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翻转课堂改变以往教学中的师生角色,教师从以往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这种教学结构的创新其价值在于通过将有限的课堂时间用于差异化教学与实现教与学效率的提升。文章旨在通过文献分析与“中日文化比较”课程翻转课堂的实证研究,探索翻转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方式方法、注意点及教学效果等,为今后翻转课堂在高校日语专业教学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翻转课堂 高校日语专业 文化课程 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外语教学逐渐重视对学生综合人文理论水平与问题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辨能力,加强文化课教学成为外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日文化比较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质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课程。
目前,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为日语专业学生在大三下学期开设了“中日文化比较”这门专业必选课程,每周2学时,共16个教学周,班级规模15人—25人,小班授课。鉴于该课程学时少,内容多,教材稀缺,因此本课程采用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韩立红著《日本文化概论》一书作为参考教材,此书内容难易适度,涵盖内容广泛而精炼。主要内容包括:日本文化的基本特征、稻作文化的特质、以家为基础的纵式社会结构、重实用的文化心理、日本人的“无常”观、天皇崇拜的传统、日本人的“娇宠”心理、“耻”与“义理人情”、日本人的“道”思想等。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对日本文化事项、中日文化差异的解析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自2011年开设本课程以来,一直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即“课前预习 课上讲解 课后作业”的形式,收效甚微。翻转课堂是近年来起源于美国的新型教学模式,自2016年起本课程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学生课前学习 师生课堂探究”,由此,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师成为学习引导者。
一、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
本研究以2016年—2017年第二学期为例,考虑到学生对翻转课堂模式的初始接受度问题,采用传统与翻转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隔次课翻转。首先,将授课班学生共19人由学生自主分为四个协作小组,课前以导学案或视频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围绕某一问题分别预留给各小组搜集资料、课堂发表的作业。其次,课堂活动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由各组分别指定发表者就预留问题进行课上发表,时间约为25分钟,每次发表者均为不同人选,同时要求非本组同学按照预制的评分标准(满分为100分,各项分数段细分为优<8-10分>良<5-7分>中<1-4分>)给其他各组打分。为保障评价的公正性,采取不记名的形式。分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占平时总成绩的70%。每组发表过后分别有25分钟左右讨论与提问时间,非发表组通过课堂讨论必须提出至少一个问题让发表组回答,教师加以补充。教师整体掌控课堂情况,并对各组做出评定,成绩占平时成绩的30%。最后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适应情况及态度。
本学期中日文化比较课程进行了5次翻转,共20学时,将学生评定的4组各项5次发表总平均得分情况列表如下:
通过上表可见,学生对发表组“资料的准确性”方面给予了肯定,分数为8.55分,尤其是第三组成绩突出。对发表时“语音、肢体、表情等表现力”方面评价相对较差,为7.96分,第四组成绩尤为低。从5次发表的各项平均分数来看,除了评价标准中的第六项外,其余各项均达到优秀,可见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现场表达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整体看来学生对于发表者“资料正确性”、“内容原创性”、“措辞”、“团队协作”及“时间管理”等方面均比较满意,但对于“发表内容方法”、“发表流程”、“表达能力”、“PPT制作”方面还存有不满,与教师的意见相符。其原因归结有三:其一,初次采用翻转课堂,学生对此教学模式还不甚习惯。其二,对课程和教师布置的任务重视程度不够,个别学生存有敷衍了事的心态。其三,学生还比较欠缺在公开场合出色展示自己想法的能力。
由上表可见,5次发表的总平均分相差无几,均在81分—83分,各次分数较稳定。除第一组在第一次,第四组在第四次发表的得分在80分以下外,其余各组各次均达优秀。一方面可见学生对自身能力有相对较客观的评估,既没有肆意夸大,又没有妄自菲薄。另一方面说明学生在今后的课堂发表与讨论中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还有改进的必要。
表1与表2综合来看,四组中,第三组成绩最为优异,第一组成绩相对较差。其主要原因为:由于是自由分组,第三组学生平时学习认真者较多,学委也在这一组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第一组同学平时学习不认真者较多,上课缺席较多的学生在这一组。在讨论分组过程中,应注意各层次学生的平衡问题,教師分组更容易把握人员的平衡,但也有可能降低学生的积极性。
二、问卷调查与分析
通过上表可见,大部分学生比较认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同意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小组间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完成学习任务,有助于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与讨论环节可以加深知识的记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沟通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思考与实践中产生成就感。
但同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还不太适应,有抵触情绪。怎样循序渐进地推进这一方法是亟待考虑的问题。二是小组活动过程中,个别学生学习惰性较强,因此,如何促使小组成员均能参与协作学习活动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三是过于宽松的任务布置会使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持有蒙混过关心态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如此,翻转课堂难免流于形式,因此,如何真正做到学生与教师的高度配合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总结与反思
翻转课堂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多种教学活动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前学生已经完成首次新知识的内化,课程上的二次内化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更加熟练地掌握并有新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大大促进学生交际与沟通能力的提高。因此,在中日文化比较等日语专业文化类课程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可行的,这一教学模式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有意义的个性化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话题都具有翻转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对翻转内容具备足够选择与辨别的能力,部分翻转未尝不是好的尝试。
参考文献:
[1]王琪.翻转课堂与高等院校日语专业教学模式改革[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5(3).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3]郭瑜.翻转课堂在日语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6).
基金项目:2016—2017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日语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6GJJG228)。
关键词: 翻转课堂 高校日语专业 文化课程 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外语教学逐渐重视对学生综合人文理论水平与问题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辨能力,加强文化课教学成为外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日文化比较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质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课程。
目前,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为日语专业学生在大三下学期开设了“中日文化比较”这门专业必选课程,每周2学时,共16个教学周,班级规模15人—25人,小班授课。鉴于该课程学时少,内容多,教材稀缺,因此本课程采用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韩立红著《日本文化概论》一书作为参考教材,此书内容难易适度,涵盖内容广泛而精炼。主要内容包括:日本文化的基本特征、稻作文化的特质、以家为基础的纵式社会结构、重实用的文化心理、日本人的“无常”观、天皇崇拜的传统、日本人的“娇宠”心理、“耻”与“义理人情”、日本人的“道”思想等。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对日本文化事项、中日文化差异的解析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自2011年开设本课程以来,一直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即“课前预习 课上讲解 课后作业”的形式,收效甚微。翻转课堂是近年来起源于美国的新型教学模式,自2016年起本课程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学生课前学习 师生课堂探究”,由此,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师成为学习引导者。
一、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
本研究以2016年—2017年第二学期为例,考虑到学生对翻转课堂模式的初始接受度问题,采用传统与翻转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隔次课翻转。首先,将授课班学生共19人由学生自主分为四个协作小组,课前以导学案或视频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围绕某一问题分别预留给各小组搜集资料、课堂发表的作业。其次,课堂活动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由各组分别指定发表者就预留问题进行课上发表,时间约为25分钟,每次发表者均为不同人选,同时要求非本组同学按照预制的评分标准(满分为100分,各项分数段细分为优<8-10分>良<5-7分>中<1-4分>)给其他各组打分。为保障评价的公正性,采取不记名的形式。分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占平时总成绩的70%。每组发表过后分别有25分钟左右讨论与提问时间,非发表组通过课堂讨论必须提出至少一个问题让发表组回答,教师加以补充。教师整体掌控课堂情况,并对各组做出评定,成绩占平时成绩的30%。最后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适应情况及态度。
本学期中日文化比较课程进行了5次翻转,共20学时,将学生评定的4组各项5次发表总平均得分情况列表如下:
通过上表可见,学生对发表组“资料的准确性”方面给予了肯定,分数为8.55分,尤其是第三组成绩突出。对发表时“语音、肢体、表情等表现力”方面评价相对较差,为7.96分,第四组成绩尤为低。从5次发表的各项平均分数来看,除了评价标准中的第六项外,其余各项均达到优秀,可见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现场表达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整体看来学生对于发表者“资料正确性”、“内容原创性”、“措辞”、“团队协作”及“时间管理”等方面均比较满意,但对于“发表内容方法”、“发表流程”、“表达能力”、“PPT制作”方面还存有不满,与教师的意见相符。其原因归结有三:其一,初次采用翻转课堂,学生对此教学模式还不甚习惯。其二,对课程和教师布置的任务重视程度不够,个别学生存有敷衍了事的心态。其三,学生还比较欠缺在公开场合出色展示自己想法的能力。
由上表可见,5次发表的总平均分相差无几,均在81分—83分,各次分数较稳定。除第一组在第一次,第四组在第四次发表的得分在80分以下外,其余各组各次均达优秀。一方面可见学生对自身能力有相对较客观的评估,既没有肆意夸大,又没有妄自菲薄。另一方面说明学生在今后的课堂发表与讨论中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还有改进的必要。
表1与表2综合来看,四组中,第三组成绩最为优异,第一组成绩相对较差。其主要原因为:由于是自由分组,第三组学生平时学习认真者较多,学委也在这一组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第一组同学平时学习不认真者较多,上课缺席较多的学生在这一组。在讨论分组过程中,应注意各层次学生的平衡问题,教師分组更容易把握人员的平衡,但也有可能降低学生的积极性。
二、问卷调查与分析
通过上表可见,大部分学生比较认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同意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小组间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完成学习任务,有助于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与讨论环节可以加深知识的记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沟通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思考与实践中产生成就感。
但同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还不太适应,有抵触情绪。怎样循序渐进地推进这一方法是亟待考虑的问题。二是小组活动过程中,个别学生学习惰性较强,因此,如何促使小组成员均能参与协作学习活动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三是过于宽松的任务布置会使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持有蒙混过关心态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如此,翻转课堂难免流于形式,因此,如何真正做到学生与教师的高度配合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总结与反思
翻转课堂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多种教学活动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前学生已经完成首次新知识的内化,课程上的二次内化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更加熟练地掌握并有新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大大促进学生交际与沟通能力的提高。因此,在中日文化比较等日语专业文化类课程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可行的,这一教学模式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有意义的个性化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话题都具有翻转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对翻转内容具备足够选择与辨别的能力,部分翻转未尝不是好的尝试。
参考文献:
[1]王琪.翻转课堂与高等院校日语专业教学模式改革[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5(3).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3]郭瑜.翻转课堂在日语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6).
基金项目:2016—2017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日语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6GJJG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