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感情朗诵,体味诗韵之美
黑格尔曾说:“诗词中必定包含音节或者韵,因为章节与韵是诗原始的唯一愉悦感官的芬芳气息,它比华丽的词藻更为重要。”因此诗歌的音乐特征较为突出,诗词的节奏主要是为了迎合舞蹈与吟唱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与人的生理节奏以及生活、自然节奏相统一。人情感的不断起伏、波动和生活节奏的张弛度都决定了诗歌的节奏,古典诗歌的美主要在于音律之美,学生在朗诵时可以琅琅上口、优美动听。在学习古典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学生们对吟诵的学习。诵读不能只停留在教师的泛读、学生的吟读以及集体齐读等各种层面上,而且还应该在理解诗歌词意的基础之上,加强学生对诗词语言美、音律美的学习与掌握。在诗歌优美旋律的熏陶之下,朗诵过程中会发自内心进行吟诵,甚至可以感受到诗意词意的美境以及诗人的志趣。《诗经》中一句“坎坎伐檀兮”为伐木的节奏。李白在《蜀道难》中写道“噫吁喊!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也具有节奏的起伏感。在朗诵过程中通过节奏起伏,会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情感的起伏状态。《蜀道难》的开头中如此的突兀沉雄,主要表达了诗人见到蜀道高危时的惊惧情绪,整篇文章节奏比较舒缓,起伏跌宕,节奏的变化会给朗诵者带来美的享受。
在学习古诗中应注重把握好诗歌的朗诵,其实诵读技巧关键在于处理好停顿、重音、语速以及语调。古诗中的节奏并不复杂,五言诗一般为“二/三”或“二/一/二”的形式,七言诗则为“二/二/三”形式。一般情况下诗歌的重音会落在表达情感的关键词。在朗诵的语调上应注意高低错落,在语速上则注意缓急相宜。在朗诵的感情上特别注意到是慷慨激昂还是凄清悲凉,是深沉悲愤还是恬淡自然。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进行指点,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使用散文的形式还原出形象的图景,让学生在朗诵过程中身临其境,感受到审美的愉悦。
二、解词译句,理解古诗
由于初中生是小学生理解力的提升阶段,对古代汉语以及古代文化常识比较缺乏。初中阶段中所学习的古诗,并不像小学阶段所学的《静夜思》与《春晓》通俗易懂,在初中课本中的“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以及“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等诗句对于初中生来说不易理解。在初中生学习古诗词中普遍遇到的障碍为字面意思不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进行必要的解词译句,连句成篇,然后将调序、补缺等翻译技巧教授给学生们,使其掌握学习古诗词的基本能力。部分教师认为解词译句是将古诗词进行了肢解,破坏了其意境与整体美,主张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参悟诗词意思。其实在古人诗歌里面没有很大的语言障碍,然而在今天的快餐文化浸染下成长起来的初中生离着古代环境太遥远,对于古诗词里面的表达习惯、句法结果以及字词意义等于今天的用法大相径庭。学习古诗词不能只靠诵读背默、静思内省的方式,否则只会给学生们带来抵制学习古诗的负面情绪。对于诗词中句子的翻译也是需要学生理解,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不能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这样极易给学生带来支离破碎的印象。
三、评鉴赏析,掌握写作技巧
把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技巧,应当认真地进行审题,辨别出诗歌的题材。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与曹操的《龟虽寿》等古诗词都抒发了诗人对古人的缅怀之情,皆为咏史怀古诗,诗人主要是通过借古讽今,来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在朗诵过程中会表达出昂扬情绪与乐观精神,则表达诗人强烈建功立业的志向,属于抒发人生志向的题材。陶渊明的《饮酒》属于山水田园题材,诗词中主要描绘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而对大自然的眷恋与喜爱。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则属于人生感受题材,主要表达词人内心愉悦情怀。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则道尽了人生的悲伤情怀。掌握诗歌的鉴赏技巧,还需要准确把握住对古典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通过总结得出,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一般为:1.表达诗人爱国或报国之情。2.伤春惜春,表达出诗人对人生苦短的慨叹之情。3.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热爱与赞美之情。比如陶渊明诗词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说明了诗人在低头采菊与仰头见山的一瞬间,和篱菊、南山形成了一种默契,而随之进入了悠闲淡远、恬然自适的佳境。4.秋思、秋恨,表达诗人对离愁别绪的感叹之情。温庭筠的《梦江南》中所描述出凄清景象,主要表达了出悠悠不返的男人辜负了女主人的脉脉之情,在学习中使人感同身受,增加了一种怅恨。
肖岩,教师,现居山东青岛。
黑格尔曾说:“诗词中必定包含音节或者韵,因为章节与韵是诗原始的唯一愉悦感官的芬芳气息,它比华丽的词藻更为重要。”因此诗歌的音乐特征较为突出,诗词的节奏主要是为了迎合舞蹈与吟唱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与人的生理节奏以及生活、自然节奏相统一。人情感的不断起伏、波动和生活节奏的张弛度都决定了诗歌的节奏,古典诗歌的美主要在于音律之美,学生在朗诵时可以琅琅上口、优美动听。在学习古典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学生们对吟诵的学习。诵读不能只停留在教师的泛读、学生的吟读以及集体齐读等各种层面上,而且还应该在理解诗歌词意的基础之上,加强学生对诗词语言美、音律美的学习与掌握。在诗歌优美旋律的熏陶之下,朗诵过程中会发自内心进行吟诵,甚至可以感受到诗意词意的美境以及诗人的志趣。《诗经》中一句“坎坎伐檀兮”为伐木的节奏。李白在《蜀道难》中写道“噫吁喊!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也具有节奏的起伏感。在朗诵过程中通过节奏起伏,会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情感的起伏状态。《蜀道难》的开头中如此的突兀沉雄,主要表达了诗人见到蜀道高危时的惊惧情绪,整篇文章节奏比较舒缓,起伏跌宕,节奏的变化会给朗诵者带来美的享受。
在学习古诗中应注重把握好诗歌的朗诵,其实诵读技巧关键在于处理好停顿、重音、语速以及语调。古诗中的节奏并不复杂,五言诗一般为“二/三”或“二/一/二”的形式,七言诗则为“二/二/三”形式。一般情况下诗歌的重音会落在表达情感的关键词。在朗诵的语调上应注意高低错落,在语速上则注意缓急相宜。在朗诵的感情上特别注意到是慷慨激昂还是凄清悲凉,是深沉悲愤还是恬淡自然。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进行指点,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使用散文的形式还原出形象的图景,让学生在朗诵过程中身临其境,感受到审美的愉悦。
二、解词译句,理解古诗
由于初中生是小学生理解力的提升阶段,对古代汉语以及古代文化常识比较缺乏。初中阶段中所学习的古诗,并不像小学阶段所学的《静夜思》与《春晓》通俗易懂,在初中课本中的“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以及“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等诗句对于初中生来说不易理解。在初中生学习古诗词中普遍遇到的障碍为字面意思不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进行必要的解词译句,连句成篇,然后将调序、补缺等翻译技巧教授给学生们,使其掌握学习古诗词的基本能力。部分教师认为解词译句是将古诗词进行了肢解,破坏了其意境与整体美,主张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参悟诗词意思。其实在古人诗歌里面没有很大的语言障碍,然而在今天的快餐文化浸染下成长起来的初中生离着古代环境太遥远,对于古诗词里面的表达习惯、句法结果以及字词意义等于今天的用法大相径庭。学习古诗词不能只靠诵读背默、静思内省的方式,否则只会给学生们带来抵制学习古诗的负面情绪。对于诗词中句子的翻译也是需要学生理解,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不能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这样极易给学生带来支离破碎的印象。
三、评鉴赏析,掌握写作技巧
把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技巧,应当认真地进行审题,辨别出诗歌的题材。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与曹操的《龟虽寿》等古诗词都抒发了诗人对古人的缅怀之情,皆为咏史怀古诗,诗人主要是通过借古讽今,来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在朗诵过程中会表达出昂扬情绪与乐观精神,则表达诗人强烈建功立业的志向,属于抒发人生志向的题材。陶渊明的《饮酒》属于山水田园题材,诗词中主要描绘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而对大自然的眷恋与喜爱。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则属于人生感受题材,主要表达词人内心愉悦情怀。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则道尽了人生的悲伤情怀。掌握诗歌的鉴赏技巧,还需要准确把握住对古典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通过总结得出,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一般为:1.表达诗人爱国或报国之情。2.伤春惜春,表达出诗人对人生苦短的慨叹之情。3.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热爱与赞美之情。比如陶渊明诗词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说明了诗人在低头采菊与仰头见山的一瞬间,和篱菊、南山形成了一种默契,而随之进入了悠闲淡远、恬然自适的佳境。4.秋思、秋恨,表达诗人对离愁别绪的感叹之情。温庭筠的《梦江南》中所描述出凄清景象,主要表达了出悠悠不返的男人辜负了女主人的脉脉之情,在学习中使人感同身受,增加了一种怅恨。
肖岩,教师,现居山东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