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全体学生发展为本,让全体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我们感受到化学教学改革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新课改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但近两年在“五严”背景下,农村教师越来越感觉到课时“不够用”的现状。我区与城区的中考成绩差距也越来越大。如何解决这一现状?从去年,市局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老师们提供了导学案这一教学策略。“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我校积极响应号召,开展了“导学案”教学尝试。
下面我从“导学案”的设计理念,“导学案”优点、操作注意事项以及困惑等几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导学案的设计理念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用名为陶知行,意思是“先知而后行,还是先行而后知”,陶行知先生决定改名说明了其结果。他的这一思想是设计“导学案”的重要依据。传统教学的特征是“先教后学,先师后生”,这是注入式教学的典型特征。上课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都听懂了,然后学生再做练习,巩固消化教师讲解的内容。而“先学后教,先生后师”,虽只是前后顺序调换了一下,可这是教育思想的巨大变化,是传统教育观向现代教育观的转变,“先教后学,先师后生”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宰,是接受性教育,而“先学后教,先生后师”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是自主性学习。
二、“导学案”的优点、作用
1.导学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依据新课程理念,利用导学案教学可以有效的解决当前在“五严”背景下课时“不够用”的现状。教师在“自主学习”基础之上,依据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对课堂进行有效的处理。导学案正是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提出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载体。素质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导学案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初中学生的表现欲望特别强烈,“导学案”上依据课节内容设计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学生为了准备好这些问题的答案,就不得不精心进行课前预习,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长时间的自学会积累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打好基础,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3.导学案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它使教师由原来的“知识权威”和知识的“讲授者”,变成了课堂的“引导者”,学生的“倾听者”“帮助者”。由原来的教师督促学生学习,变成学生带着问题寻求老师的帮助。导学案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能忽略或撤销教师的主导作用,不然学生的学习将成为无目标、无序的、无方法的学习。新课改主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而“导学案”模式的优势之一就在于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做,“导学案”激起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4.导学案真正实现了“低负”“高效”
导学案能“减负”不“减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时代的要求,是新课改的要求,导学案不失为一种与这种要求相适应的好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学案导学的核心。由于学生学会学习,疑点、难点都在课堂解决,原来的课下作业在学案导学中基本完成,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发展三、在导学案使用中我们师生应如何操作。
经过两年多的导学案使用实践,我总结了一些操作过程中老师应注意的事项。
1.教师在拿到导学案以后,必须进行二次备课
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1)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导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导学案的最优化;(2)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导学案真正个性化、且具有可操作性。
2.突出一个“导”字
“导学案”实际是“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导学案”具有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在“导学案”中都有表述。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导学案”中的“导”字。教师要注意指导学法,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
3.要做到“四精四必”
“四精”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学生完成导学案后由课代表收齐上交,教师第一次批阅,了解学情并确定重点展示内容。待展示过后,学生要在课下整理落实,订正完成后收齐上交,教师进行第二次批阅。二次批改时,教师要针对学生对导学案补充完善情况加以了解和评价,教师尤其要针对学生在预习阶段出错的题目进行批阅,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二次批改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的做题方法技巧,及时补充解题方法和规律。对批改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类处理:粗心错误,用红笔标注,反馈订正后再批;知识类错误,批阅者可给出适当的提示,也可与其交流讨论,订正后再批阅。
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应如何做呢?首先要使每个学生清楚导学案各环节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如温故知新、我会自学等环节的作用);其次了解导学案书写要求,改写要求,修正和总结要求等;另外要学会科学管理和保存导学案,明确导学案在知识积累,尤其是复习课中的重要作用(前提是当堂有效使用和保存);最重要的是课前必须按要求去自主学习,这样才能保证课上充分的互动和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总之,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肯定与推进。教改后,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动手的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初步实现了在“五严”背景下的学生“减负”和课堂高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马集中学)
下面我从“导学案”的设计理念,“导学案”优点、操作注意事项以及困惑等几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导学案的设计理念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用名为陶知行,意思是“先知而后行,还是先行而后知”,陶行知先生决定改名说明了其结果。他的这一思想是设计“导学案”的重要依据。传统教学的特征是“先教后学,先师后生”,这是注入式教学的典型特征。上课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都听懂了,然后学生再做练习,巩固消化教师讲解的内容。而“先学后教,先生后师”,虽只是前后顺序调换了一下,可这是教育思想的巨大变化,是传统教育观向现代教育观的转变,“先教后学,先师后生”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宰,是接受性教育,而“先学后教,先生后师”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是自主性学习。
二、“导学案”的优点、作用
1.导学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依据新课程理念,利用导学案教学可以有效的解决当前在“五严”背景下课时“不够用”的现状。教师在“自主学习”基础之上,依据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对课堂进行有效的处理。导学案正是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提出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载体。素质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导学案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初中学生的表现欲望特别强烈,“导学案”上依据课节内容设计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学生为了准备好这些问题的答案,就不得不精心进行课前预习,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长时间的自学会积累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打好基础,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3.导学案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它使教师由原来的“知识权威”和知识的“讲授者”,变成了课堂的“引导者”,学生的“倾听者”“帮助者”。由原来的教师督促学生学习,变成学生带着问题寻求老师的帮助。导学案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能忽略或撤销教师的主导作用,不然学生的学习将成为无目标、无序的、无方法的学习。新课改主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而“导学案”模式的优势之一就在于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做,“导学案”激起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4.导学案真正实现了“低负”“高效”
导学案能“减负”不“减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时代的要求,是新课改的要求,导学案不失为一种与这种要求相适应的好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学案导学的核心。由于学生学会学习,疑点、难点都在课堂解决,原来的课下作业在学案导学中基本完成,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发展三、在导学案使用中我们师生应如何操作。
经过两年多的导学案使用实践,我总结了一些操作过程中老师应注意的事项。
1.教师在拿到导学案以后,必须进行二次备课
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1)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导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导学案的最优化;(2)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导学案真正个性化、且具有可操作性。
2.突出一个“导”字
“导学案”实际是“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导学案”具有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在“导学案”中都有表述。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导学案”中的“导”字。教师要注意指导学法,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
3.要做到“四精四必”
“四精”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学生完成导学案后由课代表收齐上交,教师第一次批阅,了解学情并确定重点展示内容。待展示过后,学生要在课下整理落实,订正完成后收齐上交,教师进行第二次批阅。二次批改时,教师要针对学生对导学案补充完善情况加以了解和评价,教师尤其要针对学生在预习阶段出错的题目进行批阅,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二次批改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的做题方法技巧,及时补充解题方法和规律。对批改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类处理:粗心错误,用红笔标注,反馈订正后再批;知识类错误,批阅者可给出适当的提示,也可与其交流讨论,订正后再批阅。
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应如何做呢?首先要使每个学生清楚导学案各环节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如温故知新、我会自学等环节的作用);其次了解导学案书写要求,改写要求,修正和总结要求等;另外要学会科学管理和保存导学案,明确导学案在知识积累,尤其是复习课中的重要作用(前提是当堂有效使用和保存);最重要的是课前必须按要求去自主学习,这样才能保证课上充分的互动和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总之,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肯定与推进。教改后,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动手的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初步实现了在“五严”背景下的学生“减负”和课堂高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马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