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都钦佩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首先是钦佩他有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其次是钦佩他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是无处不在的,它涉及人口、资源、环境、政治、战争等热点问题。因此,要学好地理,就必须注意从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把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同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向生活“看齐”。
一、利用乡土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乡土资源有亲切感,可信度也很高,因此更乐于接受。学生对家乡的山水草木、人文景观、历史状况、发展前景等,总是特别关注。如果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能够适当地引入当地的乡土资源,就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轻松快乐地进入学习状态,并掌握相关地理知识。
如在学习必修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时,我就从竺可桢入手。因为竺可桢是浙江上虞人,也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因此,在学习这一章时,我首先讲述了竺可桢的一些逸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讲述竺可桢在气象学上的成就,以及气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后,号召学生,学好地理知识,做生活达人。这样,学生在听故事、回顾家乡名人事迹的时候,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教学活动也就自然而然地开展了。
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地理知识由生活实践获得,又服务于生活实践。地理教学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周围的生活现象,并适时地引入课堂,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形成发展的原因,或者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如在讲授必修①第一章“行星中的地球”时,我提问:“冬夏两季教室接受阳光的情况,为什么有很大差异呢?为什么中国历代皇帝都是‘坐北朝南’,我们的房屋大多数也是‘坐北朝南’?”等等。这样,学生对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思考,如果没有得到结果,就会认真听讲;如果自己知道正确答案,就会更加关注地理。
再如,学可“聚落”的时候,我提问:“为什么傣族要住竹楼?为什么北欧的房顶又尖又高?为什么因纽特人住冰屋?为什么我国北方屋顶平坦,南方屋顶坡度较大?”等等。
以上这些现象,都能用相应的地理知识来解释,也都能增强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能力。解释一个生活现象,解决一个生活问题,就能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三、通过热点事件掌握地理知识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把《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行者》等电视节目,也可以把当今社会发生的热点事件,有选择地纳入地理教学中,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都有积极意义,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而且养成自觉关心国家大事、世界热点的习惯。
如在学习“区域自然资源”的时候,完全可以结合现在的利比亚战争来讲石油的重要性。利比亚是世界上第八大石油输出国,西方各国的石油集团都在利比亚有大量的投资,利比亚每年的石油产量占了全球的2%。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对西方态度多变,为了确保自己的利益,西方国家抓住机会对利比亚进行打击,继而把卡扎菲赶下台。
再如,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长江三峡水电站、神舟载人飞船、天宫一号、火星探测器等,感到在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方面的知识,地理知识是很有用的,它和生活紧密相关。
四、开展实践活动运用地理知识
随着人口的增多、社会的发展,全球环境继续恶化,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这就促使我们在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为社会服务。
比如,在学习“人口的变化”这一章中,就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等活动,配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活动,了解我们近几年甚至是近几十年来人口变化状况,并要求他们提出合理的人口建议。
有学生经过调查,认为我国目前的人口状况很乐观,由于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已经得到控制,人口素质在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步伐也在加快;也有学生看见了人口现状面临的挑战,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快,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对这些地理知识更加感兴趣,对这些地理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
再比如,学完“地图”后,我要求学生画一幅学校平面图,学生们已在课本中学到了地图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先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然后通过实际巩固理论。这就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促使其学习地理。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确实如此,生活才是教育的重心,因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更好地生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最好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想的活动中体验、感悟,从而发现和解决问题。只有在教学中学会向生活看齐,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才能够让学生学得更加畅快。
一、利用乡土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乡土资源有亲切感,可信度也很高,因此更乐于接受。学生对家乡的山水草木、人文景观、历史状况、发展前景等,总是特别关注。如果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能够适当地引入当地的乡土资源,就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轻松快乐地进入学习状态,并掌握相关地理知识。
如在学习必修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时,我就从竺可桢入手。因为竺可桢是浙江上虞人,也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因此,在学习这一章时,我首先讲述了竺可桢的一些逸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讲述竺可桢在气象学上的成就,以及气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后,号召学生,学好地理知识,做生活达人。这样,学生在听故事、回顾家乡名人事迹的时候,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教学活动也就自然而然地开展了。
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地理知识由生活实践获得,又服务于生活实践。地理教学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周围的生活现象,并适时地引入课堂,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形成发展的原因,或者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如在讲授必修①第一章“行星中的地球”时,我提问:“冬夏两季教室接受阳光的情况,为什么有很大差异呢?为什么中国历代皇帝都是‘坐北朝南’,我们的房屋大多数也是‘坐北朝南’?”等等。这样,学生对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思考,如果没有得到结果,就会认真听讲;如果自己知道正确答案,就会更加关注地理。
再如,学可“聚落”的时候,我提问:“为什么傣族要住竹楼?为什么北欧的房顶又尖又高?为什么因纽特人住冰屋?为什么我国北方屋顶平坦,南方屋顶坡度较大?”等等。
以上这些现象,都能用相应的地理知识来解释,也都能增强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能力。解释一个生活现象,解决一个生活问题,就能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三、通过热点事件掌握地理知识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把《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行者》等电视节目,也可以把当今社会发生的热点事件,有选择地纳入地理教学中,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都有积极意义,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而且养成自觉关心国家大事、世界热点的习惯。
如在学习“区域自然资源”的时候,完全可以结合现在的利比亚战争来讲石油的重要性。利比亚是世界上第八大石油输出国,西方各国的石油集团都在利比亚有大量的投资,利比亚每年的石油产量占了全球的2%。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对西方态度多变,为了确保自己的利益,西方国家抓住机会对利比亚进行打击,继而把卡扎菲赶下台。
再如,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长江三峡水电站、神舟载人飞船、天宫一号、火星探测器等,感到在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方面的知识,地理知识是很有用的,它和生活紧密相关。
四、开展实践活动运用地理知识
随着人口的增多、社会的发展,全球环境继续恶化,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这就促使我们在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为社会服务。
比如,在学习“人口的变化”这一章中,就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等活动,配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活动,了解我们近几年甚至是近几十年来人口变化状况,并要求他们提出合理的人口建议。
有学生经过调查,认为我国目前的人口状况很乐观,由于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已经得到控制,人口素质在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步伐也在加快;也有学生看见了人口现状面临的挑战,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快,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对这些地理知识更加感兴趣,对这些地理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
再比如,学完“地图”后,我要求学生画一幅学校平面图,学生们已在课本中学到了地图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先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然后通过实际巩固理论。这就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促使其学习地理。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确实如此,生活才是教育的重心,因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更好地生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最好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想的活动中体验、感悟,从而发现和解决问题。只有在教学中学会向生活看齐,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才能够让学生学得更加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