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统编版注释商榷

来源 :中学语文·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ao5211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祓除不祥”应注释为“祈福消灾”,“映带”应注释为“掩映围绕”更符合语境,“放浪形骸之外”解释为“自由地在(到)外面游逛”更合适。
   关键词 部编版;《兰亭集序》;注释;商榷
   《兰亭集序》作为千古名篇,被誉为“书文双绝”,先后被编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2 必修》(下称“实验版教科书”)和《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下称“统编版教科书”)。但在对照注释结合原文理解时,觉得有几个注释或需要再注释,或不符合语境,特摘选出来稍加分析。
   【修禊】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称为“修禊”。
   这个解释中“祓除”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还需要进行二次解释,建议恢复为实验版教科书“祈福消灾”的注释。
   【映带】景物互相衬托。
   这条注释代入原文颇令人不解。如果按照这个解释,原文应该翻译为“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互相衬托在亭子的四周”,什么和什么互相衬托呢?有读者说是前文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但是从“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这句话来看,“映带”这个词很明显是有主语“清流激湍”的。另外,这几句话按照教科书的断句,“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一个分句,“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一个分句,如果这两个分句中间不断的话,就会变成“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如果与后文“引以为流觞曲水”联系起来,正是因为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才方便“引以为流觞曲水”,那么溪流“辉映(掩映)环绕在周围”的解释更加符合常理。单独考察“映”字,有“衬托”“映衬”“辉映”“掩映”之意,不一定非要采用“衬托”的义项。建议部编版教科书采用实验版教材的注释。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意思是,(有的人)把情怀寄托在所爱好的事物上,言行不受拘束,狂放不羁。放浪形骸,放纵,不受约束。形骸,人的躯体。
   “放浪形骸之外”解释为“自由地在(到)外面游逛”更合适。
   从原文看,“悟言一室之内”与“放浪形骸之外”应该是对仗结构。按照对仗句的結构来分析,“放浪”与“悟言”对仗,“悟言”是“面对面交谈”,“悟”作为“言”的修饰成分,“言”是动词“言说,交谈”的意思。那么,“放浪”这个词中“放”应该就是“浪”的修饰成分,“浪”作为动词存在。“放”有“解脱约束,得到自由”的意思,可以灵活地解释为“自由地,不受约束地”。“浪”作为动词应该怎么解释呢?“浪”做动词时有个意思是“逛,游逛”,也就是“外出散步、闲游、游览”的意思。那“放浪”就可以解释为“自由地游逛,自由地外出游玩”。整句话可以解释为”自由地在外面游玩“,正好与前句”面对面在室内交谈“形成对仗结构。这句话后面紧跟的句子“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也只是强调“悟言一室之内”的“静”和“放浪形骸之外”的“躁”的不同,并没有强调“不受拘束,狂放不羁。”因此,此句解释为“自由地在(到)外面游逛”更为合适。顺带提一句,王羲之是山东人,在山东一些地市的方言里,“浪”就是“瞎逛”的意思。
   一孔之见,就教于方家!
  [作者通联: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
其他文献
以《教师教学用书》为代表的传统解读观点认为,《种树郭橐驼传》的主旨句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本文重新从文本语言层次、行文逻辑、思想主题三个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文章,指出“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才是文章主旨所在.本文还借此反思了文本解读的一般方法,提出:“熟读”文本结构与内涵,体会作者的视角与逻辑起点,是解读文本的基本思路.
议论文主体段落不具议论文文体特征的问题,可以借助支架式教学理论解决:利用经典段落范例,给学生提供主体段落框架支架;利用思维支架,句式支架等落实好框架中各部分的撰写,解决好论证过程中事与理的关系问题.
摘 要 长久以来,《陈情表》被认为是一篇单纯抒写“孝道”的作品,一句经典的评价又更加固化了这种理解。有了这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读者阅读《陈情表》便更难走出单一主题的藩篱。这种理解不但弱化、甚至歪曲了《陈情表》的主旨,而且忽视了文本更加丰富的社会、历史、人文的内涵。实际上就是走入了一个误区,并未把握住《陈情表》应有的价值。笔者从这句经典的评价说开去,力图还原《陈情表》本来的面目。   关键词 《陈情
摘 要 鉴于长期以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忽视朗读朗诵的训练,造成了教师朗诵教学手段和学生朗诵学习能力的缺失,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和教学体系。我们探讨建立一种在“最近发展区”教育发展理论指导下的朗诵教学法——“分区接近式”朗诵教学法,即根据最近发展区教育观,每个学习者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帮助达到本应达到的更高水平,而这个提升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最近发展区,这就形成了分区接近
[任务群解读]rn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青春激扬”,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按课标要求,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关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期刊
在追求高出学生现有认知和能力水平的发展性目标时,在推动落实自主探索性学习任务时,常出现学生无所适从,教师包办代替的情况.这就需要认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发展性目标之间存有哪些障碍,需要明确凭现有能力去完成新的任务需要几级台阶,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搭建达成新目标所必需的支架,才能使学生在完成有挑战性的任务时焕发出活力.
摘 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由“篇”至“类”的阅读方法,尝试举一反三,逐步深度解读散文。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同类作品的特点,结合语言展开分析,探究作者的创作心境,并用知人论世的方式展开阅读。这样能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散文阅读的方法。   关键词 系统理论;解读散文;高中语文   系统理论是教学设计的方法论基础,其认为事物是由其内部各要素按特有的综合属性和规律构成的有机的稳定的整体。在高中
摘 要 统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收录了选自《战国策·齐策一》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其中有“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一句,教材注解“昳丽”为“光艳美丽”。不仅是统编版教材,苏教版、北师大版等语文教材以及《汉语大词典》都持这一观点。本文就此注释提出质疑,展开探研。   关键词 邹忌讽齐王纳谏;昳丽;注释质疑   教材中于“昳”字被理解为“光艳”的意思。“昳”被释为“光艳”的确很有迷惑性。从
摘 要 马丽华的《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通篇散发着璀璨夺目的话语色彩:感情色彩上的阴郁昏暗拓宽了文本的厚度,使其披上了一层蒙受苦难而超越苦难的悲壮面纱;形象色彩上的形神兼备涵养了文本的气质,以“我”观各拉丹冬而万物皆着“我”色;语体色彩上的灵动多变疏通了文本的交际通道,基于不同的角色定位而甄选不同的语篇话题。因此,此文实为语用解读之范本,教者该多加重视为上。   关键词 话语色彩;《在长江源头各拉
2021年语文中考题中出现了诸多高阶思维指向的作文命题,命题意在引导学生分析思辨,发展写作思维,实现深度思考.这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导向,也给义务教育教师与学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探讨这类命题的特征,探讨其对于学生思维提升发展的价值,有其现实的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