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学生社团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繁荣校园文化、促进学术氛围的形成、构建学生人格体系、提高学生就业实力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各个高校的学生社团无论在数量、参加人数,还是社团形式上都呈逐年上升趋势,多姿多彩的大学生社团活动已经成为校园文化活动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加强学生社团建设,逐步实现学生管理的科学化,促进高校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
1.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特点
我国高校的学生社团是“五四”运动前后出现的,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后,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得到较快发展,社团的数量及种类都呈上升趋势。学生社团被广泛认为是由部分学生以共同兴趣爱好为基础,自愿申请参加,按照一定的形式组织起来,并经过必要的申报审批手续形成的部分学生群众组织或民间组织。[1]它相对于高校中的学生会、研究生会等,有其本身的特性:⑴成员的流动性;⑵组织的松散性;⑶活动的灵活性;⑷包容性。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高校体制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传统的思想教育管理模式遭遇挑战,由于学生社团的特性,其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吸引力正在逐渐增大。据调查显示,一般高校都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社团,60%以上的大学生参加过社团。如北京大学有103个社团,清华大学有67个社团,人民大学有65个,北师大有50多个,湖北大学有55个[2]。
2.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及作用
(1)高校学生社团已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随着学分制的实行和社团对大学生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大,班级概念在大学生中逐渐淡化,而越来越被大学生接受和认可的学生社团,以其活动灵活、寓教于乐的特性,调动了大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际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团中央、教育部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由此可见,学生社团已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2)高校学生社团是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力量
学生社团的种类多样,涉及文学艺术、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体育健身、社会科学等各个方面,且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是繁荣高校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它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向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形成高校民主的思想环境、浓郁的学术氛围、健康的文化信息、蓬勃的创造精神。
(3)高校学生社团是构建大学生人格体系的主要途径
学生社团是以共同兴趣爱好为基础的部分学生组成的,在打破了专业、班级、年级的社团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感情、合作分工,并且在发展社团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知己好友,丰富了感情生活、扩大了社交范围;同时在处理社团事务的过程中,还可以锻炼自身的管理、领导、社交等方面的能力。可见,高校学生社团为构建大学生人格体系提供了有效平台,是构建大学生人格体系的重要途径。
二、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社团发展不平衡
一方面,学生社团的发展水平不平衡。这主要表现在一些社团规模大,活动多,影响面广,自身建设完善,发展空间较大;而另一些社团则只是在刚成立时或是在一定时间内活动轰轰烈烈,但一段时间之后却活动贫乏,甚至销声匿迹,最后落个虎头蛇尾,社团发展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学生社团结构类型不平衡。这主要表现在文学艺术类的社团居多,而科普服务、社会实践等类型的社团偏少,起不到承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作用。
2.学生社团管理机制不完善,活动无序,指导不利
由于缺乏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事务繁忙不能投入精力进行指导,所以大部分学生社团都是由学生自主管理。而大部分学生都缺乏管理经验,更谈不上制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所以很多社团活动都是社团成员凭着一时的热情维持,过于注重一时的“轰动”效果,而没有做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致使活动无序。社团活动的有序性、规范性有待加强。
3.学生社团之间、学生社团与社会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与交流
现在很多学生社团只注重自身的建设,而缺乏与兄弟社团乃至社会的联系,完全自我孤立,这不利于社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学生社团本身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不应该“蒙着眼睛”独自往前走,应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与交流,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社团活动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4.学生社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目前许多高校的学生社团由于缺乏相关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普遍存在活动资金不足、活动场所受限以及活动设施不健全的问题,这就限制了学生社团的活动强度,影响了学生社团的活动质量,严重制约了学生社团的发展。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正是导致一些学生社团活动贫乏、昙花一现的重要原因。
三、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确保高校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地把全面推進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而据调查,在广西的12所高校中,有64%的在校生曾经或正在参加社团;同时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大学生不再只是希望在社团这个群体中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而是更希望能在社团生活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接触社会、提高社会竞争力,这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务实的态度和提高自身素质的主动性。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主活动方面下功夫,学校应积极扶持学生社团的发展,加大对它们的资金、人力和政策上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确保高校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进一步明确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方向
把大学生社团建设成为大学生素质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载体,学生社团作为学校与学生、社会与学生、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媒介,能起到极好的多向服务功能。坚持以激发学生潜能、发挥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坚持与专业学习和学术科技密切相连、坚持社团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使学生社团成为大学生自我锻炼,自我完善的平台,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
2.加强和规范学生社团的管理,确保学生社团可持续健康发展
学生社团组织在强调灵活性和人本管理的同时,离不开制度管理。制度管理社团最为科学、有效、规范,是社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在高校中,要建立和明确社团管理、指导性组织,为各高校学生社团提供交流的平台,使学生社团的活动内容更丰富充实、活动范围更广阔。
3.增加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硬件支持,推动学生社团可持续健康发展
要加强大学生社团专项经费投入,为学生社团提供必要的物力、财力保障,结合高校自身情况,为学生社团活动提供便利条件,结合现有硬件资源,提供良好公共服务。同时,也要规范学生社团寻求社会赞助的行为,加强对学生社团经费使用的指导和管理,推动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4.创新社团发展机制,促进社团可持续健康发展
实行社团导师制和加强社团的专业建设,提升社团发展质量。在推进社团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促进社团的专业建设,提升社团发展的质量。如广西师范学院化学系学生科协、物理系电子协会等,在导师的指导下,已成为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的基地,使社团发展具备了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实践证明,没有导师的参与,学生社团的品质很难快速提升。
5.建立社团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培养精品社团
通过社团五星级评比,立典型、创品牌,推动社团可持续健康发展。通过评比,建立社团间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团负责人及成员的积极性,对表现突出的社团及主要负责人给以奖励。在社团里,成员们志同道合,通过良性评比,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得以加强,更为珍惜团体荣誉的来之不易。
6.创建学生社团实践基地,依靠社会力量,主动走出校门
学校提供给学生社团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大学生最终也是要走向社会的,因此学生社团要积极主动地组织大学生投入社会实践。高校要引导和扶持学生社团,整合社会资源,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可与企业、公司、社区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也可采取短期的参观、访问方式,通过实践使社团逐步形成自身特色。以广西师范学院各社团为例,除正常教学期间与学校附近的社区、学校等建立长期的实践合作关系外,还在每年暑期组织学生社团组队到广西各地进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建立社团实践基地。
四、结语
学生社团已成为高校中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素质不可替代的一种组织形式,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借鉴国外优秀的社团管理理念,建立适合我国高校的长效机制,促进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益凤.以研究型自主管理模式构建高校学生社团[J].现代企业教育,2008(12).
[2]张富良.高校社团的德育载体建设新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3).
[3]沈燕清.广西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08.
[4]赵丽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3).
一、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
1.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特点
我国高校的学生社团是“五四”运动前后出现的,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后,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得到较快发展,社团的数量及种类都呈上升趋势。学生社团被广泛认为是由部分学生以共同兴趣爱好为基础,自愿申请参加,按照一定的形式组织起来,并经过必要的申报审批手续形成的部分学生群众组织或民间组织。[1]它相对于高校中的学生会、研究生会等,有其本身的特性:⑴成员的流动性;⑵组织的松散性;⑶活动的灵活性;⑷包容性。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高校体制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传统的思想教育管理模式遭遇挑战,由于学生社团的特性,其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吸引力正在逐渐增大。据调查显示,一般高校都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社团,60%以上的大学生参加过社团。如北京大学有103个社团,清华大学有67个社团,人民大学有65个,北师大有50多个,湖北大学有55个[2]。
2.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及作用
(1)高校学生社团已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随着学分制的实行和社团对大学生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大,班级概念在大学生中逐渐淡化,而越来越被大学生接受和认可的学生社团,以其活动灵活、寓教于乐的特性,调动了大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际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团中央、教育部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由此可见,学生社团已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2)高校学生社团是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力量
学生社团的种类多样,涉及文学艺术、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体育健身、社会科学等各个方面,且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是繁荣高校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它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向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形成高校民主的思想环境、浓郁的学术氛围、健康的文化信息、蓬勃的创造精神。
(3)高校学生社团是构建大学生人格体系的主要途径
学生社团是以共同兴趣爱好为基础的部分学生组成的,在打破了专业、班级、年级的社团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感情、合作分工,并且在发展社团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知己好友,丰富了感情生活、扩大了社交范围;同时在处理社团事务的过程中,还可以锻炼自身的管理、领导、社交等方面的能力。可见,高校学生社团为构建大学生人格体系提供了有效平台,是构建大学生人格体系的重要途径。
二、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社团发展不平衡
一方面,学生社团的发展水平不平衡。这主要表现在一些社团规模大,活动多,影响面广,自身建设完善,发展空间较大;而另一些社团则只是在刚成立时或是在一定时间内活动轰轰烈烈,但一段时间之后却活动贫乏,甚至销声匿迹,最后落个虎头蛇尾,社团发展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学生社团结构类型不平衡。这主要表现在文学艺术类的社团居多,而科普服务、社会实践等类型的社团偏少,起不到承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作用。
2.学生社团管理机制不完善,活动无序,指导不利
由于缺乏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事务繁忙不能投入精力进行指导,所以大部分学生社团都是由学生自主管理。而大部分学生都缺乏管理经验,更谈不上制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所以很多社团活动都是社团成员凭着一时的热情维持,过于注重一时的“轰动”效果,而没有做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致使活动无序。社团活动的有序性、规范性有待加强。
3.学生社团之间、学生社团与社会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与交流
现在很多学生社团只注重自身的建设,而缺乏与兄弟社团乃至社会的联系,完全自我孤立,这不利于社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学生社团本身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不应该“蒙着眼睛”独自往前走,应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与交流,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社团活动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4.学生社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目前许多高校的学生社团由于缺乏相关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普遍存在活动资金不足、活动场所受限以及活动设施不健全的问题,这就限制了学生社团的活动强度,影响了学生社团的活动质量,严重制约了学生社团的发展。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正是导致一些学生社团活动贫乏、昙花一现的重要原因。
三、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确保高校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地把全面推進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而据调查,在广西的12所高校中,有64%的在校生曾经或正在参加社团;同时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大学生不再只是希望在社团这个群体中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而是更希望能在社团生活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接触社会、提高社会竞争力,这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务实的态度和提高自身素质的主动性。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主活动方面下功夫,学校应积极扶持学生社团的发展,加大对它们的资金、人力和政策上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确保高校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进一步明确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方向
把大学生社团建设成为大学生素质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载体,学生社团作为学校与学生、社会与学生、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媒介,能起到极好的多向服务功能。坚持以激发学生潜能、发挥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坚持与专业学习和学术科技密切相连、坚持社团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使学生社团成为大学生自我锻炼,自我完善的平台,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
2.加强和规范学生社团的管理,确保学生社团可持续健康发展
学生社团组织在强调灵活性和人本管理的同时,离不开制度管理。制度管理社团最为科学、有效、规范,是社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在高校中,要建立和明确社团管理、指导性组织,为各高校学生社团提供交流的平台,使学生社团的活动内容更丰富充实、活动范围更广阔。
3.增加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硬件支持,推动学生社团可持续健康发展
要加强大学生社团专项经费投入,为学生社团提供必要的物力、财力保障,结合高校自身情况,为学生社团活动提供便利条件,结合现有硬件资源,提供良好公共服务。同时,也要规范学生社团寻求社会赞助的行为,加强对学生社团经费使用的指导和管理,推动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4.创新社团发展机制,促进社团可持续健康发展
实行社团导师制和加强社团的专业建设,提升社团发展质量。在推进社团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促进社团的专业建设,提升社团发展的质量。如广西师范学院化学系学生科协、物理系电子协会等,在导师的指导下,已成为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的基地,使社团发展具备了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实践证明,没有导师的参与,学生社团的品质很难快速提升。
5.建立社团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培养精品社团
通过社团五星级评比,立典型、创品牌,推动社团可持续健康发展。通过评比,建立社团间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团负责人及成员的积极性,对表现突出的社团及主要负责人给以奖励。在社团里,成员们志同道合,通过良性评比,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得以加强,更为珍惜团体荣誉的来之不易。
6.创建学生社团实践基地,依靠社会力量,主动走出校门
学校提供给学生社团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大学生最终也是要走向社会的,因此学生社团要积极主动地组织大学生投入社会实践。高校要引导和扶持学生社团,整合社会资源,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可与企业、公司、社区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也可采取短期的参观、访问方式,通过实践使社团逐步形成自身特色。以广西师范学院各社团为例,除正常教学期间与学校附近的社区、学校等建立长期的实践合作关系外,还在每年暑期组织学生社团组队到广西各地进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建立社团实践基地。
四、结语
学生社团已成为高校中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素质不可替代的一种组织形式,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借鉴国外优秀的社团管理理念,建立适合我国高校的长效机制,促进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益凤.以研究型自主管理模式构建高校学生社团[J].现代企业教育,2008(12).
[2]张富良.高校社团的德育载体建设新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3).
[3]沈燕清.广西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08.
[4]赵丽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