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利用我国东部11个省20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地区产业集聚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东部样本范围内,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非线性关系,当集聚水平低于某一临界值时,集聚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当高于这一临界值时便会阻碍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关键词】集聚 全要素生产率 非线性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集聚现象的愈发普遍,以产业集聚为出发点来研究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文献不断涌现。通过对经验文献的整理,本文发现,大多数研究都是在线性模型的框架下进行的,由于线性模型隐含着不论集聚水平高低均对经济增长和生产率影响效果相同的假定,因此,应用线性模型来考察集聚的经济效应可能会因研究角度的不同而得到不一致的结论,而所得结论与现实也往往存在偏差。集聚对生产率影响过程中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如果存在非线性关系与在线性框架下发挥作用又有什么不同?本文将使用我国东部地区11个省1999~2011年的面板数据,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数据来自于《新中国六十年统计汇编》、国研网、中新网、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份历年统计年鉴。
二、模型设定及变量定义
(一)被解释变量(TFP)
采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作为被解释变量。本文选用非参数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估计全要素生产率。
(二)控制变量
一是进出口贸易(TRADE):采用各地区进出口总额占地区GDP的比重加以衡量;二是人力资本(LNHC):采用各地区每百人中在校大学生人数的对数加以衡量;三是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采用各地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地区GDP的比率来衡量;四是基础设施建设(INFRA):采用各地区每百人拥有的公路里程数表示。五是产业集聚水平(AGGI)。即使用一个地区的制造业人口总数与全国制造业人口总数的比值除以这个地区的土地面积与全国土地面积的比值,得到的数值就是各地区制造业的集聚水平。
三、回归结果及分析
对式(1)(2)(3)中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见表1。其中,第1列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的估计结果,第2列是针对效率改进指数的估计结果,第3列为技术进步指数的估计结果。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地区产业集聚水平(AGGI)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系数为0.0019233,并在5%水平上与TFP呈正相关关系。这说明集聚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在控制变量中,贸易水平(TRADE)对效率改进指数影响不明显,对技术进步指数影响为正,并在1%的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总体上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也显著为正。这说明提高进出口贸易水平对生产率增长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人力资本(LNHC)对效率改进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的影响均不明显,总体上对生产率指数的影响为负,这可能是因为人力资本存在异质性,同时,由于我国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地区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日益增加,人力资本可能存在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
为了研究地区产业集聚(AGGI)与全要素生产率(TFP)之间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我们把集聚的平方项加入到回归模型(1)中,结果如表1第4列所示。与表1第1列相比各控制变量系数没有太大变化,基础设施建设(INFRA)显著性相对提高。对于地区产业集聚水平(AGGI)来说,在加入平方向后显著性水平明显提高。平方项系数为负,且在5%的水平上t统计量具有显著性。这说明地区产业集聚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当地区产业集聚水平低于某一水平时,集聚水平提高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当集聚水平超过这一临界值时,则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从数值上看,集聚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由正转负的临界值出现在AGGI=39处,而这一临界值也正好位于样本AGGI的取值区间内部。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中国东部地区11个省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区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与启示如下:
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技术进步体现出来的,集聚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为正,而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却为负。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非线性关系,当集聚水平低于某一临界值时,集聚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当高于这一临界值时便会阻碍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得到启示:在通过集聚带动生产率提高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度原则,适度的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大,超过这一水平,反而会过犹不及。
参考文献
[1]Batisse,C.and S.Poncet.Protectionism and Industry Localization in Chinese Provinces[R].ERSA Conference Papers No.ersa03,2003.
[2]范剑勇.市场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趋势——兼谈对地区差距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4(6):39-51.
作者简介:李慧敏,山东济南人,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海洋产业经济。
【关键词】集聚 全要素生产率 非线性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集聚现象的愈发普遍,以产业集聚为出发点来研究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文献不断涌现。通过对经验文献的整理,本文发现,大多数研究都是在线性模型的框架下进行的,由于线性模型隐含着不论集聚水平高低均对经济增长和生产率影响效果相同的假定,因此,应用线性模型来考察集聚的经济效应可能会因研究角度的不同而得到不一致的结论,而所得结论与现实也往往存在偏差。集聚对生产率影响过程中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如果存在非线性关系与在线性框架下发挥作用又有什么不同?本文将使用我国东部地区11个省1999~2011年的面板数据,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数据来自于《新中国六十年统计汇编》、国研网、中新网、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份历年统计年鉴。
二、模型设定及变量定义
(一)被解释变量(TFP)
采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作为被解释变量。本文选用非参数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估计全要素生产率。
(二)控制变量
一是进出口贸易(TRADE):采用各地区进出口总额占地区GDP的比重加以衡量;二是人力资本(LNHC):采用各地区每百人中在校大学生人数的对数加以衡量;三是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采用各地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地区GDP的比率来衡量;四是基础设施建设(INFRA):采用各地区每百人拥有的公路里程数表示。五是产业集聚水平(AGGI)。即使用一个地区的制造业人口总数与全国制造业人口总数的比值除以这个地区的土地面积与全国土地面积的比值,得到的数值就是各地区制造业的集聚水平。
三、回归结果及分析
对式(1)(2)(3)中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见表1。其中,第1列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的估计结果,第2列是针对效率改进指数的估计结果,第3列为技术进步指数的估计结果。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地区产业集聚水平(AGGI)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系数为0.0019233,并在5%水平上与TFP呈正相关关系。这说明集聚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在控制变量中,贸易水平(TRADE)对效率改进指数影响不明显,对技术进步指数影响为正,并在1%的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总体上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也显著为正。这说明提高进出口贸易水平对生产率增长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人力资本(LNHC)对效率改进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的影响均不明显,总体上对生产率指数的影响为负,这可能是因为人力资本存在异质性,同时,由于我国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地区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日益增加,人力资本可能存在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
为了研究地区产业集聚(AGGI)与全要素生产率(TFP)之间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我们把集聚的平方项加入到回归模型(1)中,结果如表1第4列所示。与表1第1列相比各控制变量系数没有太大变化,基础设施建设(INFRA)显著性相对提高。对于地区产业集聚水平(AGGI)来说,在加入平方向后显著性水平明显提高。平方项系数为负,且在5%的水平上t统计量具有显著性。这说明地区产业集聚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当地区产业集聚水平低于某一水平时,集聚水平提高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当集聚水平超过这一临界值时,则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从数值上看,集聚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由正转负的临界值出现在AGGI=39处,而这一临界值也正好位于样本AGGI的取值区间内部。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中国东部地区11个省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区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与启示如下:
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技术进步体现出来的,集聚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为正,而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却为负。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非线性关系,当集聚水平低于某一临界值时,集聚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当高于这一临界值时便会阻碍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得到启示:在通过集聚带动生产率提高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度原则,适度的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大,超过这一水平,反而会过犹不及。
参考文献
[1]Batisse,C.and S.Poncet.Protectionism and Industry Localization in Chinese Provinces[R].ERSA Conference Papers No.ersa03,2003.
[2]范剑勇.市场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趋势——兼谈对地区差距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4(6):39-51.
作者简介:李慧敏,山东济南人,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海洋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