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华尔街”的思想者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14027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拉沃热·齐泽克,1949年出生于斯洛文尼亚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是社会学家、哲学家与文化批判家,也是心理分析理论家。在西方,齐泽克取得的巨大声誉完全可以同爱德华·萨义德、以赛亚·伯林等相提并论。伊格尔顿评价他是“欧洲近十多年来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也有论者把齐泽克称作一个“从天而降的第欧根尼”。 代表作有《斜目而视》、《意识形态的崇高主体》、《偶然性、霸权和普遍性》等。
  
  10月9日,“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大本营祖科提公园出现了一位哲学家,随后他发表了一场针对此次运动的演讲。他的讲话得到众多粉丝的拥戴,公园里的抗议者们非常艰难地用人肉扩音机对演讲内容口口相传。他就是斯拉沃热·齐泽克,一个永远的反对派,一部永不停歇的“思想永动机”。
  思想顽童有点怪
  齐泽克是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大家拉康最重要的继承人,从女性主义到“9·11”,从拉康到歌剧,从黑格尔到大卫·林奇,他总能把心理分析、政治和黄色笑话融为一体,天马行空式地说话和写作。
  如果说德里达的魅力源于他那令人陶醉的艰深理论,福柯的魅力源于他在性问题上的执着,那么齐泽克的魅力则源于他尽人皆知的荒诞不经。但是能把齐泽克的话当真吗?正如《纽约客》上发表的一篇关于他的文章所写的:“我们未必总要过分认真地看待他的观点,因为这会导致范畴谬误。” 不过,与其他学术明星们所不同的是,齐泽克没有一个门徒,也不存在什么齐泽克学派。齐泽克著作的特色之一就是,他甚至把自己的批判方法应用于自己批判研究的结果。齐泽克的好友,芝加哥大学的埃里克·桑特纳说:“他摆出的一个基本姿势就是:先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展示一个文本,之后做出你期待已久的解读,再后他会说,‘我倾向于认为,结论与此截然相反。’”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有人要齐泽克考虑出任政府部长一职,他拒绝了。“总理说了,‘你想要科学部还是文化部?’我告诉他,‘你疯了?谁要那堆破烂?我只对两个位子感兴趣——内务部部长或秘密警察首脑。”不过最终他还是当上了斯洛文尼亚的文化大使,理所当然地拿到了外交护照。不过没过多久,他又主动交回了外交护照。“我原以为拿那玩意外出旅行便利一些,没想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我拿着外交护照出入海关,移民局的官员会看着我,心想,这伙计算是哪门子外交官?结果花费的时间比原来长一倍。”不过后来,他参与了斯洛文尼亚总统竞选,最终以第5名的成绩光荣出局。
  齐泽克十分善于观察日常现象背后的深层规律,并统统将其理论化。比如,他注意到人们在进入电梯后,喜欢不停地按关门键,尽管关门键并不能加快关门的速度,却可以使乘客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自己的行为富有成效。齐泽克由此联想到西方自由民主社会中无助的公民——表面上这些公民通过投票参与了政治进程,但由于两个政党在基本问题上已经达成共识,因此实际上这些公民并没有任何选择可言。
  除了以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齐泽克还有另一套工具——在精神分析的层面上揭露资本主义左右公众想象的方式。他喜爱的论证方式是悖论,他喜爱的表述方式是杂耍演员般的大话连篇,但这些都是以虔诚信仰的外表维系着的。
  齐泽克的这种风格,在“占领华尔街”的演讲中就得到很好体现。
  华尔街的演讲
  作为一名独立知识分子,齐泽克的反抗姿态一直没有变。近十几年来,随着国际政治形势的演变,尤其是东欧社会主义阵线的萎缩,齐泽克反而越来越马克思主义化,也越来越左翼化,因为他所反抗的不再是无所不在的集权控制,而是一个无所不在的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的全球新秩序。关于此次“占领华尔街”示威活动,齐泽克同意金融大鳄索罗斯的观点。索罗斯的意思是,赚钱理所当然,但不要停止反抗这个使之成为理所当然的体系。
  华尔街的资本家说抗议者全是失败者,在齐泽克看来,真正的失败者就在华尔街,因为他们要靠数以十亿计的金钱救济才能脱困;有人说抗议者是社会主义者,齐泽克却认为华尔街早就存在社会主义——是专为富人而设的社会主义;有人说抗议者不尊重私有产权,齐泽克反驳道,在2008年的金融海啸里,许多人辛勤工作买来的私有产业都被摧毁了,数量之巨,就算华尔街的示威人群日以继夜去动手破坏,几个星期也破坏不完。
  大家都熟悉这样的动画片情节:一只卡通猫走到悬崖边上,还是继续跑出去,没理会下面已经空空如也,只有当它向下看时,方才发现这个事实,然后就掉下去了。齐泽克觉得利益集团正是做类似的事情,他要提醒华尔街那些家伙:“喂!看看下面!”
  齐泽克也提出了几项具有实际意义的建议。他警告说,要警惕这种节日般的气氛,不要自我陶醉其中,搞不好这场运动就会变成一场简单的嘉年华。“而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将会是运动之后的改变。”齐泽克先生还指出了左翼的“被抛弃的观念”包括了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工作,坚守纪律,听从指挥。而他同时提出剩下的一些观念比如家族价值观等,已逐渐被右翼所采用。
  在演讲的最后,齐泽克似乎擔心“占领华尔街”的示威运动无法发展壮大,“人们往往渴望某样东西时却又不是真正想要它。”他对抗议民众说:“对于你们渴望的东西,不要害怕,勇敢争取。”
  挖资本主义“墙角”
  齐泽克对如何解释金融危机的意识形态之争特别感兴趣。居于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会试图把从全球资本主义体制的根本弊病说成是偶然的失足,比如规章制度过于松懈、大型金融机构产生腐败云云。从某些角度说,这令资产阶级得以更为肆意地传播自己的价值观,他们一边豪爽地花钱挽救华尔街,一边把全球变暖、艾滋病和饥饿问题撇在一边。
  在齐泽克眼中,希特勒在上世纪30 年代上台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对当时的灾难事件提供了最吸引人的解释,他讨好德国人,说他们的军队在一战时遭到了背叛,罪魁祸首就是犹太人。齐泽克显然已经看出,在意识形态之下,还有一套大众信仰系统。因此才说全球最强大的意识形态“工厂”就是好莱坞,它塑造了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虽然不是直接的政治建构,但还是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看清这点之后,齐泽克断定,“9·11”事件和目前的经济崩溃已经摧毁了市场经济、自由民主是万能灵药的神话。政府会引入更多的国家调控,参与更多的国际合作,以加强资本主义体制。就算资本主义能够暂时自救,还是无法解决其固有的矛盾。一旦社会发出崩溃的警报,种族隔离和紧急状态就会以新面孔出现。资本主义没有能力解决当今世界最大的挑战——环境灾难以及对科技信息、知识产权和生物起源学的滥用。社会必须发明一种新的所有权形式。“我对自由资本主义主要的批评不是因为它坏,而是因为它无法永远维持下去。共产主义也必须得到改造。”
  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理论,早已指出有组织的生产最终会影响人们的态度和信仰。关键在于你做什么,而不在于你想什么。齐泽克花了这么多时间去理解世界,而马克思的目的是在于改变世界。对此疑问,温和的马克思主义者齐泽克说,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如此不同寻常,我们必须完全理解所发生的一切,然后才能做出合理的举动。“我们需要退后,反思,冥想。”
其他文献
现在台湾最高等级的上校退休金每月大概是8.7万元,少将是10.5万元,假设买个少将要花100万元,两者退休金每月相差1.8万元,4年半就可以赚回成本。    天下奇闻,升官第二天就退休      陈水扁任内晋升的大批将官,有不少将领晋升后不到任职时间就提前退伍。据台湾媒体报道,在2004年1月到2008年5月,不少军方将领以“升退”方式自肥,即不少上校晋升少将或少将晋升中将后,不到一年就办退伍,有
瑞典新研究证实少吃能长寿  瑞典歌德堡大学日前通过实验发现,人们减少摄取卡路里不仅有助于延缓衰老,且越早减少卡路里的摄入量效果越明显。  研究者以猴子为实验对象,通过逐渐降低糖和蛋白的摄入量,保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这些猴子的寿命明显延长了数年。研究者随即在鱼类、啮齿类动物、昆虫等多个物种上进行了相同实验,都取得同样效果。  该研究的负责人歌德堡大学细胞分子生物学专家米卡埃尔·莫林介绍说:“研
萧瑟树海的另一面  “溶岩上树木成林,像无边的海洋一样朝山脚下的原野蔓延开去。远远地望过去,树木几乎都是一般高,平坦地罩在辽阔的原野上。这正给人以一种压迫感。假如有一场暴风雨劈天盖地降到这无边无际的密林里,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日本作家松本清张在小说《萧瑟树海》(又译作《波之塔》、《波浪中的塔》)最终一个章节里记录下这片风景时,他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会有太多的人拿着他的作品,到巍巍富
智能手机为人们提供了很多便利,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越来越多人感到自己的生活被手机支配,有时明知道非必要的使用会浪费时间、精力,耽误“正事”,却管不住自己的手。究竟如何才能真正合理地使用手机呢?为什么一玩手机就停不下来  首先,很多人往往在遇到困难时,将玩手机作为应对或逃避压力的方式。比起让自己感到难受的正事,人们自然更愿意去做简单、轻松的事。玩手机时,大脑在接收各种新鲜信息、绚丽画面
科技博览    乐观者的大脑“报喜不报忧”  天生的乐观者,在看待问题时总是注意好而忽略坏的一面。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这种乐观确实是“天生”的。  研究人员请一些志愿者参与了这种大脑偏好的试验。志愿者先看一系列负面事件,然后评估这些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稍后研究人员会告诉志愿者该事件发生的平均概率,再重放一遍相关事件,请志愿者再次评估它们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几率。  结果显示,在收到好消息时,所
令人头皮发麻的仪式  在民族传统里坚信“入土为安”的中国,历来忌讳谈及“死人”、“尸体”、“骷髅”等等的,挖先人坟的事情在民间说法直属“天打雷劈”一类的劣迹。  也许没人会相信,在南半球的另一个国度里,有数百万人会用这样的方式祭奠先祖:将死者的尸体(骷髅)从坟墓里挖出来,重新清洗包裹。然后由年轻力壮者将尸体扛在肩上,周围人等手举丰收的作物,唱着跳着喊着舞着在街上游行,最后重新掩埋——与之相比,中国
西方不仅忌惮伊朗的核,还忌惮它的石油,这才使得伊朗在各种计划下依然强硬。  如果说,把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寻求对伊制裁,是西方启动的“A计划”,那么外交努力受阻、伊朗不惧制裁的局面迫使西方国家不得不考虑“B计划”。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指出,作为最坏的打算,伊朗最终拥有核武器,“B计划”就是为这一天的到来制定。    化解伊朗“心理症结”    伊朗方面曾经宣称,经济制裁不会令这个国
“英国海军的德文郡号军舰在中国领海内遭到不名鱼雷攻击而被炸毁。在军方决定派出军舰前往反击时,英国秘密情报负责人却认为事件背后另有真相,并决定派出007号情报员詹姆斯·邦德去寻找真正的攻击者。这时媒体大亨卡佛进入007的调查视野……”1997年的007系列《明日帝国》是少数胆敢影射默多克的电影。  那部007系列电影《明日帝国》的戏剧性冲突,显然不可能搬在现实社会里重演。事实上,在新闻集团的公关材料
张骞、甘英经营西域之后,又过了七个世纪,才有一个中国人再次到达亚洲西境并第一次留下平实可靠的记载。这个人的身份很独特,是阿拉伯人的一名战俘。他名叫杜环。而在他笔下,不仅有栩栩如生的阿拉伯世界,更有那个国跨亚欧大陆的东罗马帝国。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写下有关欧洲大陆的景象。    当时的世界  撇开周穆王八骏西征会王母的神话,信史所记载最早向西方“凿空”的中国人当是张骞。后于张骞两百多年的班超出使,被视为
2009年的某天,30岁的布雷维克加入了极右翼组织。两年后,他在挪威制造了举世震惊的大屠杀。布雷维克在接受审讯时提及两个活跃在挪威的恐怖主义组织,他还暗示自己的同伙仍在逍遥法外。在他通过互联网公开的一份“宣言”中,布雷维克提到了“反抗运动的战士”,并称他们有可能攻击瑞士的一处核电站。人们怀疑这位奥斯陆的杀手与北欧和西欧的极端右翼组织有关联。  惨案发生后,有人说布雷维克是一匹“孤狼”,是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