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鸣县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北部,县城距首府30多公里。武鸣古称武缘,秦属象郡,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始置武缘县。越1300年,到民国二年(1913年)被当时任广西都督的陆荣廷更名为武鸣县。
陆荣廷系武缘县垒雄村人,壮族。幼丧父,母改嫁,童年做过乞丐小偷,青年浪迹江湖,后落草为寇,成为中越边境一支绿林武装的头目。光绪十八年(1892年)受清廷招安任清军管带,后以军功屡获擢升。宣统三年(1911年)任广西提督。民国初年,先后任广西都督授陆军上将衔、两广巡阅使、广州军政府元帅。陆荣廷曾与冯国璋角逐副总统宝座,是广西军人中第一个把影响推向全国的人。
陆荣廷当上都督后,于1912年冬把广西省会从桂林迁到南宁,以便深居家乡武缘,指挥全省军政。翌年,改武缘为武鸣。
更改家乡县名,据说是陆荣廷号召家乡人“以武功鸣于天下”的产物,“武鸣县”就是“以武功鸣于天下”的地方。此言不谬,武缘人“以武功鸣于天下”者,确有先例。
广西中部有座海拔1760米、雄峻陡险的大明山。大明山又称镆铘山。镆铘,古剑名。据说镆铘剑影下的武缘属龙虎之地,武夫辈出。这当然是牵强附会的无稽之谈。但古人迷信风水,深信不疑。道光六年(1826年),郡守李彦章就在武缘县城南渡头村的香山河与西江河会合处东岸修建了文江塔,以镇龙虎之威。迷信举措并未使武缘绝“武”之“缘”。建塔20多年后,咸丰三年(1853年),率兵3万孤军北伐,历时两载,转战华北数省,兵临天津城郊,吓得咸丰皇帝准备北逃热河的太平天国名将靖胡侯林凤祥和定胡侯李开芳,就是“以武功鸣于天下”的武缘壮族人中赳赳武夫中的佼佼者。
同乡前辈叱咤风云,威震京津,英名扬天下,响马出身,纵横驰骋,恃武鸣威的乱世枭雄陆荣廷登上“广西王”宝座后,当然也要挖空心思地宣扬自己。更改家乡县名便是一例。
那时,官场兴用原籍来称呼达官贵人。陆荣廷系武缘人,自然被人尊称为“陆武缘”。这样的称呼显然显不出都督大人的尊贵,于是陆荣廷便改“缘”为“鸣”,使自己成为“陆武鸣”。这大概就是陆荣廷于霸业如日中天之时,喧“鸣”“武功”的举措吧?古人思想不可闻而行动却可见。总之,行世逾千年的“武缘”被改名了。
民国初年,陆荣廷位极封疆,权倾八桂。区区县名,说改就改,谁敢反对?不过“鸣”字之改,却独具匠心,创意不凡,博得邑人同感,额手称善。笔者童年于家乡武鸣城东大同村,常听老人讲古,说当年县名新改,阖县欢腾。官家张灯结彩,商店通宵开业,县衙门外魁星楼晚上燃放烟花,小东街观音阁戏台日夜唱戏,舞龙舞狮,燃烧的鞭炮纸屑把偌大一条正街从东门到西门都铺红了,民众还举行“观音出游”的活动。
据说陆荣廷年幼时,白天行乞于市,夜晚则栖身小东街观音阁内。后来他投身行伍,浴血沙场,百战余生,便以为是得到观音菩萨的庇佑,因而笃敬观音。民众投其所好,但凡县内有大事庆贺,必抬观音出游以凑热闹。游行队伍以和尚尼姑、善男信女簇拥观音座像前导,著戏服骑大马的众护佛使者居中,外地戏班和本街“老戏”业余剧团的乐队随游行队伍吹吹打打殿后,沿街缓缓而行。是时,万人空巷,摩肩接踵,争睹“观音出游”盛况,那场面比农历二月十九日大同观音庙诞暨花炮节还热闹呢。真可谓一“鸣”惊人。
从1913年到1928年陆荣廷病死上海,“武鸣”得名总共只有15年。“陆老帅”失势下野后,其造币厂印行的钞票(人称“陆公票”)马上贬值、作废。然而,“武鸣”二字却因其寓意深邃,认同者众,并未受枭雄铩羽、“帅星”陨落的影响,依然“鸣”声远播。就是在20世纪60年代那场“打倒一切”的“文革”灾难中,也不因为它系由旧桂系军阀头目所手创而遭株连,对其有所非议或诋毁。可见它在民众心中已根深蒂固,它经得起历史长河波涛激浪冲刷的考验。
一代枭雄已是明日黄花,军阀霸业亦成过眼烟云,唯有铮铮“武鸣”之名长留于天地间,与人民同在。
陆荣廷系武缘县垒雄村人,壮族。幼丧父,母改嫁,童年做过乞丐小偷,青年浪迹江湖,后落草为寇,成为中越边境一支绿林武装的头目。光绪十八年(1892年)受清廷招安任清军管带,后以军功屡获擢升。宣统三年(1911年)任广西提督。民国初年,先后任广西都督授陆军上将衔、两广巡阅使、广州军政府元帅。陆荣廷曾与冯国璋角逐副总统宝座,是广西军人中第一个把影响推向全国的人。
陆荣廷当上都督后,于1912年冬把广西省会从桂林迁到南宁,以便深居家乡武缘,指挥全省军政。翌年,改武缘为武鸣。
更改家乡县名,据说是陆荣廷号召家乡人“以武功鸣于天下”的产物,“武鸣县”就是“以武功鸣于天下”的地方。此言不谬,武缘人“以武功鸣于天下”者,确有先例。
广西中部有座海拔1760米、雄峻陡险的大明山。大明山又称镆铘山。镆铘,古剑名。据说镆铘剑影下的武缘属龙虎之地,武夫辈出。这当然是牵强附会的无稽之谈。但古人迷信风水,深信不疑。道光六年(1826年),郡守李彦章就在武缘县城南渡头村的香山河与西江河会合处东岸修建了文江塔,以镇龙虎之威。迷信举措并未使武缘绝“武”之“缘”。建塔20多年后,咸丰三年(1853年),率兵3万孤军北伐,历时两载,转战华北数省,兵临天津城郊,吓得咸丰皇帝准备北逃热河的太平天国名将靖胡侯林凤祥和定胡侯李开芳,就是“以武功鸣于天下”的武缘壮族人中赳赳武夫中的佼佼者。
同乡前辈叱咤风云,威震京津,英名扬天下,响马出身,纵横驰骋,恃武鸣威的乱世枭雄陆荣廷登上“广西王”宝座后,当然也要挖空心思地宣扬自己。更改家乡县名便是一例。
那时,官场兴用原籍来称呼达官贵人。陆荣廷系武缘人,自然被人尊称为“陆武缘”。这样的称呼显然显不出都督大人的尊贵,于是陆荣廷便改“缘”为“鸣”,使自己成为“陆武鸣”。这大概就是陆荣廷于霸业如日中天之时,喧“鸣”“武功”的举措吧?古人思想不可闻而行动却可见。总之,行世逾千年的“武缘”被改名了。
民国初年,陆荣廷位极封疆,权倾八桂。区区县名,说改就改,谁敢反对?不过“鸣”字之改,却独具匠心,创意不凡,博得邑人同感,额手称善。笔者童年于家乡武鸣城东大同村,常听老人讲古,说当年县名新改,阖县欢腾。官家张灯结彩,商店通宵开业,县衙门外魁星楼晚上燃放烟花,小东街观音阁戏台日夜唱戏,舞龙舞狮,燃烧的鞭炮纸屑把偌大一条正街从东门到西门都铺红了,民众还举行“观音出游”的活动。
据说陆荣廷年幼时,白天行乞于市,夜晚则栖身小东街观音阁内。后来他投身行伍,浴血沙场,百战余生,便以为是得到观音菩萨的庇佑,因而笃敬观音。民众投其所好,但凡县内有大事庆贺,必抬观音出游以凑热闹。游行队伍以和尚尼姑、善男信女簇拥观音座像前导,著戏服骑大马的众护佛使者居中,外地戏班和本街“老戏”业余剧团的乐队随游行队伍吹吹打打殿后,沿街缓缓而行。是时,万人空巷,摩肩接踵,争睹“观音出游”盛况,那场面比农历二月十九日大同观音庙诞暨花炮节还热闹呢。真可谓一“鸣”惊人。
从1913年到1928年陆荣廷病死上海,“武鸣”得名总共只有15年。“陆老帅”失势下野后,其造币厂印行的钞票(人称“陆公票”)马上贬值、作废。然而,“武鸣”二字却因其寓意深邃,认同者众,并未受枭雄铩羽、“帅星”陨落的影响,依然“鸣”声远播。就是在20世纪60年代那场“打倒一切”的“文革”灾难中,也不因为它系由旧桂系军阀头目所手创而遭株连,对其有所非议或诋毁。可见它在民众心中已根深蒂固,它经得起历史长河波涛激浪冲刷的考验。
一代枭雄已是明日黄花,军阀霸业亦成过眼烟云,唯有铮铮“武鸣”之名长留于天地间,与人民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