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运粳23水稻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anj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武运粳23为早熟晚粳良种,自引种以来,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抗倒、适应性强等特点,十分适宜在苏州地区推广种植,并深受广大种植者青睐。根据几年来的种植体会,简述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并提出其主要栽培技术,以供广大种植者参考应用。
  关键词 水稻;武运粳23;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2-0015-01
  武运粳23号(原名运2645)系武进农科所最新育成的早熟晚粳稻良种,国家新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04396E,由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独占许可。推广以来一直表现高产稳产、质优早熟、抗病抗倒、适应性强等优良性状,适宜于江苏省沿江地区及苏南稻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其推广面积一年比一年扩大,深受广大种植户青睐。
  1 特征特性
  武运粳23株高97 cm左右,植株较矮,长势旺,分蘖力强,灌浆快,后期熟相好,抗倒性强,落粒性中等,全生育期在158 d左右,属早熟晚粳型品种。平均有效穗数306万穗/hm2左右,每穗实粒数126粒左右(高的可达150粒以上),结实率在90%左右,千粒重26 g左右,一般产量在9 000 kg/hm2左右,高产田块产量可达11.25 t/hm2,是目前早熟晚粳中抗病抗倒、稳产高产的优良品种。在抗病性方面:经接种鉴定结果,表现中抗倒、中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和纹枯病,条纹叶枯病病情指数低(抗倒中抗)。大田表现抗条纹叶枯病能力好,田间各种病害发生较轻,或没有发生。经米质鉴定,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烧饭烧粥品尝,口感较佳。根据综合抗性鉴定,表现较好。2014年自引进以来面积达166.67 hm2以上,平均产量达9 190.5 kg/hm2,高于对照品种,由此说明,在苏州地区种植是取代武运粳7号较理想的品种。
  2 主要栽培技术
  2.1 适时播种,培育适龄壮秧
  2.1.1 人工手插秧。一般在5月中下旬播种,大田用种量45~60 kg/hm2,秧龄30 d左右,6月中旬移栽,如果用于直播稻,一般在6月5—10日播种,用种量75 kg/hm2左右。
  2.1.2 机插秧。一是壮秧标准。播种时间为5月28—30日,秧龄15~18 d,叶龄3~4叶,苗高12~18 cm,白根多且盘结度好(秧块卷起不断提起不散,盘根带土厚度为2.0~2.2 cm)。二是苗床准备。秧田、大田比例为1∶100,畦田宽度为140~150 cm,沟深10 cm,沟宽30~40 cm,四周的围沟深为15 cm,畦面要求达到“平”“实”“光”要求。三是育秧物资。大田用种量52.5~60.0 kg/hm2,需要塑料硬盘375张/hm2(硬盘内径为58 cm×28 cm)。育秧专用基质1 200 kg/hm2,并准备幅宽160 cm的白色无纺布60 m/hm2。四是种子处理及播种。对应播品种抢晴天晒2~3 d,以促进种子发芽。药剂浸种可用17%杀螟·乙蒜15 g 10%吡虫啉20 g,兑水4.5 kg,浸种2.5~3.0 kg,浸足48 h,捞出即可催芽,如高温催芽,破胸即可,如常温催芽,则露白即可播种。根据机插秧要求,该品种确定播种期为5月28—30日,6月10—15日移栽。采用机械流水线播种,播后在塑料硬盘上覆盖无纺布。水浆管理揭膜前秧田保持湿润,灌平沟水争全苗。揭膜后干湿交替,以干为主,保持不卷叶。育秧期一般追肥2次,第1次在揭膜炼苗1 d后施好断奶肥,施尿素75 kg/hm2,第2次在移栽前2~3 d追施起身肥,追施尿素112.5 kg/hm2。在病虫害防治上,用好2次药,揭膜时防治灰飞虱1次,移栽时用好起身药,确保秧苗带药下田。手插秧田在移栽前3~4 d秧田灌上深水,以利拔秧时少伤苗[1]。
  2.2 适时移栽
  武运粳23在大田耕翻晒伐后,再灌水进行1次土壤旋耕,水耙平整,做到田平寸水棵棵到。人工插田的5月中下旬播种,6月中下旬移栽,规格为13 cm×23~30 cm,栽24万~27万穴/hm2,基本苗90万~120万株/hm2。机插秧田采用高速插秧机移栽,5月28—30日播种,6月13—15日移栽,秧龄15~18 d,采用株行距15 cm×30 cm的宽行,密植栽插21万穴/hm2,基本苗达67.5万株/hm2 [2]。
  2.3 科学施肥
  武运粳23大田栽培全生育期需纯N 270~300 kg/hm2,并做好氮、磷、钾肥合理搭配。施肥原则:应掌握“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基蘖肥与穗粒肥之比为7∶3为宜,结合促花肥,施氯化钾150 kg/hm2。具体运筹为基面肥施碳铵750 kg/hm2 三元复合肥375 kg/hm2。分蘖肥分2次追肥,第1次在移栽后2~3 d结合施除草药,追施尿素150~180 kg/hm2,18~20 d后第2次追肥,追施尿素120~150 kg/hm2,穗肥在8月初追施,追施尿素75~90 kg/hm2 [3]。
  2.4 水分管理
  武运粳23品种的灌水原则为“浅水插秧、深水活棵”,活棵后浅水勤灌,促分蘖发棵。中期灌水以浅水勤灌为宜。7月20日左右够苗搁田。搁田标准为“田边麻丝天、田中不污脚”,基本达到清水硬板的要求。后期灌水以湿润灌溉,干湿交替为主,割稻前1周放干田中水,以确保该品种水稻青秀挺拔、秆青籽黄、活熟到老[4]。
  2.5 认真抓好病虫害防治
  播种前抓好药剂浸种,可用17%杀螟乙蒜15 g 10%吡虫啉20 g兑水4.5 kg浸种2.5~3.0 kg,浸足48 h,以防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条纹叶枯病及白叶枯病。秧田期使用20%氯虫苯甲酰胺150 g/hm2 25%吡蚜酮300 g/hm2兑水900 kg/hm2喷雾,以防治秧田期灰飞虱、白背飞虱、蓟马、大螟、二化螟。移栽前施肥起身药,移栽后3~4 d施30%苄嘧磺隆·丙草胺2 025 g/hm2,采用二次稀释法拌化肥均匀撒施并保持水层3~5 d。大田前期使用20%氯虫苯甲酰胺150 g/hm2 25%吡蚜酮300 g/hm2 30%苯醚甲环唑300 mL/hm2 8%井冈霉素3 000 mL/hm2兑水900 kg/hm2喷雾,以防治大螟、二化螟、飞虱、蓟马、稻纵卷叶螟及纹枯病。大田后期及孕穗期施用25%甲维·茚虫威187.5 g/hm2 25%吡蚜酮600 g/hm2 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 750 mL/hm2 24%井冈霉素750 mL/hm2兑水900 kg/hm2大机喷雾,以防治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纹枯病。穗期病虫害用40%二嗪辛1.5 kg/hm2 25%甲维茚虫威187.5 g/hm2 25%吡蚜酮750 g/hm2 20%井三环1 500 mL/hm2 24%井冈霉素750 mL/hm2兑水900 kg/hm2喷雾,以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褐飞虱、稻纵卷叶螟、大螟。孕穗前必须认真抓好大田拔草工作。但是特别要注意做好穗颈稻瘟病的防治。
  3 参考文献
  [1] 穆再芹.云南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17(11):1.
  [2] 朱金凤,文德明,任哲,等.水稻机械化插秧栽培优点与关键技术[J].作物研究,2016(7):818-819.
  [3] 朱德峰,张玉屏,陈惠哲,等.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J].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404-3414.
  [4] 劉士玢.有机水稻栽培技术研究[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9):12.
其他文献
震后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预防与控制是有效降低地震农业环境污染次生灾害的重要措施。本文根据震后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特点,介绍了对灾区农业环境突发事件的污染预防与
在“多媒体+”的大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迎来了新的变化,阅读课不再是由枯燥的词汇、拗口的句子、晦涩的篇章等组成的死气沉沉的课堂,而是逐渐具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趣味性
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环节。将过程教学法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不仅能够有效地突破传统的写作教学理念,而且还能够全面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需求,
【摘 要】阐述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师的主体性作用,分析影响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师主体性发挥的因素,提出提升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师主体性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 思政理论课教师 主体性 教师为主导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41-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思政理论课教师肩负着
分析传统教学中电机拖动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项目教学法在电机拖动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指出项目教学法实施应用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并进行反思,提出建议。
为研究温敏凝胶作为疫苗或多肽蛋白类药物的佐剂或载体的可行性,本研究采用泊洛沙姆为温敏凝胶基质,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模型蛋白配制了两种不同配比的凝胶,采用试管倒置法,分别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