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使学生自身的素质水平提升,增强社会责任感,是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试探讨高中历史情感教育的若干问题,并对加强情感教育的课堂教学方法作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感;教育
一、高中历史课堂情感教育目标的确定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情感是人类对于现实状况是否与自身和社会需求相适应所形成的一种内心体验,而态度则是持久性的情感倾向。对于价值观而言,是以情感信念与态度为重要基础所产生的社会情感。因而有效地培养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所体现出来的就是情感教育发展各个阶段,而且呈递进式展现出来,进而形成完整的情感教育进程。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进程的发展,教育部2016年9月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了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程与教学的新理念,并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如下定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体现。而在现代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及方法的选择,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所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有必要将情感目标作为出发点。如在讲解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内容时,教师可以针对日本右翼势力所提出的“中国威胁论”以及偏离史实的教科书编制等多种现象作为案例讲解,以保证学生不忘记民族苦难,明确提出铭记苦难的情感教育目标。
二、全面归纳并总结教材和情感教育目标的契合之处
在高中阶段,学生自主意识以及批判性思维相对明显,而且在认知情感的变化方面目的性不断增强。因而在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最关键的就是要对历史教材内容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要素进行深入地挖掘并总结,进而找到典型事例应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仍以抗日战争教学为例,之前已经确定了课堂情感教育目标,因而在设计教学内容方面,应保证层层递进,逐渐深入到教学主题当中。
第一,教师可以详细地介绍抗日英雄,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感受抗日英雄所具备的民族精神,他们将个人荣辱和国家以及民族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是一种值得学习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通过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行的揭示与研究,学生能够在直观角度切实地感受到侵略者残忍与残暴的行为,对于中国人民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进而铭记这一国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正确地引导学生,对近现代中国发展的屈辱历史进行反思,使其感悟只有自强才能够获得他人尊重的人生哲理。
三、有效创设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境
在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达到情感教育目标,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与认识发展规律,对教学环节与内容予以合理地设计,积极地创设教学的情境,使其在体验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正确认知历史情况,和历史人物形成情感的交流,同时还能够以理性角度评判历史事件,以保证情感体验得以有效地升华。
教师在开展抗日战争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展示有关抗日英雄的照片以及抗日标语,提问学生如何可以体现民族精神。学生在思考以后能够作出回答,抗日英雄将个人生死与国家和民族存亡联系在一起。针对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创设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其思考,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方法增强情感体验
为了更好地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方法予以灵活地运用,在培养学生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方面将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选取适当史料增强情感体验
和文学的以情感人不同,历史作为一门以求真为目的,以史料实证为方法的人文学科,多以一种冷峻、理性、客观的面貌呈现。因而,一般历史著作和历史教科书的叙事风格是四平八稳,不带感情色彩,以免妨碍观点的客观公正。但是作为肩负“教化”功能的学科,面孔太冷,对于十几岁的少年人而言,则难免有刻板而难以亲近之嫌。抽离了情感的历史课堂,枯燥无味,面目可憎,哪怕讲台上的教师满腹经纶,恐怕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智育和德育的效果。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说明甲午战败对国民的影响,选取了事件的亲历者共产党人吴玉章的回忆录片断:“我还记得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我家乡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吴永锟)曾经痛哭不止。”“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吴玉章回忆录》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6.1)在课堂上呈现这则材料的时候,同学们看到的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苍白无物的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控诉。这些饱含民族情感的文字片断,立即抓住了同学们的内心,唤起他们的认同感。
(二)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
所谓的角色扮演,具体指的就是学生将教师所确定的主题作为参考依据,自主收集材料内容并编写剧本,进而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历史角色,将历史事件以及人物展现出来。在学习明代商品经济的内容过程中,可以对明代小说资料进行收集,并且了解白银在我国普遍流通的状况,进而情景再现白银买卖的情景。而根据中外文献与考古资料的搜集,可以了解到美洲使用白银购买中国瓷器与茶叶的史实,同时掌握白银流通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是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目标。历史课堂的情感教育并不只是体现于思想道德与文化素养方面,同样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社会责任意识等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此,必须高度重视高中历史课堂情感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邓雷明.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的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4(3):57.
[2]黄务兰.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思路[J].小作家选刊,2017(7):67.
[3]谭广兵.高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的对策[J].新课程导学,2015(15):7,52.
[4]薛炳德.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体会[J].散文百家(下),2015(6):265.
[5]杨邵龙.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探讨[J].新课程·下旬,2016(11):512.
作者简介:
胡桂玉(1974.03—),女,汉族,江西定南人,硕士研究生,中学历史一级教师,工作性质:高中历史教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感;教育
一、高中历史课堂情感教育目标的确定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情感是人类对于现实状况是否与自身和社会需求相适应所形成的一种内心体验,而态度则是持久性的情感倾向。对于价值观而言,是以情感信念与态度为重要基础所产生的社会情感。因而有效地培养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所体现出来的就是情感教育发展各个阶段,而且呈递进式展现出来,进而形成完整的情感教育进程。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进程的发展,教育部2016年9月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了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程与教学的新理念,并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如下定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体现。而在现代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及方法的选择,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所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有必要将情感目标作为出发点。如在讲解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内容时,教师可以针对日本右翼势力所提出的“中国威胁论”以及偏离史实的教科书编制等多种现象作为案例讲解,以保证学生不忘记民族苦难,明确提出铭记苦难的情感教育目标。
二、全面归纳并总结教材和情感教育目标的契合之处
在高中阶段,学生自主意识以及批判性思维相对明显,而且在认知情感的变化方面目的性不断增强。因而在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最关键的就是要对历史教材内容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要素进行深入地挖掘并总结,进而找到典型事例应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仍以抗日战争教学为例,之前已经确定了课堂情感教育目标,因而在设计教学内容方面,应保证层层递进,逐渐深入到教学主题当中。
第一,教师可以详细地介绍抗日英雄,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感受抗日英雄所具备的民族精神,他们将个人荣辱和国家以及民族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是一种值得学习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通过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行的揭示与研究,学生能够在直观角度切实地感受到侵略者残忍与残暴的行为,对于中国人民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进而铭记这一国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正确地引导学生,对近现代中国发展的屈辱历史进行反思,使其感悟只有自强才能够获得他人尊重的人生哲理。
三、有效创设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境
在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达到情感教育目标,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与认识发展规律,对教学环节与内容予以合理地设计,积极地创设教学的情境,使其在体验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正确认知历史情况,和历史人物形成情感的交流,同时还能够以理性角度评判历史事件,以保证情感体验得以有效地升华。
教师在开展抗日战争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展示有关抗日英雄的照片以及抗日标语,提问学生如何可以体现民族精神。学生在思考以后能够作出回答,抗日英雄将个人生死与国家和民族存亡联系在一起。针对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创设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其思考,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方法增强情感体验
为了更好地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方法予以灵活地运用,在培养学生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方面将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选取适当史料增强情感体验
和文学的以情感人不同,历史作为一门以求真为目的,以史料实证为方法的人文学科,多以一种冷峻、理性、客观的面貌呈现。因而,一般历史著作和历史教科书的叙事风格是四平八稳,不带感情色彩,以免妨碍观点的客观公正。但是作为肩负“教化”功能的学科,面孔太冷,对于十几岁的少年人而言,则难免有刻板而难以亲近之嫌。抽离了情感的历史课堂,枯燥无味,面目可憎,哪怕讲台上的教师满腹经纶,恐怕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智育和德育的效果。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说明甲午战败对国民的影响,选取了事件的亲历者共产党人吴玉章的回忆录片断:“我还记得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我家乡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吴永锟)曾经痛哭不止。”“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吴玉章回忆录》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6.1)在课堂上呈现这则材料的时候,同学们看到的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苍白无物的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控诉。这些饱含民族情感的文字片断,立即抓住了同学们的内心,唤起他们的认同感。
(二)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
所谓的角色扮演,具体指的就是学生将教师所确定的主题作为参考依据,自主收集材料内容并编写剧本,进而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历史角色,将历史事件以及人物展现出来。在学习明代商品经济的内容过程中,可以对明代小说资料进行收集,并且了解白银在我国普遍流通的状况,进而情景再现白银买卖的情景。而根据中外文献与考古资料的搜集,可以了解到美洲使用白银购买中国瓷器与茶叶的史实,同时掌握白银流通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是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目标。历史课堂的情感教育并不只是体现于思想道德与文化素养方面,同样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社会责任意识等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此,必须高度重视高中历史课堂情感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邓雷明.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的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4(3):57.
[2]黄务兰.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思路[J].小作家选刊,2017(7):67.
[3]谭广兵.高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的对策[J].新课程导学,2015(15):7,52.
[4]薛炳德.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体会[J].散文百家(下),2015(6):265.
[5]杨邵龙.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探讨[J].新课程·下旬,2016(11):512.
作者简介:
胡桂玉(1974.03—),女,汉族,江西定南人,硕士研究生,中学历史一级教师,工作性质:高中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