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女儿:让我用血泪教你成长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tliu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见习生活,穷人的孩子就要早当家
  
  胡倩芸的妈妈尚翠是个性格好强,不甘认输的女人。这是胡倩芸对妈妈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方面。
  倩芸刚满周岁,尚翠就带着她跟丈夫胡勇一起去武汉做生意,好不容易积攒了一点钱,可是却不慎把生意做亏了,欠下了几万元外债,就在这时,家乡又传来老母亲病瘫的消息。尚翠让丈夫去南方打工,自己带着倩芸回到了湖北安陆市赵棚镇大树村。
  这样的家庭,谈不上什么早期教育,也没什么教育理念,尚翠唯一教给倩芸的就是自己面对生活的不屈服,她的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倩芸。小小年纪,不是帮妈妈择菜扫地,就是给奶奶洗脚捶背,甚至还学会了烧菜煮饭。
  有段时间,倩芸发现妈妈明显消瘦,不时用手揉胸口,她要妈妈去看医生。妈妈从医院回家时脸色更加苍白。那天晚上,尚翠把倩芸喊到跟前,犹豫着说:“芸芸,妈妈也想去南方打工。”看到女儿着急的神色,尚翠连忙解释: “妈妈跟爸爸一起打工,以后好供你上学啊。”
  “妈妈,” 担心自己不能读书,小倩芸伶俐地说:“你放心走,我照料奶奶,守好这个家。”
  第二天下午,倩芸放学回家,看到妈妈正在打点行李,真的要出远门,顿时,泪水开始在眼眶里打转转。妈妈看她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难过地说:“你如果后悔,妈妈就不走。”
  倩芸扑到妈妈的怀里,哭得抬不起头来。
  妈妈去打工了,倩芸好多天回不过神来,进家门还是习惯高喊妈妈,可应声的是奶奶。冬天了,腿脚不便的奶奶无法下床,家务全落在了小倩芸身上。她洗自己和奶奶的衣服,喂小鸡小鸭,踩在椅子上做饭菜。切菜时,总是不小心被刀划伤,她就学着妈妈的样子,涂点牙膏,用布条裹住指头,坚持把饭菜做好。
  1999年11月,倩芸得知,在东莞打工的爸爸放弃了建筑工地的活儿,带着妈妈转到了武汉的一家农场打工。她好高兴呀!爸妈离家近了,年底肯定要回家过年。她盼呀盼,盼到了寒假,盼到了年关,却只盼回了爸爸一个人。
  爸爸把年货往家里一丢,在家住了一夜,又匆匆返回了农场。
  想着人家的爸妈过年往家里走,自己的爸妈不回家,倩芸难过极了,想跟爸爸一起走,又一想,自己走了奶奶没人管,就不得不含着泪打消这个念头,压抑着所有的幻想和愿意,默默盼着来年,盼着与爸妈团聚的日子!
  
  千里单骑,用生命教导的诚信与坚强
  
  转眼,春节到了。倩芸想,这次爸爸妈妈该回来了吧?没想到,腊月二十四那天,妈妈打来电话,有气无力地说:“车上人太多,爸妈挤不上,你当家作主过年吧!”
  倩芸的眼泪“哗”地流了出来。放下电话,她决定,先陪奶奶把年过好,再找机会去看爸妈。
  有了这个打算,倩芸静下心来安排过年的事。她学着大人的套路,把屋里屋外打扫一遍,接着清洗被褥。洗过的被子,她拎不动、晾不了,就跟邻居阿姨商量,她帮阿姨带孩子,阿姨帮她晾被子。去镇上购年货时,想到爸妈挣钱的艰辛,她精打细算,能省的全省了。凑凑合合过到大年初三。初四,倩芸得到一个信息:邻村的张阿姨出门打工,途中路过武汉。
  倩芸欢天喜地,决心给爸妈一个惊喜。
  第一次出远门的倩芸,跟在张阿姨身后,挤上了前往南方的火车。在汉口下车后,在车站等到黎明,爬上了去郊外的小面包车,一路打听来到小巷农场。她这才知道,这是一家私营农场,爸爸在粮库做保安,妈妈则住在养猪场照看刚下的一窝猪娃。
  倩芸跑到养猪场,远远地,看到妈妈了。妈妈头发枯黄,双腿卷曲着坐在猪槽边,上身靠着墙根,颤抖着搅拌猪饲料,她再也忍不住了,含泪呼喊着:“妈妈!”
  看到妈妈病成了这样,倩芸强烈要求妈妈回家。
  爸爸痛苦地沉默了许久,把她叫到另一个房间,压着声音对她说:“芸芸,你妈妈出门前就确诊患上了食道癌。可她不去治啊,她说,这种病治也是白治,有那钱,就把欠的债还上。”
  倩芸吓呆了,大哭起来。
  胡勇蹲在地上,声音沙哑地说:“芸芸,家里债已还得差不多,你妈总想着你将来的学费,所以……”
  听了爸爸的话,小倩芸什么都明白了。
  告别妈妈回老家时,倩芸抱着妈妈哭得不松手,妈妈笑着安慰她:“坚强些,我的孩子!”
  小倩芸仿佛突然长大了几岁,更懂事了:生活再难,也要坚强,也要守住诚信,就像妈妈,虽然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却仍旧为了还清欠债而坚强地在打工,为了自己的学业而苦苦地支撑!
  2003年5月11日上午,倩芸正在学校上课,老师突然把她喊出来,让她赶往父母打工的农场。
  不幸的阴影霎时笼罩了倩芸的全身。她匆匆爬上长途车,心里不停地呼喊:妈妈,可怜的妈妈,等我啊!她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妈妈身边。然而,她还是晚了……
  
  尾声:继承的是不向命运低头
  
  妈妈匆匆走了,可是她把人生最重要的东西留给了倩芸。
  妈妈走后,胡勇的精神和身体都垮了,回到老家天天跑医院,成了“药罐子”;奶奶瘫在床上,连吃喝都要人照顾,不到半年时间,妈妈用生命攒的那点钱全耗尽了。
  2003年9月,面对痛苦的现实,倩芸捧着妈妈的遗像哭了一夜,最后横下心:不读书了,去给裁缝当徒弟,挣钱养奶奶和爸爸。胡勇知道后,咬着牙从病床上爬起来,卖掉电视机,给倩芸交了学费,安慰她:“爸爸干不了重活,但能帮人家种菜养花,再难也要供你读书!”
  从此,小倩芸靠着爸爸每月寄给她的200元钱,边照料奶奶边读书,有时需要住在学校,她就提前给奶奶多蒸些馒头,备好咸菜,忙完学校的事,再匆忙赶回家。为了省钱,她穿妈妈出嫁时穿过的衣服,一双运动鞋穿了5年,补丁连着补丁仍穿在脚上。有时,买了学习资料后,她手头只剩几个硬币,就一根油条混一顿,忍到下午放学回家跟奶奶一起吃饭。无论再难再苦,她的学习成绩始终保持班上前三名,年年都是“三好”学生。
  小倩芸的不幸,引起当地妇联的重视,她被选入了“春蕾班”,免去了全部学费。2004年6月16日,她被全国妇联和国家儿童基金会评为“全国十佳春蕾女童”。
  如今,生活上的劳累和压力依然缠着小倩芸,可她一想到妈妈坚忍不拔的毅力,就什么困难也不怕了。
  
  编后话:胡倩芸是不幸的,同时她也是幸运的。能够引起关注的孩子毕竟是少数,那些仍留守在家的孩子,他们的生活与教育又该怎么办?家长们又该怎么做?
  我们给出这样的提示:
  孩子没有可靠的人监护,最好留一个家长在家,承担起教子责任;如果父母都外出,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经常与孩子保持联系,并了解孩子的情况;如果经济允许的话,寒暑假可以把孩子接到身边,这样,亲子互动与沟通的时间、机会就比较多了;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对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除了与孩子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外,对于上学的孩子,还要与孩子的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与老师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
其他文献
任冠宇现在北京市某重点中学读高二。他的爸爸任硕是个普通干警,妈妈海明珍在北京市绢花厂工作,是个普通工人。冠宇小时候是个淘小子,喜欢玩,特别对于车模,更是爱不释手。在任硕和海明珍的保护下,冠宇的这一爱好,渐渐成为兴趣,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好成绩:曾获得全国第三届奥迪杯四驱车模比赛全能冠军、全国青少年航空模型锦标赛个人冠军,被推荐为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候选人,并被授予国家级运动健将称号……   任硕说:“
期刊
宝宝对客人没礼貌  艾子:  我儿子4岁,每当家里来了客人,让他到自己房间玩时,他都答应得好好的,可是,答应了却不做,不是大喊大叫,就是在客人面前跑来跑去,我训也训过打也打过,却没什么效果。  湖北武汉小李  小李读者:  4岁的孩子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家长招待客人,令孩子感到自己不受重视,于是就有了种种引起别人注意的举动。让他自己去玩的做法是不妥的,家长首先应该承认孩子的存在。比如,让他帮助招待
期刊
孩子是情绪的“俘虏”    孩子的喜怒哀乐通常是很真实的,也很强烈,往往直接支配着他的行为。一件在成人看来是芝麻绿豆大小的事,常常可以引发孩子十分强烈的情绪波动,甚至引起情绪的“海啸”,使孩子的表情、声调、手势和姿态发生变化。  与成年人相同,孩子的情绪也有消极和积极情绪之分。大约1岁左右,孩子的情绪开始分化,2岁时出现各种基本情绪,即愤怒、惧怕、焦虑、悲伤等消极情绪和愉快、喜悦、欢乐等积极情绪。
期刊
开讲专家:陆士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央电视台青少年频道咨询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等社会学术职务。曾参与主持国内第一个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系的筹建,筹建了国内高等院校第一个社会工作系。撰写、编辑《青少年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孩子今年十四五》、《我们怎样做家长》、
期刊
事例调查:看看这些“小大人”    事例一:“款姐”原来只有8岁  访问对象:周老师(小学教师)  访问时间:11月26日10:08AM    我班有个女生叫小敏,爸爸是某电脑公司的董事长,给学校捐了100万元建图书馆,由此,一下子成了学校的红人。  小敏平时上学、放学都有专车接送,上学总抱着手提电脑,拿着时髦手机。不知是家庭的过分娇宠还是受她爸爸言行的感染,总之,小敏的言行充满了骄横。有一次,她
期刊
儿子特别喜欢听我给他讲故事。  有一次,我给他讲蚂蚁的故事,儿子听得入迷了,一个劲儿地问我:“爸爸,蚂蚁是什么样的?”“就这样,”我指给他看故事书上蚂蚁的彩色图案,“黑身子,还有一对触须。”儿子仔细看了看图片上的蚂蚁,并不过瘾:“爸爸,咱们养一只蚂蚁做宠物吧。”儿子的话吓了我一跳,不过,我马上反应过来,出生在城市的儿子,还没见过真正的蚂蚁呢。  “蚂蚁不能当宠物养。”本想抓只蚂蚁,摆到放大镜前为儿
期刊
让保姆、爷爷奶奶带孩子   很多中国家长认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着,没有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肌肤的接触、拥抱、关注的眼光、和他说话……不断的交流,孩子才会变得更聪明,对爱有安全感。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脑子会变得怪异呆滞,永远缺乏爱的安全感。     把孩子当作炫耀、比较的对象  中国人爱面子,也想鼓励孩子上进,所以常常对孩子说,你看人家孩子成绩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
期刊
女儿一天天大了,喜欢音乐和美术。都说艺术的形式是相通的,古代就有位书法家,由于看到一位女子舞剑,触动灵感,创造了狂草书法。所以,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带她去看画展、雕塑展、舞蹈表演……时间长了,我发现女儿的确有所长进,画画方面的想像力更强了,而琴声悦耳、灵动,少了生涩和匠气。  我暗暗开心,觉得带着女儿去看艺术展这一步走对了。  然而,有一次带女儿看艺术展,却让我大跌眼镜。  那天,在报纸上看到广场上
期刊
北彬从小是个又聪明又淘气的孩子。3岁的时候,我们为他报了个小提琴班,想培养点音乐素养。可上了几次课后,我就有点犹豫了—北彬坐不下来,每次上完课,老师要求家长督促孩子练琴,我倒是很认真,可北彬每次都拉不了一会儿就问:行了吗?到点了吧?因为练得少,下一次上课时自然表现不佳,和其他家长交流经验,有人说:学琴的孩子无童年,你没看过傅雷家书吗?连傅聪这样的大师小时也是不爱练琴的。我下了决心想试一下严教。  
期刊
女儿自小就写得一手好文章,读书时常获各种奖项。很多朋友让我传授经验,我认为应该归功于小时候对女儿进行的口头语言训练。  以下是我培养女儿学习口语、认字和作文的一些经验。    明确一个观察目标    孩子好动,语言的积累要在游戏或日常生活中渗透。在带领孩子观察时,要给他一个明确的观察目标,使他能就某一主题“有感而发”。例如,冬日的早上我送女儿上幼儿园,一边走我一边问女儿:“叔叔阿姨和小朋友都穿了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