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考试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技术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考风建设是高职院校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措施。文章针对高职院校考风不正的现状,从会计学角度对高职学生考试作弊行为进行简要分析,通过分析考生作弊的成本及作弊带来的收益,提出通过控制考试作弊的成本来控制作弊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高职;考试作弊;成本
考试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技术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考风建设是高职院校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措施,考风集中反映了一所高校的学风。但近年来,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考试应有的严肃性、公正性和科学性。
一、当前高职院校考风现状
教育部2003年曾专门发出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刹住高等学校考试作弊歪风的紧急通知》,2004年又分别下发了《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关于坚决制止和严肃处理各类高等教育考试中替考等违纪舞弊现象的通知》,这些都成为依法治考的重要依据。各高校也据此纷纷出台针对本校的实施细则并实质性地采取了种种措施来遏制作弊行为。但是在不少高校,各类考试不正之风仍悄然蔓延,考试作弊行为仍层出不穷。以2002年《中国教育报》提供的一份统计数据为例,自1999年以来,浙江大学共处理违纪本科学生445人,其中因考试作弊受处理的学生达324人,占处理总数的72.81%;2001年,浙江大学共查处违纪学生117人,而考试违纪的就有96人,占受处分学生的82%。浙江大学这样的名牌高校考风尚且如此,高职院校的考风更可见一斑了。考风不正、考试作弊是高职院校学生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不容回避。考试作弊人数呈上升趋势,花样翻新,手段更加高明,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参与面广。成绩优秀、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与成绩较差、表现较差的学生一起参与作弊;由个人隐性作弊发展成几个人协同作弊。第二,认识上的偏差。过去考试作弊只是个别现象,大多数学生对其嗤之以鼻,现在很多学生认为通过作弊能侥幸过关或轻松取得更好的成绩,甚至可以评优。
二、高职学生考试作弊原因的会计学分析
考试作弊行为的存在严重影响着考试功能的正常发挥,同时也严重损害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品德培养。考风建设已成为各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会计学角度对高职学生考试作弊行为进行简要分析,通过分析考生作弊的成本及作弊带来的收益,提出通过控制考试作弊的成本来控制作弊行为的发生。
(一)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的成本因素
1、学习的机会成本。学习的机会成本就是因学习而放弃的其他一些机会,如娱乐、社交、休息等。为了考试得高分,学生上课必须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掌握相关知识。每学期为考试需要提前一个多月开始做准备。为考试而复习功课,就必需放弃很多其他机会,为考试投入的越多,则放弃的其他机会就越多。高职学生由于本身基础较差,偏重实践操作技能,忽视书本知识,准备考试的机会成本是较高的。
2、道德信誉成本。“考试不准作弊”已经是学生都接受的一条考试准则,成为其价值观中的一部分,学生不仅自己遵守这一价值观,而且会按照这一价值观判断周围的事情,一旦学生本人违反了这条准则,可能会引起其内心的混乱,还将会受到他人的反对和谴责,这个成本是无价的。但在当前整个社会普遍存在失信的情况下,考试作弊这种失信行为对学生已经没有什么约束力。也就是说学生不用为他们的这种失信行为付出比别人更大的成本。
3、实施成本。一般来说,学生要想通过正常考试方式获得较高的分数,则其考试前准备的成本就较大。如果采用作弊方式考试,情况就会大不一样。首先,考试前期准备成本较低,对于作弊老手来说作弊的前期准备包括勘察考场、考虑作弊方式、准备作弊工具等,这一部分成本较小,并且随着作弊次数增多作弊手法的日益老练,其边际成本就会越来越小。其次,在考试实施作弊时,要抓紧时间抄答案,或从考生那里获取答案,以及密切注视监考教师或巡视人员的动向,这种考试作弊的实施成本也不高。
4、风险成本。风险成本是指当学生在考试作弊时被发现所承担的代价。风险成本是决定考试作弊行为发生与否的关键因素。如果作弊行为没有暴露,风险成本就是零;如果被监考人员发现,处罚力度极小,只是没收夹带的小抄或口头警告,这对作弊的学生而言风险成本依然是零;如果被监考人员发现,处罚力度较大,风险成本就是一个由学校规章制度确定的量。因此,作弊者被发现的可能性大小和处罚力度才是作弊成本两个决定因素。
(二)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的收益分析
高校的考试在某一程度上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考试成绩往往与奖学金评定、入党、评优等息息相关。学生要想通过正常考试方式获得较高的分数,则其考试前准备的成本就较大,所产生的收益却会因为考试时的某些偶然因素,而不一定与考前准备的成本成正比。相比于考试作弊的学生如果被发现的可能性小或被发现的可能性虽大,但处罚力度不大的话,考试作弊的学生付出成本较少,收益却很大,可以顺利毕业或取得奖学金、入党、评优及其他奖励,为以后就业奠定了部分基础。大学生敢于在考场上作弊,也是考生经过“科学”决策的理性行为,是经过权衡成本-收益后实施的。这种行为的发生,是作弊者认为预期收益大于作弊成本,有利可图才采取行动的。目前高校在监考的过程中,监考老师对部分作弊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学生作弊一旦处理起来是相当严格的,对于学生前途的影响较大,故部分老师基于不正确的“同情心”,即使发现作弊,也仅是当时进行制止,久而久之学生亦会越来越不顾忌,导致作弊严惩这条“高压线”形同虚设。
三、治理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的途径
人们总是在成本的付出和收益的对比中采取行为,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鉴于此,我们可以通过控制考试作弊的成本,使作弊成本要远远大于考生通过考试后所得的最大收益,从而控制作弊行为的发生。
(一)重构高职课程体系,降低学习的机会成本
不管是高职的人才定位还是学生特点都决定了高职教育需要的是基于工作过程的知识,而不是传统的陈述性的知识,因此高职课程体系的设置,应通过对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以工作任务为指引,按照工作过程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让学生有兴趣、有动力的学习每一门课程,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使学习的机会成本降低。
(二)完善考试方式,增加考试作弊的实施成本
传统的考试方式已无法完全适应现有的人才培养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育理念,创设有助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考试方式,将传统的单一知识型人才观转变为全面发展型人才观,进一步扩展至对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综合考核。高职学生的考试应着重增加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并可以加入课堂讨论、社会实践调查等。考试命题以能力测试为导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考核学生,使学生考试作弊的实施成本加大,甚至根本无法实施作弊行为。
(三)加强学风建设,增加道德信誉成本
明确学习目标,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志向,让学生感受到就业的压力和未来的竞争,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让考生明了遵守考试不准作弊这一规则的重要性,使这一规则内化于考生的价值观中,以增加作弊者的道德和信誉成本,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诚实守信良好的环境,大力加强思想道德风范教育、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品质,提高学生素质和道德修养,把作弊行为上升为道德和诚信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作弊和盗窃一样,严重违背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则,从而使作弊者付出道德和信誉的代价,增加道德和信誉成本。
(四)加强处罚力度,提高考试作弊的风险成本
对考试作弊者进行教育并处以一定的惩罚,惩罚的力度要远远大于考生通过考试后所得的最大收益,只有这样才能遏制作弊的心理动因,消除其考试作弊的行为。甚至可以通过立法形式来规范考试管理,不仅使考试的顺利进行有法律制度上的保障,而且对于作弊考生的处理也有法可依,作弊考生不仅要承担学业上的后果,而且要承担一定法律责任。鉴于目前缺乏考试法规的条件,我们应该加大考生作弊的惩罚力度和风险成本,对于作弊考生,应视具体情况给予警告、通报、补考、重修、取消学位、甚至被开除等处罚。
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会直接影响到考风的建设,严肃考风考纪绝非一个单一、独立的问题,涉及到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相信只要高校管理规范、措施得力,杜绝可能作弊的空间,使作弊严惩的“高压线”名符其实,考试的公平公正性会得到切实的维护,高校的考风问题会得到根本的好转。
参考文献:
1、刘江兵.高校學生考试作弊成因及对策[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2).
2、叶健.高职院校考风建设的理性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2).
3、林兴.考试作弊的成本分析及其控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2).
(作者单位: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高职;考试作弊;成本
考试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技术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考风建设是高职院校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措施,考风集中反映了一所高校的学风。但近年来,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考试应有的严肃性、公正性和科学性。
一、当前高职院校考风现状
教育部2003年曾专门发出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刹住高等学校考试作弊歪风的紧急通知》,2004年又分别下发了《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关于坚决制止和严肃处理各类高等教育考试中替考等违纪舞弊现象的通知》,这些都成为依法治考的重要依据。各高校也据此纷纷出台针对本校的实施细则并实质性地采取了种种措施来遏制作弊行为。但是在不少高校,各类考试不正之风仍悄然蔓延,考试作弊行为仍层出不穷。以2002年《中国教育报》提供的一份统计数据为例,自1999年以来,浙江大学共处理违纪本科学生445人,其中因考试作弊受处理的学生达324人,占处理总数的72.81%;2001年,浙江大学共查处违纪学生117人,而考试违纪的就有96人,占受处分学生的82%。浙江大学这样的名牌高校考风尚且如此,高职院校的考风更可见一斑了。考风不正、考试作弊是高职院校学生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不容回避。考试作弊人数呈上升趋势,花样翻新,手段更加高明,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参与面广。成绩优秀、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与成绩较差、表现较差的学生一起参与作弊;由个人隐性作弊发展成几个人协同作弊。第二,认识上的偏差。过去考试作弊只是个别现象,大多数学生对其嗤之以鼻,现在很多学生认为通过作弊能侥幸过关或轻松取得更好的成绩,甚至可以评优。
二、高职学生考试作弊原因的会计学分析
考试作弊行为的存在严重影响着考试功能的正常发挥,同时也严重损害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品德培养。考风建设已成为各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会计学角度对高职学生考试作弊行为进行简要分析,通过分析考生作弊的成本及作弊带来的收益,提出通过控制考试作弊的成本来控制作弊行为的发生。
(一)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的成本因素
1、学习的机会成本。学习的机会成本就是因学习而放弃的其他一些机会,如娱乐、社交、休息等。为了考试得高分,学生上课必须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掌握相关知识。每学期为考试需要提前一个多月开始做准备。为考试而复习功课,就必需放弃很多其他机会,为考试投入的越多,则放弃的其他机会就越多。高职学生由于本身基础较差,偏重实践操作技能,忽视书本知识,准备考试的机会成本是较高的。
2、道德信誉成本。“考试不准作弊”已经是学生都接受的一条考试准则,成为其价值观中的一部分,学生不仅自己遵守这一价值观,而且会按照这一价值观判断周围的事情,一旦学生本人违反了这条准则,可能会引起其内心的混乱,还将会受到他人的反对和谴责,这个成本是无价的。但在当前整个社会普遍存在失信的情况下,考试作弊这种失信行为对学生已经没有什么约束力。也就是说学生不用为他们的这种失信行为付出比别人更大的成本。
3、实施成本。一般来说,学生要想通过正常考试方式获得较高的分数,则其考试前准备的成本就较大。如果采用作弊方式考试,情况就会大不一样。首先,考试前期准备成本较低,对于作弊老手来说作弊的前期准备包括勘察考场、考虑作弊方式、准备作弊工具等,这一部分成本较小,并且随着作弊次数增多作弊手法的日益老练,其边际成本就会越来越小。其次,在考试实施作弊时,要抓紧时间抄答案,或从考生那里获取答案,以及密切注视监考教师或巡视人员的动向,这种考试作弊的实施成本也不高。
4、风险成本。风险成本是指当学生在考试作弊时被发现所承担的代价。风险成本是决定考试作弊行为发生与否的关键因素。如果作弊行为没有暴露,风险成本就是零;如果被监考人员发现,处罚力度极小,只是没收夹带的小抄或口头警告,这对作弊的学生而言风险成本依然是零;如果被监考人员发现,处罚力度较大,风险成本就是一个由学校规章制度确定的量。因此,作弊者被发现的可能性大小和处罚力度才是作弊成本两个决定因素。
(二)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的收益分析
高校的考试在某一程度上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考试成绩往往与奖学金评定、入党、评优等息息相关。学生要想通过正常考试方式获得较高的分数,则其考试前准备的成本就较大,所产生的收益却会因为考试时的某些偶然因素,而不一定与考前准备的成本成正比。相比于考试作弊的学生如果被发现的可能性小或被发现的可能性虽大,但处罚力度不大的话,考试作弊的学生付出成本较少,收益却很大,可以顺利毕业或取得奖学金、入党、评优及其他奖励,为以后就业奠定了部分基础。大学生敢于在考场上作弊,也是考生经过“科学”决策的理性行为,是经过权衡成本-收益后实施的。这种行为的发生,是作弊者认为预期收益大于作弊成本,有利可图才采取行动的。目前高校在监考的过程中,监考老师对部分作弊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学生作弊一旦处理起来是相当严格的,对于学生前途的影响较大,故部分老师基于不正确的“同情心”,即使发现作弊,也仅是当时进行制止,久而久之学生亦会越来越不顾忌,导致作弊严惩这条“高压线”形同虚设。
三、治理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的途径
人们总是在成本的付出和收益的对比中采取行为,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鉴于此,我们可以通过控制考试作弊的成本,使作弊成本要远远大于考生通过考试后所得的最大收益,从而控制作弊行为的发生。
(一)重构高职课程体系,降低学习的机会成本
不管是高职的人才定位还是学生特点都决定了高职教育需要的是基于工作过程的知识,而不是传统的陈述性的知识,因此高职课程体系的设置,应通过对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以工作任务为指引,按照工作过程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让学生有兴趣、有动力的学习每一门课程,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使学习的机会成本降低。
(二)完善考试方式,增加考试作弊的实施成本
传统的考试方式已无法完全适应现有的人才培养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育理念,创设有助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考试方式,将传统的单一知识型人才观转变为全面发展型人才观,进一步扩展至对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综合考核。高职学生的考试应着重增加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并可以加入课堂讨论、社会实践调查等。考试命题以能力测试为导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考核学生,使学生考试作弊的实施成本加大,甚至根本无法实施作弊行为。
(三)加强学风建设,增加道德信誉成本
明确学习目标,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志向,让学生感受到就业的压力和未来的竞争,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让考生明了遵守考试不准作弊这一规则的重要性,使这一规则内化于考生的价值观中,以增加作弊者的道德和信誉成本,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诚实守信良好的环境,大力加强思想道德风范教育、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品质,提高学生素质和道德修养,把作弊行为上升为道德和诚信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作弊和盗窃一样,严重违背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则,从而使作弊者付出道德和信誉的代价,增加道德和信誉成本。
(四)加强处罚力度,提高考试作弊的风险成本
对考试作弊者进行教育并处以一定的惩罚,惩罚的力度要远远大于考生通过考试后所得的最大收益,只有这样才能遏制作弊的心理动因,消除其考试作弊的行为。甚至可以通过立法形式来规范考试管理,不仅使考试的顺利进行有法律制度上的保障,而且对于作弊考生的处理也有法可依,作弊考生不仅要承担学业上的后果,而且要承担一定法律责任。鉴于目前缺乏考试法规的条件,我们应该加大考生作弊的惩罚力度和风险成本,对于作弊考生,应视具体情况给予警告、通报、补考、重修、取消学位、甚至被开除等处罚。
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会直接影响到考风的建设,严肃考风考纪绝非一个单一、独立的问题,涉及到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相信只要高校管理规范、措施得力,杜绝可能作弊的空间,使作弊严惩的“高压线”名符其实,考试的公平公正性会得到切实的维护,高校的考风问题会得到根本的好转。
参考文献:
1、刘江兵.高校學生考试作弊成因及对策[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2).
2、叶健.高职院校考风建设的理性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2).
3、林兴.考试作弊的成本分析及其控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2).
(作者单位: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