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释制度的法理基础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xiaohai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认为假释制度的法理基础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刑罚执行“目的主义”,刑罚执行“报应主义”,刑事政策基础。
  一、刑罚执行“目的主义”
  刑罚执行“目的主义”是指对已经改好的罪犯可以提前释放,更加偏向于特殊预防。
  “目的主义”又称为相对理论、功利主义,强调刑罚的目的并不在于对罪犯的报应,刑罚只是一种手段,通过这一手段达到预防犯罪,保护社会的目的。目的主义理论包括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
  一般预防理论是继双面预防理论之后的目的主义的理论形态之一, 该理论认为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社会上一般人犯罪的发生, 因为犯罪大都由于贪欲所引起, 国家制刑、判刑和行刑就是用以使人们知道受刑之苦大于犯罪所得, 以致有所畏惧, 不敢触犯刑律。
  特别预防比较重视犯罪人的内心性格的转化, 希望通过刑罚的教育功能,改善犯罪人的内心性格,使之最终回归社会, 即再社会化, 借此收到特别预防的效果。所以,特别预防主义认为,只要犯罪人的内心性格已改恶从善, 则刑罚的目的已经达到, 即可不必再执行刑罚。假释制度的目的, 就是鼓励服刑人员改过迁善, 通过执行刑罚来消除其反社会性格, 如果服刑人确有悔改, 符合假释条件, 即可附条件释放出狱, 一方面, 因其不再具有反社会的恶性, 保护社会的目的即已达到; 另一方面,也让受刑人回归社会, 实现再社会化。由此看出,假释制度与特别预防主义的思想不谋而合。
  在特殊预防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育刑理论进一步主张, 刑罚应以改造罪犯、保全社会为基点, 着眼于对犯罪人进行改造, 使其思想转化, 掌握劳动技能, 从而使其早日复归社会, 行刑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犯人再社会化, 而犯人再社会化的标志就是人身危險性的消失。由此可见, 特殊预防理论和教育刑理论为假释制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刑罚执行“报应主义”
  报应主义有严格的适用条件。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不同形事阶段都应当有所体现。
  报应主义又成为报应主义、绝对理论,强调刑罚的施加在于报应。报应主义认为刑罚是对罪犯违反法律规定和破坏社会秩序的一种惩罚,坚持有罪必罚,罚当其罪的理念。就报应主义而言,其所重视的是分罪行为人需对其所造成的恶害,付出相当之代价,以符合社会大众对犯人的伦理要求并实现正义,而所谓受刑人需付出相当之代价,也需受相当刑罚之执行始克其功,也就是未完全执行其所受刑罚之前难谓相当,因此只有受刑人改过向上,显示反社会性格消灭,才有附条件出狱的可能。报应主义理论在假释制度中有充分的体现。
  三、刑事政策基础
  宽严相济,区别对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刑事政策,是我国刑事立法的依据之一,也是假释制度的政策依据之一,也是假释制度的政策依据。现代法治理念以人权保障为核心, 强调人权保障与打击犯罪之间的和谐关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体现了现代法治理念的内涵,其主张重点在宽, 以适当有利于行为人为出发点。在当前刑事法制的背景下, 宽不是要法外施恩, 严也不是无限加重, 而是要严格依照刑法、刑诉法以及相关的刑事法律,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来惩罚犯罪, 该严当严, 该宽则宽,宽严相济, 罚当其罪, 真正体现公平、正义理念和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精神。
  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最大化实现假释制度的功能假释制度是一种典型的非监禁化措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监狱刑罚执行工作中的体现是对于那些依照法律规定符合假释条件的犯罪人尽可能多地采用非监禁化处遇, 最大化实现假释制度的功能作用, 改变目前假释适用率低, 假释制度资源闲置的现状。当然, 要使假释制度有效运行, 应在观念、立法制度等各个方面加以更新和完善。进一步更新行刑理念、进一步健全假释制度的立法、健全裁后监管机制, 解决假释期间的考察问题。
其他文献
“画面”是什么?以前我简单的认为画面就是每一幅画给人的直观的感受,比如 素描的明暗关系,色彩关系,好不好看,等等一些现在看来很基础的,浅显的东西。  现在感觉,人的思想观念真的和人所处的阶段有很大的关系。通过不断的思考与交流,我的思维有很大的转变,以前有的想法感觉可以被放大一下,真的很需要交流的,多学习前人的经验于教训,多大胆的想像与放空自己,以前不理解什么是抽象,为什么有些画要那么画,感觉自己永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密切。对于我国民族声乐而言,美声唱法的融入为其带来了新的生机,促进了它的发展。美声唱法因为其特有的魅力受到了世界各地的欢迎。美声唱法最有特点的就是它的发声、语言等方面,因此将其融入到民族声乐当中,其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些基础上分析其对民族教学的影响,希望为民族声乐的教学者
期刊
【摘要】话剧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形式,其发展情况与观众群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上世纪相比,近年来我国当代话剧不断衰微,而这一点自然也在观众构成的变化上有所体现。本文结合近几年的多份话剧观众的调查数据,对当代话剧观众的构成情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这一观众构成情况对话剧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当代话剧;观众构成;年龄;学历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变化,当代话剧在当今社会已经显露出颓势,而想要在
期刊
【摘要】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高职美术教学改革也要深化开展,从而实现教学改革目标。本文主要就高职美术教学的现状以及创新实践重要性加以阐述,然后就高职美术教学创新实践措施详细探究。  【关键词】高职美术;教学现状;创新实践  0.引言  高职阶段的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学当中就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对高职美术教学发展就有着很大阻碍。通过从理论层面深化高职美术教学研究分析,就能为
期刊
材料与工艺在当代艺术中,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只有材料与工艺的完美结合与碰撞才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美感或者说是冲击,他们就像是修辞关系,只有协作才能创作出美的美学世界,并像观者阐述作品背后的内涵与寓意。  先有材料后有工艺,材料与工艺是艺术生产的前提。材料一词好像很广泛,好像能拿来用的就可以称之为材料,存在于我们身边,又因为各种原因,一直在我们身边不断的更新,变化着。在艺术界之外的其它行业,尤其
期刊
【摘要】在舞蹈作品中,塑造一个形象的舞蹈角色,不仅是在舞蹈圈中“站稳脚跟”的基础,也是拓展自己舞蹈之路的重要条件。舞蹈作品中的主体是人,通过人体动作和姿态的有序结构,表现各式各样的社会生活现状以及人们的情感,表达作者对生活的审美评价和理想愿望。针对近几年的实践和研究谈一谈舞蹈作品中人物角色的塑造,并且将以舞剧《白毛女》为例,更加生动、鲜明、形象的探究人物角色塑造的重要性。  【关键词】舞蹈作品;角
期刊
【摘要】新形势下,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必须以党的文化方针政策为指引,服务于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以传统文化特色文化为基石,着力于创新发展,立足群众,充分发挥文化馆的职能作用,打造精品和品牌,从而推动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向前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策略  当前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工作面对的新形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广大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得到保障之后,
期刊
【摘要】讨论动画艺术的文化选择受全球化经济语境的影响大小。文化与经济的交流和融合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在体现全球大众文化性的同时,强调动画艺术的文化个体。语言的进步需要不断的磨合和沟通,动画作为一种新兴的国际化语言也是如此。中国动画若是发扬自身优势,融合上下五千年文化精髓,便可以凭借独一无二的魅力在国际动画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关键词】全球化经济语境;动画艺术  就目
期刊
【摘要】艺术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在情感层面,艺术与宗教皆属于幻想的、情感的领域,都是达到一种心理情感状态的手段。但是,艺术情感和宗教情感是否同为一种情感状态,两者之间有何联系?笔者试图从艺术情感、宗教情感以及二者的联系和区别做出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艺术;宗教;情感;关联  一、艺术情感  艺术是创作者知识、情感、意念等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
期刊
【摘要】科妮莉亚·帕克是当代著名雕塑家,同时又是装置艺术家,她的作品是她对日常物品的特定处理、解构以及重新解读。  在艺术品中,再循环利用的现成物通常会传达出一种时间感,而这种时间感一定程度上说明物件过去的历史和身份仍明显存在。在涉猎广泛的系列作品中,科妮莉亚·帕克以创新的,甚至令人瞪目结舌的方式来对现成材料加以利用,这些方式让这种偶得材料与过去和现在的关联更为错综复杂,并提醒我们认识到所有事物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