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二题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j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画画儿这个事情上瘾,不画则已,一画则不可收。笔墨之间,肯定有一种东西在吸引着我,也吸引着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画画儿的人。那种东西是什么?我也说不清, 也许,妙就妙在说不清楚。
  自我来青岛画院,已过七寒食。每年画院都会组织一两次外出采风写生活动,我总是比较积极踊跃。其实,远在1991年前,我已陆续走完了内地的每一个省份,后来又多次去港澳台,但每次出行仍是有盼望有期待,乐此不疲。这些年,曾赴浙江、四川、新疆、西藏、河北、安徽、广东、广西等地采风考察。真正拿起毛笔进行写生,是2008年在太行山,在王莽岭、锡崖沟和郭亮村,环睹刀砍斧斫般的层峦叠嶂,让人肃然起敬。太行山自有一种大美壮美雄美,气势磅礴,陆游说“挥毫当得江山助”,我的家乡就在太行山的南麓,太行山成了我的笔墨靠山,也成了我的写生起点。
  此后,我又随画院分赴云南的昆明、石林、楚雄、大理、丽江写生,到安徽的查济和黄山写生,到四川的峨眉山、青城山和柳江古镇写生,间或到法国,到台湾、河南、陕西、新疆,我都时时不忘带着写生本,遇到机会,哪怕仅仅十几分钟,都会画个速写,乐在其中。西人克利曾说“画画儿就是带着一根线条去散步”,真的有如此惬意。
  写生需要十分专注而用心。画画儿乃“神遇而迹化”,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说:“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首先要凝神静虑,放松身心,写生中我总是关掉手机。不仅如此,我还沉浸在水光山色之中,保持静心安然。“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我以为,照相摄像之术无法替代亲身的写生,不唯画家可以置身于大自然的无限氛围之中,还在于无论怎么优秀的照相摄像器材都无法定格每一个瞬间的物象,更不能全然再现每一个角度的对象。而写生恰恰能步步观、面面看,时时眼看一物,似是一物,却已趣舍万殊,万象归心,加之彼时彼地心情的变化,画出的山水是彻头彻尾的“这一个”。宋守宏先生曾让我写过一幅字,他出的词儿,曰:“我师写生。”信然。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说:“只有当形象活生生的驳斥既定秩序时,艺术才能说出自己的语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
  过去已过去,未来尚未来,当下是最能把握的。当初画花鸟草虫,就是一念之间。辛卯春节前夕,一年一度的赏兰书画展得悟,遂发心画兰,以一幅潘天寿先生风格的写意兰奉和,一发而拉不住。除夕之日,默念孪生女儿考学之事画梅花,画喜鹊八哥,及第报喜,甚是喜,满室生气。后来读丰子恺的设色漫画,其中有一幅题曰:“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四君子已画兰、梅,于是画竹画菊,又画荷花、百合、牡丹、山茶等,追踵齐白石。张朋遗韵乃至青藤、八大、吴昌硕,于春天之中,大肆挥写,“好花时节不闲身”。后来又工习草虫,夙兴夜寐,颇有心得。
  好友是云南人氏,曾用一號“草木”,后来方知以喻“茶”字,“茶”就是“人在草木间”。花鸟画凝结了中国人的自然人文理想和天人合一的理念,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象征意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草一木,一枝一叶,一爪一鳞,总是有寄托有怀抱,所以花鸟画看似花花草草,实则合于大道。八大山人的孤高俊逸,齐白石的浑朴稚拙,周思聪的悲悯朦胧,艺术之美恰在于他恰恰是人生的孤光写照,恰恰是不可言说、不可复制的“独一份”。
  明人袁中郎说:“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一语。”
  一年年过去了,已知花鸟草虫,工写皆难,但依然兴趣盎然,也许画的本身就是意义。画花鸟,心中总是充满了对生命的礼赞和欢欣。日前看到沙窑瓷器有这样的题诗:“日日思前路,朝朝别主人。行行山水上,处处鸟啼新。”
  人在山水草木间,和万物平等,“水清鱼读月,花清鸟谈天”,这是怎样的禅意与文心?我曾为世博会出过一句主题语——“和绿色同呼吸”,就是博爱齐物的思想折射。
  放怀楚山吴水外,得志唐诗晋帖间。我愿意这样不计工拙地画下去、写下去。
  二
  屈指算来,自己写字也有40年的历史了,但写字究竟是什么?书法究竟在哪里?似乎越来越不清爽。只是在书写之中,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在始终吸引着我,我知道那大概就是书中的“道”吧!
  一路写来,虽转益多师,覃思力学,也有过停滞不前,沮丧难以言表;也曾走过不止一段弯路,但转念一想,弯路岂不是一种更深切的体验?从2009年起给自己大致设定了一个计划,以十年为期,以篆隶草行楷为序,各临两年法帖名碑,届时据人书俱老还差得很远,所以,不着急。
  “书为心画”“书者散也”,这都是我耳熟能详的古典书法,窃以为这都是说人书是一体的,这就恰如我所崇尚的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一样,人与书的对应性既不多也不少,恰恰好。要紧的是,我们要常常反躬自问:我的心性究竟在哪里?所谓明心见性,所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都是如此。古今书法大家,谁能书中见心性见灵性,谁就有个性有风格可传世。孙过庭言书法“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所能成”,包括自身在内,自然就是自在的本然。
  从某种意义上说,书法有着自身的逻辑规律,它既是文字又不仅是文字,既是学问又并非学问,既重视技巧又远不止于技巧,既依凭精神又不能为精神。书法自在。有人认为书法就是技艺并非文化,只能算是“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匠人只能看到匠作吗?又似乎不直接对等,许多享有盛名的学者大师,其字春蚓秋蛇。车走车路、马走马路,书法有着自己的“道”,一定是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人写出了正确的、拨动人们心弦的字,让百代后人玩味不已,“此中有真意”,说也说不出。
  林散之老人诗云“龙门跳出是真龙”,传统是流动的,是鲜活的,它不仅在祭台上,更在我们每个仰视者的心血之中,绵绵不绝,如一条无形的河流。但有出息的书者,肯定还是要立志写出独特的自己来,才算不枉此追寻艺理书道的人生,在巨人的肩上贡献哪怕一个浅浅的脚印,让传统巨人也因为你有所不同,似乎算是每个有想法的书家的使命。每个人都是唯一的自己,都有自己的“自体”书法,可是,千百年的积淀,世代书家的努力把路拓宽了,也堵死了。创新不易,但纵是如此,上天肯定给了艺术创造的空间,假以时日,可能有戏。
  陈子庆先生画论中云“要画精神,不要画物质”,书法更是“首在精神次在功”,容与徘徊,寻寻觅觅,书法圣殿的门缝间也许有光透来。
  (责 编 子 君)
其他文献
福、禄、寿三星,三尊塑像各具特色,唯“老寿星”的模样,神采奕奕,最讨人喜欢。因此,老寿星的图样常被用来当商标,做广告,在联欢会上当节目主持人,正如俗话所说的“老有所为”。  为什么老寿星的模样有这般魅力?这是个颇为有趣的问题。  神像和佛像,作为雕塑艺术,其造型,既要有特征,又要有美感,好比红脸的关公、黑脸的包公。公认为忠义、刚直的典型。老寿星是健康长寿的化身。艺术家如何体现,这是要费些脑筋的。佛
国难当前,重庆的共产党人率领着热血的重庆人冲了上去!在前线在废墟上,一张张坚毅的脸庞一副副铁打的臂膀,奏响了一曲曲壮烈的——    震在汶川,痛在重庆。  震波从汶川地下10公里深处迸发,以每秒3000米的速度,冲击四面八方……在房倒屋塌危机四伏的城市和村庄山川与峡谷,在山石飞滚塌方损毁的公路上,在余震不断的手术台前……到处都是重庆人的身影。   生死劫难,他们勇往直前;道路不通,爬也要爬到震中;
198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名叫罗勃·葛兰姆的企业家,突然宣布要成立一所“诺贝尔精子库”,专门搜集历届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精子,提供给那些愿意生养一个聪明孩子的妇女。  消息传出,舆论大哗。尽管有人对建立“诺贝尔精子库”抗议和指责,但最终还是获得了较多的支持。谁不想生一个健康、漂亮、智商超常的优秀儿女呢!“诺贝尔精子库”从理论上提供了实现这一愿望的先决条件。  人类对遗传的神奇作用早就有所认识了
在以色列军人对加沙狂轰滥炸的当晚,我碰巧看了《犹太失乐园》(GHETTO)——一部讲述犹太人在立陶宛被德国纳粹残暴蹂躏的电影。片中的犹太人被囚禁在狭小的集中营,他们像受惊的老鼠一样,在德国人的枪炮和淫威下挣扎求生。  历史常常惊人相似,而且很会开玩笑。在21世纪的今天,在离我们并不遥远的中东地区,也生活着一群“像受惊的老鼠一样”的可怜人。他们被一场并不光彩、并不人道的战争政治裹挟着,同样过着人鬼难
在不同时代的文献中,保存,了不少名医轶事,下面是其中的几则。  ★★★  著名的德国内科医生约汉克·松列因(1793—1864)在实习课上向学生讲解一个医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品德时说:  “基本的有两点:第一不该有嫌恶心,第二是观察力。一个医生在确诊糖尿病人时,要尝尝病人尿的味道。”说着把手指伸进盛尿的杯子里,然后用嘴舔干净。  “谁来试试?”  一个很勤奋的学生尝了尝尿的味道。  “很好,我的同行
夏日里城市的夜晚,少了乡村夏夜静谧的诗意,但因为烧烤,城市里的夏夜,又平添了许多意味深长的滋味。  烧烤,是城市夜生活的重要标志,是最接地气的一枚标签。生了锈的铁皮车推出来了,木炭之火徐徐燃烧起来了,架子上,各种食材摆出来了。掌勺的大厨,多是年轻力壮的后生,也有年届不惑的中年人。胸前挂着围裙,脖子上搭着毛巾,一只炒勺,一把铲子,就是他行走江湖的绝密武器。  当夕阳迈着迟缓的步伐,一寸一寸地挪动到地
在中国的许多家庭中,性教育是被拒之门外的。一提起“性”,有些父母就会把它同“下流”、“羞耻”、“罪恶”联系起来。他们担心对子女谈性问题会引发子女的性欲,使子女犯错误,因此,在子女面前对性问题三缄其口,讳莫如深。实际上,父母非常关心子女这方面的动向,有的家庭甚至发生过父母私拆子女异性同学的来信加以“审查”等现象。  父母是社会习俗的代表者,而中国的社会习俗对公开谈论或研究性问题是不予宽容的。正因为这
小名爱吃糖,可又怕蛀牙,他爸爸、妈妈问我怎么办。我想,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1、了解糖的种类。可以预防“虫牙” (龋齿)。不同种类的糖,致龋的快慢和发病的轻重不一样。如蔗糖致龋率最高,要尽量少吃,麦芽糖、乳糖和果糖致龋率较低,应该少呓。而糖的代用品山梨糖醇和木糖醇几乎不致龋,可以多吃。因此,按照致龋的轻重,可排列为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累糖>山梨糖醇>木糖醇等。  2、吃糖的时间与量吃糖
大量临床统计资料表明:长途旅行之后,多种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究其原因,与旅行者不注意旅途休息有关。  有些人以为,长途旅行坐在火车、汽车或客轮上,饱览祖国河山的秀丽风光,是件美事,不会累着。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今天交通相当紧张的条件下,长途旅行实在是件苦事。即使是躺在火车的卧铺上,也会由于车子的高速行驶和颠簸,使旅客们的体力消耗比平时大得多;对于那些找不到座位而长时间站立的旅客,更是叫苦不迭。
我们今天要谈的这个节日啊,保管你感兴趣,因为它和吃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以往把农历的十二月叫作腊(là)月,那腊八呢?对啦,就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也就是腊八节。  在腊八节这一天,我们中国人有个延续(yán xù)了上千年的习俗(sú)——喝腊八粥(zhōu)。从宋朝起,不管是朝廷、官府、寺庙还是黎民百姓,家家户户在腊八这天都要喝腊八粥。到了清代,更是隆重,会在雍(yōnɡ)和宫举行腊八盛典,煮粥的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