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了,全世界都愿意在这一天给自己孩子创造足够的快乐。
北京市今年的儿童节推出“大手笔”,计划在全市68家影院放映千场近百部经典儿童国产影片。儿童只需花1元钱,陪同大人花10元前即可观看。
1元钱的门票几近白看,即使家境再困难的儿童,也不会因缺1元钱而失去节日的快乐。从这方面讲,北京市政府此举的确值得称道。但是,百部1元电影能否吸引儿童走进影院,真正欢笑快乐得起来,才是检验物有所值的关键。
很想知道北京市这次给儿童节提供电影“大餐”的“菜单”是什么,只可惜动用各种“搜索”也找不着。凭着多年来对官方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行动计划等活动推荐的影片目录,《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之类当必然在列。六一期间,各大影院还将上映几部值得期待的新片,如由田亮、胡静、杨幂主演的《跑出一片天》;刘晓庆、林妙可主演的《37》;還有国产动画片《威武教官》、《潜艇总动员2》,但没听说这些新片可花1元钱一睹为快。
不能说有关部门精心推荐的国产电影如今的孩子不爱看,但比较经典的几部孩子们大都烂熟在心,恐怕也是不容回避的事实。一年中就一个儿童自己的节日,理应给他们的期待来一个惊喜,一个意外。当梦想已久的愿望随着充满童真的一声尖叫响起的时候,不仅是孩子的幸福,也是家长、老师,乃至全社会的幸福。
如今,我们能给孩子惊喜的东西是什么呢?
在物质充裕、生活富裕的今天,大多数家庭节日里给孩子买件贵重礼物,吃顿丰盛大餐,去趟公园游乐场,都不是什么难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高兴不已。但真正让孩子惊喜的,一定是能打动他们精神世界的东西。要做到这一点,如今我们的家长犯愁、学校犯愁、社会也在犯愁。
就说每人童年都离不开的儿歌,直到现在流行传唱、脍炙人口的依然是《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歌曲,还有让孩子只唱半截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书籍是儿童成长须臾不离的伙伴,小人书曾是许多人童年的至爱。我国目前年图书出版数量已经名列世界第一,少儿图书年出版品种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00多种发展到1万多种,年总印量达6亿册。但当你走进书店,昔日朴素简洁的小人书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装帧华丽的套装书。标的是少儿出版,题材中的战争、侦探、悬疑占了很大成分,故事大同小异,模仿编造,海量的书堆里能选择的还是安徒生;占去当代儿童大量时间的动画片、电视剧更是难值一提。在去年出了个《喜洋洋与灰太狼》以前,动画片几乎就是日本、美国的天下;电视连续剧在电视屏幕上热闹非凡,可少儿题材的屈指可数。一部《家有儿女》从2005年热播以后又连拍3部,剧中演员已经长大,可每年儿童节还有电视频道在播出,无可取代……
要说中华民族对儿童教育不够重视,肯定不对;要说市场经济重商主义让人们疏远了少儿文化的创造,也很难成立。否则既很难解释市场化程度比我们高得多的欧美国家在少儿文化创造上的海量精品,也无法说清一衣带水的日本韩国在儿童痴迷的动漫制作上的巨大成就。要检讨导致我们今天少儿文化荒漠化的现象,可以列出无数主客观原因,但最明了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在近乎全民性的急功近利中,过早地让自己抛弃童心,也让孩子舍弃了童心。
童心,是儿童必有,但不是儿童仅有。童心最显著的特征是凝聚起人类与社会、上代与下代、人生与人心之间向善、向上、向美的力量,是人之所以为成为人的人性基础。人性的大美,说到底就是回归纯真、回归童心。因而,儿童作品,既是给儿童看的,也是给期待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回归童心的所有人看的,即那些渴望在儿童作品中寻找生命安抚普天快乐、寻找诗情画意精神家园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缺乏童心的作者,创作不出与儿童心灵相通的作品;缺乏童心的社会,不会产生儿童艺术的繁荣。
鲁迅说:“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我们今天给儿童一个惊喜,将来他们才会给我们以惊喜。
责任编辑 华南
北京市今年的儿童节推出“大手笔”,计划在全市68家影院放映千场近百部经典儿童国产影片。儿童只需花1元钱,陪同大人花10元前即可观看。
1元钱的门票几近白看,即使家境再困难的儿童,也不会因缺1元钱而失去节日的快乐。从这方面讲,北京市政府此举的确值得称道。但是,百部1元电影能否吸引儿童走进影院,真正欢笑快乐得起来,才是检验物有所值的关键。
很想知道北京市这次给儿童节提供电影“大餐”的“菜单”是什么,只可惜动用各种“搜索”也找不着。凭着多年来对官方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行动计划等活动推荐的影片目录,《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之类当必然在列。六一期间,各大影院还将上映几部值得期待的新片,如由田亮、胡静、杨幂主演的《跑出一片天》;刘晓庆、林妙可主演的《37》;還有国产动画片《威武教官》、《潜艇总动员2》,但没听说这些新片可花1元钱一睹为快。
不能说有关部门精心推荐的国产电影如今的孩子不爱看,但比较经典的几部孩子们大都烂熟在心,恐怕也是不容回避的事实。一年中就一个儿童自己的节日,理应给他们的期待来一个惊喜,一个意外。当梦想已久的愿望随着充满童真的一声尖叫响起的时候,不仅是孩子的幸福,也是家长、老师,乃至全社会的幸福。
如今,我们能给孩子惊喜的东西是什么呢?
在物质充裕、生活富裕的今天,大多数家庭节日里给孩子买件贵重礼物,吃顿丰盛大餐,去趟公园游乐场,都不是什么难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高兴不已。但真正让孩子惊喜的,一定是能打动他们精神世界的东西。要做到这一点,如今我们的家长犯愁、学校犯愁、社会也在犯愁。
就说每人童年都离不开的儿歌,直到现在流行传唱、脍炙人口的依然是《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歌曲,还有让孩子只唱半截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书籍是儿童成长须臾不离的伙伴,小人书曾是许多人童年的至爱。我国目前年图书出版数量已经名列世界第一,少儿图书年出版品种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00多种发展到1万多种,年总印量达6亿册。但当你走进书店,昔日朴素简洁的小人书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装帧华丽的套装书。标的是少儿出版,题材中的战争、侦探、悬疑占了很大成分,故事大同小异,模仿编造,海量的书堆里能选择的还是安徒生;占去当代儿童大量时间的动画片、电视剧更是难值一提。在去年出了个《喜洋洋与灰太狼》以前,动画片几乎就是日本、美国的天下;电视连续剧在电视屏幕上热闹非凡,可少儿题材的屈指可数。一部《家有儿女》从2005年热播以后又连拍3部,剧中演员已经长大,可每年儿童节还有电视频道在播出,无可取代……
要说中华民族对儿童教育不够重视,肯定不对;要说市场经济重商主义让人们疏远了少儿文化的创造,也很难成立。否则既很难解释市场化程度比我们高得多的欧美国家在少儿文化创造上的海量精品,也无法说清一衣带水的日本韩国在儿童痴迷的动漫制作上的巨大成就。要检讨导致我们今天少儿文化荒漠化的现象,可以列出无数主客观原因,但最明了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在近乎全民性的急功近利中,过早地让自己抛弃童心,也让孩子舍弃了童心。
童心,是儿童必有,但不是儿童仅有。童心最显著的特征是凝聚起人类与社会、上代与下代、人生与人心之间向善、向上、向美的力量,是人之所以为成为人的人性基础。人性的大美,说到底就是回归纯真、回归童心。因而,儿童作品,既是给儿童看的,也是给期待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回归童心的所有人看的,即那些渴望在儿童作品中寻找生命安抚普天快乐、寻找诗情画意精神家园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缺乏童心的作者,创作不出与儿童心灵相通的作品;缺乏童心的社会,不会产生儿童艺术的繁荣。
鲁迅说:“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我们今天给儿童一个惊喜,将来他们才会给我们以惊喜。
责任编辑 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