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下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飞速发展,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在新时期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已被提上日程。爱国主义教育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优秀文化的必经之路,其目的在于让青年一代不断学习、突破自我,为中国梦实现提供源源不断地精神动力。因而,在文化自信下探索大学生爱国主义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自信;爱国主义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即“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奋进。”这里所提出的文化自信指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在文化自信下不断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文化自信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一)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文化认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所传承的精神力量,它不仅能够凝聚民族的传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凸显时代的特征。只有将中华优秀的文化作为基础,才能实现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增强的目标,因而不难发现爱国主义教育是文化自信的基础。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和开展,体现在对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回顾,在回望中继承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同时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对本国家、本民族的文化认同。
(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爱国主义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其教育的过程应该从相关特点出发,综合运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来开展,同时也要结合相关的方法和手段来实施。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个人对中国历史风俗的了解,进而达到传承文化的目的。在文化自信的前提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坚定不移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能够正确的看待民族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充分继承民族的优秀文化。
(三)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够推动文化的创新。文化自信要求人们对自身文化充分的肯定。而文化自信的前提需要文化的发展和创新,这需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爱国主义教育毋庸置疑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文化并非一成不变,当今中国经济政治等迅猛发展带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让青年以发展的目光,积极学习来自于全世界的文化与思想,进而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竞争力和创新性,才会使得文化自信更有价值和意义。
二、文化自信下探索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一)明确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爱国主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青年人能够充分认同民族文化,我们就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特色不断调整教育的目标。只有拥有了正确的目标才能使课程教育的开展事半功倍。爱国主义的教育目标需要凸显出爱国的政治属性,否则此种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也必定没有应有的效果。
(二)加强国情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党的十八大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就要求我们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要立足本国国情。爱国主义是教育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骨肉同胞的热爱,同时要使高校大学生对国家的悠久历史和现实有充分的认识,从而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祖国发展进步历程。国情教育还应与当前的时代发展结合,不断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为本民族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的总和。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发展中,我们一直将爱国主义作为其核心支柱。新时期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不断吸收借鉴全世界的优秀文化,同时大力弘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中央提出要培养国民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只有在不断加强对于国情和民族精神的了解认知情况下,才能提升整体的文化认同度。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众所周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是当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方式。高校应该充分抓住此机会,不断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中的主导作用。首先,需要加强爱国主义的理论教育。利用富有针对性的理论教育来使学生对爱国主义本质内涵拥有正确的认知和了解,从而将形而上的理论落到实处,在引导与激励中,深化自身的爱国信念。其次,努力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爱国主义从本质上来看较为理性和抽象,只有将其与社会实践结合才能更好的拓展和深化。高校在文化自信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方法和理念,就需要充分发挥各色人员的作用。从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到辅导员都应该参与其中,充分利用我国已有的文化资源、红色革命基地以及公共设施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将爱国主义理论教育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主题鲜明、目标明确、易于接受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学生在掌握爱国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从而坚定对于民族文化的自信。
(四)创建新媒体爱国主义教育平台。现如今,大学生会用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来实现人际交往,并且这些新媒体也成为其表达思想的主要渠道。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时,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思想引导的方向性。不断增加关于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学习,合理把握新媒体教育的切入点。首先,可以通过高校论坛、班级日志博客、QQ 群、微信群等方式,第一时间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关于爱国主义的教育。其次,要利用好新媒体传播的特征,充分发挥其参与性和互动性,创建关于爱国主义主题鲜明的网站。对民族历史、爱国志士、时事政治等内容进行学习介绍,激发青年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再者, 由于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相对狭隘和片面,因此要加强校园网络舆论的监管,对在网络上出现的有损国家利益、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言论及时制止。利用积极健康的思想,提升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迅速发展,文化多样性与多元化充斥着在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只有积极引导其思想走向和价值判断,才能使得高校大学生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避免误入歧途。十八大以来,我党提出了要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这就必然需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针对于文化自信,所需要的就是大力弘扬优秀文化。而高校作为思想和理论教育的前沿阵地,在建立文化自信时就应加强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爱国主义思想融入到平日的实践行动中,进一步巩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景彩云.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3.
[2] 冯开甫.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8):115-118.
[3] 光力.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N].遵义日报. 2011-08-29.
[4] 廖小琴.文化自信:精神生活质量的新向度[D].齐鲁学刊,2012(2):79-82.
[5] 冯喆.全球化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6] 王晓南.文化自信研究综述[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4(3):71-74.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自信;爱国主义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即“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奋进。”这里所提出的文化自信指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在文化自信下不断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文化自信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一)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文化认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所传承的精神力量,它不仅能够凝聚民族的传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凸显时代的特征。只有将中华优秀的文化作为基础,才能实现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增强的目标,因而不难发现爱国主义教育是文化自信的基础。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和开展,体现在对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回顾,在回望中继承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同时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对本国家、本民族的文化认同。
(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爱国主义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其教育的过程应该从相关特点出发,综合运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来开展,同时也要结合相关的方法和手段来实施。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个人对中国历史风俗的了解,进而达到传承文化的目的。在文化自信的前提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坚定不移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能够正确的看待民族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充分继承民族的优秀文化。
(三)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够推动文化的创新。文化自信要求人们对自身文化充分的肯定。而文化自信的前提需要文化的发展和创新,这需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爱国主义教育毋庸置疑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文化并非一成不变,当今中国经济政治等迅猛发展带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让青年以发展的目光,积极学习来自于全世界的文化与思想,进而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竞争力和创新性,才会使得文化自信更有价值和意义。
二、文化自信下探索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一)明确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爱国主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青年人能够充分认同民族文化,我们就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特色不断调整教育的目标。只有拥有了正确的目标才能使课程教育的开展事半功倍。爱国主义的教育目标需要凸显出爱国的政治属性,否则此种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也必定没有应有的效果。
(二)加强国情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党的十八大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就要求我们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要立足本国国情。爱国主义是教育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骨肉同胞的热爱,同时要使高校大学生对国家的悠久历史和现实有充分的认识,从而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祖国发展进步历程。国情教育还应与当前的时代发展结合,不断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为本民族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的总和。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发展中,我们一直将爱国主义作为其核心支柱。新时期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不断吸收借鉴全世界的优秀文化,同时大力弘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中央提出要培养国民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只有在不断加强对于国情和民族精神的了解认知情况下,才能提升整体的文化认同度。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众所周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是当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方式。高校应该充分抓住此机会,不断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中的主导作用。首先,需要加强爱国主义的理论教育。利用富有针对性的理论教育来使学生对爱国主义本质内涵拥有正确的认知和了解,从而将形而上的理论落到实处,在引导与激励中,深化自身的爱国信念。其次,努力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爱国主义从本质上来看较为理性和抽象,只有将其与社会实践结合才能更好的拓展和深化。高校在文化自信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方法和理念,就需要充分发挥各色人员的作用。从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到辅导员都应该参与其中,充分利用我国已有的文化资源、红色革命基地以及公共设施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将爱国主义理论教育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主题鲜明、目标明确、易于接受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学生在掌握爱国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从而坚定对于民族文化的自信。
(四)创建新媒体爱国主义教育平台。现如今,大学生会用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来实现人际交往,并且这些新媒体也成为其表达思想的主要渠道。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时,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思想引导的方向性。不断增加关于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学习,合理把握新媒体教育的切入点。首先,可以通过高校论坛、班级日志博客、QQ 群、微信群等方式,第一时间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关于爱国主义的教育。其次,要利用好新媒体传播的特征,充分发挥其参与性和互动性,创建关于爱国主义主题鲜明的网站。对民族历史、爱国志士、时事政治等内容进行学习介绍,激发青年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再者, 由于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相对狭隘和片面,因此要加强校园网络舆论的监管,对在网络上出现的有损国家利益、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言论及时制止。利用积极健康的思想,提升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迅速发展,文化多样性与多元化充斥着在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只有积极引导其思想走向和价值判断,才能使得高校大学生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避免误入歧途。十八大以来,我党提出了要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这就必然需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针对于文化自信,所需要的就是大力弘扬优秀文化。而高校作为思想和理论教育的前沿阵地,在建立文化自信时就应加强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爱国主义思想融入到平日的实践行动中,进一步巩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景彩云.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3.
[2] 冯开甫.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8):115-118.
[3] 光力.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N].遵义日报. 2011-08-29.
[4] 廖小琴.文化自信:精神生活质量的新向度[D].齐鲁学刊,2012(2):79-82.
[5] 冯喆.全球化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6] 王晓南.文化自信研究综述[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4(3):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