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美术老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愉悦学生的精神,美化他们的心灵。这就要求教师走进生活、触摸自然,学会鉴赏、活跃分析,动手创作、发挥潜能。
关键词: 美术课 审美教学 中学教育
美,无处不在,散落在天地万物间。罗丹曾说:“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可见,只要你有一双慧眼,只要你懂得欣赏,就会发现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美。对于美的追求,各年龄层的人都趋之若鹜,但他们对美的认识却大相径庭。特别是那些正接受初级教育的小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有待提高,审美情趣还处在初级阶段,创造美的能力尚未被挖掘。因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愉悦学生的精神,美化他们的心灵,就落在美术教育上。那么,美术老师如何在课堂上实现这个目标呢?
一、走进生活、触摸自然
生活犹如一座艺术宝库,高雅明净,浓郁热烈,只为有心人展示。只有置身其间,慢慢行走,细细品味,才能感受它的曼妙和精彩,才能让原本沉寂的它变得生动、传神和富有生命。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自然,美丽的城郊,馥郁的山谷,凸凹起伏的原野,碧绿色的春天和金黄色的秋天,难道不是我们的老师吗……我深信美丽的风景,在青年气质的发展上具有的那种巨大影响,教师的影响是很难和它竞争的。”这段话充分说明自然景物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如波澜壮阔的大海,白云飘飞的蓝天,云雾缭绕的山峰是自然之美;喷薄欲出的红日,变幻莫测的山市,五颜六色的极光是自然之美;和风吹送,山花烂漫,百草丰茂,花果飘香,莺歌燕舞亦是自然之美……生活中无论长者还是顽童,无论学者还是村妇,无论洋人还是国人几乎每个人都迷恋于大自然的卓越风姿中。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写生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亲近自然,让他们暂别教室这个固有的空间束缚,接受大自然的清新洗涤,触摸大自然的博大与浩渺,感悟大自然真实的美感意蕴。如血的夕阳,婆娑的翠竹,繁茂的枝叶,展翅高飞的小鸟……这一个个鲜活的美都会将学生心底那份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愫唤醒。情感萌发了,此时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用心体验,创造美的意识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学会鉴赏,活跃分析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除了让学生走进生活,亲近自然以外,还可以借助美术作品这种最直观、最值得鉴赏的艺术形式手段。因为,它是先人用他们的想象力,把脑海里的美好景象进行加工,再创造,以作品形式呈现出来的,它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诠释了另一种别样的美。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既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又是一种思想的交流,这种交流使人身心愉悦,能产生精神共鸣。
因学生生活阅历尚浅,知识修养不足,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以及作品背后的含义,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阐述看完作品后的心理感受,此时,教师可适时介绍画家的生平和创作这幅作品的时代背景,加深学生印象,再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分析。这样,多角度思维,多重心理感受,能活跃学生分析,有助于他们审美能力、鉴赏水平提高。有些教师觉得美术作品分析与学生无关,其实不然。一个学生能对一份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说明他能够通过作品,观察到隐藏在作品中的美,说明学生的鉴赏能力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不要求每位学生能对一幅作品侃侃而谈,但至少,一份作品出来,能够发表独到的见解。这是教学时教师应注重的一个环节。此外,教师还应切记选择美术作品时,要选择那些贴近小学生情感、最能引起它们兴趣的艺术作品。
学生通过欣赏美术,不仅多角度学习和认识了自然的美和美术作品蕴含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而且通过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和掌握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崇尚文明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完善自己的道德品格,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开发学生心智、潜能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三、动手创作,发挥潜能
美术教育不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以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从事改造生活的实践。想象是绘画中极其重要的过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象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可以用想象使它有形。
美术活动中以提高审美素质为主线,以提高造型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创造能力为出发点。不能把教师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有个性、有特点、有专长,善于观察,勇于表现,敢于标新立异,教学中经常带学生进行写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分析、比较,动脑筋思索怎样进行绘画创作,并教给他们学会各种适合孩子们运用的绘画技法:如水墨画、儿童画、吹塑版画……绘画创作中,寻找到最佳构图及最为合适的绘画形式,学生运用学到的有关线条、色彩、比例、构图、透视、解剖、质感、肌理等造型手段,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化无形想象为可视形象,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目的在于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其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愿望和追求。如画人物练习时,小学阶段人物比例关系及“像”与“不像”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画面的想象、布局、环境衬托及色彩搭配,在学生大致掌握人物大小比例的基础上,利用欣赏活动、影片启发他们想象人物的多种姿态,如跑、跳、蹲等动作,在黑板上画出动态线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兴致勃勃,跃跃欲试,不一会儿,一幅幅精彩的人物形象便展现在我们面前。学生的创作欲很强,画面主题突出,构图恰到好处,学生运用头脑中储存的一切信息,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康德说:自然的美是一个美的事物,艺术的美是一个事物美的表现。要教会学生表现美,必定教会学生知道什么是美,因此,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学至关重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美育的关键环节,需要广大老师认真思考,努力探索。以上只是个人对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粗浅认识,只要我们不断研究、不断总结,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美育之路。
关键词: 美术课 审美教学 中学教育
美,无处不在,散落在天地万物间。罗丹曾说:“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可见,只要你有一双慧眼,只要你懂得欣赏,就会发现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美。对于美的追求,各年龄层的人都趋之若鹜,但他们对美的认识却大相径庭。特别是那些正接受初级教育的小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有待提高,审美情趣还处在初级阶段,创造美的能力尚未被挖掘。因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愉悦学生的精神,美化他们的心灵,就落在美术教育上。那么,美术老师如何在课堂上实现这个目标呢?
一、走进生活、触摸自然
生活犹如一座艺术宝库,高雅明净,浓郁热烈,只为有心人展示。只有置身其间,慢慢行走,细细品味,才能感受它的曼妙和精彩,才能让原本沉寂的它变得生动、传神和富有生命。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自然,美丽的城郊,馥郁的山谷,凸凹起伏的原野,碧绿色的春天和金黄色的秋天,难道不是我们的老师吗……我深信美丽的风景,在青年气质的发展上具有的那种巨大影响,教师的影响是很难和它竞争的。”这段话充分说明自然景物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如波澜壮阔的大海,白云飘飞的蓝天,云雾缭绕的山峰是自然之美;喷薄欲出的红日,变幻莫测的山市,五颜六色的极光是自然之美;和风吹送,山花烂漫,百草丰茂,花果飘香,莺歌燕舞亦是自然之美……生活中无论长者还是顽童,无论学者还是村妇,无论洋人还是国人几乎每个人都迷恋于大自然的卓越风姿中。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写生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亲近自然,让他们暂别教室这个固有的空间束缚,接受大自然的清新洗涤,触摸大自然的博大与浩渺,感悟大自然真实的美感意蕴。如血的夕阳,婆娑的翠竹,繁茂的枝叶,展翅高飞的小鸟……这一个个鲜活的美都会将学生心底那份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愫唤醒。情感萌发了,此时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用心体验,创造美的意识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学会鉴赏,活跃分析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除了让学生走进生活,亲近自然以外,还可以借助美术作品这种最直观、最值得鉴赏的艺术形式手段。因为,它是先人用他们的想象力,把脑海里的美好景象进行加工,再创造,以作品形式呈现出来的,它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诠释了另一种别样的美。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既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又是一种思想的交流,这种交流使人身心愉悦,能产生精神共鸣。
因学生生活阅历尚浅,知识修养不足,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以及作品背后的含义,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阐述看完作品后的心理感受,此时,教师可适时介绍画家的生平和创作这幅作品的时代背景,加深学生印象,再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分析。这样,多角度思维,多重心理感受,能活跃学生分析,有助于他们审美能力、鉴赏水平提高。有些教师觉得美术作品分析与学生无关,其实不然。一个学生能对一份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说明他能够通过作品,观察到隐藏在作品中的美,说明学生的鉴赏能力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不要求每位学生能对一幅作品侃侃而谈,但至少,一份作品出来,能够发表独到的见解。这是教学时教师应注重的一个环节。此外,教师还应切记选择美术作品时,要选择那些贴近小学生情感、最能引起它们兴趣的艺术作品。
学生通过欣赏美术,不仅多角度学习和认识了自然的美和美术作品蕴含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而且通过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和掌握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崇尚文明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完善自己的道德品格,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开发学生心智、潜能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三、动手创作,发挥潜能
美术教育不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以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从事改造生活的实践。想象是绘画中极其重要的过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象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可以用想象使它有形。
美术活动中以提高审美素质为主线,以提高造型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创造能力为出发点。不能把教师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有个性、有特点、有专长,善于观察,勇于表现,敢于标新立异,教学中经常带学生进行写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分析、比较,动脑筋思索怎样进行绘画创作,并教给他们学会各种适合孩子们运用的绘画技法:如水墨画、儿童画、吹塑版画……绘画创作中,寻找到最佳构图及最为合适的绘画形式,学生运用学到的有关线条、色彩、比例、构图、透视、解剖、质感、肌理等造型手段,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化无形想象为可视形象,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目的在于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其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愿望和追求。如画人物练习时,小学阶段人物比例关系及“像”与“不像”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画面的想象、布局、环境衬托及色彩搭配,在学生大致掌握人物大小比例的基础上,利用欣赏活动、影片启发他们想象人物的多种姿态,如跑、跳、蹲等动作,在黑板上画出动态线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兴致勃勃,跃跃欲试,不一会儿,一幅幅精彩的人物形象便展现在我们面前。学生的创作欲很强,画面主题突出,构图恰到好处,学生运用头脑中储存的一切信息,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康德说:自然的美是一个美的事物,艺术的美是一个事物美的表现。要教会学生表现美,必定教会学生知道什么是美,因此,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学至关重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美育的关键环节,需要广大老师认真思考,努力探索。以上只是个人对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粗浅认识,只要我们不断研究、不断总结,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美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