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是人类最重要的高级心理活动之一,但传统心理学家很少关注思维如何影响人类生活。现代以来,心理学家们认识到思维方式是一个人幸福和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批判式思维研究也就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对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的艺术,自1962年《哈佛教育评论》上罗伯特·恩尼斯提出以来,这种思维方法就在美国广为流传,并风靡多年。该理论认为,“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思维都是潜意识的,要提高思维水平,就要对思维进行系统性监视,通过分析、评估、重构自己的思维来提高思维水平”。
批判式思维能够优化我们的思维方式,它包括三个紧密联系、互相影响的阶段:通过关注思维的各个因素(如目的、信息、解释和推理、概念、假设、意义等)对思维方式进行分析;通过指出思维的优势和劣势(如内容的清晰性、关联性、逻辑性、准确性、深度、重要性、精确性、广度及公平性等)来评估思维方式;通过强调优势、减少劣势来提高思维方式。即在意识层面觉察出自身的思维方式,将它分解剖析,最后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
“研学后教”理念下读写活动中的批判式思维训练,是以理查德·保罗的经典批判性思维训练教材《批判式思维工具》为基础,利用批判式思维工具,通过时事讨论、专题阅读与写作、时评剖析,引导学生在分析、评估、重构自己的思维模式中提高思维质量,以“研学后教”课题教学理念组织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
一、批判式思维训练的重要意义
批判式思维能力培养,符合新课标要求,符合高考命题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趋势,符合培养“现代公民”表达的素养的要求。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理性思维、批判质疑”被写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思维发展与提升”被明确写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其次,近年来高考写作命题中,理性色彩和思辨倾向渐成主流。另外,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祛魅的时代,给学生养成一种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理性的思维方式,比知识的传授和积累更重要。批判性思维不仅是一种思维能力,更是现代公民基本的思维方式,是“现代公民”表达的素养的要求。
批判式思维能力训练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有助于学生更准确、鲜明、有个性地表达。国人批判式思维能力普遍欠缺,缺乏逻辑思维的习惯。从高中生写作现状看,分析说理素养欠缺,表现为:不分析论证,缺乏分析论证的习惯;不善于分析论证,缺乏分析论证的能力;不能合理地分析论证,分析中不自知的谬误多。批判式思维能力训练,对于学生写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引入西方批判式思维训练工具,能在学生思维趋于成熟的关键期,用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是批判性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形成的关键期,我们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中,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非常缺乏。语文教材的选文“无论是长度、容量和内容,还是难度、高度与宽度,都与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不太匹配”“且文后的练习设计也大同小异。理性不足,思想认知失之于浅,妨害了高中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缺乏具体方法指引,多停留于“多角度看问题”“一分为二看问题”的阶段。批判式思维训练工具的引入,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批判式思维训练实践
1.以课文为基础的群文批判式阅读
思维工具只能提供认知的框架和路径,将抽象的思维方法落到实处,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重复练习中习得思维训练方法。
我们的批判式思维训练从读和写两方面展开。在阅读中,我们采用的方式是:以课文为基础的群文批判式阅读。
以课文为基础的群文批判式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在阅读中,渗透进对批判式思维工具的训练,让学生在读写活动中分析、评估自己或他人的思维模式。
如课题组成员刘纯老师的课例《深思而慎取——专题阅读过程中的批判式思维训练》,因学生在《苏东坡传》(林语堂)的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对林语堂笔下的王安石产生疑问:历史上的王安石真如林语堂笔下的那样不堪吗?林语堂的评价是否可信?真实的王安石到底是什么样子?教师就“如何在众多观点中还原一个接近真实的王安石?”为目的,以“个体思维受立场和目的影响而至的局限性”为工具,带领学生开展了一次批判性思维训练。
教师先整合阅读资源:《登飞来峰》《伤仲永》《游褒禅山记》《答司马谏议书》《苏东坡传》(第七、八章)、《宋史·王安石传》(节选)、《毁誉千年王安石》(王中宇)、《王安石偏执误政》(岳晓东)、《王安石传》梁启超(节选),再要求学生从众多阅读材料中提炼出对王安石的各种不同观点;继而引导学生审视思维方式,认识思维局限:我们在思考时都不可避免的会从一定的立场出发,且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我们总是认为自己的观点非常正确、客观,而忽略了思考时立场和目的对自己观点的影响。
学生讨论:为何不同作者笔下的王安石会截然不同呢?请从“立场”和“目的”两个角度分析以上作者的思维方式,认识其观点的主观性。
继而,师生在交流分享中发现,从“立场”的角度看,林语堂的性格、追求、精神气质等与苏轼较为相似,是苏轼的骨灰级粉丝。而王安石本身是个外表邋遢,性格怪癖、急躁的人,林语堂很难认同王安石也就可以理解了。从“目的”的角度看,林语堂在书中多次表达了对苏轼的顶礼膜拜,由此林语堂有可能会自觉不自觉地将苏轼的政敌王安石塑造成一个反面角色。
梁启超从“立场”的角度看,其变法领袖的身份与王安石相同,其变法意图及变法所经历的过程等与王安石相似,所以有惺惺相惜之感。从“目的”的角度看,梁启超想通过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肯定和赞扬来表达自己的变法主张。
岳晓东作为心理学家,站在心理学的立场,从王安石的人格特征出发,去探讨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最后,教师选择了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写作任务:试着分析第二自然段中王安石的思维方式,指出其思维局限之處。 整個教学活动,从专题阅读中学生的疑问入手,以“研学后教”的理念开展教学活动,既带领学生形成了自己对王安石的理解,又启发学生认识到思维的局限性,最后通过写作进一步巩固批判式思维成果。
2.时事讨论与时评剖析
时事讨论课以学生普遍关注、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现实问题作为研讨素材,引导学生运用批判式思维工具,对现实事务,表达具体的态度和意见。
时评剖析以同学的时评及网络评论为解剖对象,运用批判式思维工具中的“思维谬误”这一工具,引导学生识别常见的思维诡计和陷阱,抵制谬误的影响,并避免犯下类似谬误。
以往,类似的时事讨论和时评剖析中,教师的引导多停留于“一分为二看问题、多角度看问题”,关注的重点多为观点与论据。引入批判式思维后,教师就可运用相应的思维工具,带领学生分析评估自己的思维过程,分析解剖他人的思维方式,从而提升思维质量。
时事讨论课上,我们选取的思维工具包括:分析思维的因素,如目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信息、解释和推理、概念、假设、意义等;评估思维的优势和劣势,如内容的清晰性、关联性、逻辑性、准确性、深度、重要性、精确性、广度及公平性等。时评剖析中,选取的思维工具是常见的思维谬误,如“转移受众注意力”“诉诸权威”“诉诸大众偏好”“诉诸怜悯”“采取圣洁的姿态”等。
每个工具又以问题为导引,如涉及清晰性时,我们可以问“你可以详细描述这观点吗?这概念是指什么?可以举一个例子吗?”用问题引导思维。聚焦真问题,将抽象概念和具体操作方法融合到对思维剖析、对思维质量水平检验的过程中,在实践中学习如何策略性地思考,改善思维品质。
社会热点、学生周边热点都可以被纳入“时”的概念中。在对具体问题的研讨中,通过几个层面开展实践:在时事讨论中教给思维训练方法、在时评剖析鉴赏中提升思维深度、发现常见思维谬误,在写作训练中巩固思维训练成果。由此,多层面着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最近一次围绕“基因编辑”的时事讨论中,针对贺建奎的“这次基因手术修改的是CCR5基因,该基因是艾滋病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敲除该基因后,婴儿“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的观点,我们以“找出目的、观点、结论和假设”为中心问题,分析了其思维方式。
观点:基因编辑方式诞生的婴儿将会从中受益。
目的:寻找基因编辑的合理性。
假设:敲除了CCR5基因就能阻断艾滋病病毒进入细胞。敲除CCR5基因是阻止新生儿艾滋病的最好办法。
通常,我们在分析观点时,会关注依据,而实际上,任何思维都暗含前提假设。充分认识我们做出的推论及背后隐含的前提假设,能帮助我们提高对思维的控制力。如上例中,在对假设的分析中,同学们发现了贺的论述站不住脚的地方:贺建奎使用的免疫手法仅对免疫部分种类的艾滋病毒有效,但对目前中国流行的超过50%的AE重组亚型无效。防止新生儿艾滋病,国际上有成熟的母婴阻断技术。敲除CCR5基因并不是防止新生儿艾滋病的最好办法。
继而,我们用思维广度为工具,在不同推理框架下,对该事件的影响进行了深度思考。我们的问题包括:我遗漏了什么观点?我是否没有从相反的视角思考问题?我从医学的角度考虑了问题,那么从伦理的角度,这个问题又是怎么样的?
用这种方式分析时事,反思自己的思维,开始时固然会很不习惯,但也正是通过这个过程,我们才有可能由鲁莽的思考者,由不能意识到自己思维中的重要错误,到开始认识到自己思维中存在的错误,提升思维的觉察力。
三、任重而道远
正如理查德·保罗所说,提高思维水平是一个缓慢进步的过程,需要长期乏味的练习和努力,改变思维习惯不是几个星期或几个月能完成的。
我们的思维训练还刚刚起步,批判式思维的训练范围还仅限于时事评论和与课文相关的专题阅读范围内,但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认识到自己的思维永远是有限的、存在偏见的、非理性的,从而不断地学习和训练,不断地反思与批评,就是我们成长为一个“完善的思考者”的前提和开始。
[本文系广州市番禺区“十三五”课题“‘研学后教’理念下读写活动中的批判式思维训练”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通联:胡慧莉,广州市番禺区仲元中学;刘 纯,广州市番禺区仲元中学]
批判式思维能够优化我们的思维方式,它包括三个紧密联系、互相影响的阶段:通过关注思维的各个因素(如目的、信息、解释和推理、概念、假设、意义等)对思维方式进行分析;通过指出思维的优势和劣势(如内容的清晰性、关联性、逻辑性、准确性、深度、重要性、精确性、广度及公平性等)来评估思维方式;通过强调优势、减少劣势来提高思维方式。即在意识层面觉察出自身的思维方式,将它分解剖析,最后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
“研学后教”理念下读写活动中的批判式思维训练,是以理查德·保罗的经典批判性思维训练教材《批判式思维工具》为基础,利用批判式思维工具,通过时事讨论、专题阅读与写作、时评剖析,引导学生在分析、评估、重构自己的思维模式中提高思维质量,以“研学后教”课题教学理念组织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
一、批判式思维训练的重要意义
批判式思维能力培养,符合新课标要求,符合高考命题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趋势,符合培养“现代公民”表达的素养的要求。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理性思维、批判质疑”被写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思维发展与提升”被明确写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其次,近年来高考写作命题中,理性色彩和思辨倾向渐成主流。另外,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祛魅的时代,给学生养成一种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理性的思维方式,比知识的传授和积累更重要。批判性思维不仅是一种思维能力,更是现代公民基本的思维方式,是“现代公民”表达的素养的要求。
批判式思维能力训练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有助于学生更准确、鲜明、有个性地表达。国人批判式思维能力普遍欠缺,缺乏逻辑思维的习惯。从高中生写作现状看,分析说理素养欠缺,表现为:不分析论证,缺乏分析论证的习惯;不善于分析论证,缺乏分析论证的能力;不能合理地分析论证,分析中不自知的谬误多。批判式思维能力训练,对于学生写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引入西方批判式思维训练工具,能在学生思维趋于成熟的关键期,用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是批判性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形成的关键期,我们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中,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非常缺乏。语文教材的选文“无论是长度、容量和内容,还是难度、高度与宽度,都与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不太匹配”“且文后的练习设计也大同小异。理性不足,思想认知失之于浅,妨害了高中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缺乏具体方法指引,多停留于“多角度看问题”“一分为二看问题”的阶段。批判式思维训练工具的引入,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批判式思维训练实践
1.以课文为基础的群文批判式阅读
思维工具只能提供认知的框架和路径,将抽象的思维方法落到实处,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重复练习中习得思维训练方法。
我们的批判式思维训练从读和写两方面展开。在阅读中,我们采用的方式是:以课文为基础的群文批判式阅读。
以课文为基础的群文批判式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在阅读中,渗透进对批判式思维工具的训练,让学生在读写活动中分析、评估自己或他人的思维模式。
如课题组成员刘纯老师的课例《深思而慎取——专题阅读过程中的批判式思维训练》,因学生在《苏东坡传》(林语堂)的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对林语堂笔下的王安石产生疑问:历史上的王安石真如林语堂笔下的那样不堪吗?林语堂的评价是否可信?真实的王安石到底是什么样子?教师就“如何在众多观点中还原一个接近真实的王安石?”为目的,以“个体思维受立场和目的影响而至的局限性”为工具,带领学生开展了一次批判性思维训练。
教师先整合阅读资源:《登飞来峰》《伤仲永》《游褒禅山记》《答司马谏议书》《苏东坡传》(第七、八章)、《宋史·王安石传》(节选)、《毁誉千年王安石》(王中宇)、《王安石偏执误政》(岳晓东)、《王安石传》梁启超(节选),再要求学生从众多阅读材料中提炼出对王安石的各种不同观点;继而引导学生审视思维方式,认识思维局限:我们在思考时都不可避免的会从一定的立场出发,且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我们总是认为自己的观点非常正确、客观,而忽略了思考时立场和目的对自己观点的影响。
学生讨论:为何不同作者笔下的王安石会截然不同呢?请从“立场”和“目的”两个角度分析以上作者的思维方式,认识其观点的主观性。
继而,师生在交流分享中发现,从“立场”的角度看,林语堂的性格、追求、精神气质等与苏轼较为相似,是苏轼的骨灰级粉丝。而王安石本身是个外表邋遢,性格怪癖、急躁的人,林语堂很难认同王安石也就可以理解了。从“目的”的角度看,林语堂在书中多次表达了对苏轼的顶礼膜拜,由此林语堂有可能会自觉不自觉地将苏轼的政敌王安石塑造成一个反面角色。
梁启超从“立场”的角度看,其变法领袖的身份与王安石相同,其变法意图及变法所经历的过程等与王安石相似,所以有惺惺相惜之感。从“目的”的角度看,梁启超想通过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肯定和赞扬来表达自己的变法主张。
岳晓东作为心理学家,站在心理学的立场,从王安石的人格特征出发,去探讨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最后,教师选择了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写作任务:试着分析第二自然段中王安石的思维方式,指出其思维局限之處。 整個教学活动,从专题阅读中学生的疑问入手,以“研学后教”的理念开展教学活动,既带领学生形成了自己对王安石的理解,又启发学生认识到思维的局限性,最后通过写作进一步巩固批判式思维成果。
2.时事讨论与时评剖析
时事讨论课以学生普遍关注、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现实问题作为研讨素材,引导学生运用批判式思维工具,对现实事务,表达具体的态度和意见。
时评剖析以同学的时评及网络评论为解剖对象,运用批判式思维工具中的“思维谬误”这一工具,引导学生识别常见的思维诡计和陷阱,抵制谬误的影响,并避免犯下类似谬误。
以往,类似的时事讨论和时评剖析中,教师的引导多停留于“一分为二看问题、多角度看问题”,关注的重点多为观点与论据。引入批判式思维后,教师就可运用相应的思维工具,带领学生分析评估自己的思维过程,分析解剖他人的思维方式,从而提升思维质量。
时事讨论课上,我们选取的思维工具包括:分析思维的因素,如目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信息、解释和推理、概念、假设、意义等;评估思维的优势和劣势,如内容的清晰性、关联性、逻辑性、准确性、深度、重要性、精确性、广度及公平性等。时评剖析中,选取的思维工具是常见的思维谬误,如“转移受众注意力”“诉诸权威”“诉诸大众偏好”“诉诸怜悯”“采取圣洁的姿态”等。
每个工具又以问题为导引,如涉及清晰性时,我们可以问“你可以详细描述这观点吗?这概念是指什么?可以举一个例子吗?”用问题引导思维。聚焦真问题,将抽象概念和具体操作方法融合到对思维剖析、对思维质量水平检验的过程中,在实践中学习如何策略性地思考,改善思维品质。
社会热点、学生周边热点都可以被纳入“时”的概念中。在对具体问题的研讨中,通过几个层面开展实践:在时事讨论中教给思维训练方法、在时评剖析鉴赏中提升思维深度、发现常见思维谬误,在写作训练中巩固思维训练成果。由此,多层面着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最近一次围绕“基因编辑”的时事讨论中,针对贺建奎的“这次基因手术修改的是CCR5基因,该基因是艾滋病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敲除该基因后,婴儿“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的观点,我们以“找出目的、观点、结论和假设”为中心问题,分析了其思维方式。
观点:基因编辑方式诞生的婴儿将会从中受益。
目的:寻找基因编辑的合理性。
假设:敲除了CCR5基因就能阻断艾滋病病毒进入细胞。敲除CCR5基因是阻止新生儿艾滋病的最好办法。
通常,我们在分析观点时,会关注依据,而实际上,任何思维都暗含前提假设。充分认识我们做出的推论及背后隐含的前提假设,能帮助我们提高对思维的控制力。如上例中,在对假设的分析中,同学们发现了贺的论述站不住脚的地方:贺建奎使用的免疫手法仅对免疫部分种类的艾滋病毒有效,但对目前中国流行的超过50%的AE重组亚型无效。防止新生儿艾滋病,国际上有成熟的母婴阻断技术。敲除CCR5基因并不是防止新生儿艾滋病的最好办法。
继而,我们用思维广度为工具,在不同推理框架下,对该事件的影响进行了深度思考。我们的问题包括:我遗漏了什么观点?我是否没有从相反的视角思考问题?我从医学的角度考虑了问题,那么从伦理的角度,这个问题又是怎么样的?
用这种方式分析时事,反思自己的思维,开始时固然会很不习惯,但也正是通过这个过程,我们才有可能由鲁莽的思考者,由不能意识到自己思维中的重要错误,到开始认识到自己思维中存在的错误,提升思维的觉察力。
三、任重而道远
正如理查德·保罗所说,提高思维水平是一个缓慢进步的过程,需要长期乏味的练习和努力,改变思维习惯不是几个星期或几个月能完成的。
我们的思维训练还刚刚起步,批判式思维的训练范围还仅限于时事评论和与课文相关的专题阅读范围内,但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认识到自己的思维永远是有限的、存在偏见的、非理性的,从而不断地学习和训练,不断地反思与批评,就是我们成长为一个“完善的思考者”的前提和开始。
[本文系广州市番禺区“十三五”课题“‘研学后教’理念下读写活动中的批判式思维训练”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通联:胡慧莉,广州市番禺区仲元中学;刘 纯,广州市番禺区仲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