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满足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首要目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途径,也是我们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必然选择。这一教学模式,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构建以人为本,校企双赢的培养体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近几年来,我校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并初步在课程改革、师资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成效显著、特色鲜明的好路子。
课程改革:基于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载体
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我们确定了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首先,通过专业调研结果分析,明确本专业面对的主要工作岗位,确定专业适应的工作领域;其次,通过对工作领域相应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得出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最后,按照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关系,从简单到复杂,从专项到综合,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打破了传统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从工作岗位需要进行反推,来实施我们的课程开发和建设,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围绕这个基本思路,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知识划分章节、单元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体现实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课程设计完全基于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有机融合,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要求。比如化工工业分析专业将原有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融为一体,根据岗位工作过程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要求进行重构,将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融入课程中,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化工工艺专业以该专业操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及能力需要为依据,利用各种典型工作过程作为教学案例,明确作为一名化工工艺操作人员应具有的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分类、归并,最后构成以项目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师资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
鉴于我校的实际情况,专业课教师人员不够或专业知识水平不够,前几年坚持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及高技能人才,担任或兼职专业课程教师和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这为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在外聘兼职教师的同时,我校也着力打造自己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具体措施包括鼓励教师积极向这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及高技能外聘教师学习;选派教师与学生一起到企业跟班生产实习,促进专业教师与企业的交流,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现状,掌握最新知识、技术和工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行业企业的实践工作,承担相关科研课题、工程任务等。
近几年来,我校教学团队全面优化,重新组建了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专业教研室为载体,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把校企合作的理念落到实处。
教学改革:在专业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兼顾融合,把教学地点安排在单元操作实训室或仿真实训室等一体化教室,让学生在高仿真模拟状态下学习,实现基础知识学习与项目工作任务同步进行,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同步推进,促进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我校化工专业创建了以“两综合实训、双向考核”为主要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两综合实训”,即学生在第二学年进行两个学期的综合实训,一学期在校内实训场综合实训,一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双向考核”即在两个学期的综合实训过程中,学生和企业指导教师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双向考核。 将“行为导向,理实融合,学做合一”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五个结合”,构建起工学一体化的特色教学体系,实现了校企零距离对接。
一是学校育人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结合。坚持以企业用人标准为导向,引领学校办学理念、办学行为、教学改革、学生管理及评价机制的改革,按照企业用人需求和岗位标准来设计专业的发展和培养目标。成立校企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落实人才培养计划,以主动服务,赢得企业认可。
二是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结合。以企业生产活动和岗位知识技能为基础设置教学内容和课程,制订适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一是按照“工”的需要优化专业基础课程设计。增加实用技术和生产工艺的学习课时;二是按照生产岗位要求优化专业核心课程设计,采取专门化方向教学。
三是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引入先进的企业文化,体现企业管理特色。学生教室、实训室,公司文化上墙;将企业文化纳入校本德育教材,提前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同时向企业输入学校育人理念,在车间布置砺志警句、名人名言,营造浓厚的车间育人氛围。
四是实习学生与企业员工结合。学生刚刚进入企业,往往在角色转换、组织纪律、与人沟通等方面不适应企业的节奏和管理制度。对此,学校重视入企前、入企初的教育,与企业共同制定了实习生教育方案,促进学生尽快转变角色,适应企业环境,尽快融入企业发展,与员工同场竞技,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五是育才和育德结合。工学一体化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更要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一是树好典范。积极开展工学感悟交流、职业道德标兵、优秀实习生评选等活动,发挥典范的感召激励作用;二是完善考评。将品行纳入实习生考核的重要内容,并直接与实习鉴订、毕业、录用挂钩。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不断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实现“铸型”教育与“铸魂”教育的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近几年来,我校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并初步在课程改革、师资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成效显著、特色鲜明的好路子。
课程改革:基于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载体
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我们确定了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首先,通过专业调研结果分析,明确本专业面对的主要工作岗位,确定专业适应的工作领域;其次,通过对工作领域相应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得出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最后,按照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关系,从简单到复杂,从专项到综合,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打破了传统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从工作岗位需要进行反推,来实施我们的课程开发和建设,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围绕这个基本思路,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知识划分章节、单元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体现实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课程设计完全基于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有机融合,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要求。比如化工工业分析专业将原有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融为一体,根据岗位工作过程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要求进行重构,将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融入课程中,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化工工艺专业以该专业操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及能力需要为依据,利用各种典型工作过程作为教学案例,明确作为一名化工工艺操作人员应具有的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分类、归并,最后构成以项目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师资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
鉴于我校的实际情况,专业课教师人员不够或专业知识水平不够,前几年坚持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及高技能人才,担任或兼职专业课程教师和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这为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在外聘兼职教师的同时,我校也着力打造自己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具体措施包括鼓励教师积极向这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及高技能外聘教师学习;选派教师与学生一起到企业跟班生产实习,促进专业教师与企业的交流,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现状,掌握最新知识、技术和工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行业企业的实践工作,承担相关科研课题、工程任务等。
近几年来,我校教学团队全面优化,重新组建了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专业教研室为载体,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把校企合作的理念落到实处。
教学改革:在专业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兼顾融合,把教学地点安排在单元操作实训室或仿真实训室等一体化教室,让学生在高仿真模拟状态下学习,实现基础知识学习与项目工作任务同步进行,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同步推进,促进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我校化工专业创建了以“两综合实训、双向考核”为主要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两综合实训”,即学生在第二学年进行两个学期的综合实训,一学期在校内实训场综合实训,一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双向考核”即在两个学期的综合实训过程中,学生和企业指导教师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双向考核。 将“行为导向,理实融合,学做合一”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五个结合”,构建起工学一体化的特色教学体系,实现了校企零距离对接。
一是学校育人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结合。坚持以企业用人标准为导向,引领学校办学理念、办学行为、教学改革、学生管理及评价机制的改革,按照企业用人需求和岗位标准来设计专业的发展和培养目标。成立校企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落实人才培养计划,以主动服务,赢得企业认可。
二是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结合。以企业生产活动和岗位知识技能为基础设置教学内容和课程,制订适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一是按照“工”的需要优化专业基础课程设计。增加实用技术和生产工艺的学习课时;二是按照生产岗位要求优化专业核心课程设计,采取专门化方向教学。
三是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引入先进的企业文化,体现企业管理特色。学生教室、实训室,公司文化上墙;将企业文化纳入校本德育教材,提前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同时向企业输入学校育人理念,在车间布置砺志警句、名人名言,营造浓厚的车间育人氛围。
四是实习学生与企业员工结合。学生刚刚进入企业,往往在角色转换、组织纪律、与人沟通等方面不适应企业的节奏和管理制度。对此,学校重视入企前、入企初的教育,与企业共同制定了实习生教育方案,促进学生尽快转变角色,适应企业环境,尽快融入企业发展,与员工同场竞技,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五是育才和育德结合。工学一体化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更要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一是树好典范。积极开展工学感悟交流、职业道德标兵、优秀实习生评选等活动,发挥典范的感召激励作用;二是完善考评。将品行纳入实习生考核的重要内容,并直接与实习鉴订、毕业、录用挂钩。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不断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实现“铸型”教育与“铸魂”教育的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