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不但可以学到应掌握的知识,而且从中了解更多的中西文化差异,丰富英语内涵。同时,也是培养和提高交流、运用英语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文化渗透
英语语言的学习,就是英语文化的学习,也就是人文素质提高的过程。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中国与英语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造成了语言现象的差异,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用系统中也会有所反映。学生如不了解文化,在交际过程中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文化障碍。加强文化学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和得体地使用语言,能够减少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用语失误,从而更好地与使用英语的人进行交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英语真正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具。
一、加强英语教师自身的英语文化知识的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要加强初中英语的文化教学现状,就必须让教师具有过硬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背景。初中英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积累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加强英语文化素养。教师应该把从各个渠道学习到的有价值的文化信息教授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和文化适应性。教师可以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来了解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多看英语国家的有关文化历史的书籍,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发展史,特别是英语国家的一些比较重要的节日和风俗习惯,挖掘其文化内涵。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培训是教师观念转变的重要途径。转变教师观念,使教师从传统教学思想中走出来,从注重英语基本知识的教授转变为不仅注重基本知识传授还要注重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的束缚,从只灌输书本基础知识转变成教授的知识要联系生活和实际,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原有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做出改变,适当的加入文化的教学,做到既能满足学生考试的需求,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考虑。
三、做好交际文化知识的介绍
如何跟英语作为母语国家的人士进行沟通交流,对学生学习英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有价值的素材,如“谈论天气”、“问候”等西方国家人们的日常用语,就中国人见面常用的招呼言语等与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向学生介绍一些西方国家人们常用的见面礼节语言,比如 ① 不太熟悉的人偶尔碰到会使用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② 初次见面的两个人互相问好会常常使用How do you do?意为“你好!”。 ③ 熟人之间或特别亲密的人常使用How are you? 意为“你好吗?”,它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客套话,即问话人不是真心想了解对方的身体状况,故对方常常会使用简单的“I??m fine, thanks, and you?”作为回答。
四、加强文化背景知识介绍
人们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在历史、哲学、宗教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而且这些差异会表现在言语的行为和使用规则方面。因此,在教学中涉及到英语国家文化的内容时,教师应首先介绍该国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其文化意义。例如,在言语规则中对“谈论天气”的教学,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介绍在英国人们在见面的时候为什么总喜欢谈论天气,这是由英伦三岛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的变化无常的天气所决定的,英伦三岛三面环海,属于海洋性气候,因此天气变化无常,这就导致人们对天气总是有一种比较特别的感觉,从而使天气成为了人们最常谈论的话题之一。另外,在评价一些事情的时候,英国人一般会用比较保守的语气,如在评价一部很好的电影时,他们会说: “That??s a not bad film”, 这是由于英国在历史上曾经是“日不落帝国”,他们为了要保持自身的霸主地位,养成了保守的民族性格特点,我们还知道英国人非常具有绅士风度。而美国人因为他们的祖先是那些具有开拓精神的欧洲移民,因此美国白人的性格就比较开放,他们崇尚自由、自主、独立,具有冒险精神,他们常常是在一个地方出生,而在另一个地方读书,又在一个不同的地方工作。
五、 注重文化差异,加强文化对比,提高文化意识
在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家庭结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英美国家与中国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通过语言一定会反映出来,而作为中国学生,他们从小耳濡目染本国文化,从而使他们在学习英语时形成思维定势,往往会以本民族的角度来想象英语国家文化。这就一定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误解甚至不理解。因此,向学生介绍文化的差异是让学生排除文化障碍、正确理解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同时只有通过语言文化之间的对比才能使学生获得文化敏感性。
六、课堂外的文化意识教育
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属于课前积淀和课后延伸过程,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1)不仅要通过阅读了解有关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还要特别关注这些国家的最新科技文化动态,随时捕捉最新的语言文化信息。
(2)视听活动,指导学生利用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有选择地收看、收听各种英文节目,充分调动视听感官,从不同角度去品尝“原汁原味”的地道英语,领略异国风情文化,领悟英语的乐趣和其中的文化内涵。
(3)办报活动,指导学生将自己在阅读、视听中积累的素材加以整理,办出手抄报,一般每月办一张,展示在教室或学校的橱窗中。这样既起到了交流传播的作用,又活跃了校园文化。
(4)表演活动,就是指导学生编排形式活泼的节目,寓教于乐。当然,这些节目必须符合英语国家的文化特点,如举止言行、待人礼仪、服饰习俗等等。学生在表演的同时,也就体验到了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的异同。表演的形式主要有:歌舞、课本剧、讲故事、朗诵、演讲等。
总之,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教育就像班主任工作一样,无时无刻都可以。我们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挖掘语言中的文化内涵、情感因素等, 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高尚的品质、健全的人格、高品位的人文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等, 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文化渗透
英语语言的学习,就是英语文化的学习,也就是人文素质提高的过程。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中国与英语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造成了语言现象的差异,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用系统中也会有所反映。学生如不了解文化,在交际过程中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文化障碍。加强文化学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和得体地使用语言,能够减少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用语失误,从而更好地与使用英语的人进行交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英语真正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具。
一、加强英语教师自身的英语文化知识的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要加强初中英语的文化教学现状,就必须让教师具有过硬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背景。初中英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积累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加强英语文化素养。教师应该把从各个渠道学习到的有价值的文化信息教授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和文化适应性。教师可以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来了解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多看英语国家的有关文化历史的书籍,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发展史,特别是英语国家的一些比较重要的节日和风俗习惯,挖掘其文化内涵。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培训是教师观念转变的重要途径。转变教师观念,使教师从传统教学思想中走出来,从注重英语基本知识的教授转变为不仅注重基本知识传授还要注重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的束缚,从只灌输书本基础知识转变成教授的知识要联系生活和实际,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原有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做出改变,适当的加入文化的教学,做到既能满足学生考试的需求,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考虑。
三、做好交际文化知识的介绍
如何跟英语作为母语国家的人士进行沟通交流,对学生学习英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有价值的素材,如“谈论天气”、“问候”等西方国家人们的日常用语,就中国人见面常用的招呼言语等与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向学生介绍一些西方国家人们常用的见面礼节语言,比如 ① 不太熟悉的人偶尔碰到会使用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② 初次见面的两个人互相问好会常常使用How do you do?意为“你好!”。 ③ 熟人之间或特别亲密的人常使用How are you? 意为“你好吗?”,它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客套话,即问话人不是真心想了解对方的身体状况,故对方常常会使用简单的“I??m fine, thanks, and you?”作为回答。
四、加强文化背景知识介绍
人们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在历史、哲学、宗教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而且这些差异会表现在言语的行为和使用规则方面。因此,在教学中涉及到英语国家文化的内容时,教师应首先介绍该国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其文化意义。例如,在言语规则中对“谈论天气”的教学,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介绍在英国人们在见面的时候为什么总喜欢谈论天气,这是由英伦三岛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的变化无常的天气所决定的,英伦三岛三面环海,属于海洋性气候,因此天气变化无常,这就导致人们对天气总是有一种比较特别的感觉,从而使天气成为了人们最常谈论的话题之一。另外,在评价一些事情的时候,英国人一般会用比较保守的语气,如在评价一部很好的电影时,他们会说: “That??s a not bad film”, 这是由于英国在历史上曾经是“日不落帝国”,他们为了要保持自身的霸主地位,养成了保守的民族性格特点,我们还知道英国人非常具有绅士风度。而美国人因为他们的祖先是那些具有开拓精神的欧洲移民,因此美国白人的性格就比较开放,他们崇尚自由、自主、独立,具有冒险精神,他们常常是在一个地方出生,而在另一个地方读书,又在一个不同的地方工作。
五、 注重文化差异,加强文化对比,提高文化意识
在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家庭结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英美国家与中国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通过语言一定会反映出来,而作为中国学生,他们从小耳濡目染本国文化,从而使他们在学习英语时形成思维定势,往往会以本民族的角度来想象英语国家文化。这就一定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误解甚至不理解。因此,向学生介绍文化的差异是让学生排除文化障碍、正确理解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同时只有通过语言文化之间的对比才能使学生获得文化敏感性。
六、课堂外的文化意识教育
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属于课前积淀和课后延伸过程,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1)不仅要通过阅读了解有关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还要特别关注这些国家的最新科技文化动态,随时捕捉最新的语言文化信息。
(2)视听活动,指导学生利用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有选择地收看、收听各种英文节目,充分调动视听感官,从不同角度去品尝“原汁原味”的地道英语,领略异国风情文化,领悟英语的乐趣和其中的文化内涵。
(3)办报活动,指导学生将自己在阅读、视听中积累的素材加以整理,办出手抄报,一般每月办一张,展示在教室或学校的橱窗中。这样既起到了交流传播的作用,又活跃了校园文化。
(4)表演活动,就是指导学生编排形式活泼的节目,寓教于乐。当然,这些节目必须符合英语国家的文化特点,如举止言行、待人礼仪、服饰习俗等等。学生在表演的同时,也就体验到了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的异同。表演的形式主要有:歌舞、课本剧、讲故事、朗诵、演讲等。
总之,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教育就像班主任工作一样,无时无刻都可以。我们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挖掘语言中的文化内涵、情感因素等, 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高尚的品质、健全的人格、高品位的人文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等, 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