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在纽约的香港插画师倪传婧,25岁登上福布斯排行榜。小时候生活在广东的她在插画作品中融合了东方和西方风味,运用绘画的语言形式传达了不同文化故事和文化精神。她的绘画作品不仅让人感受到多元文化,而且能唤起观众的内心的共鸣。
关键词:插画;线条;色彩;中西方文化
倪传婧,英文名Victo Ngai,知名插画师,在纽约的香港人,毕业于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25岁以最年轻插画家身份登上2014年的福布斯排行榜。当笔者第一次看到她的插画作品,笔者的内心就被震撼了。但是其实用“震撼”这个词来描述她的作品是不合适的,笔者想应该用“舒适”“多元”“富有深意”这样的词来表达更加适合。如果要概括地解释她插画作品的特点,笔者认为他的作品就是中国风味和西方世界的碰撞,因为她的绘画一般是用西方的色彩来描绘东方的故事或者以中国色彩的画面讲述一个西方生活的故事。
倪传婧的绘画灵感经常来自于生活中的情景和回忆里的生活。因为她小时候在中国广东生活过,她的一部分作品很直接地再现了八九十年代的生活情景。比如在她的早期创作里有一幅插画描绘了一个小孩在理发店里剪头发。一位四肢颇为健壮的男性理发师,大概是个五六十岁的大叔,他没有穿专业的理发服装,只是随意的宽松短袖和短裤。大片黑色填满的短袖上衣更加凸显出理发师宽阔的胸肩。微粗的手指灵活的拿着剪子和梳子。拿着梳子的那只手搭在一个倒盖着的白底饰有蓝色花边的碗上,碗下面是一个皱着眉头,嘟着小嘴的,一脸不情愿的小孩的脑袋。小孩坐在大人的凳子上,小脚够不到地板,其中一只脚的拖鞋可能在反抗的时候被甩丢了。理发师拿着剪子在小孩的刘海前游走,画面就好像正在进行中一样。小孩的脖子上随意的塞进了几张旧报纸,简单地防止剪下的头发滑落衣服里。小孩坐着的凳子下面铺了几张白纸,这些白纸盖住了黄白格子相间的地面铺砖。这些格子铺砖、地砖上的老式电风扇、墙壁上的纸质翻页挂历以及桌台上的保温壶和铁罐子都散发着中国九十年代的气息。这些元素在我小时候的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这正是再现了画家回忆里的情景,小时候被逼着去剪西瓜头,相信很多女孩的小时候都有类似的经历。这幅插画的内容贴近人们的生活,自然容易唤起了观者的回忆共鸣。
画面里的线条流动感极强,没有太多的硬线,给人一种松弛的感觉。线条的用色上并不是传统的黑色,而采用蓝色做线的主色。这是倪传婧的很明显的绘画特色。在她的大部分作品里都是用彩色来勾画边线,比如像橘红色、蓝灰色、 绿褐色之类的。有时候甚至使用白色勾边。即便是用黑色勾线,通常也不是纯黑色的线。可能也是因为这样,人们在欣赏她的画时有一种舒服的感觉。因为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纯黑色的线和字都可能会使人们感受到一种压迫感。
在这幅“剪发”作品中,整个画面给人的感觉是背景色彩感觉趋于统一,最艳和最重的色彩都分布在画面的主体上。在背景的色彩应用上,同一平面上的颜色用同一个色系。例如,墙壁和在墙壁上的挂历以及沙发靠背,在观画者的视线内是在同一个平面上,所以她用不同程度的蓝灰来体现物体的立体感,但都属于同一个蓝灰色系。当不在同一平面上的时候,色调就从蓝灰色变成了黄灰色。通过不同的甚至对比的色彩来现实立体三维的变化。可以很明显地从画面里发现,这也就是为什么特地在桌面和地板的部分用了黄色。在主体物的色彩上,她就大胆用了相对鲜艳的红色系的色彩。实际上,她根据画面的主次关系对红色的分布面积、纯度和深度进行了不同的安排。这样就可以看出小孩是整个画面的重心。因为脸上圆圆的两块腮红无疑是最突出、面积最大的纯红色。欣赏者的眼球就会被吸引到小孩的脸上,而整个画面最生动并且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小孩的表情。小孩的不情愿的表情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这也是这幅画最吸引我的部分。因为小孩的表情流露了一种真实的情感,自然就唤起了观众的情感回应。还需要强调的是色彩上的黑色。其实单纯使用这些灰色或者明亮颜色,并且没有用黑色勾边,是会使整个画面颇有点轻飘的感觉的,所以画面里的黑色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黑色是稳住整个画面的关键。看到这里,其实这幅画的画面里的色彩其实就是三原色红、黄、蓝、和黑色。画者只是巧妙地调整着三个颜色的纯度和明度,以及安排颜色的分布。
倪传婧的灵感不仅仅来源于她的回忆和熟悉的生活,这只是她的创作里的一部分,当她到了美国读书之后。生活在多元化文化的美国,她萌生了一种想法,就是结合不同地方的文化特色,为自己的插画创作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她开始结合中西方文化,用绘画语言传递给观众。
在笔者对她的插画作品的理解里,笔者感受到的是一种用独特的带有中国文化风味的绘画来传达了一种美国文化的精神,或者更准确地来说,是在美国这个多元环境下,她自己对梦想追求的一种精神。比如像有一幅插画作品是描绘了一个男人在小船上拉着两只比自己大好几倍的鱼。小船漂浮在清澈的莲花池中央,也就是画面的中间,与水平线呈30度角倾斜将画面分割成两个部分。三只大小不一的鲤鱼在池水里清晰可见,船上的男子右手拉着离池面最近,也就是画面里最大的鲤鱼,根据近大远小的理论,左手拉住的较小的鲤鱼在大鲤鱼的下方,也就是水池更深的地方。被男子拉住的鲤鱼要朝着不同方向游走,男子艰难的控制着这两只远远大于自己的鲤鱼,很可能是他的猎物。画面里的鲤鱼、睡莲这些元素都透露着中国风味。并且在用线上,除了之前提到的彩色勾线的特色,线条上无论是直线还是曲线的线条都很流畅,没有任何随意的味道。还有在池塘和鲤鱼的配色上也保存有中国古味,也就是中国传统的橘红色的鲤鱼鳞片和墨绿色的池塘水。这样的画面总会让我联想到中国早期动画,比如像《大闹天宫》里面的天宫以及花果山水帘洞的纯手繪场景。从画面主题上看,很可能是对画者对生活的,对自己的状态的一个描述。画中的男子很可能就代表画家自己,被男子拉住的两条鲤鱼可能就代表着画家所追求的梦想,或者代表着画家当时遇到的困难。而这些梦想或者困难都让人措手不及,因为这些梦想或者困难就像鲤鱼一样要比画家大好几倍,而她就像画中的男子,用力拉住梦想或者控制住困难,尽管可能有点力不从心,但她仍然在努力克服那些困难,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对于出门在外,努力工作学习,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的年轻人,经常会面对各种的困难,甚至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这正是这幅作品通过艺术语言所表达的一种生活状态,因此当追求梦想的年轻人看到这样的作品,内心就会被触动。得到欣赏者的内心回应正是她的作品的成功之处。在色彩搭配上,除了采用了中国风的墨绿色和红色系,无法忽略的一个特色就是黑色运用,应该说是一种接近黑色的重墨绿色的重色安排。一如既往地,这个重色的作用就是稳住画面。而在这幅作品里,这个重色还扮演了一个对比的角色,这个角色凸显了亮部的部分。同时这个重色也表现了池塘的深度,让画面增加了一丝神秘感。
对于笔者自己来说,笔者欣赏倪传婧的插画作品,不仅是因为她的作品里的色彩搭配,最主要是她在插画里想要告诉我们这些观众的故事让唤起了我的思想上的共鸣,无论是“剪发”那幅作品,还是后面的“鲤鱼”的插画都能引起笔者内心的回应。
关键词:插画;线条;色彩;中西方文化
倪传婧,英文名Victo Ngai,知名插画师,在纽约的香港人,毕业于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25岁以最年轻插画家身份登上2014年的福布斯排行榜。当笔者第一次看到她的插画作品,笔者的内心就被震撼了。但是其实用“震撼”这个词来描述她的作品是不合适的,笔者想应该用“舒适”“多元”“富有深意”这样的词来表达更加适合。如果要概括地解释她插画作品的特点,笔者认为他的作品就是中国风味和西方世界的碰撞,因为她的绘画一般是用西方的色彩来描绘东方的故事或者以中国色彩的画面讲述一个西方生活的故事。
倪传婧的绘画灵感经常来自于生活中的情景和回忆里的生活。因为她小时候在中国广东生活过,她的一部分作品很直接地再现了八九十年代的生活情景。比如在她的早期创作里有一幅插画描绘了一个小孩在理发店里剪头发。一位四肢颇为健壮的男性理发师,大概是个五六十岁的大叔,他没有穿专业的理发服装,只是随意的宽松短袖和短裤。大片黑色填满的短袖上衣更加凸显出理发师宽阔的胸肩。微粗的手指灵活的拿着剪子和梳子。拿着梳子的那只手搭在一个倒盖着的白底饰有蓝色花边的碗上,碗下面是一个皱着眉头,嘟着小嘴的,一脸不情愿的小孩的脑袋。小孩坐在大人的凳子上,小脚够不到地板,其中一只脚的拖鞋可能在反抗的时候被甩丢了。理发师拿着剪子在小孩的刘海前游走,画面就好像正在进行中一样。小孩的脖子上随意的塞进了几张旧报纸,简单地防止剪下的头发滑落衣服里。小孩坐着的凳子下面铺了几张白纸,这些白纸盖住了黄白格子相间的地面铺砖。这些格子铺砖、地砖上的老式电风扇、墙壁上的纸质翻页挂历以及桌台上的保温壶和铁罐子都散发着中国九十年代的气息。这些元素在我小时候的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这正是再现了画家回忆里的情景,小时候被逼着去剪西瓜头,相信很多女孩的小时候都有类似的经历。这幅插画的内容贴近人们的生活,自然容易唤起了观者的回忆共鸣。
画面里的线条流动感极强,没有太多的硬线,给人一种松弛的感觉。线条的用色上并不是传统的黑色,而采用蓝色做线的主色。这是倪传婧的很明显的绘画特色。在她的大部分作品里都是用彩色来勾画边线,比如像橘红色、蓝灰色、 绿褐色之类的。有时候甚至使用白色勾边。即便是用黑色勾线,通常也不是纯黑色的线。可能也是因为这样,人们在欣赏她的画时有一种舒服的感觉。因为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纯黑色的线和字都可能会使人们感受到一种压迫感。
在这幅“剪发”作品中,整个画面给人的感觉是背景色彩感觉趋于统一,最艳和最重的色彩都分布在画面的主体上。在背景的色彩应用上,同一平面上的颜色用同一个色系。例如,墙壁和在墙壁上的挂历以及沙发靠背,在观画者的视线内是在同一个平面上,所以她用不同程度的蓝灰来体现物体的立体感,但都属于同一个蓝灰色系。当不在同一平面上的时候,色调就从蓝灰色变成了黄灰色。通过不同的甚至对比的色彩来现实立体三维的变化。可以很明显地从画面里发现,这也就是为什么特地在桌面和地板的部分用了黄色。在主体物的色彩上,她就大胆用了相对鲜艳的红色系的色彩。实际上,她根据画面的主次关系对红色的分布面积、纯度和深度进行了不同的安排。这样就可以看出小孩是整个画面的重心。因为脸上圆圆的两块腮红无疑是最突出、面积最大的纯红色。欣赏者的眼球就会被吸引到小孩的脸上,而整个画面最生动并且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小孩的表情。小孩的不情愿的表情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这也是这幅画最吸引我的部分。因为小孩的表情流露了一种真实的情感,自然就唤起了观众的情感回应。还需要强调的是色彩上的黑色。其实单纯使用这些灰色或者明亮颜色,并且没有用黑色勾边,是会使整个画面颇有点轻飘的感觉的,所以画面里的黑色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黑色是稳住整个画面的关键。看到这里,其实这幅画的画面里的色彩其实就是三原色红、黄、蓝、和黑色。画者只是巧妙地调整着三个颜色的纯度和明度,以及安排颜色的分布。
倪传婧的灵感不仅仅来源于她的回忆和熟悉的生活,这只是她的创作里的一部分,当她到了美国读书之后。生活在多元化文化的美国,她萌生了一种想法,就是结合不同地方的文化特色,为自己的插画创作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她开始结合中西方文化,用绘画语言传递给观众。
在笔者对她的插画作品的理解里,笔者感受到的是一种用独特的带有中国文化风味的绘画来传达了一种美国文化的精神,或者更准确地来说,是在美国这个多元环境下,她自己对梦想追求的一种精神。比如像有一幅插画作品是描绘了一个男人在小船上拉着两只比自己大好几倍的鱼。小船漂浮在清澈的莲花池中央,也就是画面的中间,与水平线呈30度角倾斜将画面分割成两个部分。三只大小不一的鲤鱼在池水里清晰可见,船上的男子右手拉着离池面最近,也就是画面里最大的鲤鱼,根据近大远小的理论,左手拉住的较小的鲤鱼在大鲤鱼的下方,也就是水池更深的地方。被男子拉住的鲤鱼要朝着不同方向游走,男子艰难的控制着这两只远远大于自己的鲤鱼,很可能是他的猎物。画面里的鲤鱼、睡莲这些元素都透露着中国风味。并且在用线上,除了之前提到的彩色勾线的特色,线条上无论是直线还是曲线的线条都很流畅,没有任何随意的味道。还有在池塘和鲤鱼的配色上也保存有中国古味,也就是中国传统的橘红色的鲤鱼鳞片和墨绿色的池塘水。这样的画面总会让我联想到中国早期动画,比如像《大闹天宫》里面的天宫以及花果山水帘洞的纯手繪场景。从画面主题上看,很可能是对画者对生活的,对自己的状态的一个描述。画中的男子很可能就代表画家自己,被男子拉住的两条鲤鱼可能就代表着画家所追求的梦想,或者代表着画家当时遇到的困难。而这些梦想或者困难都让人措手不及,因为这些梦想或者困难就像鲤鱼一样要比画家大好几倍,而她就像画中的男子,用力拉住梦想或者控制住困难,尽管可能有点力不从心,但她仍然在努力克服那些困难,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对于出门在外,努力工作学习,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的年轻人,经常会面对各种的困难,甚至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这正是这幅作品通过艺术语言所表达的一种生活状态,因此当追求梦想的年轻人看到这样的作品,内心就会被触动。得到欣赏者的内心回应正是她的作品的成功之处。在色彩搭配上,除了采用了中国风的墨绿色和红色系,无法忽略的一个特色就是黑色运用,应该说是一种接近黑色的重墨绿色的重色安排。一如既往地,这个重色的作用就是稳住画面。而在这幅作品里,这个重色还扮演了一个对比的角色,这个角色凸显了亮部的部分。同时这个重色也表现了池塘的深度,让画面增加了一丝神秘感。
对于笔者自己来说,笔者欣赏倪传婧的插画作品,不仅是因为她的作品里的色彩搭配,最主要是她在插画里想要告诉我们这些观众的故事让唤起了我的思想上的共鸣,无论是“剪发”那幅作品,还是后面的“鲤鱼”的插画都能引起笔者内心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