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言”入“文”r——文言文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

来源 :中学语文(中旬·读写新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i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言入文,即在文言文教学中实现言和文的统一.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字词,分析其义素构成或词义引申脉络,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然后,在准确把握字(词)义的基础上,领悟文言文所蕴含的文学、思想、文化魅力.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由“篇”至“类”的阅读方法,尝试举一反三,逐步深度解读散文。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同类作品的特点,结合语言展开分析,探究作者的创作心境,并用知人论世的方式展开阅读。这样能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散文阅读的方法。   关键词 系统理论;解读散文;高中语文   系统理论是教学设计的方法论基础,其认为事物是由其内部各要素按特有的综合属性和规律构成的有机的稳定的整体。在高中
摘 要 统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收录了选自《战国策·齐策一》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其中有“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一句,教材注解“昳丽”为“光艳美丽”。不仅是统编版教材,苏教版、北师大版等语文教材以及《汉语大词典》都持这一观点。本文就此注释提出质疑,展开探研。   关键词 邹忌讽齐王纳谏;昳丽;注释质疑   教材中于“昳”字被理解为“光艳”的意思。“昳”被释为“光艳”的确很有迷惑性。从
摘 要 马丽华的《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通篇散发着璀璨夺目的话语色彩:感情色彩上的阴郁昏暗拓宽了文本的厚度,使其披上了一层蒙受苦难而超越苦难的悲壮面纱;形象色彩上的形神兼备涵养了文本的气质,以“我”观各拉丹冬而万物皆着“我”色;语体色彩上的灵动多变疏通了文本的交际通道,基于不同的角色定位而甄选不同的语篇话题。因此,此文实为语用解读之范本,教者该多加重视为上。   关键词 话语色彩;《在长江源头各拉
2021年语文中考题中出现了诸多高阶思维指向的作文命题,命题意在引导学生分析思辨,发展写作思维,实现深度思考.这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导向,也给义务教育教师与学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探讨这类命题的特征,探讨其对于学生思维提升发展的价值,有其现实的迫切性.
摘 要 “祓除不祥”应注释为“祈福消灾”,“映带”应注释为“掩映围绕”更符合语境,“放浪形骸之外”解释为“自由地在(到)外面游逛”更合适。   关键词 部编版;《兰亭集序》;注释;商榷   《兰亭集序》作为千古名篇,被誉为“书文双绝”,先后被编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2 必修》(下称“实验版教科书”)和《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下称“统编版教科书”)。但在对照注释结合原文
摘 要 鲁迅小说《故乡》的文末希望“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一句中的“一气”内涵丰富,值得挖掘。从迅哥儿与少年闰土的交往中,迅哥儿与中年闰土的重逢中,“豆腐西施”杨二嫂的所作所为中,迅哥儿的辛苦展转中,都可以分析挖掘出“一气”不同侧面的内涵。可以说,抓住“一气”进行多角度的挖掘,就是找到了破解小说主题的钥匙。   关键词 “一气”内涵;多维挖掘;《故乡》主题;破解钥匙   鲁迅小说《故乡》中说:“
摘 要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双线组元”的方式结构教学单元,倡导单元整体设计的理念,凸显“语文素养与语文知识体系”并重的特点,体现三维目标融合的价值追求。因此统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通过情境创设、任务驱动、活动体验、综合测评实施大单元教学,成为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关键词 三维目标;大单元教学;价值追求  当下,不少语文教师没有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性质,仍然将语文课文的讲授、语文习题训练
以前教过的一学生找到我,说让才上一年级的女儿和我学作文.时间真快,学生都有了孩子,孩子又上了学.rn我的这个学生,是优等生,首都师范大学毕业的.她重视小孩的培养,这是现在每一位家长必须做的事.但这么小找我学作文,能学好?我笑笑:“太小了吧?”孩子的妈妈笑着告诉我,“她都读了好多书了.”当然是以绘本为主.听她说,孩子还读了一些拼音书.我是第一次听说上学前就能读拼音书的孩子.这正是我不知道外面的“行情”.听她说,不少家长已经让还没有读小学的孩子读了很多书,学完了小学一、二年级的课程.
期刊
摘 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得到知识的培养与熏陶,而更为关键的是,还应当让学生产生良好的思辨能力,以利于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面对未知领域。现以苏洵《六国论》教学为例,指导学从借鉴与质疑两个角度进入到臻于理想的学习状态。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六国论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即只纠结于具体的字词释义,而忽略
格兰特·威金斯认为:课堂最好的设计应该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的逆向思考.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情,思考学生需要什么,并将解决这些问题作为课堂重点具体落实.这正是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的本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