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科院计算所首届专利拍卖会”是国内专业科研机构首次将大批量专利集中对外公开展示,也是以竞价交易方式实现科研成果市场转化的一种开拓性尝试与探索。作为此次拍卖的整体组织方与承办方之一,中国技术交易所(下称“中技所”)出色地完成了委托方交予的任务,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四方平台”
在专利拍卖会成交项目签约仪式上,中技所董事长熊焰透露:“早在中技所成立不久,北京市委领导在研究中技所工作时就提出,要积极创新技术交易服务模式,大胆探索通过拍卖的方式来推动技术交易。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挑战。”
“从本次拍卖会取得的实际效果来看,北京市委领导的目光是非常敏锐的。本次拍卖会一共成交专利技术项目28项,成交额256.8万元,成交率达到40%,在同类项目拍卖中处于领先水平。作为全国第一次国立科研院所批量专利技术通过技术市场公开拍卖,可以说取得了圆满的成功。”熊焰说。
业内人士普遍表示,此次专利拍卖活动为盘活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国有科研机构的存量无形资产搭建了一种新的规范化流转平台,是一次积极的、有意义的创新尝试。
中技所总裁郭书贵认为,专利拍卖作为美国等发达国家一种成熟的技术交易模式,在中国目前尚未得到有效的利用。这主要是因为,与传统的实物及资产拍卖不同,专利拍卖的复杂程度更高,对于拍卖组织方能力的要求更高。
谈到中技所在此次专利拍卖中所担当的角色,熊焰表示,中技所将自己定位为“第四方平台”。按照熊焰的理解,交易所是市场的高端化形态,核心特征是中立的第四方,交易所不能是买方,不能是卖方,也不能是中介机构。否则就是又当球员,又当裁判员。中立第四方的第一要求就是不能直接参加游戏,不能与交易方产生直接的关联。就比如开场子的绝对不能直接出牌,你要是出了牌,别人就没办法玩了。
“两创机制”
促使此次拍卖取得成功的因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中技所提供的“中介集成服务”,用郭书贵的话来概括就是:“整合最优秀的中介机构,提供最优质的中介服务;整合最好的渠道和资源,找到最合适的竞买客户。”
“通过组织承办此次专利拍卖活动,我们摸索、总结出一套技术转移竞价交易的成功机制,我们称之为‘两创机制’,即‘创新组织机制’和‘创优工作机制’。”郭书贵说,“具体来讲,就是打造专利交易竞价平台,探索无形资产流转新途径,集成科技服务业优势资源,开拓协同创新合作机制。”
据郭书贵介绍,在此次拍卖活动过程中,中技所充分发挥了“第四方平台”集聚资源的优势,打破了原有现代服务业机构“各自为战、各管一摊”的业务形态,组建了由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机构及专业拍卖机构同时参与的联合工作组(见图1)。充分发挥了技术交易集成式中介服务平台优势、调动了各专业机构在本领域内深耕多年的经验与资源,即:拍卖公司负责法定拍卖程序办理及组织流程秩序;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负责法律状态核查、专利信息分析加工;中技所负责规范化进场交易、宣传推广及财务资金流转结算。以一种整合在开放性平台上的“资源共享、互惠合作、协同发展、联动经营”的新态势,打造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协作机制。
同时,为了保证在本次拍卖活动在组织过程中可以高效率、市场化地开展工作,中技所大胆尝试了“一轴+二步+三制度”的联合工作机制(见图2),即:已明确各个时间截点的倒计时工作时间轴为主线,目标客户细分招商与专利标的深度价值分析两步同时按阶段进行,并在以资源整合制度、信息收集反馈制度、标准化招商制度三个原则下,现实有效地融汇各方优势资源、统筹全局工作。这一共赢型联合工作机制是此次拍卖会成功举办的重要保障,同时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市场的检验与企业的认可。
本次拍卖充分发挥了现代服务业组织对科研技术领域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及知识产权运用的支撑与促进作用。实践了无形资产在市场化需求下新的流转模式,建立了科研成果服务企业自主创新建设的新渠道。打造了企业降低开发成本、减少开发周期,科研院所科研成果快速转移的“双赢模式”。
“漫长的四个月”
“直到拍卖师手里的木槌敲响的那一刻,我心里才真正踏实下来。”讲起此次拍卖活动的过程,贾燕琛的心情至今仍难以平静,“过去的四个多月时间,我感觉就如同一年那么漫长。”
作为中技所股权激励咨询服务中心的业务经理,贾燕琛参与了此次专利拍卖工作的全过程,她向本刊记者讲述了整个拍卖组织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
从2010年7月接受中科院计算所的委托开始,拍卖活动就进入了筹备阶段。首先是组建联合工作组。“为技术交易全过程提供包括检索、确权、评估、咨询、拍卖、结算等一系列服务的专业中介机构,我们都通过招标的方式,将各环节中最优秀的中介机构遴选出来,作为我们的会员。”
“在拍卖公司的选择上就颇费周折。我们先在自己的资源库里找到15家从事拍卖业务的会员单位,在通知发出后的两天内,就有13家报名申请加入,并且每家公司都递交了非常厚的申请文件。经过公开地评测、打分,从中选取了3家备选机构,再经过回访、洽谈,最后我们选择了实力雄厚的北京国信兴业拍卖行有限公司。”贾燕琛说,“然后就是挑选专业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郭书贵总裁反复强调,专利价值的挖掘与分析是招商工作的前提和拍卖成功的基础。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资源库中通过层层筛选,最终选中了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事后证明,我们对合作伙伴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
贾燕琛介绍说:“联合工作组组建完成后,前期是每两星期碰一次头,到后期是每星期甚至每天都要碰头开会。工作组中的每一家都本着‘识大体、顾大局’的原则,不计得失,全过程信息共享,各方密切配合。可以说,工作组各方是‘胳膊挽着胳膊’一路走过来的。”
“接下来就是预招商及招商工作。在预招商阶段,我们主要是采取相对简单的广而告之的方式进行,让广大企业都获知此项活动。正式招商是没有结束期的。我们在正式招商阶段,实行的是项目经理人制,确保有意向的企业能够找到直接的联系人与之沟通。项目经理人要具体负责向企业进行竞拍须知的讲解、竞买技巧的辅导、相关手续的办理等等。”贾燕琛表示。
据贾燕琛介绍,整个拍卖活动的宣传工作是与招商工作同步配比进行的。中技所在宣传方面起到了组织、协调作用,事先做了充分准备并做了应急预案。先是在预招商阶段进行“预热”宣传,分别从知识产权角度和行业分布角度入手,主要是选择期刊类媒体,因为此类媒体虽然时效性差一些,但受众群 体相对广泛一些,报道效果有一定的延展期。在正式招商阶段主要是选择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较为系统的报道。据中技所所作的初步统计,前后共有138篇报道本次活动的文章,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010年10月26日,主办方和承办方就本次专利拍卖活动在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邀请媒体50家,对本次专利拍卖工作进行公示和报道,吸引潜在买家的注意。发布会结束之后,50家媒体均对本次拍卖进行了前期报道,又经多家媒体转载,在社会上掀起了波澜。
2010年11月至12月,主办方和承办方在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召开了专利说明会,解答了三地意向企业在确定购买意向的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和专利法律问题。专利说明会是针对专利招商过程中,企业集中问到的技术问题、知识产权法律问题、专利拍卖流程相关问题集中进行解答的会议。
第一场专利说明会于11月23日在北京召开。会上,中科院计算所对各个专利内容进行了介绍;集佳公司对各个专利法律状态尽职调查结果进行了公布;北京国信兴业拍卖行对于拍卖规则和流程向企业进行了介绍。
“为使京区科研院所的技术成果更好的辐射全国企业,本次拍卖会特挑选长三角、珠三角两地,摘选符合当地企业发展方向的近百项重点专利,进行标的技术功能及竞拍手续办理等相关内容的推介说明。从12月1日开始的3天里,我们从北京到上海、上海到深圳、再从深圳回到北京,密集式地连续奔波。”12月1日,贾燕琛说。
此次专利拍卖工作组联合上海技术交易所在上海共同举办长三角地区项目说明会,说明会上承办方特针对在沪地区企业特点,就智能信息、无线通信、物联网、高性能计算等技术应用方向展开了详细的讲解。与会的30余家企业,会后也就专利权权属、后续技术支持与实现等方面提出了相关问题,主办方及承办方代表就上述提问作出了解答。
第二天(12月2日)工作组又转战深圳,召开了第三场专利说明会,辐射珠三角地区。这场说明会由国家专利技术(深圳)、(东莞)展示交易中心联合承办,在位于高新技术企业聚集的南山区科技园举行。说明会上特筛选出针对珠三角地区企业特点的智能信息、网络安全、视频传输、无线通信、物联网等技术应用方向展开详细的讲解。来自国内大中型高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负责人及专利工程师20余人参加了此次说明会,参会者认为此次专利拍卖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尝试与探索,它将为国内专利流转开辟新的渠道,为企业获得科研院所的优秀专利成果建立一条更为便捷的通道。
“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整个拍卖过程是真正按照市场化模式进行,期间没有任何无形的手从中干预,事先也没有做任何程序外的安排,所有的企业也都是真金白银地参与竞买。我们的原则是,宁可全部流拍,也绝不作假。”中技所总裁助理李中华向记者表示,“此次拍卖活动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海内外众多企业的关注,也得到了各界高度的认可。有业内人士评价说,你们做了一件我们一直想做但又不敢做的事。”
“第四方平台”
在专利拍卖会成交项目签约仪式上,中技所董事长熊焰透露:“早在中技所成立不久,北京市委领导在研究中技所工作时就提出,要积极创新技术交易服务模式,大胆探索通过拍卖的方式来推动技术交易。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挑战。”
“从本次拍卖会取得的实际效果来看,北京市委领导的目光是非常敏锐的。本次拍卖会一共成交专利技术项目28项,成交额256.8万元,成交率达到40%,在同类项目拍卖中处于领先水平。作为全国第一次国立科研院所批量专利技术通过技术市场公开拍卖,可以说取得了圆满的成功。”熊焰说。
业内人士普遍表示,此次专利拍卖活动为盘活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国有科研机构的存量无形资产搭建了一种新的规范化流转平台,是一次积极的、有意义的创新尝试。
中技所总裁郭书贵认为,专利拍卖作为美国等发达国家一种成熟的技术交易模式,在中国目前尚未得到有效的利用。这主要是因为,与传统的实物及资产拍卖不同,专利拍卖的复杂程度更高,对于拍卖组织方能力的要求更高。
谈到中技所在此次专利拍卖中所担当的角色,熊焰表示,中技所将自己定位为“第四方平台”。按照熊焰的理解,交易所是市场的高端化形态,核心特征是中立的第四方,交易所不能是买方,不能是卖方,也不能是中介机构。否则就是又当球员,又当裁判员。中立第四方的第一要求就是不能直接参加游戏,不能与交易方产生直接的关联。就比如开场子的绝对不能直接出牌,你要是出了牌,别人就没办法玩了。
“两创机制”
促使此次拍卖取得成功的因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中技所提供的“中介集成服务”,用郭书贵的话来概括就是:“整合最优秀的中介机构,提供最优质的中介服务;整合最好的渠道和资源,找到最合适的竞买客户。”
“通过组织承办此次专利拍卖活动,我们摸索、总结出一套技术转移竞价交易的成功机制,我们称之为‘两创机制’,即‘创新组织机制’和‘创优工作机制’。”郭书贵说,“具体来讲,就是打造专利交易竞价平台,探索无形资产流转新途径,集成科技服务业优势资源,开拓协同创新合作机制。”
据郭书贵介绍,在此次拍卖活动过程中,中技所充分发挥了“第四方平台”集聚资源的优势,打破了原有现代服务业机构“各自为战、各管一摊”的业务形态,组建了由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机构及专业拍卖机构同时参与的联合工作组(见图1)。充分发挥了技术交易集成式中介服务平台优势、调动了各专业机构在本领域内深耕多年的经验与资源,即:拍卖公司负责法定拍卖程序办理及组织流程秩序;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负责法律状态核查、专利信息分析加工;中技所负责规范化进场交易、宣传推广及财务资金流转结算。以一种整合在开放性平台上的“资源共享、互惠合作、协同发展、联动经营”的新态势,打造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协作机制。
同时,为了保证在本次拍卖活动在组织过程中可以高效率、市场化地开展工作,中技所大胆尝试了“一轴+二步+三制度”的联合工作机制(见图2),即:已明确各个时间截点的倒计时工作时间轴为主线,目标客户细分招商与专利标的深度价值分析两步同时按阶段进行,并在以资源整合制度、信息收集反馈制度、标准化招商制度三个原则下,现实有效地融汇各方优势资源、统筹全局工作。这一共赢型联合工作机制是此次拍卖会成功举办的重要保障,同时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市场的检验与企业的认可。
本次拍卖充分发挥了现代服务业组织对科研技术领域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及知识产权运用的支撑与促进作用。实践了无形资产在市场化需求下新的流转模式,建立了科研成果服务企业自主创新建设的新渠道。打造了企业降低开发成本、减少开发周期,科研院所科研成果快速转移的“双赢模式”。
“漫长的四个月”
“直到拍卖师手里的木槌敲响的那一刻,我心里才真正踏实下来。”讲起此次拍卖活动的过程,贾燕琛的心情至今仍难以平静,“过去的四个多月时间,我感觉就如同一年那么漫长。”
作为中技所股权激励咨询服务中心的业务经理,贾燕琛参与了此次专利拍卖工作的全过程,她向本刊记者讲述了整个拍卖组织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
从2010年7月接受中科院计算所的委托开始,拍卖活动就进入了筹备阶段。首先是组建联合工作组。“为技术交易全过程提供包括检索、确权、评估、咨询、拍卖、结算等一系列服务的专业中介机构,我们都通过招标的方式,将各环节中最优秀的中介机构遴选出来,作为我们的会员。”
“在拍卖公司的选择上就颇费周折。我们先在自己的资源库里找到15家从事拍卖业务的会员单位,在通知发出后的两天内,就有13家报名申请加入,并且每家公司都递交了非常厚的申请文件。经过公开地评测、打分,从中选取了3家备选机构,再经过回访、洽谈,最后我们选择了实力雄厚的北京国信兴业拍卖行有限公司。”贾燕琛说,“然后就是挑选专业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郭书贵总裁反复强调,专利价值的挖掘与分析是招商工作的前提和拍卖成功的基础。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资源库中通过层层筛选,最终选中了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事后证明,我们对合作伙伴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
贾燕琛介绍说:“联合工作组组建完成后,前期是每两星期碰一次头,到后期是每星期甚至每天都要碰头开会。工作组中的每一家都本着‘识大体、顾大局’的原则,不计得失,全过程信息共享,各方密切配合。可以说,工作组各方是‘胳膊挽着胳膊’一路走过来的。”
“接下来就是预招商及招商工作。在预招商阶段,我们主要是采取相对简单的广而告之的方式进行,让广大企业都获知此项活动。正式招商是没有结束期的。我们在正式招商阶段,实行的是项目经理人制,确保有意向的企业能够找到直接的联系人与之沟通。项目经理人要具体负责向企业进行竞拍须知的讲解、竞买技巧的辅导、相关手续的办理等等。”贾燕琛表示。
据贾燕琛介绍,整个拍卖活动的宣传工作是与招商工作同步配比进行的。中技所在宣传方面起到了组织、协调作用,事先做了充分准备并做了应急预案。先是在预招商阶段进行“预热”宣传,分别从知识产权角度和行业分布角度入手,主要是选择期刊类媒体,因为此类媒体虽然时效性差一些,但受众群 体相对广泛一些,报道效果有一定的延展期。在正式招商阶段主要是选择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较为系统的报道。据中技所所作的初步统计,前后共有138篇报道本次活动的文章,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010年10月26日,主办方和承办方就本次专利拍卖活动在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邀请媒体50家,对本次专利拍卖工作进行公示和报道,吸引潜在买家的注意。发布会结束之后,50家媒体均对本次拍卖进行了前期报道,又经多家媒体转载,在社会上掀起了波澜。
2010年11月至12月,主办方和承办方在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召开了专利说明会,解答了三地意向企业在确定购买意向的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和专利法律问题。专利说明会是针对专利招商过程中,企业集中问到的技术问题、知识产权法律问题、专利拍卖流程相关问题集中进行解答的会议。
第一场专利说明会于11月23日在北京召开。会上,中科院计算所对各个专利内容进行了介绍;集佳公司对各个专利法律状态尽职调查结果进行了公布;北京国信兴业拍卖行对于拍卖规则和流程向企业进行了介绍。
“为使京区科研院所的技术成果更好的辐射全国企业,本次拍卖会特挑选长三角、珠三角两地,摘选符合当地企业发展方向的近百项重点专利,进行标的技术功能及竞拍手续办理等相关内容的推介说明。从12月1日开始的3天里,我们从北京到上海、上海到深圳、再从深圳回到北京,密集式地连续奔波。”12月1日,贾燕琛说。
此次专利拍卖工作组联合上海技术交易所在上海共同举办长三角地区项目说明会,说明会上承办方特针对在沪地区企业特点,就智能信息、无线通信、物联网、高性能计算等技术应用方向展开了详细的讲解。与会的30余家企业,会后也就专利权权属、后续技术支持与实现等方面提出了相关问题,主办方及承办方代表就上述提问作出了解答。
第二天(12月2日)工作组又转战深圳,召开了第三场专利说明会,辐射珠三角地区。这场说明会由国家专利技术(深圳)、(东莞)展示交易中心联合承办,在位于高新技术企业聚集的南山区科技园举行。说明会上特筛选出针对珠三角地区企业特点的智能信息、网络安全、视频传输、无线通信、物联网等技术应用方向展开详细的讲解。来自国内大中型高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负责人及专利工程师20余人参加了此次说明会,参会者认为此次专利拍卖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尝试与探索,它将为国内专利流转开辟新的渠道,为企业获得科研院所的优秀专利成果建立一条更为便捷的通道。
“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整个拍卖过程是真正按照市场化模式进行,期间没有任何无形的手从中干预,事先也没有做任何程序外的安排,所有的企业也都是真金白银地参与竞买。我们的原则是,宁可全部流拍,也绝不作假。”中技所总裁助理李中华向记者表示,“此次拍卖活动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海内外众多企业的关注,也得到了各界高度的认可。有业内人士评价说,你们做了一件我们一直想做但又不敢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