题是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前提,而习题质量的优劣决定了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在一轮复习中,教师不仅要认真选题,还要对阶段性学习有针对性地选题。
题海战术,追求数量。有这种错误思想的学生不在少数,他们认为做题越多,见过的题类就越多,对解题越有利。题是要做,但要有针对性地做题,明确思路、掌握规律、熟悉方法是最重要的。地理学科的学习不能一味扎入题海,而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科学训练答题方法,提高复习的效率。在相对薄弱环节,可以采取一定的题海战术,做出“手感”来,但不能盲目使用。在高三第一轮复习的习题训练中,首先要格外注意培养正确的解题思路,注意养成使用规范地理术语、正确书写、仔细审题等好习惯,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其次,要使学生学会建立试题与教材的联系。在读书时,要思考所读内容可能如何出题(即从书中读出题来,将教材试题化);在做题时要知道该题是考查教材中什么地方的什么知识(即在教材中找答案,将试题教材化)。一定要训练学生一看到题目就能尽快搜索自己头脑中的知识题库,找出本题是应用课本的哪部分的知识。各类题要透彻地分析一例,让学生把它作为解答这类题的基本答题模式。教师在复习例题时,要让学生清楚是属于哪类题,该把它纳入哪类典型题中去。适当地做一些高考真题对解题能力也会有显著提高。
新高考的命题依据是新的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因此在复习中应首先抓住课标,看课程标准是如何要求的,有哪些基本知识要求、基本能力要求等,必须将课标的要求耳熟能详并转化为具体的题目和知识。一轮复习中,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感觉到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在心理上也有或多或少的失落感和沉重的压力感,正是这些挫折和教训,让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指引着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整个高中阶段地理复习中,一轮复习是关键,它好比是盖高楼大厦时打地基。因此,要全面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为后阶段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