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写作是学生最为头痛的事情,特别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作文,根本无从入手。因此,老师要循循善诱,长期“别有用心”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从句到段、从段到篇进行有条不紊的引导,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如何引导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训练呢?我精心设计了如下教学方法。
一、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由句扩段
三年级的学生,写一段语句通顺、条理分明、标点符号准确的段落并不容易。因此,我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的写作。如让学生写星期天发生的一件难忘的事,我先从图画出发,要求学生观察后写一个片段。画面上是一个妈妈给小女孩买了一双新白凉鞋,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这幅画的内容。学生很快就能说出:“星期天,妈妈给小红买了一双新凉鞋。”在此基础上,我启发学生:“在什么季节买凉鞋呢?”“妈妈买鞋给小红,小红会对妈妈说什么呢?”“小红得到漂亮的新鞋后,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经过启发,学生能根据我的提示有条理地说出:“夏天到了,妈妈给小红买了一双新白凉鞋。妈妈对小红说:‘小红,妈妈给你买了双新鞋,你要好好爱护呀!’小红接过新鞋,高兴地说:‘谢谢妈妈!我会尽力爱护它的。’”就这样,在教学中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写作,让学生由句扩段写作就不会那么困难了。长期训练,学生写起段落来就得心应手了。
二、指导学生观察,按照观察顺序由段到篇
学生在写好段的基础上,开始过渡到写成篇的短文,这就不那么困难了。鲁迅先生说过要写好文章就要做好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看则是指观察。因此,在习作中,我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要善于观察身边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在观察中获取写作素材。如在写“我的书包”时,首先告诉学生可以从书包的外形写起:我的书包是大红色的,上面有“变形金刚”的图案,使人一看上去就喜欢上它。然后写书包的结构:书包里面用布隔成两层,可以把课本、作业本分开,方便我们学习,工人叔叔替我们想得真周到。再写书包的外形:有三个小袋,正面的小袋比较大,可以放彩色画笔。两边各有一个小袋,可装大橡皮或手巾纸、小手绢什么的。这些袋子都装上拉链,既方便又实用。
把这三段连起来就成一篇比较完整的文章了。遇到类似的题目,我都教给学生以上的观察方法,逐段写好,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然后整理成一篇短文。为今后整理成篇奠定基础。
三、利用看图说话训练学生说话能力,加强学生连段成篇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培养写作能力要多种多样。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画,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边说边写就容易得多。如我用四幅有趣的图画,一幅幅地让学生边观察边说说图上的故事。学生们饶有兴趣地说着,当我把四幅画都出示之后,它们就成了一个小故事。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第一幅画,学生说后这样写:天色突然暗了下来,一个小男孩急急忙忙往家跑。其次指导学生观察第二幅画,学生边说边写:突然下雨了,小男孩害怕了,抱着头呜呜地哭了起来,一位叔叔听见了哭声。再次让学生观察第三幅画,学生边说边写:叔叔抱着小男孩送他回家,小男孩高兴地指着自己家的方向。最后指导学生观察第四幅图,学生很容易写下:孩子的妈妈很感动,拿出一杯热茶请叔叔喝,叔叔摆摆手走了,小孩高兴地向叔叔说:“谢谢叔叔。”然后老师适时点拨学生写作:把以上四句话连在一起朗读,这几段话连起来就是一篇短文。
如果能持之以恒地让学生边观察边说边写,然后连段成篇,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也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写作能力,让学生有材料可写,把苦写变成乐写。
四、让学生感受个性魅力,从修改短文中过渡
在小学作文起步中,修改短文也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为了增强学生写作的欲望,感受修改的魅力,每次习作我都根据要求,出示一段话让学生修改,例如:小明回到家,先到阳台上看自己种的太阳花长得怎么样了。小明拿起喷壶轻轻地给太阳花浇水。小明浇水回到书桌前,打开书包做作业。
在这段话里不断出现“小明”一词,给人一种重复啰嗦的感觉。我告诉学生,在一个或几个句子里,如果重复出现一个人或一个物,后面的可以用代词避免重复。在这里也可以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当花儿“喝”到水后会怎么样?一步步引导学生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鉴于人们学习语言首先从模仿开始,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这种运用人称代词的模式后,我因势利导,进行举一反三训练。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也使学生感受到修改的魅力,养成修改的习惯,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以上训练,是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进行的思维训练过程。这种作文过渡照顾到了个别差异,容易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极大地增强了学生自主发展的内驱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由句扩段
三年级的学生,写一段语句通顺、条理分明、标点符号准确的段落并不容易。因此,我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的写作。如让学生写星期天发生的一件难忘的事,我先从图画出发,要求学生观察后写一个片段。画面上是一个妈妈给小女孩买了一双新白凉鞋,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这幅画的内容。学生很快就能说出:“星期天,妈妈给小红买了一双新凉鞋。”在此基础上,我启发学生:“在什么季节买凉鞋呢?”“妈妈买鞋给小红,小红会对妈妈说什么呢?”“小红得到漂亮的新鞋后,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经过启发,学生能根据我的提示有条理地说出:“夏天到了,妈妈给小红买了一双新白凉鞋。妈妈对小红说:‘小红,妈妈给你买了双新鞋,你要好好爱护呀!’小红接过新鞋,高兴地说:‘谢谢妈妈!我会尽力爱护它的。’”就这样,在教学中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写作,让学生由句扩段写作就不会那么困难了。长期训练,学生写起段落来就得心应手了。
二、指导学生观察,按照观察顺序由段到篇
学生在写好段的基础上,开始过渡到写成篇的短文,这就不那么困难了。鲁迅先生说过要写好文章就要做好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看则是指观察。因此,在习作中,我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要善于观察身边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在观察中获取写作素材。如在写“我的书包”时,首先告诉学生可以从书包的外形写起:我的书包是大红色的,上面有“变形金刚”的图案,使人一看上去就喜欢上它。然后写书包的结构:书包里面用布隔成两层,可以把课本、作业本分开,方便我们学习,工人叔叔替我们想得真周到。再写书包的外形:有三个小袋,正面的小袋比较大,可以放彩色画笔。两边各有一个小袋,可装大橡皮或手巾纸、小手绢什么的。这些袋子都装上拉链,既方便又实用。
把这三段连起来就成一篇比较完整的文章了。遇到类似的题目,我都教给学生以上的观察方法,逐段写好,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然后整理成一篇短文。为今后整理成篇奠定基础。
三、利用看图说话训练学生说话能力,加强学生连段成篇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培养写作能力要多种多样。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画,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边说边写就容易得多。如我用四幅有趣的图画,一幅幅地让学生边观察边说说图上的故事。学生们饶有兴趣地说着,当我把四幅画都出示之后,它们就成了一个小故事。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第一幅画,学生说后这样写:天色突然暗了下来,一个小男孩急急忙忙往家跑。其次指导学生观察第二幅画,学生边说边写:突然下雨了,小男孩害怕了,抱着头呜呜地哭了起来,一位叔叔听见了哭声。再次让学生观察第三幅画,学生边说边写:叔叔抱着小男孩送他回家,小男孩高兴地指着自己家的方向。最后指导学生观察第四幅图,学生很容易写下:孩子的妈妈很感动,拿出一杯热茶请叔叔喝,叔叔摆摆手走了,小孩高兴地向叔叔说:“谢谢叔叔。”然后老师适时点拨学生写作:把以上四句话连在一起朗读,这几段话连起来就是一篇短文。
如果能持之以恒地让学生边观察边说边写,然后连段成篇,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也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写作能力,让学生有材料可写,把苦写变成乐写。
四、让学生感受个性魅力,从修改短文中过渡
在小学作文起步中,修改短文也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为了增强学生写作的欲望,感受修改的魅力,每次习作我都根据要求,出示一段话让学生修改,例如:小明回到家,先到阳台上看自己种的太阳花长得怎么样了。小明拿起喷壶轻轻地给太阳花浇水。小明浇水回到书桌前,打开书包做作业。
在这段话里不断出现“小明”一词,给人一种重复啰嗦的感觉。我告诉学生,在一个或几个句子里,如果重复出现一个人或一个物,后面的可以用代词避免重复。在这里也可以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当花儿“喝”到水后会怎么样?一步步引导学生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鉴于人们学习语言首先从模仿开始,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这种运用人称代词的模式后,我因势利导,进行举一反三训练。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也使学生感受到修改的魅力,养成修改的习惯,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以上训练,是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进行的思维训练过程。这种作文过渡照顾到了个别差异,容易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极大地增强了学生自主发展的内驱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