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了文物和文物修复的概念,并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做好文物修复工作的要点。
关键词:馆藏文物;文物修复;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一、什么是文物
所谓文物,是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科学文明和艺术文明。保存在地面上和地下的文物,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数量极其丰富。有宫殿、寺庙、石窟、遗址等。馆藏文物方面有金属器物、陶器、瓷器、漆器、木器、石器、玉器、纺织品、纸质文物等。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和智慧和结晶,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
二、馆藏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随着时间的流逝,各类文物都经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害,如金属文物锈蚀、陶器、瓷器破碎,石雕残崩,木器和竹器干裂、皱缩,出土的紡织品、纸张文物腐朽。所有这些历史文物都要进行抢救和修复才能长期地保存下去,这就是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所在。意大利人布兰迪在他的《文物修复理论》一书中说道:“所谓修复,是为了维持某件物品物质性上的无欠缺性、为保证其文化价值的保全、保护而实施、处理的行为。” 我国的馆藏文物修复保护工作,是文物博物馆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遗产保护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技术手段,为了博物馆能办出高水平的展览,我们应当创造必要的条件和环境发展文物修复技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三、怎样才能做好馆藏文物修复工作
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是一项极具意义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众所周知,首先要有正确的修复理念,其次是对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物本身的各种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然后制定切实可行的修复方案,再进行实际的修复操作,最后要做好文物修复档案的整理记录。笔者认为其中最应该注意的几点如下:
第一,是对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要求。一个合格的文保工作者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文物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历史的见证,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和人类重要的文化财富。文物工作者在接触到文物时,要怀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仰,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心,谨慎再谨慎。另外,文物修复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技术,由于文物的受损情况千变万化,它要求修复人员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识,结合科学的保护措施,灵活运用。因此,文物保护工作者应具有历史学、考古学、美学、人类学、民俗、宗教等多方面的知识和修养,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方面充分了解和研究拟修复的文物,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等方面去认识艺术,这是修复的基础。
第二,分析和研究是做好馆藏文物修复保护的重要前提。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多样性、时代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特点,决定了实施保护技术必须万分审慎。如果修复失当,破坏了文物身上的各种历史信息,文化信息,艺术信息,那将是无法挽回的遗憾。为了避免经验主义,以既定的模式干预文物,更为了杜绝文物越保越坏,错误地选择不当的理念、方法和材料,对文物今后的长期保存留下后患,我们必须以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作为馆藏文物保护技术干预的前提和基础。要以可靠性、确定性、持久性的通用标准选择最佳保护方案,不是简单地只对文物表征进行观察,而应更深入了解文物各个方面,展开更深层次的探讨研究。
第三,要特别重视馆藏文物保护修复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资料的记录存档。
文物保护修复档案作为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中的第一手资料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但记载了文物上的各种信息,而且还记录了保护修复工作的全过程。用科学的方法建立文物保护修复档案是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需要,也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笔者认为一切工作中决定成败最关键的因素是“人”,当一件文物拿在手上,如果对它没有清楚的认识,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很有可能好心办坏事,毁灭文物上的历史信息。所以在修复保护过程中,文物工作者应严格遵守“不改变现状”的原则,不能凭主观想象改变原物风貌。对于每件待修复的文物,都应该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采用先进科技对文物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修复时尽量采用原有制作工艺和方法,不能轻易把不成熟的技术草率地应用在珍贵文物上。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论证后,制定出最佳的修复方案。然后依照方案来操作,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保护修复的目的,不给自己和历史留下遗憾。
参考文献:
[1]夏璐,分析和研究是馆藏文物修复保护的前提.中国博物馆 2007/4。
[2]郭宏,论“不改变原状原则”的本质意义——兼论文物保护科学的文理交叉性[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关键词:馆藏文物;文物修复;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一、什么是文物
所谓文物,是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科学文明和艺术文明。保存在地面上和地下的文物,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数量极其丰富。有宫殿、寺庙、石窟、遗址等。馆藏文物方面有金属器物、陶器、瓷器、漆器、木器、石器、玉器、纺织品、纸质文物等。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和智慧和结晶,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
二、馆藏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随着时间的流逝,各类文物都经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害,如金属文物锈蚀、陶器、瓷器破碎,石雕残崩,木器和竹器干裂、皱缩,出土的紡织品、纸张文物腐朽。所有这些历史文物都要进行抢救和修复才能长期地保存下去,这就是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所在。意大利人布兰迪在他的《文物修复理论》一书中说道:“所谓修复,是为了维持某件物品物质性上的无欠缺性、为保证其文化价值的保全、保护而实施、处理的行为。” 我国的馆藏文物修复保护工作,是文物博物馆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遗产保护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技术手段,为了博物馆能办出高水平的展览,我们应当创造必要的条件和环境发展文物修复技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三、怎样才能做好馆藏文物修复工作
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是一项极具意义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众所周知,首先要有正确的修复理念,其次是对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物本身的各种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然后制定切实可行的修复方案,再进行实际的修复操作,最后要做好文物修复档案的整理记录。笔者认为其中最应该注意的几点如下:
第一,是对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要求。一个合格的文保工作者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文物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历史的见证,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和人类重要的文化财富。文物工作者在接触到文物时,要怀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仰,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心,谨慎再谨慎。另外,文物修复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技术,由于文物的受损情况千变万化,它要求修复人员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识,结合科学的保护措施,灵活运用。因此,文物保护工作者应具有历史学、考古学、美学、人类学、民俗、宗教等多方面的知识和修养,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方面充分了解和研究拟修复的文物,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等方面去认识艺术,这是修复的基础。
第二,分析和研究是做好馆藏文物修复保护的重要前提。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多样性、时代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特点,决定了实施保护技术必须万分审慎。如果修复失当,破坏了文物身上的各种历史信息,文化信息,艺术信息,那将是无法挽回的遗憾。为了避免经验主义,以既定的模式干预文物,更为了杜绝文物越保越坏,错误地选择不当的理念、方法和材料,对文物今后的长期保存留下后患,我们必须以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作为馆藏文物保护技术干预的前提和基础。要以可靠性、确定性、持久性的通用标准选择最佳保护方案,不是简单地只对文物表征进行观察,而应更深入了解文物各个方面,展开更深层次的探讨研究。
第三,要特别重视馆藏文物保护修复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资料的记录存档。
文物保护修复档案作为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中的第一手资料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但记载了文物上的各种信息,而且还记录了保护修复工作的全过程。用科学的方法建立文物保护修复档案是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需要,也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笔者认为一切工作中决定成败最关键的因素是“人”,当一件文物拿在手上,如果对它没有清楚的认识,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很有可能好心办坏事,毁灭文物上的历史信息。所以在修复保护过程中,文物工作者应严格遵守“不改变现状”的原则,不能凭主观想象改变原物风貌。对于每件待修复的文物,都应该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采用先进科技对文物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修复时尽量采用原有制作工艺和方法,不能轻易把不成熟的技术草率地应用在珍贵文物上。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论证后,制定出最佳的修复方案。然后依照方案来操作,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保护修复的目的,不给自己和历史留下遗憾。
参考文献:
[1]夏璐,分析和研究是馆藏文物修复保护的前提.中国博物馆 2007/4。
[2]郭宏,论“不改变原状原则”的本质意义——兼论文物保护科学的文理交叉性[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