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养习惯之根,正做人之本”为理念的“养正教育”是我校的品牌特色。“打造品质教育”是我市今年作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战略,是我市教育未来发展方向。随着全新教育时代的来临,如何打造教育领域中的品质课堂,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现阶段我市各学科教师都在积极探讨的问题。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数学广角-推理》作为研究背景,探讨构建小学数学品质课堂的教学策略,从“创设情境,养观察之心;自主探究,找规律之形;互动交流,品推理之乐”这三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学的品质。
关键词:观察之心;推理之趣;习惯之根;品质之乐
前言
小学数学是训练学生数学思维以及推理能力的学科,但由于小学生自身生活条件相对有限,缺乏在现实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导致对一些数学知识总是一知半解或者完全摸不着道,造成有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介于此种情况,为构建品质课堂,我在教学中尝试将自己的教学重心逐渐转向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更有效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向上,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水平,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一、创设情境,养观察之心
二年级的孩子,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好奇心重,并且喜欢自己动手去做一些游戏。他们的学习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推理能力,但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还需要不断加强培养。如何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我觉得应该在数学课堂中创设合理、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观察,学生就能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探寻到该教学内容所隐藏着的数学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之心。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推理》这一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导入这一环节,设计了两个教学情境:
第1个情境是游戏:请你猜一猜。
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瞎猜”: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礼物,它们藏在我的左裤兜和右裤兜里,请你猜猜,是什么?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睁大眼睛盯着我的裤兜,想看出究竟是什么,也纷纷举手发言,开始大胆猜测,但是没有人能猜对。
这时,我再让学生“犹豫猜”:看来,大家都在按照自己的想法猜,这样太盲目了,现在老师给你一点提示吧:它们是棒棒糖和一个钥匙扣,现在你能猜出它们分别是在哪一个裤兜中吗?学生兴趣更高昂了。
看到同学们的兴趣完全被激发了,我马上让学生“确定猜”:老师再提示一下:我的左裤兜装的不是棒棒糖!现在你能猜对吗?此时,学生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我借机引出了:像这样根据已经知道的信息慢慢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叫推理。以此引出了课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
接着利用第2个情境:请你填一填。
①小王不是男生就是( )。
②甲乙两人下棋,甲不是赢了就是( )。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回答问题,说明理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良好的观察习惯也悄悄在心中埋下了种子。
二、自主探究,找规律之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学习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课堂上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学习的潜意识习惯[1]。因此,在日常开展教学时,根据品质课堂的要求,我在课堂上会给予学生更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让孩子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数学中所蕴含的数学规律。
在教學《数学广角-推理》的例题时,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到推理的规律,我这样设计了我的教学: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三本书,提问学生:你认识这三本书(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吗?然后出示例题相关信息和对应人物,继续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环节: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这三人各拿一本书,你能根据信息推断小刚拿的什么书吗?小丽呢?学生都清楚了题意,独立思考完成以上问题后,我马上让学生进入自主探究的环节:请你把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看谁的推理方式最巧妙!有了课前的游戏环节,再加上老师激励的语言,可爱的孩子们马上情绪饱满、积极、活跃地投入到学习中,有写一写的,有连一连的,也有画一画的,推理方式多样,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力。
自主学习让学生在积极的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求知欲和好胜心被激发,改变了以往“教我学”为“我会学”,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更有效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三、互动交流,品推理之乐
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时,在讲述完新知识之后,应当为学生创设互动交流环节,使学生能够在愉快、欢乐的课堂交流氛围中,深刻感受对数学知识以及数学规律进行独立思考、分析、推理、归纳这一过程的趣味性[2]。进而有效提升小学生自身的数学推理能力,并使其深刻感受到数学学科所带来的乐趣。
《数学广角-推理》自主学习后,我设计了让学生开展互动交流活动的环节,引导学生们感受数学推理的乐趣所在:“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自主学习,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一些推理知识,那谁来和大家分享分享你的推理方法?看你是不是大家心中的唐人街探案小能手呢?”孩子们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自告奋勇,将文字记录、连线的推理方式逐一在同学们面前一一呈现,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稍复杂繁琐的用“画表格”推理的方法也一一弄明白:
在这种欢乐愉悦的氛围中,孩子们还和老师一起总结了推理的关键点是:推理就是先从关键信息入手,再一步一步地分析,最终推导出结论。这一交流互动的环节,不仅让学生掌握数学推理中的规律以及方法,还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课带来的乐趣,也让我感受到了课堂的魅力。
品质的课堂,来源于品质的教学组织。它呈现的是课堂的活力,带来的是美的享受,能给孩子们更多的收获和感悟,也让教者体验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熊丽萍. 领悟数学天地,超越平凡课堂——探究小学数学多样化教学[C]//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六次“教育问题时习会”论文集. 2019.
[2] 毛凯敏. 入情入理 激情启迪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激发学习乐趣的思考[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000(001):1-1.
关键词:观察之心;推理之趣;习惯之根;品质之乐
前言
小学数学是训练学生数学思维以及推理能力的学科,但由于小学生自身生活条件相对有限,缺乏在现实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导致对一些数学知识总是一知半解或者完全摸不着道,造成有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介于此种情况,为构建品质课堂,我在教学中尝试将自己的教学重心逐渐转向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更有效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向上,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水平,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一、创设情境,养观察之心
二年级的孩子,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好奇心重,并且喜欢自己动手去做一些游戏。他们的学习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推理能力,但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还需要不断加强培养。如何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我觉得应该在数学课堂中创设合理、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观察,学生就能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探寻到该教学内容所隐藏着的数学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之心。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推理》这一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导入这一环节,设计了两个教学情境:
第1个情境是游戏:请你猜一猜。
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瞎猜”: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礼物,它们藏在我的左裤兜和右裤兜里,请你猜猜,是什么?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睁大眼睛盯着我的裤兜,想看出究竟是什么,也纷纷举手发言,开始大胆猜测,但是没有人能猜对。
这时,我再让学生“犹豫猜”:看来,大家都在按照自己的想法猜,这样太盲目了,现在老师给你一点提示吧:它们是棒棒糖和一个钥匙扣,现在你能猜出它们分别是在哪一个裤兜中吗?学生兴趣更高昂了。
看到同学们的兴趣完全被激发了,我马上让学生“确定猜”:老师再提示一下:我的左裤兜装的不是棒棒糖!现在你能猜对吗?此时,学生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我借机引出了:像这样根据已经知道的信息慢慢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叫推理。以此引出了课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
接着利用第2个情境:请你填一填。
①小王不是男生就是( )。
②甲乙两人下棋,甲不是赢了就是( )。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回答问题,说明理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良好的观察习惯也悄悄在心中埋下了种子。
二、自主探究,找规律之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学习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课堂上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学习的潜意识习惯[1]。因此,在日常开展教学时,根据品质课堂的要求,我在课堂上会给予学生更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让孩子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数学中所蕴含的数学规律。
在教學《数学广角-推理》的例题时,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到推理的规律,我这样设计了我的教学: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三本书,提问学生:你认识这三本书(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吗?然后出示例题相关信息和对应人物,继续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环节: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这三人各拿一本书,你能根据信息推断小刚拿的什么书吗?小丽呢?学生都清楚了题意,独立思考完成以上问题后,我马上让学生进入自主探究的环节:请你把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看谁的推理方式最巧妙!有了课前的游戏环节,再加上老师激励的语言,可爱的孩子们马上情绪饱满、积极、活跃地投入到学习中,有写一写的,有连一连的,也有画一画的,推理方式多样,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力。
自主学习让学生在积极的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求知欲和好胜心被激发,改变了以往“教我学”为“我会学”,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更有效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三、互动交流,品推理之乐
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时,在讲述完新知识之后,应当为学生创设互动交流环节,使学生能够在愉快、欢乐的课堂交流氛围中,深刻感受对数学知识以及数学规律进行独立思考、分析、推理、归纳这一过程的趣味性[2]。进而有效提升小学生自身的数学推理能力,并使其深刻感受到数学学科所带来的乐趣。
《数学广角-推理》自主学习后,我设计了让学生开展互动交流活动的环节,引导学生们感受数学推理的乐趣所在:“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自主学习,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一些推理知识,那谁来和大家分享分享你的推理方法?看你是不是大家心中的唐人街探案小能手呢?”孩子们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自告奋勇,将文字记录、连线的推理方式逐一在同学们面前一一呈现,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稍复杂繁琐的用“画表格”推理的方法也一一弄明白:
在这种欢乐愉悦的氛围中,孩子们还和老师一起总结了推理的关键点是:推理就是先从关键信息入手,再一步一步地分析,最终推导出结论。这一交流互动的环节,不仅让学生掌握数学推理中的规律以及方法,还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课带来的乐趣,也让我感受到了课堂的魅力。
品质的课堂,来源于品质的教学组织。它呈现的是课堂的活力,带来的是美的享受,能给孩子们更多的收获和感悟,也让教者体验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熊丽萍. 领悟数学天地,超越平凡课堂——探究小学数学多样化教学[C]//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六次“教育问题时习会”论文集. 2019.
[2] 毛凯敏. 入情入理 激情启迪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激发学习乐趣的思考[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000(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