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郎朗,国际著名钢琴家,曾被数家美国权威媒体称作“当今这个时代最天才、最闪亮的偶像明星”;他曾经在白宫演出,并且是受聘于世界顶级的柏林爱乐乐团和美国五大交响乐团的第一位中国钢琴家;曾被《人物》杂志称为“将改变世界的20名青年”之一。
梦想,从《猫和老鼠》开始
那年,郎朗刚刚1岁半,父母便给他买来一架特别小的钢琴。这之后不久,郎朗在家里的黑白电视机里看到了两部动画片。第一部是《音乐王国》,不同的乐器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自己弹奏自己。这让郎朗很自豪,因为他知道了自己弹的钢琴是最重要的乐器。另外一部便是《猫和老鼠》,其中有一集是《猫的协奏曲》,这给郎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汤姆猫穿的是一件很长的燕尾服,在舞台上做了一个非常酷的动作后,和小老鼠杰瑞合奏了那首弗朗茨·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2号》。它们时而配合默契,时而针锋相对,颇为有趣。
那时候,父亲几乎每天都用二胡为郎朗伴奏,他欣赏儿子的淘气劲儿。然而,渐渐地,新鲜感过后,郎朗觉得弹琴太折磨人了。一睁眼就是弹琴,然后上学,中午吃完饭继续练,然后再上学,晚上再练琴。累计下来,每天要弹4~5个小时,他真有点后悔了。
“第一名”是郎朗父母时时挂在嘴上的一个词,“第一名”也成了郎朗的符咒。但他从来没有央求父母减少给他的压力,他接受甚至喜欢上了那份压力。一定要赢的决心流淌在郎朗的血液里。
5岁那年,郎朗参加了人生中第一次钢琴比赛——沈阳市少儿钢琴比赛。那是他人生中不同寻常的一次记忆,郎朗至今还记得,比赛前一天晚上,紧张得睡不着觉,上了10次厕所。结果,郎朗得了第一名。
之后,他举行了个人第一场独奏音乐会。在舞台上,郎朗体会到了完全不同于在家练琴的欢乐,他立志要成为一名钢琴家。
7岁,郎朗第一次参加了全国的钢琴比赛,他信心十足,觉得肯定没问题,在沈阳怎么赢,全国就怎么赢。然而,结果是他只拿了个第7名。郎朗的心情一落千丈。当年第1名的奖品是一架钢琴,第2名是一台电视机,第3名则是电冰箱……第7名只给了一个玩具狗。郎朗感觉到很委屈,越看那只小狗越生气。
郎朗带着那只玩具狗去见老师,说这是第7名的奖品。老师说:“你应该把这只玩具狗当成自己最好的朋友,让它成为激励你的目标。”于是,郎朗把玩具狗摆在了钢琴上,每天弹琴的时候,他都要对它说:“下回一定给你争气,我一定要得第一名。”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有了上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念头后,郎朗的父亲便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辞掉工作,去北京陪儿子报考。
那时,母亲一个人在沈阳打拼。郎朗虽然希望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但毕竟背井离乡,很难适应陌生的环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没有恢复儿时活泼的性格。郎朗的第一个老师并不看好郎朗,说郎朗肯定不会成为钢琴家,而且认为这个决定太莽撞,没有未来。郎朗感觉压力特别大,他对自己失望,对钢琴失望,对新的生活更失望。郎朗甚至不想再弹琴了,他觉得,如果钢琴给自己带来的是痛苦和迷失,那为什么还要去学它?小时候之所以喜欢弹钢琴,就是因为音乐给自己一种生命力。
大半年之后,离考中央音乐学院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了。那位钢琴老师决定不教郎朗,建议他打道回府。
幸好,没多久,爸爸便请来一位新老师——赵平国教授。在短短的七八个月里,郎朗进步神速。然而,谁都未曾想到,考试的时候,郎朗又犯了老毛病,连续上了十多次厕所,着实让人捏把汗。结果,郎朗弹得棒极了,很有感觉,他把备考一年半的酸甜苦辣全部弹出来了。
对于郎朗来说,在北京度过的5年是非常难忘的时光。其间,他赢得了两次国际性钢琴比赛冠军。
14岁时,父母决定让郎朗到美国留学。郎朗记得非常清楚,出机场的时候,他对着国徽,心说:“我绝对不会让中国失望的。”
在美国,郎朗上了高中和费城的一所音乐学院。他的老师加里·格拉夫曼是他最崇拜的钢琴家霍洛维兹的学生,也是美国最著名的钢琴家之一。第一次见郎朗,加里·格拉夫曼问:“你来美国要做什么?”“我要把美国的、欧洲的、世界的任何比赛都比掉。”郎朗回答。加里·格拉夫曼问:“你不觉得你这很可笑吗?”加里·格拉夫曼又问:“你真正想做什么?”“我想当钢琴家啊,只有获得所有的第一名以后,我才能当钢琴家。”
听后,加里·格拉夫曼说:“太功利主义了!这根本不是为了艺术,你应该真正把本领学到,感悟这些艺术大师的造诣、经验和精华。当你拥有这些的时候,自然会成为一个钢琴家。”
郎朗当时并不太赞同老师这些话。他说:“那好吧,那我先好好练琴,但是过一年以后,你得让我去参加比赛。”加里·格拉夫曼说:“你要发展好的话,一年以后,你就可以去弹音乐会。”当时,郎朗觉得老师说的话都是梦话。
在随后的一年半的时间里,郎朗跟随老师扎实地学习,他一共学会了35首钢琴协奏曲、6首钢琴独奏曲。渐渐地,他理解了老师的话——艺术是永恒的。
钢琴之外,也有精彩人生
1999年夏天的一个晚上,郎朗有幸参加指挥大师艾森马赫的面试。他很紧张,以前考过很多次,指挥大师都说:“你太小了,才十几岁,不行。”艾森马赫确实很刁,上来就让郎朗弹勃拉姆斯的一首非常有深度的曲子,然后是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足足两个半小时过去了,艾森马赫问:“如果明天我让你弹一首曲子,你弹什么?”
郎朗反复想着艾森马赫的话,可当时自己是在替补席上,而且是第六七名替补,根本不可能轮到自己。当晚,郎朗从芝加哥飞回费城。
谁知,第二天早上8点,睡梦中的郎朗被经纪人的一通电话叫醒。“你好,你已经成为芝加哥交响乐团的第一替补。”郎朗简直不敢相信:“怎么回事?前几个替补都有问题?”“不,是因为昨天你弹得好,艾森马赫非常喜欢你。他让你现在就去弹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替补安德鲁·瓦兹在世纪音乐会上弹。”
像做梦一样,郎朗和父亲打车飞奔机场。郎朗记得,当时爸爸十分可爱,他用中式英语说:“二炮!二炮!(airport机场)”
演奏即将开始,美国最著名的音乐大师斯特恩说道:“现在安德鲁·瓦兹马上就应该出场了,但是他今天来不了了……”观众席上嘘声一片,斯特恩继续说:“但今天替他出场的是一位17岁的中国少年,将为我们演奏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他的名字叫——郎朗。”
当郎朗弹完最后一个音时,全场起立,掌声持续了7分钟。
从此以后,郎朗的生活发生了巨变,以前不敢聘用他的乐团和音乐厅都在同一时间发出了邀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郎朗的生活里都是演出!演出!演出!直到2004年的一天,因为音乐会弹多了,郎朗手臂拉伤,临时取消了3个礼拜的音乐会。郎朗终于有时间停下脚步好好思索:人生不能只埋头苦干,一定要活得丰富多彩!于是,他下决心要改变自己单调的音乐生涯。
随后,郎朗有幸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在非洲探望贫困儿童的时候,他深切地感受到美妙的音乐能够震撼所有人的心灵。无论何种背景、国家和文化,人们都会通过优雅的音乐来展开世界观。
2008年10月20日,郎朗在美国纽约市政大厅宣布成立“郎朗国际音乐基金会”。他说,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人帮助过他,因此他希望能够帮助别人,尤其是小朋友们。
这么多年,郎朗不断想起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跟他说的那句话:郎朗,你作为艺术家的责任超越了音乐。你的艺术一定要为人民服务,为和平服务。
郎朗说,他一直都有远大的梦想,如今,他相信自己能够通过音乐改善儿童的生活,并由此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编辑/麻 雯 mawen214@163.com
梦想,从《猫和老鼠》开始
那年,郎朗刚刚1岁半,父母便给他买来一架特别小的钢琴。这之后不久,郎朗在家里的黑白电视机里看到了两部动画片。第一部是《音乐王国》,不同的乐器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自己弹奏自己。这让郎朗很自豪,因为他知道了自己弹的钢琴是最重要的乐器。另外一部便是《猫和老鼠》,其中有一集是《猫的协奏曲》,这给郎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汤姆猫穿的是一件很长的燕尾服,在舞台上做了一个非常酷的动作后,和小老鼠杰瑞合奏了那首弗朗茨·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2号》。它们时而配合默契,时而针锋相对,颇为有趣。
那时候,父亲几乎每天都用二胡为郎朗伴奏,他欣赏儿子的淘气劲儿。然而,渐渐地,新鲜感过后,郎朗觉得弹琴太折磨人了。一睁眼就是弹琴,然后上学,中午吃完饭继续练,然后再上学,晚上再练琴。累计下来,每天要弹4~5个小时,他真有点后悔了。
“第一名”是郎朗父母时时挂在嘴上的一个词,“第一名”也成了郎朗的符咒。但他从来没有央求父母减少给他的压力,他接受甚至喜欢上了那份压力。一定要赢的决心流淌在郎朗的血液里。
5岁那年,郎朗参加了人生中第一次钢琴比赛——沈阳市少儿钢琴比赛。那是他人生中不同寻常的一次记忆,郎朗至今还记得,比赛前一天晚上,紧张得睡不着觉,上了10次厕所。结果,郎朗得了第一名。
之后,他举行了个人第一场独奏音乐会。在舞台上,郎朗体会到了完全不同于在家练琴的欢乐,他立志要成为一名钢琴家。
7岁,郎朗第一次参加了全国的钢琴比赛,他信心十足,觉得肯定没问题,在沈阳怎么赢,全国就怎么赢。然而,结果是他只拿了个第7名。郎朗的心情一落千丈。当年第1名的奖品是一架钢琴,第2名是一台电视机,第3名则是电冰箱……第7名只给了一个玩具狗。郎朗感觉到很委屈,越看那只小狗越生气。
郎朗带着那只玩具狗去见老师,说这是第7名的奖品。老师说:“你应该把这只玩具狗当成自己最好的朋友,让它成为激励你的目标。”于是,郎朗把玩具狗摆在了钢琴上,每天弹琴的时候,他都要对它说:“下回一定给你争气,我一定要得第一名。”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有了上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念头后,郎朗的父亲便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辞掉工作,去北京陪儿子报考。
那时,母亲一个人在沈阳打拼。郎朗虽然希望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但毕竟背井离乡,很难适应陌生的环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没有恢复儿时活泼的性格。郎朗的第一个老师并不看好郎朗,说郎朗肯定不会成为钢琴家,而且认为这个决定太莽撞,没有未来。郎朗感觉压力特别大,他对自己失望,对钢琴失望,对新的生活更失望。郎朗甚至不想再弹琴了,他觉得,如果钢琴给自己带来的是痛苦和迷失,那为什么还要去学它?小时候之所以喜欢弹钢琴,就是因为音乐给自己一种生命力。
大半年之后,离考中央音乐学院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了。那位钢琴老师决定不教郎朗,建议他打道回府。
幸好,没多久,爸爸便请来一位新老师——赵平国教授。在短短的七八个月里,郎朗进步神速。然而,谁都未曾想到,考试的时候,郎朗又犯了老毛病,连续上了十多次厕所,着实让人捏把汗。结果,郎朗弹得棒极了,很有感觉,他把备考一年半的酸甜苦辣全部弹出来了。
对于郎朗来说,在北京度过的5年是非常难忘的时光。其间,他赢得了两次国际性钢琴比赛冠军。
14岁时,父母决定让郎朗到美国留学。郎朗记得非常清楚,出机场的时候,他对着国徽,心说:“我绝对不会让中国失望的。”
在美国,郎朗上了高中和费城的一所音乐学院。他的老师加里·格拉夫曼是他最崇拜的钢琴家霍洛维兹的学生,也是美国最著名的钢琴家之一。第一次见郎朗,加里·格拉夫曼问:“你来美国要做什么?”“我要把美国的、欧洲的、世界的任何比赛都比掉。”郎朗回答。加里·格拉夫曼问:“你不觉得你这很可笑吗?”加里·格拉夫曼又问:“你真正想做什么?”“我想当钢琴家啊,只有获得所有的第一名以后,我才能当钢琴家。”
听后,加里·格拉夫曼说:“太功利主义了!这根本不是为了艺术,你应该真正把本领学到,感悟这些艺术大师的造诣、经验和精华。当你拥有这些的时候,自然会成为一个钢琴家。”
郎朗当时并不太赞同老师这些话。他说:“那好吧,那我先好好练琴,但是过一年以后,你得让我去参加比赛。”加里·格拉夫曼说:“你要发展好的话,一年以后,你就可以去弹音乐会。”当时,郎朗觉得老师说的话都是梦话。
在随后的一年半的时间里,郎朗跟随老师扎实地学习,他一共学会了35首钢琴协奏曲、6首钢琴独奏曲。渐渐地,他理解了老师的话——艺术是永恒的。
钢琴之外,也有精彩人生
1999年夏天的一个晚上,郎朗有幸参加指挥大师艾森马赫的面试。他很紧张,以前考过很多次,指挥大师都说:“你太小了,才十几岁,不行。”艾森马赫确实很刁,上来就让郎朗弹勃拉姆斯的一首非常有深度的曲子,然后是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足足两个半小时过去了,艾森马赫问:“如果明天我让你弹一首曲子,你弹什么?”
郎朗反复想着艾森马赫的话,可当时自己是在替补席上,而且是第六七名替补,根本不可能轮到自己。当晚,郎朗从芝加哥飞回费城。
谁知,第二天早上8点,睡梦中的郎朗被经纪人的一通电话叫醒。“你好,你已经成为芝加哥交响乐团的第一替补。”郎朗简直不敢相信:“怎么回事?前几个替补都有问题?”“不,是因为昨天你弹得好,艾森马赫非常喜欢你。他让你现在就去弹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替补安德鲁·瓦兹在世纪音乐会上弹。”
像做梦一样,郎朗和父亲打车飞奔机场。郎朗记得,当时爸爸十分可爱,他用中式英语说:“二炮!二炮!(airport机场)”
演奏即将开始,美国最著名的音乐大师斯特恩说道:“现在安德鲁·瓦兹马上就应该出场了,但是他今天来不了了……”观众席上嘘声一片,斯特恩继续说:“但今天替他出场的是一位17岁的中国少年,将为我们演奏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他的名字叫——郎朗。”
当郎朗弹完最后一个音时,全场起立,掌声持续了7分钟。
从此以后,郎朗的生活发生了巨变,以前不敢聘用他的乐团和音乐厅都在同一时间发出了邀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郎朗的生活里都是演出!演出!演出!直到2004年的一天,因为音乐会弹多了,郎朗手臂拉伤,临时取消了3个礼拜的音乐会。郎朗终于有时间停下脚步好好思索:人生不能只埋头苦干,一定要活得丰富多彩!于是,他下决心要改变自己单调的音乐生涯。
随后,郎朗有幸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在非洲探望贫困儿童的时候,他深切地感受到美妙的音乐能够震撼所有人的心灵。无论何种背景、国家和文化,人们都会通过优雅的音乐来展开世界观。
2008年10月20日,郎朗在美国纽约市政大厅宣布成立“郎朗国际音乐基金会”。他说,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人帮助过他,因此他希望能够帮助别人,尤其是小朋友们。
这么多年,郎朗不断想起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跟他说的那句话:郎朗,你作为艺术家的责任超越了音乐。你的艺术一定要为人民服务,为和平服务。
郎朗说,他一直都有远大的梦想,如今,他相信自己能够通过音乐改善儿童的生活,并由此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编辑/麻 雯 mawen2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