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文化曾影响了世界,通过‘复兴’,我们的传统文化将带着现代文化的标识,吸取传统文化精髓,以新的方式再一次去影响世界,而遂昌打响了传统年节文化复兴的第一枪。”
从2米的长粽到40米的龙排,从“最美的一餐”到170桌流水席,从梦回明朝的古风摄影到万亩茶园的潮流音乐节,端午小长假三天,位于浙西南的遂昌县三次登上央视。
5月28至30日,遂昌县旅游委员会联合《小康》杂志社、浙江自然造物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大过中国节端午遂昌行”活动让这座山城成了“网红”:百度上相关新闻近千篇,端午遂昌行宣传片点击量超过370万人次,十万根长粽通过互联网销往全球,15.71万人在小长假期间涌向遂昌,带来了7443.26万元的旅游收入。
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之时,遂昌打响了复兴传统年节“第一枪”。
“遂昌一直以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汤显祖文化品牌如今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遂昌县委书记毛建国说,振兴传统年节、复兴传统文化,遂昌有基础、有底气,更有动力。
遂昌端午唤醒节日的“仪式感”
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遂昌,有很多令人向往的独特符号。4000年前,遂昌先民刀耕火种,创造了被誉为“东方文明曙光”的好川文化;400年前,一代戲剧大师汤显祖在此写下不朽名剧《牡丹亭》;金木水火土“五行旅游”资源全国独有;生态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争奇斗艳,这些,无一不展示着这块浙西南净土的神奇魅力。
“端午遂昌行”的第一站位于遂昌县龙洋乡九龙口村。千百年来,乌溪江畔的九龙口百姓“靠山吃山”,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木材和山货。但是山区道路难行,先民们就将山上的竹子、木头做成筏子,顺着乌溪江“漂流”出大山,成了一辆辆水上“集装箱货车”。
生活在乌溪江畔的戴养鸿家中祖祖辈辈都是放排人。在这个看上去有些桀骜不驯的中年男子眼中,放龙排是父亲给自己上的最好的一课。
“端午节是一年中雨水充沛、开工放排的好时节,渐渐就形成了龙排祭祀的风俗。”戴养鸿介绍说,龙排制作要取双9之数,领头的“大龙”由9节小木排组成,之后紧跟8条“小龙”,寓意九龙口村风调雨顺、长长久久。正式的放排仪式前,排手们需要供奉祭品,以米酒敬天地山水各路神灵,求得庇佑,久而久之,形成了当地独有的山区端午“龙排”文化。
四十多年前,随着公路的开通,放排逐渐失去了作用,龙排祭祀也被搁置了近半个世纪。就在今年端午的几个月前,当得知九龙口村要恢复放龙排,成为“端午遂昌行”的重要点位时,戴养鸿兴奋不已。这位“非遗”传承人心中积蓄已久的情结再一次被唤醒。戴养鸿攒着一股劲,白天扎龙排,晚上练习祭祀舞蹈。
“乌溪江哟,龙排摇哟,大吉大利好运来哟。九龙口哟,好场面哟,顺顺利利保平安哟。”5月29日上午11时左右,随着排老大一声“放排咯”,乌溪江上长达40余米的龙排驶离村口。排上,车龙舞动,龙嘴吐出紫烟,远望正如巨龙遨游在山河之间。戴养鸿身着蓑衣,架一艘小排紧随其后,一路穿过险滩顺流而下。
“有5000多人来看这场壮观的龙排仪式。”遂昌县旅游委员会主任邱根松向记者介绍说,更多人是通过央视新闻频道15分钟的直播领略独具特色的遂昌端午。
“为什么现在中国的年节失去了吸引力,最主要的原因是仪式感的丢失。”作为本次活动的策划者之一,《小康》杂志社副社长赖惠能感慨道,“近些年来,连过节都已简化成了除夕夜到酒店订桌年夜饭,过节放假也只是多了点时间去海滩晒太阳而已,与过节本身却无任何关系。”
遂昌端午唤醒了传统年节的“仪式感”,地方民俗得以传承的同时,当地百姓对本土文化也愈加自信。
“中国的文化曾影响了世界,通过‘复兴’,我们的传统文化将带着现代文化的标识,吸取传统文化精髓,以新的方式再一次去影响世界,而遂昌打响了传统年节文化复兴的第一枪。”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项目科教、文化与传播委员会副主席何蔚萍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文化强国战略的角度出发,遂昌过端午这件事不大却非常有意义。 事实上,自从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开始,传统年节的复兴成为聚焦点。复兴,是不是等于复古?等于简单的还原仪式?答案是否定的。
“民俗是一个随着社会发展变化不停调试的、延续到现在的活态的传统文化,它生长在民间,更需要我们在符合现代人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在浙江省民俗文化促进会副会长连晓鸣看来,遂昌端午的成功在于不落窠臼地创造了遂昌记忆。
除了九龙口龙排,本次“端午遂昌行”各点位都结合当地民俗,融入丰富的体验活动,以“漫游古村梦回明朝”为主题的焦滩乡独山村点位,依托明朝古寨,定制了一场“穿越”之旅;大柘镇万亩茶园里,一场以天地为舞台的茶山音乐会如约而至;曲韵悠悠、乐意浓浓的昆曲十番伴奏下,石练镇淤溪村内亲子体验,放飞童趣。
九龙口村、独山村、淤溪村,端午遂昌行所经过的每一个乡村虽然不是传统景点,但是都用淳厚的民风民俗、整洁的村容村貌,展现出遂昌美丽乡村的独特魅力。
“美丽乡村的升级需要将山乡资源在符合现代人审美及市场需求的前提下进行内容整合和包装。”在遂昌县农办主任朱宜根看来,传统年节的复兴给当地乡村发展美丽经济提供了“加速器”。
“一粽难求”的遂昌端午伴手礼
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了传统。在遂昌,粽子不是三角形的,而是长的,长度从20厘米到两米多不等。
“遂昌长粽蕴含了感恩和分享的文化内涵。”浙江自然造物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书雁说,为了端午活动自然造物团队在遂昌驻扎了两个多月,深入了解才知道遂昌自古以来便有“送端午”的习俗,新女婿要挑选端午前一个吉日将准备好的长粽送给岳父岳母,象征两夫妻恩爱长久,也祝愿长辈长寿安康,“因为粽身较长,人们总是将它切成段与家人一起分享,因而还有‘分享粽’的叫法。”
如何将这份留存至今的端午厚礼转化为热销的“伴手礼”?一场由自然造物、好东西文化、浙江赶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手的遂昌长粽“大改造”在今年三月正式启动。
这次的长粽礼盒在包装上下足了功夫:纸浆被压制成龙舟的形状用来容纳长粽,当你缓缓打开包装时,从外包装的栅格看里面的图案,会发现卡通小人都在拼命划桨。除此之外,龙舟两头还放置了装入艾草的香囊。最终,长达40cm、重达1000g的“龙粽”,带着使命在今年端午重出江湖,每根售价168元。推出短短不到2周时间,1万只遂昌“龙粽”就被抢购一空,端午前几天,甚至被炒到300多元一只。
“我们集结了一批村里老阿姨,二十多个长粽生产点分布在遂昌各乡镇。因为生产能力有限,最后连瑞士银行这样的大单子都被我们拒绝掉了。”浙江赶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潘东明向《小康》记者介绍说,包长粽的难度极高:需要的箬叶更多,馅料更多,捆绑包扎的难度也更大,就算有着几十年包粽经验的老阿姨,一天也只能包80个。
从最初有异议认为“龙粽”定价太高,到后来供不应求,“龙粽”的火爆也带动了遂昌普通长粽的销售,青岛、上海、苏州、杭州四个销售点最多一天发货量高达12000根。
“凭借发达的农村电子商务,遂昌与顺丰优选、海尔电商、开元集团签约合作,年销售长粽50万根。”遂昌县副县长郑永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要满足消费者“新、奇、特、优”的需求心理。遂昌还有很多有基础、有潜力、有特气的小品种和土特产,在注入文化的内涵、赋予情怀之后,附加值会迅速攀升,可以借助传统年节的复兴转化为炙手可热的“伴手礼”。
求是杂志社原社长高明光受邀参加了“端午遂昌行”的活动,在他看来,遂昌的实践表明传统年节的复兴既能造福一方百姓,又能够成为一个地方发展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复兴乡村的非常好的抓手,也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非常重要的一种路径。
星空下的帐篷让遂昌端午沸腾
“端午遂昌行各环节的策划和为了更‘时尚’的过中国节而设计的每一个元素都成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自发关注的焦点,这是这次活动最成功的地方。”遂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郭劲松说,如果说龙粽和龙排仪式做足了遂昌端午的“99度”,那么六十年的茶园搭配最新潮的移动帐篷,古筝昆曲搭配英式皇家糕点,大柘万亩茶园星空下“最美的一餐”则成为“引爆点”。
“十天的时间能搭建好移动帐篷?那只能叫营地吧!”
“可不可以不要用‘星空下’的品牌?如果做不好,是对我们品牌的伤害。”
“大家一开始并不看好,因为时间太紧。”星空下帐篷酒店创始人孙博在“最美的一餐”席间和大家分享“端午遂昌行”大柘茶园点位的曲折经历,之所以义无反顾是因为即使走过168个国家和地区,当她第一眼看到遂昌万亩茶园和满天繁星,依旧怦然心动。
十一天的时间,为“大过中国节端午遂昌行”量身定制的“星空下帐篷酒店”诞生了。整个酒店由五顶帐篷组成,用当地的茅竹做成的平台悬于茶园之上,尽可能通过支架平台结构减少对于茶园原有生态的破坏。房间里从床到椅,从梳妆镜到垃圾桶,小到茶杯垫、茶盘全部竹制。淋浴间、卫生间、洗手池、灯罩、花瓶,全部就地取材,直接用茅竹制作。营地除了配备野奢的帐篷客房外,还有用于下午茶、休闲和交流的开放式帐篷茶舍。
“每个房间都有一个观星的露台,客人们夜晚在床上就可以看到浩瀚的银河星空。”星空下帐篷酒店总指挥熊钰十一天来都待在茶园上,晒得黝黑,一笑就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每天只能睡两个小时,但是当我们把最终成果呈现在大家面前,当星空下帐篷酒店的照片被发到网上,大家沸腾了。”因为星空下的帐篷,让更多人认识了遂昌。
“其实这次的活动也间接教育了当地的农民,改变了他们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看法。”作为遂昌乡贤,凤凰教育总裁吴炜强有感而发。
从十五年前没有一个A级景区,成长为拥有4个4A级景区、6个3A级景区、86个农家乐村点的旅游特色县,遂昌曾经是旅游界的一匹黑马。作为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单位,遂昌也面臨在新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压力。
“确实,遂昌的乡村旅游从来没有这么玩过。”和熊钰一样晒得黝黑的还有遂昌县人大副主任赵文明,这位曾经发起遂昌高山大米众筹的“网红”,为了大柘点位的打造也在山上当了一周的监工。在他看来,星空下帐篷酒店这样新型业态的创新正在赋予乡村新的审美和符号。在原汁原味地传承中国节“老底子”的同时,遂昌正努力吸引这样的新业态在这片绿水青山间展开无限创意的开发。
“与去年相比,今年端午三天的游客量及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3.76%和30.82%,传统年节的复兴将成为遂昌新IP。”遂昌县委常委、旅委党工委书记孙培莲信心满满地说。
以传统年节的复兴推动县域旅游发展美丽经济,遂昌开了一个好头。曾经带队编辑出版《中国全面小康发展报告·遂昌样本》的赖惠能表示,遂昌复兴传统年节之所以受到追捧是因为三方面的“共振”:既符合中央要求,又契合百姓需求;既有本土印记,又有时尚元素;既能推动县域旅游产业发展,又能致富一方百姓。
为了更好地推动这件事情,5月30日,《小康》杂志社、中共遂昌县委、遂昌县人民政府、浙江省民俗文化促进会、浙江自然造物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了“我们的节日·复兴传统年节研讨会”,邀请了全国文化、民俗、旅游、农业、体育、金融等相关领域的领导及专家就传统年节复兴与再造建言献策。
“遂昌是一个男人的城市,是褪去了青春的莽撞,已经步入收放自如、潇洒俊逸的中年男子。”作为当代写遂昌最多的一位作家,中国青年作家学会副主席、国家二级作家俞宸亭在研讨会现场用细腻而又形象的文字表达着自己的感受,端午遂昌行已然成为这座山区县城从容前进中里程碑式的标志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