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情况分析
高一新生,开学第二周了,每天下午的自习课总是有点儿小吵,班长反映有些同学经班干部多次提醒依然控制不住自己。
二、教育过程
(一)了解自我管理的困境
1.班长给了我一个“闭门羹”
针对刚开学的班级情况,我想迅速从班长处了解具体情况,于是向班长询问是哪些同学“不服管”,然而班长并没有告诉我,但他接着提醒我:“老师,主要是您自习课的时候经常开会,您哪天不开会了可以悄悄观察一下。”多么聪明机智的班长啊!让班主任吃了“闭门羹”,但又给了班主任很好的建议。
2.换个方式了解同学们的困境
针对此种情况,我做了一个简单的不记名调查问卷,全卷不涉及任何“检举”性质,问题如下:
(1)你觉得本班现在自习课纪律如何?A.很好 B.较好C.一般D.较差E.很差
(2)你觉得自己在自习课表现如何?A.很好 B.较好C.一般D.较差E.很差
(3)你所就读的初中有自习课吗?A.有B.无
如果有,自习课谁来管理?效果如何?如果无,此题不答。
(4)如果你觉得自己/个别同学自习课表现不好,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5)你觉得大家能在自习课上管理好自己吗?请阐述理由(也可不写)。
(6)你认为目前本班的自习课需要老师什么样的帮助?
(7)自习课时,你最想向谁学习?为什么?
同时,我私下约谈了一些同学,进行了具体情况的了解。
3.梳理问卷结果,整理访谈记录
整理出来的结果分析大致如下:
(1)为什么纪律不好?刚开学,很兴奋;初中没有这么多自习课时间,即使有,班主任基本在场,现在完全自我管理,有些不适应。
(2)能管理好自己吗?大部分同学传递出只要再给一点时间适应,以及班主任再鼓励鼓励和提出期望,大家应该会有很大进步。
(3)关于榜样:同学们的眼睛是清澈的,无论处于何种学习状态的学生,都能看清楚谁是自习课自己要学习的榜样。
(二)班会课集体教育:“是否应该”与“是否希望”?
整个班会课过程(具体教育过程略)圍绕三个问题进行:
(1)反映班级情况是班干部职责,为什么班长不直接向老师汇报是哪些同学违反自习纪律?
(2)对于这些同学,大家是希望班长说出他们的名字还是不说呢?还有,你们认为班长该不该说呢?为什么?
(3)“班级正义”与“打小报告”的区别在哪里?
三、教育反思
(一)以“人学”为班级德育工作的理论依据
在班级德育工作中,我始终遵循要发挥学生向善的禀赋这一原则,尽可能让学生看到生命中的真善美。在班长给了我“闭门羹”之后,虽然我知道这一行为里有班长的“自保”意识,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纯真的同学情谊的表现,并且我也乐意引导同学发挥“真善美”的一面,正面激励同学们,所以我在肯定了班长的行为之后,意识到这种“对同班同学的保护”的善意就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机,毕竟,“人与人的生命的共振,这也正是人性化的教育所追寻的”。
(二)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唤醒内心“真善美”的觉悟
“觉悟即觉人之为人之本性,悟人之为人尊严。”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悟到“本性”与“尊严”?我引导学生思考:是希望班长说还是不说?班长该不该说呢?为什么?通过学生的答案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其实明白班长工作的不易,同时又很理解同学们的状态,这就是内心对“本性”与“尊严”的“觉悟”。
(三)链接师生个人生命体验,发挥人性化的师生关系的作用
何谓“人性化”的师生关系?从人学的角度来看,“师生间的相互关爱,不是为了让对方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不是为了让他感恩戴德,而是为了成为双方共同的享受,使每一个个体在关爱中获得生命存在的价值感,在对方的身上感受生命的共振与齐舞”。作为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生命体验,同时坦诚与他们交流个人经历,承认人生中的困境局面,也尽力尝试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如何成就更好的彼此,因为“美好的人性是相通的”。
责任编辑 龙建刚
高一新生,开学第二周了,每天下午的自习课总是有点儿小吵,班长反映有些同学经班干部多次提醒依然控制不住自己。
二、教育过程
(一)了解自我管理的困境
1.班长给了我一个“闭门羹”
针对刚开学的班级情况,我想迅速从班长处了解具体情况,于是向班长询问是哪些同学“不服管”,然而班长并没有告诉我,但他接着提醒我:“老师,主要是您自习课的时候经常开会,您哪天不开会了可以悄悄观察一下。”多么聪明机智的班长啊!让班主任吃了“闭门羹”,但又给了班主任很好的建议。
2.换个方式了解同学们的困境
针对此种情况,我做了一个简单的不记名调查问卷,全卷不涉及任何“检举”性质,问题如下:
(1)你觉得本班现在自习课纪律如何?A.很好 B.较好C.一般D.较差E.很差
(2)你觉得自己在自习课表现如何?A.很好 B.较好C.一般D.较差E.很差
(3)你所就读的初中有自习课吗?A.有B.无
如果有,自习课谁来管理?效果如何?如果无,此题不答。
(4)如果你觉得自己/个别同学自习课表现不好,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5)你觉得大家能在自习课上管理好自己吗?请阐述理由(也可不写)。
(6)你认为目前本班的自习课需要老师什么样的帮助?
(7)自习课时,你最想向谁学习?为什么?
同时,我私下约谈了一些同学,进行了具体情况的了解。
3.梳理问卷结果,整理访谈记录
整理出来的结果分析大致如下:
(1)为什么纪律不好?刚开学,很兴奋;初中没有这么多自习课时间,即使有,班主任基本在场,现在完全自我管理,有些不适应。
(2)能管理好自己吗?大部分同学传递出只要再给一点时间适应,以及班主任再鼓励鼓励和提出期望,大家应该会有很大进步。
(3)关于榜样:同学们的眼睛是清澈的,无论处于何种学习状态的学生,都能看清楚谁是自习课自己要学习的榜样。
(二)班会课集体教育:“是否应该”与“是否希望”?
整个班会课过程(具体教育过程略)圍绕三个问题进行:
(1)反映班级情况是班干部职责,为什么班长不直接向老师汇报是哪些同学违反自习纪律?
(2)对于这些同学,大家是希望班长说出他们的名字还是不说呢?还有,你们认为班长该不该说呢?为什么?
(3)“班级正义”与“打小报告”的区别在哪里?
三、教育反思
(一)以“人学”为班级德育工作的理论依据
在班级德育工作中,我始终遵循要发挥学生向善的禀赋这一原则,尽可能让学生看到生命中的真善美。在班长给了我“闭门羹”之后,虽然我知道这一行为里有班长的“自保”意识,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纯真的同学情谊的表现,并且我也乐意引导同学发挥“真善美”的一面,正面激励同学们,所以我在肯定了班长的行为之后,意识到这种“对同班同学的保护”的善意就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机,毕竟,“人与人的生命的共振,这也正是人性化的教育所追寻的”。
(二)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唤醒内心“真善美”的觉悟
“觉悟即觉人之为人之本性,悟人之为人尊严。”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悟到“本性”与“尊严”?我引导学生思考:是希望班长说还是不说?班长该不该说呢?为什么?通过学生的答案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其实明白班长工作的不易,同时又很理解同学们的状态,这就是内心对“本性”与“尊严”的“觉悟”。
(三)链接师生个人生命体验,发挥人性化的师生关系的作用
何谓“人性化”的师生关系?从人学的角度来看,“师生间的相互关爱,不是为了让对方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不是为了让他感恩戴德,而是为了成为双方共同的享受,使每一个个体在关爱中获得生命存在的价值感,在对方的身上感受生命的共振与齐舞”。作为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生命体验,同时坦诚与他们交流个人经历,承认人生中的困境局面,也尽力尝试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如何成就更好的彼此,因为“美好的人性是相通的”。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