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创造镇”理念雏形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s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产业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打造重点,成就了“文创造镇”的城镇化建设理念。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持续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几十年来中国都在为城镇化建设的梦想而上下求索。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并阐述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论断。而文化产业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打造重点,成就了“文创造镇”的城镇化建设理念。综观近几年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进程,现将 “文创造镇”的已有模式和有相应理念的村镇(县区)发展经验归纳如下。
  根据城镇化建设的驱动力和发展重点,可以将中国现有“文创造镇”理念的案例划分为资源依托型、政府扶持型和创意研发型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或有交叠,但每一个案例都是以其中一种模式为重点的。
  (一)资源依托型:
  所谓资源依托型,是指当地或有异常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或有可供深度开发的当代文化资源,抑或由于某种资源优势吸引了大批艺术家等人力资源入驻,且该地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主要是在其所依托文化资源的驱动下,通过对上述资源的挖掘、筛选、加工和表达来行进和实现的。据此界定,国内现有的资源依托型案例有深圳大芬村、成都“宽窄巷子”等。
  (1)深圳大芬村
  大芬村原是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布吉村民居委会下辖的一个居民小组,占地面积仅0.4平方公里,原驻村民有300多人,外来流动人口1万多人。改革开放以前,大芬村是一个以种田为生的地方,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多年后的一次机遇降临大芬村,改变了这个地方的命运。1989年,一名叫黄江的香港画商来到大芬,租用民房进行油画收集和转销,同时招募学生帮助他完成与外商签订的订单,由此将油画这种颇具文创气息的产业带进了大芬村。由这批先行者在大芬村探索形成的油画生产、收购和集中外销一条龙的体系,打造出“大芬油画村”的雏形。跟随者黄江的脚步,几家规模较大的油画购销商人也在大芬村安营扎寨,围绕在他们周围的也分别有一些画家和学生。随着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画工的入驻,“大芬油画村”的名号在国内甚至欧美市场传开去。至今,大芬村共有以油画为主的各类经营门店1100家,居住在大芬村内的画家、画工、学员有8000多人,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2005年一年大芬村的交易额就已超过2亿元人民币①。大芬村的主营业务由原创油画及复制艺术品加工,逐步扩展为带有国画、书法、工艺、雕刻及画框、颜料等配套产业的经营,形成了以大芬村为中心,辐射闽、粤、湘、赣及港澳地区的油画产业圈,其销售市场以欧美及非洲为主并逐步遍及全球。
  从以农为生的小村落变为今天的“中国油画第一村”,并获得“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称号,大芬村的华丽转型是由外来画商的偶然进驻促成的,更是由大批聚集在当地的文化产业人力资源成就的,当然,这也与当地政府以“文化创造价值, 环境催生产业”的发展思路密不可分。时至今日,村民们不再以种地为生,仅自家房屋出租的高额租金、开设的小型餐饮店等收入就给村民提供了充足的生活保障。当然,大芬村的城镇化进程不仅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收益,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使文创的分子在不知不觉中渗入村民的日常行为中,而且大芬村的艺术集聚效应为村民及外来务工人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当越来越多的艺术人才涌向大芬村的时候,整个村落便拥有了颇具文化艺术氛围的生活环境,使其成为
  许多年轻人实现人生理想、体现人生价值的艺术基地,由此往复形成一种可持续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因此,大芬村不失为以资源为依托的践行“文创造镇”理念的典型案例。
  (2)成都“宽窄巷子”
  历史街区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见证城镇化进程的历史证人和传统文化传承的真实载体。成都是我国历史上的七朝古都,又是第一批被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拥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异常丰富的文化遗产。宽窄巷子始建于清朝,位于成都市蜀都大道,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宽窄巷子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并于上世纪80年代被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宽窄巷子曾为外来的兵营式北方胡同街巷,因此,其建筑风格既有传统兵营的规范性又不乏古代名城的灵活多样性,这为当代的保护与开发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由于宽窄巷子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从2003年开始,成都市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主体改造工程确立,历时五年在保护老成都原真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开发,逐步打造以“成都生活精神”为线索,以旅游、休闲为主要项目,辅以民俗生活体验、工艺博览、特色策展等活动,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巴蜀文化氛围的复合型文化商业街。此次改造将整体面积控制在479亩以内,其中核心保护区108亩,建成院落23个,秉承“修旧如旧、保护为主”,“原址原貌、落架重修”的开发理念,完成对核心保护区周边楼房及建筑风貌的协调整治。
  宽窄巷子的规划并不是将原有的面貌推倒重塑,而是始终与成都的传统生活习性和现代城市特色紧密结合,宽巷子意在体现老成都的“闲生活”,其中建成的老成都原真生活体验馆不仅展示了民国时期一户普通成都人家一天的生活场景,而且用一个院落复原这个家庭的厨房、书房、堂屋、新房等,向参观者呈现老成都的悠闲生活状态;窄巷子意在体现老成都的“慢生活”,改造后的窄巷子展示的是成都的院落文化,其中的植被以黄金竹和攀爬植物为主,街面以古朴壁灯为装饰照明,临街院落将透过橱窗展示其业态精髓,向参观者展示老成都精致的慢生活;井巷子意在体现成都人的“新生活”,井巷子将是宽窄巷子的现代界面,其中不仅有丰富多样
  的成都美食,五彩斑斓的现代酒吧、夜店,而且有法式风情的小洋楼广场、以创意时尚为主题的时尚动感娱乐区,同时,这里也有各种婚恋主题的消费场所,为成都人的现代新生活代言。改造后的宽窄巷子开放以后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到访,而且招商项目中外资所占比例达到了10%,此外,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激发了大批文化名流的兴趣,翟永明、石光华、李亚伟等诗人纷纷入驻开设酒吧和餐厅,使这里成为人文气息浓厚的城市休憩中心。宽窄巷子依托古代历史街区成功完成了现代城市化的改造,以文化创意的力量实现了文化遗产的现代讲述。   (二)政府扶持型:
  所谓政府扶持型,是指当地政府对该区域的发展有相关优惠政策,甚至将该区域的发展建设列为政府规划的一部分,且该区域城镇化的过程主要是在政府牵头下自上而下进行的。据此界定,国内现有的政府扶持型案例有广州猎德城中村、杭州白马湖等。
  (1)广州猎德城中村
  猎德村是广州市天河区街属下的行政村,拥有900多年历史的猎德村位于珠江新城的南部,大量拥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民居、古祠堂、古石板街、古树木在历史的更迭中被保留下来,延续了猎德村的岭南水乡特色。上世纪90年代中期,伴随着城市化的征地要求猎德村演变为城中村,全村总用地面积33.63万平方米,户籍人口7865人,外来人口近10000人。为了传承猎德村独有的文化遗产,2007年10月,作为广州首个旧城改造项目猎德村开始拆迁。此前,猎德村已经出让地块拍卖,最终以46亿元被富力和合景泰富联合体拍下,随后又宣布引入新鸿基集团共同开发。猎德村的改造采用“市、区政府主导,村为实施主体”、“拆一补一”的原则顺利进行,并于2010年最终建成。其总建筑面积为68.7万平方米,由37栋26层至42层的住宅建筑组成,共6000多套回迁房,除1/3供村民自住外,其余4000余套均可用于出租。时至今日,不仅长期居住于此的村民和在周边上班的白领租户迁回了猎德村,而且一些早年搬离猎德的城市居民也纷纷回来定居。
  从彼时物质空间的岌岌可危,到此时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双重构建,猎德城中村的改造为村民谋到了许多福利:首先,村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提升。改造前土地出让剩余的资金多用于集体分红等村民福利,而房屋的租金也从改造前的10元/平方米翻至35-40元/平方米,可见改造过程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也给他们带来了许多经济利益;其次,打造出具有文创特色的公共空间。新村完整保留了龙母庙,并以龙母庙为中心,将村内重要的祠堂、庙宇和
  代表性的民居沿猎德涌两岸重新规划布局。同时,打造岭南古建筑博物馆,复原猎德的建筑文明、民俗特色和龙舟文化。此外,公共社区内都有大型的文化广场和宗祠区,为村民举办文娱节庆活动提供场所。猎德公共空间的打造符合“建新如旧、修旧如旧”的原则,既按照政府规划的现代化标准进行建设,又保留了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猎德村的改造不仅是城镇化建设基础的叠加,更是在政府的扶持下深挖其中潜藏的文化元素,实现了区域文化的复兴。
  (2)杭州白马湖
  白马湖生态创意城位于杭州高新区(滨江)南部区块,北至彩虹大道,西至浦沿路,东、南至萧山界,总面积约1500公顷(约22500亩)。被誉为“天堂硅谷”的杭州高新开发区是我国首批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总规划面积85平方公里,其核心区域为白马湖区域。自2007年起,区委、区政府将“完善北部,拓展南部”、为产业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城市建设搭建新平台列入重要工作日程。为着力构建创新能力强、城市功能新,生活品质高的全国一流的创新和谐社会示范区,市政府规划20平方公里,倾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文、宜游”的白马湖生态创意城。期间,有关领导多次亲临白马湖区域现场调研。2008年伊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随着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管委会、政府“完善北部,拓展南部”战略的实施,一座以“一城四区”即“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旅游休闲度假区,杭州城市美学、建筑美学示范区,杭州和谐创业示范区”
  为目标的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在钱塘江南岸迅速崛起。目前,中国动漫博物馆、朱德庸幽默馆、中南创意园已经率先落户其中,而总规划面积238亩,总投资12亿元,一期开发项目包含研发孵化中心、会展中心、商务服务中心三大组团的动漫广场将作为未来动漫节的主场地,成为该创意城的标志性建设群。
  从普通的农居变为争相入驻的SOHO工作室,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的创富模式是符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方式。白马湖在保留部分原住民的前提下进行城市化建设,将农居改造成具有杭州城市美学特征和文化创意内涵的SOHO,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首先,“农居变SOHO”的模式最大限度的兼顾了农户、企业和政府三方的利益,体现了对民生的极大关照。村民们可在“自保房屋出租”“村级经营性用房出租”“政府投资适量配套用房出租经营”三种途径上,实现各自的经济丰收,入驻企业享受着相对低廉的房屋租金和政府的减免税政策,政府除了收取利税之外,还可以收获社会认知度和城市整体价值提升的巨大社会效益;其次,白马湖推进了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进程。身处文创企业营造的社会氛围,白马湖的农户也不再仅靠传统养殖为生,而是被培养成为一批具有文化素养的新型农民,白马湖的农居也在文创企业的自由设计下变得更有特色,推进了该区域城市化的进程。白马湖的发展模式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也是在政府引领下践行“文创造镇”理念的一大创举。
  (三)创意研发型:
  所谓创意研发型,是指当地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涌现出独具特色的创意,且该区域城镇化的过程主要是在创意的驱动下,通过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研究和可持续开发来完成的。据此界定,国内现有的创意研发型案例有通州区宋庄镇、浙江省横店镇等。
  (1)通州区宋庄镇
  宋庄位于北京市东部通州区,总面积115.929平方公里,辖四十七个行政村,镇域内户籍人口近十万人。在温榆河和潮白河的环抱下,宋庄镇不仅拥有土地肥沃、四季分明的自然环境,同时保持着淳朴的民风和集聚包容性的社会氛围。宋庄艺术村的最初形成得益于圆明园画家村的兴盛,十年前的圆明园画家村是一个炙手可热的场所,无论是画家还是媒体都争相来到这里,这一方面给向往自由的艺术家们带来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画家安心创作的环境。因此,1994年初春,画家方力钧、刘炜、张惠平、岳敏君、王音和批评家栗宪庭等远离城市的喧嚣来到了宋庄,徜徉于宽敞的四合院,欣赏着青砖灰瓦的纯朴之美,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也能被更好的激发。此后,圆明园的其他画家也慕名而来追求清净自在的艺术人生,这种迁徙使宋庄成为我国的焦点。历经近二十年的开发,宋庄已经吸引了近千名艺术家,同时也成为我国当代艺术家的新的精神家园。   从最初通州区的一个小镇变为如今北京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画家村群落之一,宋庄的改变离不开以创意研发为基础的“文创造镇”理念。为了更好地挖掘、利用涌向宋庄的文化资源,自2004年起政府就提出“文化造镇”的发展模式与思路,即通过文化为宋庄社会发展提供内在动力,通过文化品牌打造宋庄区域核心竞争力,通过文化氛围的营造为宋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本身推动宋庄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通过文化元素的渗透转换传统产业的价值主体,通过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大幅度提升传统产业的价值。为了实施“文化造镇”的发展战略,宋庄建成了一批以创意的培育和研发为重点的文化设施,如以“小堡画家村”为代表的文化艺术聚集区,以“宋庄赏石文化艺术、民间艺术、书画艺术等文化中心区”和“中国宋庄当代艺术空间”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展示、交易基地,还有影视后期制作基地和文化出版发行基地等。在以创意研发为重点的
  “文化造镇”战略的指导下,宋庄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获得了双丰收。
  (2)浙江省横店镇
  横店镇位于浙江省东阳市,它的发展历经了撤镇、设镇、调整等几个阶段。从1996年兴建《鸦片战争》拍摄基地“广州街”开始,横店累计投入70多亿元,建起了“秦王宫”、“清明上河图”、“华夏文化园”、“明清民居博览城”等28个大型实景基地,11个高科技摄影棚,是全球拍摄场景最多、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的影视实景拍摄基地,累计接待剧组800多个,拍摄影视剧多达21000多部(集)。2004年初,横店影视城被确立为中国唯一一家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在此后的六年内,横店影视城完成83.62亿元营收,上缴税费5.98亿元;影视产业创造相关就业岗位2万余个,累计为剧组提供群众演员380多万人次;接待游客3686万人次,带动旅游等三产收入150多亿元。在2001年横店影视城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的第一年,横店的游客量仅有55万人次,剧组只有38个。但在2012年,横店影视城接待的游客达到1177万人次,剧组数量达到150个,累计接待的剧组接近1300个。
  横店的“文创造镇”起源于进驻剧组和参观游客的创意研发,同时以创意为核心,给整个城镇带来了创新效应。首先,宏大的规模和丰富的场景吸引了无数剧组前来拍戏,众多的创意团体和创意人员聚集在一起本身就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其次,横店影视城坚持“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的经营理念,除了让游客深度体验影视拍摄以外,也带动了旅游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再次,咖啡馆、酒吧、茶室等便捷的聚会空间遍布横店,好为创意人员之间面对面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这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中,知识的外溢效应更加明显,非常有助于创新的产生。总之,横店的城镇化建设整合了影响产业创意研发的诸多因素,能促进该地“文创造镇”理念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据日经新闻8月上旬报道,由于在亚洲使用Hello Kitty形象的服装等产品销售增加,三丽鸥2013年度可望连续三年刷新集团获利纪录。该公司在授权给海外企业的主题公园业务也在扩大。2014年,首家日本境外“Hello Kitty乐园”也将在中国浙江省揭幕。日本文化产业正积极通过卡通形象和动画授权扩大海外盈利,如拥有Hello Kitty的三丽鸥和拥有热门动画《机动战士高达》的创通公司,都借海外授权
期刊
最近三年,王菲、蔡琴、张学友、周杰伦、孙楠等华语乐坛的一线歌手都在大连举行过个人演唱会。再加上张惠妹、梁静茹、周华健等以组合形式开唱的歌手,已有数十位巨星来连吸金。今年10月,欧美偶像巨星贾斯汀·比伯也将来连开唱。很显然,越来越多的巨星瞄准大连。而随着顶级场馆大连新体育馆的落成以及天歌传媒等专业演出商的名声大噪,打造“大东北演艺圈”将成为未来趋势。
期刊
8月8日,第二届中国国际沉香文化博览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开幕,为大众呈现沉香之美,分享悠远的沉香文化及其深厚内涵。  沉香的收藏价值  沉香是瑞香科树木内自然而特有的一种油脂状聚集物,其形成少则数十年,长则万年,自古以来即被列为众香之首,也是世界五大宗教共同认可的稀世珍宝。沉香是我国、日本、印度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传统药材和名贵天然香料,其药用、精油、香料等方面市场需求量巨大,粗略统计,目前全世界沉
期刊
学界有一观点:我国改革开放35年,应划分为两阶段:前25年和后10年。  我们认为,这种划分客观、科学,体现了思想者的实证和责任。为什么这样划分?因为它基于一个已经被广泛确认的结语:前25年,改革开放成就卓著,置于全球视野的中国经济,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一枝独秀,一花独芳!后10年,既得利益集团守成固化,纵然高速行驶的中国经济列车依然轰轰驶过,但智者大都忧虑:这种前行乃惯性使然。一句话,前25年生
期刊
“文创造镇”的关键在于文化能力和创意精神的培育。  “文创造镇”的发展背景  人口外移、生态破坏、产业没落,这些现代化过程中的综合症曾经是许多传统乡镇面临的发展代价。“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本届政府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和国家综合治理的重点对象。正如2013年国务院总理在施政报告中指出,“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
期刊
长206米、高80厘米、包含177种不同藏文字体的藏文书法长卷成功申报大世界吉尼斯,获“世界最长的藏文书法长卷”之称,该长卷于8月上旬在西藏博物馆展出。这幅由中国当代藏文书法家、多派唐卡创始人年叙·多吉顿珠和著名藏文书法家格芒·江白历经4年创作的长卷中,还绘上了藏族历代32位书法大家画像,以及藏族笔论、文法、诗歌等藏族文学成分。
期刊
陈履生  1956年生于江苏扬中市。198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美术历史及理论专业,获硕士学位。30余年潜心研究美术历史及理论,并从事美术批评、美术创作。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汉画学会常务副会长等职,先后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个人画集5种、文集2种。  继2012年“光影造化——陈履生博物馆建筑摄影展”在北京、广州、上海和福州等
期刊
“城市发展中最容易受伤害的是历史文化遗产,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一定要警惕此前城市化进程中的惨痛教训,不能重蹈历史覆辙。”  “旭日阳刚”以农民工组合的身份标识走红,但他们引吭高歌的时候怀里抱着吉他,唱的是摇滚这种现代城市的流行歌曲。这种现象引起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青的深思。他说:“如果我们简单地把城市文化当成先进,把乡土文化当成落后,让农村来的所有新市民全盘接受城市流行文化,或者仅仅让乡土以另类的
期刊
范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首席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全球文化产业学术联盟主席,《中国文化产业》杂志社总编辑,《中国文化产业年鉴》主编,《中国城市文化消费报告》(八卷本)学术丛书主编。  新型城镇化的四个要素完美地融合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义中,以文化产业为重要载体,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也找到了更加有力的抓手。  当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成为人类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期刊
8月12日至25日,一项名为“艺术随处可见”的公益艺术活动在英国全境推出。在广告公司、艺术机构和组织以及英国民众的支持和参与下,“艺术随处可见”活动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艺术展。两周时间内,共有57幅由英国公共机构收藏的知名艺术作品被印制成海报,出现在英国各地的2.2万个广告牌上,约有90%的英国人看到了这些展览作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