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俗话说的好“人是铁饭是钢”,吃饭对人而言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特别是处在生长发育重要时期的幼儿们,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但现实生活中,幼儿吃饭很慢,吃饭拖拉或者挑肥拣瘦的现象频频发生。老师通过了解幼儿家庭氛围,生活习惯等,分析幼儿进餐速度慢的原因,并通过了解幼儿身体情况,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加强运动,进行餐前鼓励,并利用有效的家园合作等方式提高幼儿进餐速度。本文根据本班幼儿进餐中的实际情况,探索和培养幼儿科学进餐,以提高进餐效益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进餐效益,探索,培养,提高
“民以食为天”。作为礼仪之邦,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吃”的问题。当代人对“吃”的问题更是有一套各具特色的研究。但是,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的生活状况受到家长越来越高的重视,尤其在“吃”的问题。由于幼儿表现出来的挑食厌食,或不专心吃饭,幼儿的吃饭问题常常成为家长们为之揪心的问题。
一、幼儿进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归因分析
1.从小受到父母的溺爱,长期以精细方式喂饭,导致孩子食道过小,吃饭过慢。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幼儿受到祖辈、父母的高度重视,宠溺现象非常严重。特别是有些重男轻女的家庭,对男孩子的溺爱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受到了过度的“重视”:吃饭过于精细,家长在喂食物过程中过于仔细,如勺子不能过大,喂的不能过多……等等,往往这样的“精细”导致了孩子在发育过程中食道比一般孩子小,而且,喂饭习惯的养成,导致孩子在自己进餐过程中不专心等问题。
2.进餐时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
进餐时孩子的情绪支配着消化腺分泌的神经。当幼儿情绪良好时兴奋占优势,消化液分泌较多,就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因此,在进餐时让幼儿保持良好的情绪也是至关重要的。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在快乐中进餐的。有时候因为与同学之间的矛盾,有时候因为教师的批评,有时候是家长的批评,这都容易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孩子情绪的低落又会影响到进餐的效益。
3.吃饭习惯不好,导致吃饭效益偏慢
现在很多孩子因为父母工作繁忙,没时间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由祖辈照顾,而祖辈照顾孩子溺爱偏多,导致很多孩子在吃的时候习惯差,喜欢在吃饭的时候聊天,吃饭开小差,边吃边玩,坐姿不对,学祖辈跷二郎腿吃饭等。这些不良习惯的存在导致孩子不专心,从而形成吃饭慢的习惯。还有一些父母自己喜欢睡懒觉,导致孩子也养成这个习惯,起床晚,早饭吃的晚,两餐时间接近,导致孩子对午餐缺乏应有的食欲。
二、研究幼儿进餐的效益目标分析
1.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知识,根据需要适量进餐,知道均衡膳食对身体有益,培养爱吃各种食物的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吃饱吃好。
2.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吃饭时不玩耍,不拖拉含饭,在规定时间内有效,有序进餐。
3.努力保持桌面整洁,养成卫生进餐的好习惯。
三、提升幼儿进餐效益的实践操作方法探究
对幼儿进餐效益缓慢的缘由进行分析之后,教师已经基本掌握幼儿吃饭效益缓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试图改善幼儿吃饭过于缓慢的情况。
(一)认识幼儿的身心特点,注重内在因素是提升幼儿进餐效益的前提。
1.注重幼儿的运动、睡眠、情绪调节。
经过多次的观察,教师发现上午体能活动多的时候,幼儿吃饭效益和适量都有所提高。首先:提高幼儿的运动量,确保幼儿用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让幼儿增加消耗,促进胃排空,从而有效提高幼儿的进餐欲望。在家也相同,应该多带幼儿外出活动,适当增加幼儿的运动量。
其次:做好幼儿情绪的安抚工作,营造轻松愉悦的进餐氛围,安抚幼儿情绪,为进餐做好心里准备。
最后:家园工作,请家长配合,保证幼儿的睡眠质量,努力改掉幼儿赖床、睡懒觉的坏习惯,努力使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准时醒来,不使两餐时间间隔过近,提高幼儿进餐效益。
2.注意幼儿年龄特点和气质特点。
认识幼儿的心里特点,首先要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4-5岁的孩子(中班)以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时间段,容易被旁边的事物所吸引。这造成幼儿进餐过程中,出现诸多分心的现象,导致幼儿进餐效益缓慢。如果能够充分认识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减少幼儿在进餐中的分心行为,达到提高幼儿进餐效益的目标。例如,如果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周围的一点动静都可能吸引幼儿的注意,那么不论教师还是保育员,都需要注意设置适宜的进餐环境,尽量减少环境中能够吸引幼儿注意、导致幼儿分心的因素。
(二)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幼儿进餐效益提升的助推力。
1.在主题活动、生活活动、区域活动时,正确引导幼儿,让幼儿对食物和“吃”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提高幼儿的进餐效益。
所谓“润物细无声”,教师平时很多主题活动,生活活动,区域活动都与吃饭息息相关,在进行活动时教师可以将一些吃饭的规则和正确吃饭的知识,好处融入到课程里,从而达到教育幼儿,提高幼儿进餐效益的目的。
2.合理组织幼儿进餐,做好餐前、餐后工作,为幼儿准备适当的餐量。特别在家中,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进行餐前的梳洗活动,给孩子带好榜样。
3.适当、适时的奖励有助于幼儿吃饭效益的提高。
关于奖励,很多时候,教师很难控制怎么运用这奖励,适当的介入时机有助于孩子吃饭效益的提高,我们都知道,打仗要讲究战机,播种要讲究时机。同样,鼓励孩子也要讲究时机。也就是说,教师根据孩子的心理,要选择和运用最合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在合适的场合和时间鼓励孩子,才能达到最佳的鼓励效果,吃饭的时候,什么时机最合适呢,老师总结了三个时机:吃饭前,吃饭中期吃的快的孩子,吃饭后期慢的孩子。
(三)家园合作,控制零食,养成良好进餐习惯。
很多家长总担心孩子在幼儿吃不饱,所以在书包里带零食,现在这一现象已经得到杜绝,但是孩子在家中肆意吃零食的现象还是频频发生的,肆意吃零食的结果就是不爱吃饭,在家因为零食的关系吃饭慢,吃饭少,从而导致幼儿对吃饭的积极性降低,结果幼儿到园也延续了这种现象,吃饭讲话,慢悠悠,边玩边吃,为了杜绝这一现象,要与家长做好沟通,合理安排孩子零食,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就餐环境。
其次,很多家在家中宠爱孩子,形成幼儿进餐习惯差,通过家园合作,杜绝这种坏习惯,为孩子打好吃饭的基础。
四、研究成效分析
经过半学期的努力,从开始的吃饭全部慢,到后来的部分慢,到现在的基本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吃完,孩子的成效是显著的,这成效体现在:
1.进餐效益明显提升,孩子的进餐量也连带有所提高。
2.幼儿对进餐有了一定认识,纠正了幼儿的不良坐姿和习惯,让幼儿养成了文明进餐的好习惯。
五、结论
幼儿进餐速度过慢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这与他们吃饭习惯差,运动少,家长教师不注重密不可分,这半学期来,幼儿进餐效益虽然普遍有所改善,但还是较为滞后,需要更大力度的推进,在調查,和指导幼儿进餐的时候,教师发现,当代家长过与注重形式的学习,而忽略的孩子本质的学习,孩子的学习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而我们的家长偏离的生活,不注重幼儿的“吃”,导致幼儿吃饭慢,所以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与家长更应该注重对幼儿生活的学习与运用。
参考文献
《幼儿心理学》 陈帼眉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前教育学》 朱宗顺,陈文华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幼儿,进餐效益,探索,培养,提高
“民以食为天”。作为礼仪之邦,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吃”的问题。当代人对“吃”的问题更是有一套各具特色的研究。但是,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的生活状况受到家长越来越高的重视,尤其在“吃”的问题。由于幼儿表现出来的挑食厌食,或不专心吃饭,幼儿的吃饭问题常常成为家长们为之揪心的问题。
一、幼儿进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归因分析
1.从小受到父母的溺爱,长期以精细方式喂饭,导致孩子食道过小,吃饭过慢。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幼儿受到祖辈、父母的高度重视,宠溺现象非常严重。特别是有些重男轻女的家庭,对男孩子的溺爱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受到了过度的“重视”:吃饭过于精细,家长在喂食物过程中过于仔细,如勺子不能过大,喂的不能过多……等等,往往这样的“精细”导致了孩子在发育过程中食道比一般孩子小,而且,喂饭习惯的养成,导致孩子在自己进餐过程中不专心等问题。
2.进餐时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
进餐时孩子的情绪支配着消化腺分泌的神经。当幼儿情绪良好时兴奋占优势,消化液分泌较多,就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因此,在进餐时让幼儿保持良好的情绪也是至关重要的。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在快乐中进餐的。有时候因为与同学之间的矛盾,有时候因为教师的批评,有时候是家长的批评,这都容易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孩子情绪的低落又会影响到进餐的效益。
3.吃饭习惯不好,导致吃饭效益偏慢
现在很多孩子因为父母工作繁忙,没时间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由祖辈照顾,而祖辈照顾孩子溺爱偏多,导致很多孩子在吃的时候习惯差,喜欢在吃饭的时候聊天,吃饭开小差,边吃边玩,坐姿不对,学祖辈跷二郎腿吃饭等。这些不良习惯的存在导致孩子不专心,从而形成吃饭慢的习惯。还有一些父母自己喜欢睡懒觉,导致孩子也养成这个习惯,起床晚,早饭吃的晚,两餐时间接近,导致孩子对午餐缺乏应有的食欲。
二、研究幼儿进餐的效益目标分析
1.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知识,根据需要适量进餐,知道均衡膳食对身体有益,培养爱吃各种食物的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吃饱吃好。
2.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吃饭时不玩耍,不拖拉含饭,在规定时间内有效,有序进餐。
3.努力保持桌面整洁,养成卫生进餐的好习惯。
三、提升幼儿进餐效益的实践操作方法探究
对幼儿进餐效益缓慢的缘由进行分析之后,教师已经基本掌握幼儿吃饭效益缓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试图改善幼儿吃饭过于缓慢的情况。
(一)认识幼儿的身心特点,注重内在因素是提升幼儿进餐效益的前提。
1.注重幼儿的运动、睡眠、情绪调节。
经过多次的观察,教师发现上午体能活动多的时候,幼儿吃饭效益和适量都有所提高。首先:提高幼儿的运动量,确保幼儿用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让幼儿增加消耗,促进胃排空,从而有效提高幼儿的进餐欲望。在家也相同,应该多带幼儿外出活动,适当增加幼儿的运动量。
其次:做好幼儿情绪的安抚工作,营造轻松愉悦的进餐氛围,安抚幼儿情绪,为进餐做好心里准备。
最后:家园工作,请家长配合,保证幼儿的睡眠质量,努力改掉幼儿赖床、睡懒觉的坏习惯,努力使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准时醒来,不使两餐时间间隔过近,提高幼儿进餐效益。
2.注意幼儿年龄特点和气质特点。
认识幼儿的心里特点,首先要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4-5岁的孩子(中班)以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时间段,容易被旁边的事物所吸引。这造成幼儿进餐过程中,出现诸多分心的现象,导致幼儿进餐效益缓慢。如果能够充分认识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减少幼儿在进餐中的分心行为,达到提高幼儿进餐效益的目标。例如,如果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周围的一点动静都可能吸引幼儿的注意,那么不论教师还是保育员,都需要注意设置适宜的进餐环境,尽量减少环境中能够吸引幼儿注意、导致幼儿分心的因素。
(二)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幼儿进餐效益提升的助推力。
1.在主题活动、生活活动、区域活动时,正确引导幼儿,让幼儿对食物和“吃”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提高幼儿的进餐效益。
所谓“润物细无声”,教师平时很多主题活动,生活活动,区域活动都与吃饭息息相关,在进行活动时教师可以将一些吃饭的规则和正确吃饭的知识,好处融入到课程里,从而达到教育幼儿,提高幼儿进餐效益的目的。
2.合理组织幼儿进餐,做好餐前、餐后工作,为幼儿准备适当的餐量。特别在家中,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进行餐前的梳洗活动,给孩子带好榜样。
3.适当、适时的奖励有助于幼儿吃饭效益的提高。
关于奖励,很多时候,教师很难控制怎么运用这奖励,适当的介入时机有助于孩子吃饭效益的提高,我们都知道,打仗要讲究战机,播种要讲究时机。同样,鼓励孩子也要讲究时机。也就是说,教师根据孩子的心理,要选择和运用最合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在合适的场合和时间鼓励孩子,才能达到最佳的鼓励效果,吃饭的时候,什么时机最合适呢,老师总结了三个时机:吃饭前,吃饭中期吃的快的孩子,吃饭后期慢的孩子。
(三)家园合作,控制零食,养成良好进餐习惯。
很多家长总担心孩子在幼儿吃不饱,所以在书包里带零食,现在这一现象已经得到杜绝,但是孩子在家中肆意吃零食的现象还是频频发生的,肆意吃零食的结果就是不爱吃饭,在家因为零食的关系吃饭慢,吃饭少,从而导致幼儿对吃饭的积极性降低,结果幼儿到园也延续了这种现象,吃饭讲话,慢悠悠,边玩边吃,为了杜绝这一现象,要与家长做好沟通,合理安排孩子零食,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就餐环境。
其次,很多家在家中宠爱孩子,形成幼儿进餐习惯差,通过家园合作,杜绝这种坏习惯,为孩子打好吃饭的基础。
四、研究成效分析
经过半学期的努力,从开始的吃饭全部慢,到后来的部分慢,到现在的基本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吃完,孩子的成效是显著的,这成效体现在:
1.进餐效益明显提升,孩子的进餐量也连带有所提高。
2.幼儿对进餐有了一定认识,纠正了幼儿的不良坐姿和习惯,让幼儿养成了文明进餐的好习惯。
五、结论
幼儿进餐速度过慢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这与他们吃饭习惯差,运动少,家长教师不注重密不可分,这半学期来,幼儿进餐效益虽然普遍有所改善,但还是较为滞后,需要更大力度的推进,在調查,和指导幼儿进餐的时候,教师发现,当代家长过与注重形式的学习,而忽略的孩子本质的学习,孩子的学习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而我们的家长偏离的生活,不注重幼儿的“吃”,导致幼儿吃饭慢,所以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与家长更应该注重对幼儿生活的学习与运用。
参考文献
《幼儿心理学》 陈帼眉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前教育学》 朱宗顺,陈文华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