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植或利用青饲料养鱼,可以扩大饲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利用青饲料养鱼可以节约精饲料50%以上,亩增产鲜鱼300公斤左右。
1.科学选用青饲料 选用青饲料应把握三点,一是适口性好,饲料品种必须为鱼类所喜爱;二是生长期长,应将多年生青饲料与一年生青饲料结合种植,可多次刈割,保证全年均衡供应;三是多品种结合,合理搭配。养鱼中可以应用的青饲料品种很多,陆生青饲料有禾本科的黑麦草、苏丹草、稗草、小米草、杂交狼尾草等,有豆科的紫花苜蓿、白三叶、红三叶等,还有菊科的苦荬菜等,也有玉米、南瓜、山芋等植物;水生青饲料有浮水植物水葫芦、浮萍、芜萍等,有沉水植物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等,还有挺水植物蒿草等;水、陆兼生的有水蕹菜、喜旱莲子草等。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如光照、降水、肥源、土壤状况及养殖品种等,因地制宜地选择青饲料品种,形成合理种植、利用模式。例如,采用“紫花苜蓿—苏丹草—杂交狗尾草—多花黑麦草”周年种植均衡供草的组合模式,紫花苜蓿为多年生牧草,其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含量高,经济价值及适口性优于其他青饲料,春夏秋季均可种植,在每年4月初至6月份供草,亩产在3500~4000公斤;苏丹草品质优良,蛋白质丰富,适口性较好,在3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6~9月份供草,亩产可达4000公斤以上;杂交狗尾草在春季播种,每年6~9月份草食性鱼类旺盛摄食期供草,亩产可达7500~8000公斤;多花黑麦草在8月下旬到9月上旬播种,3月份青饲料供应不足时供草,亩产可达4000~5000公斤。
青饲料可利用鱼池坡埂、塘边空隙地种植,也可开辟专门的饲料地种植,但要把握好种植面积,既不浪费土地,又保证饲料的均衡供应。在实践中青饲料种植面积应根据养殖方式、草食性鱼类比例、青饲料品种产量及各种饲料的饵料系数等确定。一般草食性鱼类占50%以上、亩产500~750公斤成鱼的放养模式,每亩水面需0.3~0.5亩饲料地。
2.选放养殖鱼类 选择以放养草鱼、鳊鱼、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为主的放养模式,其放养量可占到鱼种总重量的50%以上,并混养35%左右的鲢、鳙等滤食性鱼类和15%左右的鲤、鲫等杂食性鱼类。这样可以利用青饲料直接喂养草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摄食的残饵、植物碎屑和腐植质等又可为杂食性鱼类提供饵料,这些鱼类的粪便肥水、繁殖浮游生物,又为滤食性鱼类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饵料。这种放养模式起到了生物间的互利互补作用,保持了鱼池生态良性循环,有利于降本、增产、高效。每亩水面放养尾重0.15~0.25公斤的草鱼200~250尾、50克左右的团头鲂180~230尾、40~50克的鲤鱼80~100尾、25~30克的鲫鱼250~300尾、60~80克的鲢鱼150~180尾、80~100克的鳙鱼60~80尾。每年2月下旬或3月上旬投放,投放前水体要进行充分的消毒处理,鱼体也应浸体消毒,严防各种病原或病鱼等进入水体。
3.精心投喂施肥 青饲料投喂应该根据天气、水质、鱼情等因素进行,成鱼养殖可直接投喂刈割后的青饲料,如用于苗种培育,则应将青饲料切碎或打浆。也可采取发酵的方法,以提高青饲料的适口性和利用率,如水花生适口性较差,鱼类不能直接将它消化吸收,但经过发酵处理后鱼类就可以食用了。投喂每天1次,时间在上午8~9时,投喂量以7~8小时内吃完为度,如在这个范围内很快吃完,第二天应酌情增加,如当天剩料较多,则次日酌减。阴雨天或寒冷天气可少投或不投。每天吃完的剩料应及时捞出,以免污染水质。投喂坚持青、精饲料结合,因青饲料虽营养比较全面,但其本身营养物质浓度较低,难以满足鱼类快速生长需要。青饲料养鱼的水面应施用腐熟的有机粪肥,施肥量可根据季节、水温、天气、水色灵活掌握,每10~15天施肥1次。
4.加强日常管理 ①适时调节水质。养殖水体在放养鱼类后每周应换水1次,每次加注新水10~15厘米,至6月中旬达到最高水位时,以后每隔半月换水1次,每次换水1/3,保证水体透明度在25~30厘米之间,pH值为7~8。②日夜巡塘。要经常观察水体水质、鱼类摄食生长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同时做好养殖日记,不断积累养殖经验。③防治病害。青饲料养鱼的水面水质变化大,除在投放鱼种时抓好水体消毒和鱼体消毒外,还要定期用生石灰等药物调节水质,防治病害。投喂的青饲料尤其是天然采集的饲草要消毒处理,以防带病进入水体,诱发各种病害。同时防止各种敌害生物进入水体。
1.科学选用青饲料 选用青饲料应把握三点,一是适口性好,饲料品种必须为鱼类所喜爱;二是生长期长,应将多年生青饲料与一年生青饲料结合种植,可多次刈割,保证全年均衡供应;三是多品种结合,合理搭配。养鱼中可以应用的青饲料品种很多,陆生青饲料有禾本科的黑麦草、苏丹草、稗草、小米草、杂交狼尾草等,有豆科的紫花苜蓿、白三叶、红三叶等,还有菊科的苦荬菜等,也有玉米、南瓜、山芋等植物;水生青饲料有浮水植物水葫芦、浮萍、芜萍等,有沉水植物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等,还有挺水植物蒿草等;水、陆兼生的有水蕹菜、喜旱莲子草等。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如光照、降水、肥源、土壤状况及养殖品种等,因地制宜地选择青饲料品种,形成合理种植、利用模式。例如,采用“紫花苜蓿—苏丹草—杂交狗尾草—多花黑麦草”周年种植均衡供草的组合模式,紫花苜蓿为多年生牧草,其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含量高,经济价值及适口性优于其他青饲料,春夏秋季均可种植,在每年4月初至6月份供草,亩产在3500~4000公斤;苏丹草品质优良,蛋白质丰富,适口性较好,在3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6~9月份供草,亩产可达4000公斤以上;杂交狗尾草在春季播种,每年6~9月份草食性鱼类旺盛摄食期供草,亩产可达7500~8000公斤;多花黑麦草在8月下旬到9月上旬播种,3月份青饲料供应不足时供草,亩产可达4000~5000公斤。
青饲料可利用鱼池坡埂、塘边空隙地种植,也可开辟专门的饲料地种植,但要把握好种植面积,既不浪费土地,又保证饲料的均衡供应。在实践中青饲料种植面积应根据养殖方式、草食性鱼类比例、青饲料品种产量及各种饲料的饵料系数等确定。一般草食性鱼类占50%以上、亩产500~750公斤成鱼的放养模式,每亩水面需0.3~0.5亩饲料地。
2.选放养殖鱼类 选择以放养草鱼、鳊鱼、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为主的放养模式,其放养量可占到鱼种总重量的50%以上,并混养35%左右的鲢、鳙等滤食性鱼类和15%左右的鲤、鲫等杂食性鱼类。这样可以利用青饲料直接喂养草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摄食的残饵、植物碎屑和腐植质等又可为杂食性鱼类提供饵料,这些鱼类的粪便肥水、繁殖浮游生物,又为滤食性鱼类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饵料。这种放养模式起到了生物间的互利互补作用,保持了鱼池生态良性循环,有利于降本、增产、高效。每亩水面放养尾重0.15~0.25公斤的草鱼200~250尾、50克左右的团头鲂180~230尾、40~50克的鲤鱼80~100尾、25~30克的鲫鱼250~300尾、60~80克的鲢鱼150~180尾、80~100克的鳙鱼60~80尾。每年2月下旬或3月上旬投放,投放前水体要进行充分的消毒处理,鱼体也应浸体消毒,严防各种病原或病鱼等进入水体。
3.精心投喂施肥 青饲料投喂应该根据天气、水质、鱼情等因素进行,成鱼养殖可直接投喂刈割后的青饲料,如用于苗种培育,则应将青饲料切碎或打浆。也可采取发酵的方法,以提高青饲料的适口性和利用率,如水花生适口性较差,鱼类不能直接将它消化吸收,但经过发酵处理后鱼类就可以食用了。投喂每天1次,时间在上午8~9时,投喂量以7~8小时内吃完为度,如在这个范围内很快吃完,第二天应酌情增加,如当天剩料较多,则次日酌减。阴雨天或寒冷天气可少投或不投。每天吃完的剩料应及时捞出,以免污染水质。投喂坚持青、精饲料结合,因青饲料虽营养比较全面,但其本身营养物质浓度较低,难以满足鱼类快速生长需要。青饲料养鱼的水面应施用腐熟的有机粪肥,施肥量可根据季节、水温、天气、水色灵活掌握,每10~15天施肥1次。
4.加强日常管理 ①适时调节水质。养殖水体在放养鱼类后每周应换水1次,每次加注新水10~15厘米,至6月中旬达到最高水位时,以后每隔半月换水1次,每次换水1/3,保证水体透明度在25~30厘米之间,pH值为7~8。②日夜巡塘。要经常观察水体水质、鱼类摄食生长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同时做好养殖日记,不断积累养殖经验。③防治病害。青饲料养鱼的水面水质变化大,除在投放鱼种时抓好水体消毒和鱼体消毒外,还要定期用生石灰等药物调节水质,防治病害。投喂的青饲料尤其是天然采集的饲草要消毒处理,以防带病进入水体,诱发各种病害。同时防止各种敌害生物进入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