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为了使学生们适应信息时代的挑战,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迎接未来的挑战。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优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71
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科学等各个领域。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为了使学生们适应信息时代的挑战,教师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迎接未来的挑战。
目前,在很多家庭中,电脑都是“基本配备”,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具备基本的电脑水平,根本不需要在学校接受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这种想法使得很多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不认真听课,想方设法玩游戏、开小差等,使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
一、让学生带着“知情权”自觉学习信息技术
长期以来受东方师道尊严的儒家文化和科举考试文化的影响,课堂上要求学生服从教师的绝对权威成为了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无论学生们懂或是不懂,理解与否,都只要求把教师和书上的话先记住、先背熟。作为教师,很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生是否有权力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他们学习了这些知识之后又有什么用。当然,在学生心里,觉得学知识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应付高考,为了上大学。但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不用考试、不用高考,更不是上大学必须要具备的一项技能,这一点就使得学生不能从根本上重视信息技术的学习。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引导学生了解学习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不是只会玩电脑就学会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还包含了许多的内容,它能改变人与人沟通的方式,它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它能改变我们看世界的态度……但是这些能够列举出来的只是信息技术中一个很小很小的方面,这些作用甚至是微不足道的,它的作用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要让学生知道,如果不能掌握好这门技术,最终只会被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所淘汰。学生应该带着“知情权”好好学习信息技术,从基础抓起,为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添一份动力。
二、加强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应该明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促进其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主要就是要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只有在学习中有了主体意识,才能产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在学习中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自身的知识水平,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学习,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设法让学生“多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相信学生有自学的能力,并多给他们创造一些自学的机会。例如,在讲到“网页制作技巧”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去分析教材中的步骤,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给出的步骤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来提出自己不懂或者不会的地方,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采取互相帮忙的方式进行制作,教师在旁边加以点拨,最后再由学生自己加以巩固。整个过程教师可以不用手把手的教学生如何操作,而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获取网页制作的技巧,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知识。教师在一节课结束后,还可以要求学生课下利用所学知识制作自己班级的网页,使学生的网页制作技巧进一步得到巩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其次,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锻炼学生在课前自学教材,在上课时集中精力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认真做小结的习惯。初中信息技术的课程毕竟是属于小科目,一周可能就只安排那么一次到两次的课程,有时甚至学生还不能用计算机操作,所以教师就要在平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们提前预习下一节课要学习的知识,在课下及时巩固要学习的知识,这样教师在教学时也会轻松很多,学生掌握起来也更快。
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整体效益
由于学生不重视等原因很多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意性很大,对课堂教授也是以一种应付的态度来进行,并且对课堂教学时间缺乏整体性、全局性的考虑,导致课堂教学过程过于松散,也没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也要善于优化教学过程,这其中就包括教学的导入、重难点的讲解、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实际操作、课堂练习、课堂小结、课堂复习等等,这些小的环节组成了一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只有注重各个环节的优化,才能使它们完整的组成一堂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学。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应该是结合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以及教材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的过程。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才能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
四、教会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运用能力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仅仅只是照着书本上的步骤去操作并不能从根本上掌握信息技术,只要脱离书本,脱离老师的讲解,让学生自己操作时,就会感到手足无措,不知该从哪里下手。因此,教师就要多给学生上机实操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摆脱依靠教材和教师讲解,真正把信息技术转变成自己的技能。
总之,为了使新时期的青少年能够适应将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各种挑战,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转变观念,单纯学习“应试”的科目是远远不够的。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提高学生的各种综合素质,任何一门科目的学习都是不能忽视的,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优化课堂教学,以期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为学生们将来的学习甚至是工作打下稳固的计算机基础。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优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71
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科学等各个领域。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为了使学生们适应信息时代的挑战,教师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迎接未来的挑战。
目前,在很多家庭中,电脑都是“基本配备”,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具备基本的电脑水平,根本不需要在学校接受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这种想法使得很多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不认真听课,想方设法玩游戏、开小差等,使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
一、让学生带着“知情权”自觉学习信息技术
长期以来受东方师道尊严的儒家文化和科举考试文化的影响,课堂上要求学生服从教师的绝对权威成为了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无论学生们懂或是不懂,理解与否,都只要求把教师和书上的话先记住、先背熟。作为教师,很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生是否有权力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他们学习了这些知识之后又有什么用。当然,在学生心里,觉得学知识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应付高考,为了上大学。但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不用考试、不用高考,更不是上大学必须要具备的一项技能,这一点就使得学生不能从根本上重视信息技术的学习。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引导学生了解学习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不是只会玩电脑就学会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还包含了许多的内容,它能改变人与人沟通的方式,它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它能改变我们看世界的态度……但是这些能够列举出来的只是信息技术中一个很小很小的方面,这些作用甚至是微不足道的,它的作用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要让学生知道,如果不能掌握好这门技术,最终只会被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所淘汰。学生应该带着“知情权”好好学习信息技术,从基础抓起,为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添一份动力。
二、加强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应该明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促进其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主要就是要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只有在学习中有了主体意识,才能产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在学习中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自身的知识水平,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学习,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设法让学生“多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相信学生有自学的能力,并多给他们创造一些自学的机会。例如,在讲到“网页制作技巧”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去分析教材中的步骤,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给出的步骤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来提出自己不懂或者不会的地方,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采取互相帮忙的方式进行制作,教师在旁边加以点拨,最后再由学生自己加以巩固。整个过程教师可以不用手把手的教学生如何操作,而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获取网页制作的技巧,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知识。教师在一节课结束后,还可以要求学生课下利用所学知识制作自己班级的网页,使学生的网页制作技巧进一步得到巩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其次,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锻炼学生在课前自学教材,在上课时集中精力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认真做小结的习惯。初中信息技术的课程毕竟是属于小科目,一周可能就只安排那么一次到两次的课程,有时甚至学生还不能用计算机操作,所以教师就要在平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们提前预习下一节课要学习的知识,在课下及时巩固要学习的知识,这样教师在教学时也会轻松很多,学生掌握起来也更快。
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整体效益
由于学生不重视等原因很多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意性很大,对课堂教授也是以一种应付的态度来进行,并且对课堂教学时间缺乏整体性、全局性的考虑,导致课堂教学过程过于松散,也没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也要善于优化教学过程,这其中就包括教学的导入、重难点的讲解、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实际操作、课堂练习、课堂小结、课堂复习等等,这些小的环节组成了一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只有注重各个环节的优化,才能使它们完整的组成一堂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学。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应该是结合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以及教材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的过程。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才能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
四、教会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运用能力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仅仅只是照着书本上的步骤去操作并不能从根本上掌握信息技术,只要脱离书本,脱离老师的讲解,让学生自己操作时,就会感到手足无措,不知该从哪里下手。因此,教师就要多给学生上机实操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摆脱依靠教材和教师讲解,真正把信息技术转变成自己的技能。
总之,为了使新时期的青少年能够适应将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各种挑战,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转变观念,单纯学习“应试”的科目是远远不够的。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提高学生的各种综合素质,任何一门科目的学习都是不能忽视的,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优化课堂教学,以期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为学生们将来的学习甚至是工作打下稳固的计算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