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1年起,在国家有关部委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农村沼气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全省农村沼气项目总投资达23亿元。截止2010年底,全省累计已建成户用沼气池185万户,完成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池1190个,建成常温200~300立方米中型沼气池工程142处,500立方米以上中温大中型沼气工程42个,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4192个。
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理清思路,突出重点
将“三沼”综合利用推广作为沼气建设内容一个新亮点,既能以效益驱使,提高建池农户对沼气的依赖性,提高和巩固沼气使用率的问题,又能突出农村能源部门的职能、地位和存在的价值,以事实证明沼气在推动生态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所特有的功能和不可代替性,仍有较强生命力和发展前景。在新阶段我省农村沼气建设的安排重点调整为:支持政府有积极性,措施得力,畜牧业发展有基础,在现已形成粮食、蔬菜、茶叶、水果等大产业的基地,有条件充分利用沼肥开展循环生态农业模式推广的地方加快发展和集中发展。
我省在沼肥利用推广上工作思路是:“重点突破、示范引导、以点连线、以线带面、辐射周边”。在发展上结合农业、农村工作基本做到了“五个结合”,即与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农村生态庭院经济发展和农村小康建设相结合。
(二)加大投入,稳步推进
自2001年以来,省级财政用于“三沼”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经费3400多万元,其中:2001A2010年每年从沼气管理经费200万元中安排60万元用于沼气综合利用试验示范;2010年以来增加到每年100万,除开展“三沼”综合利用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外,还在全省选择25个有代表的产业基地实施“沼气生态农业模式推广示范项目”。2008年以来,中央安排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80个,为提高沼肥使用率,省级财政按中央投资30%进行配套,落实2509.48万元重点用于大中型沼气工程沼肥综合利用设施配套建设和生态农业模式推广,力争实现零排放。
(三)依靠科技,示范带动
2003年我省分析全国池型基础上,结合本省特点,研制成型的“贵州多能高效A、B型沼气池”,在国标池型基础上增加了抽渣、抽液、冲厕(三泵利用)功能,即:抽渣泵:抽取底部沉渣,调节料液浓度,便于做底肥使用;抽液泵:抽取发酵透的沼液,便于做追肥使用;冲厕泵:冲洗厕所,料液回流,强制循环,提高产气量。该池型设计理念是方便农户日常管理基础上,促使农户使用沼肥常态化,目前全省推广普及率达90%以上。2006年“贵州省‘十五’期间农村沼气池推广应用”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
从2001年以来,结合我省优势农产品推广规模,与农技推广部门共同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养殖、果树、茶叶、蔬菜、中药材等选择有区域代表性的品种开展沼肥利用田问对比试验40多项,每年收集各地试验报告,整理和编制《贵州省综合利用技术汇编》,为各地科学开展沼肥利用提供理论参考。近年来,经对各相关县上报的试验对比报告综合分析,水稻平均增产率5~12%;蔬菜平均增产率3.5~22.6%;果树平均增产率6.27~24%,沼液养鱼增幅30%以上,产量和品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和提高,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2010年我省组织开展了25个以“猪-沼-粮”、“猪-沼-果”、“猪-沼-菜”、“猪-沼-茶”、“猪-沼-粮一鱼”等为模式的沼气生态农业模式推广示范项目,通过示范带动,效益引路,全省已建立沼气生态农业示范点800多个,通过多部门的配合,实现了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和村级道路硬化等,村容村貌明显得到改善,逐步形成了一批不同模式的沼气综合利用示范点。
(四)加强培训,提升能力
全省共举办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100多期,在国家部委支持下,全省已有建立村级服务网点4192个,基本配置了抽渣(液)设备和人员,为普及沼肥综合利用推广夯实了基础。
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理清思路,突出重点
将“三沼”综合利用推广作为沼气建设内容一个新亮点,既能以效益驱使,提高建池农户对沼气的依赖性,提高和巩固沼气使用率的问题,又能突出农村能源部门的职能、地位和存在的价值,以事实证明沼气在推动生态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所特有的功能和不可代替性,仍有较强生命力和发展前景。在新阶段我省农村沼气建设的安排重点调整为:支持政府有积极性,措施得力,畜牧业发展有基础,在现已形成粮食、蔬菜、茶叶、水果等大产业的基地,有条件充分利用沼肥开展循环生态农业模式推广的地方加快发展和集中发展。
我省在沼肥利用推广上工作思路是:“重点突破、示范引导、以点连线、以线带面、辐射周边”。在发展上结合农业、农村工作基本做到了“五个结合”,即与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农村生态庭院经济发展和农村小康建设相结合。
(二)加大投入,稳步推进
自2001年以来,省级财政用于“三沼”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经费3400多万元,其中:2001A2010年每年从沼气管理经费200万元中安排60万元用于沼气综合利用试验示范;2010年以来增加到每年100万,除开展“三沼”综合利用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外,还在全省选择25个有代表的产业基地实施“沼气生态农业模式推广示范项目”。2008年以来,中央安排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80个,为提高沼肥使用率,省级财政按中央投资30%进行配套,落实2509.48万元重点用于大中型沼气工程沼肥综合利用设施配套建设和生态农业模式推广,力争实现零排放。
(三)依靠科技,示范带动
2003年我省分析全国池型基础上,结合本省特点,研制成型的“贵州多能高效A、B型沼气池”,在国标池型基础上增加了抽渣、抽液、冲厕(三泵利用)功能,即:抽渣泵:抽取底部沉渣,调节料液浓度,便于做底肥使用;抽液泵:抽取发酵透的沼液,便于做追肥使用;冲厕泵:冲洗厕所,料液回流,强制循环,提高产气量。该池型设计理念是方便农户日常管理基础上,促使农户使用沼肥常态化,目前全省推广普及率达90%以上。2006年“贵州省‘十五’期间农村沼气池推广应用”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
从2001年以来,结合我省优势农产品推广规模,与农技推广部门共同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养殖、果树、茶叶、蔬菜、中药材等选择有区域代表性的品种开展沼肥利用田问对比试验40多项,每年收集各地试验报告,整理和编制《贵州省综合利用技术汇编》,为各地科学开展沼肥利用提供理论参考。近年来,经对各相关县上报的试验对比报告综合分析,水稻平均增产率5~12%;蔬菜平均增产率3.5~22.6%;果树平均增产率6.27~24%,沼液养鱼增幅30%以上,产量和品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和提高,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2010年我省组织开展了25个以“猪-沼-粮”、“猪-沼-果”、“猪-沼-菜”、“猪-沼-茶”、“猪-沼-粮一鱼”等为模式的沼气生态农业模式推广示范项目,通过示范带动,效益引路,全省已建立沼气生态农业示范点800多个,通过多部门的配合,实现了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和村级道路硬化等,村容村貌明显得到改善,逐步形成了一批不同模式的沼气综合利用示范点。
(四)加强培训,提升能力
全省共举办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100多期,在国家部委支持下,全省已有建立村级服务网点4192个,基本配置了抽渣(液)设备和人员,为普及沼肥综合利用推广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