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提出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之中,探索提升思政教育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实效性的途径,以期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有所帮助。
关键词:思政教育;毕业生;就业指导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使得更多的学生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同时也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抗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原本严峻的就业问题雪上加霜。进入新时代,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并且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指导和服务。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一)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820万人,就业和创业都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一是劳动力供大于求,毕业生的输出量远远高于社会对人才的有效需求。二是社会需求不平衡。毕业生就业受学校知名度、专业、地域限制明显,比如重点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就要远高于普通大学。三是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学历和工作经验的过高要求,把很多高校应届毕业生拒之门外。
(二)就业观念偏差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既有客观原因,也有自己的主观原因。高校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好高骛远,过于自信,不能认清就业形势,非经济发达地区不去,非高薪工作不做,还有的毕业生热衷于公务员、事业单位、外资企业,结果只能是错失了就业的机会。
(三)就业指导不到位
虽然很多高校已经认识到了应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就业指导,纷纷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对就业指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就业指导教师缺乏专业的培训,指导内容空泛,教师和学生也不重视课程的学习,只能使就业指导流于形式,不能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
二、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就业观和择业观教育
就业观和择业观是高校毕业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传递价值观念,指导大学毕业生分析经济社会形势,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进行合理的就业规划,改变功利的思想,选择真正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职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就业形势和政策教育
多数大学生很少接触社会,没有社会经验,更不了解就业形势。即将面对毕业,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自视甚高,认为找工作不是难事,必须挑选好工作,但并不知道仅有理论知识没有实际经验是不被社会看好的。因此,思政教育就业指导要让学生了解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了解国家、地方、行业性的就业政策,明确自己在就业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引导学生转变思想,纠正就业观念偏差,抓住就业机会。
(三)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新时代用人单位在人才的选择上,不仅仅注重学历和能力,更注重人才的诚信。诚信在现代社会对于评价一个人的优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在择业和就业的过程中必须遵守诚信原则。很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注重诚信,简历造假、擅自违约、频繁跳槽等等,这些都造成了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不信任。因此,思政教育要教育大学生诚信待人、做事,遵守职业道德,培养责任感,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单位的关系,促进自己的发展成长。
三、提升思政教育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实效性的途径
(一)建立思政教育就业指导工作的长效机制
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就业指导中,若想发挥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的长效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不只是大学最后一年的集中指导,而要贯穿于大学阶段的全过程。要配置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配备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将就业指导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在学业的不同阶段分类指导,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他们应对就业挑战的信心和能力。
(二)建立思政教育就业指导工作的良好环境
高校毕业生就业不仅仅是高校毕业生的个人问题,它已经演化为社会问题,关系到这一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进行就业指导的必要保障。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氛围。其中,学校教育是关键,家庭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辅助,三者相互配合,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新价值观念,增长知识才干,提升道德素养,积累实践经验,引导其脚踏实地、深入实际,全面提高就业能力。
(三)建立专业化的思政教育就业指导工作队伍
若想提升思政教育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队伍非常必要。首先,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多為辅导员担任,他们大多没有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难以满足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需求,因此,要为就业指导配置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其次,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就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通过举办培训班或聘请专门培训人员等手段,强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就业指导方面的培训,提升就业指导质量;再次,整合各科教师的力量,以思政教师为主,班主任、辅导员相互配合,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
四、小结
综上,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应该立足实际,将思政教育融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之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质量,切实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具有实效性的指导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探析[J].群文天地,2012(12):274.
[2]汪玲,朱文星.试论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J].传承,2012(1):38-45.
作者简介:张雷(1988—),男,汉族,河南商丘人,本科,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学生工作。
关键词:思政教育;毕业生;就业指导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使得更多的学生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同时也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抗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原本严峻的就业问题雪上加霜。进入新时代,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并且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指导和服务。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一)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820万人,就业和创业都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一是劳动力供大于求,毕业生的输出量远远高于社会对人才的有效需求。二是社会需求不平衡。毕业生就业受学校知名度、专业、地域限制明显,比如重点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就要远高于普通大学。三是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学历和工作经验的过高要求,把很多高校应届毕业生拒之门外。
(二)就业观念偏差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既有客观原因,也有自己的主观原因。高校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好高骛远,过于自信,不能认清就业形势,非经济发达地区不去,非高薪工作不做,还有的毕业生热衷于公务员、事业单位、外资企业,结果只能是错失了就业的机会。
(三)就业指导不到位
虽然很多高校已经认识到了应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就业指导,纷纷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对就业指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就业指导教师缺乏专业的培训,指导内容空泛,教师和学生也不重视课程的学习,只能使就业指导流于形式,不能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
二、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就业观和择业观教育
就业观和择业观是高校毕业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传递价值观念,指导大学毕业生分析经济社会形势,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进行合理的就业规划,改变功利的思想,选择真正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职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就业形势和政策教育
多数大学生很少接触社会,没有社会经验,更不了解就业形势。即将面对毕业,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自视甚高,认为找工作不是难事,必须挑选好工作,但并不知道仅有理论知识没有实际经验是不被社会看好的。因此,思政教育就业指导要让学生了解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了解国家、地方、行业性的就业政策,明确自己在就业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引导学生转变思想,纠正就业观念偏差,抓住就业机会。
(三)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新时代用人单位在人才的选择上,不仅仅注重学历和能力,更注重人才的诚信。诚信在现代社会对于评价一个人的优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在择业和就业的过程中必须遵守诚信原则。很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注重诚信,简历造假、擅自违约、频繁跳槽等等,这些都造成了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不信任。因此,思政教育要教育大学生诚信待人、做事,遵守职业道德,培养责任感,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单位的关系,促进自己的发展成长。
三、提升思政教育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实效性的途径
(一)建立思政教育就业指导工作的长效机制
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就业指导中,若想发挥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的长效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不只是大学最后一年的集中指导,而要贯穿于大学阶段的全过程。要配置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配备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将就业指导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在学业的不同阶段分类指导,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他们应对就业挑战的信心和能力。
(二)建立思政教育就业指导工作的良好环境
高校毕业生就业不仅仅是高校毕业生的个人问题,它已经演化为社会问题,关系到这一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进行就业指导的必要保障。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氛围。其中,学校教育是关键,家庭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辅助,三者相互配合,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新价值观念,增长知识才干,提升道德素养,积累实践经验,引导其脚踏实地、深入实际,全面提高就业能力。
(三)建立专业化的思政教育就业指导工作队伍
若想提升思政教育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队伍非常必要。首先,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多為辅导员担任,他们大多没有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难以满足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需求,因此,要为就业指导配置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其次,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就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通过举办培训班或聘请专门培训人员等手段,强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就业指导方面的培训,提升就业指导质量;再次,整合各科教师的力量,以思政教师为主,班主任、辅导员相互配合,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
四、小结
综上,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应该立足实际,将思政教育融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之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质量,切实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具有实效性的指导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探析[J].群文天地,2012(12):274.
[2]汪玲,朱文星.试论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J].传承,2012(1):38-45.
作者简介:张雷(1988—),男,汉族,河南商丘人,本科,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学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