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艺术院校学生特点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gal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由于艺术院校与普通院校在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上的不同,艺术院校的教育工作必须以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为出发点,立足于艺术院校的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大胆地探索具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提炼出适合艺术类大学生特点的教育举措,为艺术类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证。
  关键词: 艺术院校 大学生 个性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里,人们的综合素质在不断提高,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大学生群体人数在持续攀升,和以前的天之骄子相比,现在的大学教育更接近于普及教育,面对学习、就业等许多问题,他们缺少了以往的骄傲之态,而需要更多地从自身出发,充分利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寻找适合自己的一片天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是历史所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艺术院校的大学生既具有普通院校大学生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个性和特点,而即使是那些共有的特征,在其自身的具体表现方式上也往往带有其艺术氛围所形成的鲜明特点。
  加强心理健康疏导工作,是艺术院校学生发展的客观要求。我认为,艺术院校的大学生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成才进取意识趋于牢固,长期积累意识趋于虚化
  在改革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与过去的青年相比,特别是在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更加注重和理解成功的含义和机遇的价值。因而在社会不断变迁的大潮面前,他们的思维极其敏感地追随着社会发展的脉动。立志成才、积极进取、渴望成功的意识已经牢牢地融入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之中。社会上的“超级女生”、“星光大道”等选秀节目陆续推出,通过这些节目使一些人“一夜成名”,对于艺术院校这些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终日被名师、名家指点的青年学生来说,他们的内心是不平衡的。面对这种大众文化,他们当中只有少数人能够沉下心来学习艺术专业特长,他们的“积极进取”逐渐演化为“急功近利”,他们中的很多人也会积极关注这类选秀节目,不少学生投身到了这些选秀节目。
  艺术类学生的成才与进取带来的不仅仅是艺术家的光环,还是在实际的晕轮下的种种利益。所以探索创新、搏击进取、敢于超越、立志成功,已内化为艺术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驱动力。然而,画饼不能充饥,在渴望成功与获得成功之间,还客观地存在着如何实现的障碍。在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上,现在则可谓莫衷一是了。既然一位“歌星”可以在一夜之间走红大江南北,获取一个普通公民劳作终生也得不到的财富,那么如何找到成功途径的问题,就是部分学生心中转化为如何去寻找捷径的问题。在努力与机遇之间,他们更看重机遇,在必然与偶然之间,他们更希冀偶然。“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的这种长期积累精神逐渐淡化,不少人都在期望着“一夜成名”,缺少艺术修养的平时积累。
  二、自我个性意识趋于突出,团队合作意识趋于弱化
  艺术类学生一般强调个性化发展,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追求,但集体主义精神、团队意识相对淡漠。与普通院校的大学生相比,艺术院校的大学生“个性化”风格化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是艺术有别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显著特点。在相对狭窄但又新人辈出的艺术世界里,艺术院校的大学生比其他大学生更能体会到“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一自然法则,也更加理解竞争将对艺术生命的延长,乃至不朽带来的重要影响。因此,从总体而论,艺术院校的学生更早地知道竞争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在个体竞争观念趋于突出的同时,原本在艺术院校氛围中就缺乏的团队意识观念就更趋于弱化,艺术教育特有的办学模式、教学方式乃至教授的思维方式往往是以个体为本体的。一切以个人的感悟、喜好为出发点,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往往创造性很强,要求学校宿舍成员、家庭成员以“他”为中心,很少顾及别人的想法和感受。艺术类学生讲求个性表现,所以他们在行为上往往表现出团队意识相对淡漠,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表现出随意、散漫,不服别人管也不善于管理别人,对集体活动缺乏热情,不能正确地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三、社会公德行为趋于增多,个体道德约束趋于软化
  近几年来,随着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改进和增强,作为具有基本素质的大学生群体,对一向在道德判断和认知上认同的社会公德行为,给予了更多的投入。在面对“雪灾”、“北川特大地震灾害”、“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等社会公益活动中,他们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艺术院校的学生慰问老区、三下乡等活动也展示了自身特有的风采。特别是在投身“志愿者”工作方面,艺术院校的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动力。但与日益增多的社会公德行为相矛盾的是在同样的大学生群体中,个体道德约束却趋于软化,甚至是某种程度的退化。由此而引发的大学生基础文明薄弱问题正成为当今高校特别是艺术院校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部分学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缺乏基本的道德水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艺术院校学生在宿舍里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宿舍卫生状况、学习环境状况一直是让管理人员头疼的问题,乃至于连小学生都可辨别的是是非非,在他们眼中却变得“似是而非”。
  四、实际利益驱使趋于强烈,艺术修养追求趋于淡化
  艺术院校的大学生也和整个当代大学生群体一样,是在新旧体制的转轨变型期成长起来的。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目前高校的艺术院校对学生文化課的录取分数比普通学生要低。很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考进重点大学,往往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开始学习艺术,真正热爱艺术的艺术类大学生为数不多,很多都是伪艺术。所以艺术院校的学生有一部分是为了能够考大学才不得不学艺术的,这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对学历的追求,只是在父母的劝说下,选择报考了艺术类的学校,他们往往缺乏基本的艺术修养和艺术热情。
  由于学生目的不明确,缺乏艺术热情,他们进入大学之后存在普遍的“茫然”。高中阶段是为了“考大学”努力学习,很多艺术类大学生在质疑:大学是为了什么学习?在这个时候往往寻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方向,所以,艺术院校学生往往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重视实际的经济利益,对艺术的学习没有正确的定位。
  基于艺术学院学生的上述特点,对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全面掌握他们特点的基础之上,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邹兴平,艾楚君.高校“艺术类学生个性”的内涵及成因解读.湖南人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7卷第6期,2007年11月.
  [2]邓文清.把握艺术院校学生特点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园地.
  [3]徐旭.非艺术院校艺术类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教育策略.文史博览,2007年9月.
  [4]周启红,李仁志,叶幼天.论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动态及调适.武汉科技学院学报第15卷第六期,2002年12月.
其他文献
随着国防科研体制改革、教学科研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涉密项目进入高校。客观上,高校研究生已广泛参与到涉密科研项目中.给高校保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依据《武器装备科研
现将我院1996年1月-2006年2月收治的狼疮肾炎(LN)病人75例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75例,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SLE.LN的诊断标准。男5例,女70例,年龄18-50岁
本文从开放教育专科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课程设置中的必修课、选修课和综合实践环节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