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校实施文化传承基地建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传承的重要形式与载体。以韶关学院实施粤北瑶族传统舞蹈传承基地建设为例,分析“挖掘”“传承”“活化发展”的基地建设路径,实施粤北瑶舞进课堂、登舞台、进学校、下社区等举措,提出了粤北瑶族传统舞蹈传承基地建设对高校实施区域民族传统舞蹈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启示:应聚焦地域性、民族性、艺术性特色;强调传承模式、方式、内容创新;倡导传承活化、塑形尚美、育人铸魂的价值
【基金项目】
: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项研究项目“高校实施区域民族优秀传统舞蹈文化传承基地建设路径的个案研究”(2019GXJK18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实施文化传承基地建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传承的重要形式与载体。以韶关学院实施粤北瑶族传统舞蹈传承基地建设为例,分析“挖掘”“传承”“活化发展”的基地建设路径,实施粤北瑶舞进课堂、登舞台、进学校、下社区等举措,提出了粤北瑶族传统舞蹈传承基地建设对高校实施区域民族传统舞蹈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启示:应聚焦地域性、民族性、艺术性特色;强调传承模式、方式、内容创新;倡导传承活化、塑形尚美、育人铸魂的价值追求,以期为高校进一步激发区域民族优秀传统舞蹈文化活力与承担文化传承任务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使用激光微循环血流计,对3032例健康人舌血细胞灌注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年龄增长,健康人舌血细胞灌注量呈现逐渐下降的变化规律。男性舌血细胞灌注量略高于女性。淡红舌,红舌的血细胞灌注量均比较高;而淡舌和紫舌血细胞灌注量比较低。同时,舌血细胞灌注量还可反映同一舌质而颜色深浅不同的变化。表明舌血细胞灌注量的测定能够反映舌循环血流量,对临床判断舌质的色泽和研究舌象形成机制有重要的作用。
针对现阶段双波束滤波天线辐射效率低及尺寸大的局限性,本文通过背腔双槽结构的TE20模耦合激励高介电常数介质条带的TM20模式,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毫米波的双波束介质谐振器滤波天线。该天线阻抗带宽覆盖24.65 GHz~27.56 GHz,两个辐射波束指向±45°,带内的增益达到6.6 dBi,辐射总效率达到92.5%,辐射体尺寸仅为0.30×0.47×0.12λ0~3。
目的:采用揿针联合耳穴疗法治疗第一产程潜伏期疼痛,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孕产妇,按住院分娩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导乐一对一陪伴,指导拉玛泽呼吸法,进行自然分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揿针联合耳针疗法。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结果:经阴道自然分娩时,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3.87%,对照组为67
采用湿法消解和改进BCR连续提取法对某矿区煤矸石山Cu、Ni、Pb、Cd、Cr、Zn、Mn的总量及形态分布开展了分析,并以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煤矸石山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煤矸石山7种重金属含量顺序为Mn>Cu>Zn>Cr>Ni>Pb>Cd; Ni、Pb、Cd、Cr主要以稳定态存在,生物有效性较差;Cu、Zn、Mn生物有效性较高。地累积指数法表明,污染元素主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的重要源泉,是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文化根基。文章以此为背景,探讨非遗传承在高校教育中的创新发展,提出以非遗活态传承为特色的艺术类专业教学模式,论证了非遗活态传承有助于非遗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和艺术类专业的学科建设和创新,同时对文化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所谓单元整体教学,即教师根据英语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自身的教学理解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整合和设计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被调动,单元教学目标能够易于完成,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加英语学习和实践。故而在小学英语教学阶段,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寻找最适合本班学生的单元整体教学手段,高效地开展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英语核心素养。
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与优化其本质是对作业功能的认识和发展。目前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还存在数量无限度、内容欠深度;缺乏层次性和梯度性;形式单一、缺乏趣味等问题。促进深度学习的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与优化应在目标定位上,从“模糊”走向“清晰”;内容优化上,从“统一”走向“分层”;形式多元上,从“单一”走向“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