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积累了很多带有规律性的经验教训,这是职业教育史上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梳理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脉络,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这不仅可以为俄罗斯今后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一些理论思考,更能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一些新的启示,提供参照和借鉴。
【关键词】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231-03
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历史悠久,迄今为止,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无数次变革。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进入社会转型深入发展的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受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变化的影响而出现了重大变革。俄罗斯政府相关部门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中等职业教育重新走上发展之路。《俄罗斯2010年教育发展构想》所确立的发展方针指出,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的改革仍将继续。梳理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脉络,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这不仅可以为俄罗斯今后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一些理论思考,更能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一些新的启示,提供参照和借鉴。
一、俄罗斯社会转型期的概念解读
社会转型范畴本身有着自己的特定的定义域,但也可以从多角度加以阐释。大致说来,“社会转型可以包含文明的转型、社会形态的转型、社会制度的转型、体制的转型等。”①简单地说,社会转型是从一种社会“范式”向另外一种社会“范式”转变的过程。对于俄罗斯而言,其社会转型是有着特殊内容的社会变革。20世纪90年代,强大的苏联解体了,“俄罗斯义无返顾地作出了一次新的选择,开始迈向资本主义,由此开始了急剧的社会转型”。②一般而言,俄罗斯的这次社会转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即1985 - 1990年的孕育阶段、1991-1999年的全而私有化阶段和2000年以后的初步定型阶段。“综观整个90年代俄罗斯的社会转型,其特点是社会的局部变迁(经济转轨)与整体变迁(社会转型)在方向上具有较大的不一致性。俄罗斯的社会转型不仅要在经济体制上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在所有制结构上用私有制取代过去的公有制,而且要在政治体制上从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走向西方的资木主义”。③而“休克疗法”的经济转轨则将原有制度的信息存量全部摧毁,原有的社会整合机制在激进的变革中也消耗待尽,社会分化正在加速,社会各种非稳定性的因素剧增。伴随着这种深刻的社会转型,俄罗斯陷入了“休克”式变革带来的巨大的阵痛。“这种阵痛之波漫过了90年代俄罗斯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也悸动着这个时期的俄罗斯的教育。”④作为必然受制于政治、经济转型的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能无视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深刻变化而任其惯性发展,改革势在必行。
二、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分析
俄罗斯职业教育的改革首先是对职业教育概念的重新界定,即在整个教育系统内,职业教育乃是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的大概念,从而使职业教育的涵盖面变得更加宽泛。职业教育的职能不再仅仅是培养热练工人,而是培养技术员、工程师乃至科研人员。具体地说,俄罗斯现在是将职业教育划分成四个层次,即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高校后职业教育。根据俄罗斯《教育法》的规定,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指在基础普通教育、完全中等教育和初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满足个人深化和扩展知识的需要,使个人获得所选职业活动需要的技能、智力、身体、道德方面的发展”。其目的是培养具备中等职业教育程度的、有熟练技能的专门人才。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决定了其基本的教育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证青年专业人员获得生存技能,以便在充满竞争的社会能够谋生;形成与个人能力相应的早期职业动机和价值取向;使青年专业人员能够独立计划、实施、管理自己的劳动活动,特别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开展活动;使青年专业人员能够独立做出决定并为自己的行动结果负责;保证他们能够过健康生活,具有健康的文化行为。经过批谁,中等职教机构也可施行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相对于其它级别的职业教育来说,是为了在已有普通教育的基础上,掌握一系列综合性实用技能与技巧”。⑤同时,“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又分两个教育层次,即基础中等职业教育和提高层次的中等职业教育。”其中,“接受基础中等职业教育的场所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它们招收的是初中、高中、初等职業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学制是3~4年。凡修完上述教育大纲所要求的课程并通过总结性鉴定的毕业生,授予注明基础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的国家证书,即一级文凭。而“接受提高层次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场所则是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此类学校除少数是新建的外,绝大部分是通过条件较好的职业技术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成的。在职业技术学校基础上建立的,称为“高等职业学校”或“技术高中”;在中等专业学校的基础上建立的,则称为“高等专科学校”,“招生对象为具有基础中等职业教育程度者,实施提高层次的基础职业技术教育,学制2~5年(招生对象如为初中毕业生,学制5年;如为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技校毕业生,学制2年),凡修完提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大纲所要求的课程并通过总结性鉴定(包括毕业鉴定工作)的毕业生,授予注明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的国家证书及经过加深培养的补充证书,即二级文凭。根据俄罗斯联邦教育部1994年的有关规定,这些学校属于第一层次高等教育,即不完全高等教育。因此,上述学校毕业生中的部分人通过考试可进入第二层次高等教育——基础高等教育”。⑥综上所述,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是社会转型期社会变革的重要领域,其改革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势在必行。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入研究以就业为导向的转型期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认真总结改革的内容、特点与发展趋势及经验教训,对我们正确认识和推动当前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将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三、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背景 “尽管苏联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然而,苏联的解体以及俄罗斯社会的转型,使俄罗斯的职业教育面临着极大的困难。”⑦其中,职业教育的体制问题、经费困难问题以及市场化就业制度的挑战等等,都是严重制约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这些问题的存在构成了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
(一)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问题
苏联时期,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中等职业教育也是纳入联邦中央直接管理的,没有根据其特点来具体设计相应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明显地存在着权力过分集中,管理过死的弊端。政府掌握着办学权,这使学校的自主权很小,表现在学校既没有可以根据地区发展要求和就业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的专业设置权,也没有自主决定招生计划的招生权,在人事、财务等其他方面更是缺乏相应的自主决定权。在这样的体制下,学校的主要职能就是执行政府下达的计划、命令。因此,学校就逐渐丧失了办学的积极性,普遍缺乏主动面向社会和市场的体制和机制。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培养的毕业生都由国家统一分配,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根据国家的计划培养合格的人才,被动地完成国家下达的培养人才指标。如此一来,学校在培养人才上就不必看市场需要与否,学校之间也不存在竞争。长此以往,“这种管理体制造成学校缺乏主人感、责任感、危机感,千校一面,机械呆板,工作效率低、效益差。”⑧
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经济体制向市场化转变。这一转变,不仅影响了社会人才需求的模式,也影响了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体制。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充分暴露了中等职业学校缺乏灵活性、对劳动市场需求反应迟钝等多种弊端,其管理体制存在严重的问题。面对市场经济,中等职业学校似乎显得有点无所适从,很多都不知道社会急需什么样的专业人才,其人才培养的观念并没有及时转变,致使中等专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办学机制和体制都不能迅速与新确立起来的市场经济对应起来。这样一来,学校就无法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及时、合理地调整其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使很多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或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因此,面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国家必须重新调整职业教育的管理结构及权责关系,以赋予中等职业教育灵活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各种自主权力。如何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培养人才,对于俄罗斯中等职业学校来说是新时期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由此可见,“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打破了职业教育的稳定状态,传统的教育体制、办学思想、教育结构和教育内容乃至教学组织和方式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不适应性症状。”⑨因此,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劳动力市场和产业结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建立起一个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职业教育体系已是势在必行。
(二)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
作为改革的背景,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经费不足问题与整个教育体系面临的经费短缺问题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在历史上,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工厂等有着直接的合作关系,它们可以从企业或合作单位获得资助和扶持,还有很多学校拥有自己的校办企业和实验基地,能够自己创造收益。所以,中等职业学校的资金相对充足。但是,随着俄罗斯社会的转型以及社会经济的衰退,国营工厂和企业大多没有生产效益,自身难保,因此,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支持能力减弱,甚至难以保证资金支持了。此外,还有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是由企业集团建立起来的,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这些学校中有很多被企业以出卖、转让或上交政府等方式进行改制,办学经费就更难以保证了。而作为国家拨款的部分,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管理权限的划分一直处于变动之中,因此,国家财政拨款部分的经费同样也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由于教育经费缺乏保障和基础教育结构的不断调整,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的中等职业教育一直处在不稳定的发展状态中。俄罗斯中等职业学校的数量及在校学生的人数曾一度有所下降。很多学校在无奈中减少了招生数额,而有的学校则无法维持下去,只能被迫关闭了。很多学校教学用的机床陈旧过时,使学生无法掌握现代生产所需要的技术;和企业及其他合作单位脱离联系后,学生缺乏实习实践场所,又造成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同时,学校也无法开设新专业,无法引入新的教材和新的教学方法。更为严重的是,优秀教师的大量流失,导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下降,工作热情丧失。凡此种种,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使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相对缓慢。作为改革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需要确立稳定的经费保障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稳步发展。
(三)市场化就业制度提出的严峻挑战
伴随着俄罗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改变了以往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学校只管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目前,随着俄罗斯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形成,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都要通过劳动力市场来实现就业,用人单位也都通过劳动力市场寻找自己需要的人才。这一就业机制的形成,使得俄罗斯中等职业学校不但要培养人才,还要考虑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同时,随着俄罗斯经济体制的转型,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逐渐兴起,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对中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又有新的要求,这些也使得俄罗斯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着更大的压力。首先,劳动力需求市场的形成以及国民经济结构的转变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结构与之相对应。但是,目前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却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在苏联解体前,其职业学校设置的专业达约3000个,专业划分如此之细,很容易将学生培养成知识面狭窄、技能单一的劳动力,从而导致其社会职业适应能力日益下降。原有专业划分的口径过于狭窄,与社会经济部门并不对口,更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由此可见,市场化就業制度的形成的确对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除了上述改革背景之外,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也是顺应国际职业教育变革要求的结果。“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技术和职业教育公约》,并制定了世界技术和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政策。同年4月,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通过了《技术与职业教育培训: 21世纪展望——致联合国总干事的建议书》,呼吁各国改革职业教育,以终生教育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推动和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与高一级教育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建立开放的灵活的面向学习者的新型职业教育制度,加强产学合作,开展全民职业教育。会议建议,在职业教育新时代来临的时候,不应当只建墙防风,更应借风造势”。⑩由此可见,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应该说正是对这种时代大潮流的积极顺应,是十分明智的选择。
注释:
①刘玲玲.对社会转型范畴的哲学思考[J].北方论丛,1996(5).
②李宏图.当代俄罗斯社会转型特征初探[J].俄罗斯研究,2002(4).
③赵定东.俄罗斯社会转型的历史动态轨迹[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学科版),2006(5).
④高金岭.社会转型期的教育变革:在矛盾中寻求统一[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2).
⑤姜晓燕.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优先发展战略[J].外国教育研究, 2006(6).
⑥沙端一.俄罗斯职业教育改革述评[J].教育与职业,1998(8).
⑦施永达.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11).
⑧刘振天.俄罗斯的职业教育[J].国外职教,1995(3).
⑨⑩高金岭.俄罗斯初、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管窥[J].教育与职业, 2003(5).
【关键词】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231-03
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历史悠久,迄今为止,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无数次变革。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进入社会转型深入发展的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受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变化的影响而出现了重大变革。俄罗斯政府相关部门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中等职业教育重新走上发展之路。《俄罗斯2010年教育发展构想》所确立的发展方针指出,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的改革仍将继续。梳理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脉络,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这不仅可以为俄罗斯今后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一些理论思考,更能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一些新的启示,提供参照和借鉴。
一、俄罗斯社会转型期的概念解读
社会转型范畴本身有着自己的特定的定义域,但也可以从多角度加以阐释。大致说来,“社会转型可以包含文明的转型、社会形态的转型、社会制度的转型、体制的转型等。”①简单地说,社会转型是从一种社会“范式”向另外一种社会“范式”转变的过程。对于俄罗斯而言,其社会转型是有着特殊内容的社会变革。20世纪90年代,强大的苏联解体了,“俄罗斯义无返顾地作出了一次新的选择,开始迈向资本主义,由此开始了急剧的社会转型”。②一般而言,俄罗斯的这次社会转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即1985 - 1990年的孕育阶段、1991-1999年的全而私有化阶段和2000年以后的初步定型阶段。“综观整个90年代俄罗斯的社会转型,其特点是社会的局部变迁(经济转轨)与整体变迁(社会转型)在方向上具有较大的不一致性。俄罗斯的社会转型不仅要在经济体制上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在所有制结构上用私有制取代过去的公有制,而且要在政治体制上从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走向西方的资木主义”。③而“休克疗法”的经济转轨则将原有制度的信息存量全部摧毁,原有的社会整合机制在激进的变革中也消耗待尽,社会分化正在加速,社会各种非稳定性的因素剧增。伴随着这种深刻的社会转型,俄罗斯陷入了“休克”式变革带来的巨大的阵痛。“这种阵痛之波漫过了90年代俄罗斯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也悸动着这个时期的俄罗斯的教育。”④作为必然受制于政治、经济转型的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能无视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深刻变化而任其惯性发展,改革势在必行。
二、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分析
俄罗斯职业教育的改革首先是对职业教育概念的重新界定,即在整个教育系统内,职业教育乃是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的大概念,从而使职业教育的涵盖面变得更加宽泛。职业教育的职能不再仅仅是培养热练工人,而是培养技术员、工程师乃至科研人员。具体地说,俄罗斯现在是将职业教育划分成四个层次,即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高校后职业教育。根据俄罗斯《教育法》的规定,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指在基础普通教育、完全中等教育和初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满足个人深化和扩展知识的需要,使个人获得所选职业活动需要的技能、智力、身体、道德方面的发展”。其目的是培养具备中等职业教育程度的、有熟练技能的专门人才。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决定了其基本的教育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证青年专业人员获得生存技能,以便在充满竞争的社会能够谋生;形成与个人能力相应的早期职业动机和价值取向;使青年专业人员能够独立计划、实施、管理自己的劳动活动,特别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开展活动;使青年专业人员能够独立做出决定并为自己的行动结果负责;保证他们能够过健康生活,具有健康的文化行为。经过批谁,中等职教机构也可施行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相对于其它级别的职业教育来说,是为了在已有普通教育的基础上,掌握一系列综合性实用技能与技巧”。⑤同时,“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又分两个教育层次,即基础中等职业教育和提高层次的中等职业教育。”其中,“接受基础中等职业教育的场所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它们招收的是初中、高中、初等职業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学制是3~4年。凡修完上述教育大纲所要求的课程并通过总结性鉴定的毕业生,授予注明基础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的国家证书,即一级文凭。而“接受提高层次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场所则是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此类学校除少数是新建的外,绝大部分是通过条件较好的职业技术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成的。在职业技术学校基础上建立的,称为“高等职业学校”或“技术高中”;在中等专业学校的基础上建立的,则称为“高等专科学校”,“招生对象为具有基础中等职业教育程度者,实施提高层次的基础职业技术教育,学制2~5年(招生对象如为初中毕业生,学制5年;如为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技校毕业生,学制2年),凡修完提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大纲所要求的课程并通过总结性鉴定(包括毕业鉴定工作)的毕业生,授予注明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的国家证书及经过加深培养的补充证书,即二级文凭。根据俄罗斯联邦教育部1994年的有关规定,这些学校属于第一层次高等教育,即不完全高等教育。因此,上述学校毕业生中的部分人通过考试可进入第二层次高等教育——基础高等教育”。⑥综上所述,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是社会转型期社会变革的重要领域,其改革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势在必行。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入研究以就业为导向的转型期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认真总结改革的内容、特点与发展趋势及经验教训,对我们正确认识和推动当前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将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三、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背景 “尽管苏联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然而,苏联的解体以及俄罗斯社会的转型,使俄罗斯的职业教育面临着极大的困难。”⑦其中,职业教育的体制问题、经费困难问题以及市场化就业制度的挑战等等,都是严重制约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这些问题的存在构成了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
(一)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问题
苏联时期,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中等职业教育也是纳入联邦中央直接管理的,没有根据其特点来具体设计相应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明显地存在着权力过分集中,管理过死的弊端。政府掌握着办学权,这使学校的自主权很小,表现在学校既没有可以根据地区发展要求和就业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的专业设置权,也没有自主决定招生计划的招生权,在人事、财务等其他方面更是缺乏相应的自主决定权。在这样的体制下,学校的主要职能就是执行政府下达的计划、命令。因此,学校就逐渐丧失了办学的积极性,普遍缺乏主动面向社会和市场的体制和机制。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培养的毕业生都由国家统一分配,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根据国家的计划培养合格的人才,被动地完成国家下达的培养人才指标。如此一来,学校在培养人才上就不必看市场需要与否,学校之间也不存在竞争。长此以往,“这种管理体制造成学校缺乏主人感、责任感、危机感,千校一面,机械呆板,工作效率低、效益差。”⑧
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经济体制向市场化转变。这一转变,不仅影响了社会人才需求的模式,也影响了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体制。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充分暴露了中等职业学校缺乏灵活性、对劳动市场需求反应迟钝等多种弊端,其管理体制存在严重的问题。面对市场经济,中等职业学校似乎显得有点无所适从,很多都不知道社会急需什么样的专业人才,其人才培养的观念并没有及时转变,致使中等专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办学机制和体制都不能迅速与新确立起来的市场经济对应起来。这样一来,学校就无法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及时、合理地调整其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使很多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或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因此,面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国家必须重新调整职业教育的管理结构及权责关系,以赋予中等职业教育灵活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各种自主权力。如何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培养人才,对于俄罗斯中等职业学校来说是新时期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由此可见,“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打破了职业教育的稳定状态,传统的教育体制、办学思想、教育结构和教育内容乃至教学组织和方式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不适应性症状。”⑨因此,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劳动力市场和产业结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建立起一个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职业教育体系已是势在必行。
(二)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
作为改革的背景,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经费不足问题与整个教育体系面临的经费短缺问题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在历史上,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工厂等有着直接的合作关系,它们可以从企业或合作单位获得资助和扶持,还有很多学校拥有自己的校办企业和实验基地,能够自己创造收益。所以,中等职业学校的资金相对充足。但是,随着俄罗斯社会的转型以及社会经济的衰退,国营工厂和企业大多没有生产效益,自身难保,因此,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支持能力减弱,甚至难以保证资金支持了。此外,还有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是由企业集团建立起来的,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这些学校中有很多被企业以出卖、转让或上交政府等方式进行改制,办学经费就更难以保证了。而作为国家拨款的部分,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管理权限的划分一直处于变动之中,因此,国家财政拨款部分的经费同样也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由于教育经费缺乏保障和基础教育结构的不断调整,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的中等职业教育一直处在不稳定的发展状态中。俄罗斯中等职业学校的数量及在校学生的人数曾一度有所下降。很多学校在无奈中减少了招生数额,而有的学校则无法维持下去,只能被迫关闭了。很多学校教学用的机床陈旧过时,使学生无法掌握现代生产所需要的技术;和企业及其他合作单位脱离联系后,学生缺乏实习实践场所,又造成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同时,学校也无法开设新专业,无法引入新的教材和新的教学方法。更为严重的是,优秀教师的大量流失,导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下降,工作热情丧失。凡此种种,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使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相对缓慢。作为改革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需要确立稳定的经费保障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稳步发展。
(三)市场化就业制度提出的严峻挑战
伴随着俄罗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改变了以往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学校只管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目前,随着俄罗斯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形成,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都要通过劳动力市场来实现就业,用人单位也都通过劳动力市场寻找自己需要的人才。这一就业机制的形成,使得俄罗斯中等职业学校不但要培养人才,还要考虑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同时,随着俄罗斯经济体制的转型,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逐渐兴起,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对中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又有新的要求,这些也使得俄罗斯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着更大的压力。首先,劳动力需求市场的形成以及国民经济结构的转变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结构与之相对应。但是,目前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却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在苏联解体前,其职业学校设置的专业达约3000个,专业划分如此之细,很容易将学生培养成知识面狭窄、技能单一的劳动力,从而导致其社会职业适应能力日益下降。原有专业划分的口径过于狭窄,与社会经济部门并不对口,更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由此可见,市场化就業制度的形成的确对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除了上述改革背景之外,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也是顺应国际职业教育变革要求的结果。“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技术和职业教育公约》,并制定了世界技术和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政策。同年4月,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通过了《技术与职业教育培训: 21世纪展望——致联合国总干事的建议书》,呼吁各国改革职业教育,以终生教育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推动和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与高一级教育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建立开放的灵活的面向学习者的新型职业教育制度,加强产学合作,开展全民职业教育。会议建议,在职业教育新时代来临的时候,不应当只建墙防风,更应借风造势”。⑩由此可见,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应该说正是对这种时代大潮流的积极顺应,是十分明智的选择。
注释:
①刘玲玲.对社会转型范畴的哲学思考[J].北方论丛,1996(5).
②李宏图.当代俄罗斯社会转型特征初探[J].俄罗斯研究,2002(4).
③赵定东.俄罗斯社会转型的历史动态轨迹[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学科版),2006(5).
④高金岭.社会转型期的教育变革:在矛盾中寻求统一[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2).
⑤姜晓燕.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优先发展战略[J].外国教育研究, 2006(6).
⑥沙端一.俄罗斯职业教育改革述评[J].教育与职业,1998(8).
⑦施永达.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11).
⑧刘振天.俄罗斯的职业教育[J].国外职教,1995(3).
⑨⑩高金岭.俄罗斯初、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管窥[J].教育与职业, 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