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对于学生学会理解、尊重同伴,平等地接纳他人、宽容他人,对于促进交往技能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克服自我中心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这些都是21世纪公民所应有的素质。因此,合作学习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在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常常发现,很多活动的组织流于形式,小组活动停留在肤浅的你说我讲的层面上,没有实现学习伙伴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沟通、互动。
本人对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作了长时间的探索,现对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显现的常见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与大家共同探讨。
1.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在设置的合作学习环节中,没有把合作任务、要求布置清楚,加上学生合作技能欠缺,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行其道,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争执、吵闹,教师难以全面顾及。其结果是课堂秩序混乱,教师难以驾驭,教学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合作讨论完全失去了意义。
1.2刚开始时,学生觉得讨论这种形式比较新鲜,于是每个人都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以表明自己的观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础好的同学慢慢地成了小组内的“权威”,基础差的同学受到了排挤,渐渐地也失去了发言的勇气,学生虽然团团坐,几个人在一起,但小组里往往成为优等生“一言堂”,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包办了其他小组成员。于是小组讨论让少数人“垄断”。这样合作造成的后果是:整个小组没有全员参与,容易挫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学困生成了陪衬,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两极分化严重,失去了合作的意义。
1.3学生虽然进行了合作交流,但由于教师没有正确理解合作的要旨,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或过于简单的毫无难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纯粹是浪费时间,也有一些确有合作必要的问题,但问题一出现,教师立即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而不引导学生先自己探究,深入思考。有的教师甚至为了追求课堂上学习气氛的热烈,以显示教学上的宽松、民主,任凭学生的自言自语或大喊大叫,学生没有真正深入探究、参与讨论,不利于勤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教学目标难以达成。
1.4一般情况下,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讨论时间成正比。难一点、有价值的问题多给点时间,反之则少给点时间,这样既保证讨论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但在课堂实践中往往不是做得很好,多数情况是讨论时间给得不够,刚一开锣,就草草收场,教师急于归纳总结。之所以这样做,还是因为教师观念陈旧,怕耽误教学时间,完成不了自己设计好的教学计划。这样一来,合作学习只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插花点缀,学生没有足够的合作交流时间,对问题的探究浅尝辄止,这样不单单会给学生留下遗憾,还会浇灭他们创造性学习的热情,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纵观以上几种现象,教师只注意了合作学习形式,却忽略了合作学习的实质——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那么,合作的价值究竟是什么?人们常说,两个人交换一个苹果,每个人得到的仍只有一个苹果,但如果两个人交换一种思想,每个人将得到两份思想。这无疑告诉我们,学习中互动合作是多么的实惠,实现了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师生间的教学相长,更是一个多赢的举措。那么,教师该如何寻求提高合作学习实效的策略呢?
2.提高合作实效的策略
教师要做好合作学习的有效指导。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并对操作程序给予说明。要向学生交代清楚活动的意图、要求、方法、步骤等,以免学生无所适从。同时要向学生提出时间要求。这个要求不一定是硬性的,主要是告诉学生速度的重要性。而且,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要适当,可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讨论的实际情况决定何时停止。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并观察各小组的行为,注意工作完成或合作过程中的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应检查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发现小组讨论混乱无序时,要耐心讲解,帮助学生尽快进入有效的讨论;讨论偏离主题时,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将学生引回到任务中来;讨论受阻时,要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和途径;如果学生讨论时找到本节课要求学生深入理解的问题,便可拿出来供全班同学思考、讨论,引导各小组关注该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找规律并解决问题,若学生已解决这一问题,也需就学生的发言进行适当总结。
合作学习结束后,要给学生充分展示成果的机会,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总结,做到善始善终。教师要尽量让更多的小组充分展示其成果,每位学生的发言都是代表小组的意见而不是个人的想法。其他组的成员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问。要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相互争论,以激发学生深入的思考问题。
要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劳动是受到教师尊重和认可的,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在小组总结发言时,教师要对各小组展示结果的科学性予以及时的评价,避免导致学生认识的模糊性。要将他们的发言规范、提升,使之条理化、逻辑化,从而使学生对问题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最后,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开展前所提出的评价标准,对小组合作的情况给予评价,从不同的角度肯定各小组的合作并予以奖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他们继续进步。
总之,合作、交往、共享、共处是21世纪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学会合作交流是新课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如何使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更上一个层次,只有认真分析影响课堂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因素,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和探讨,并进行再一次反思和总结,再付诸于实践,如此循环往复,持之以恒,才能不断提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本人对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作了长时间的探索,现对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显现的常见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与大家共同探讨。
1.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在设置的合作学习环节中,没有把合作任务、要求布置清楚,加上学生合作技能欠缺,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行其道,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争执、吵闹,教师难以全面顾及。其结果是课堂秩序混乱,教师难以驾驭,教学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合作讨论完全失去了意义。
1.2刚开始时,学生觉得讨论这种形式比较新鲜,于是每个人都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以表明自己的观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础好的同学慢慢地成了小组内的“权威”,基础差的同学受到了排挤,渐渐地也失去了发言的勇气,学生虽然团团坐,几个人在一起,但小组里往往成为优等生“一言堂”,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包办了其他小组成员。于是小组讨论让少数人“垄断”。这样合作造成的后果是:整个小组没有全员参与,容易挫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学困生成了陪衬,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两极分化严重,失去了合作的意义。
1.3学生虽然进行了合作交流,但由于教师没有正确理解合作的要旨,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或过于简单的毫无难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纯粹是浪费时间,也有一些确有合作必要的问题,但问题一出现,教师立即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而不引导学生先自己探究,深入思考。有的教师甚至为了追求课堂上学习气氛的热烈,以显示教学上的宽松、民主,任凭学生的自言自语或大喊大叫,学生没有真正深入探究、参与讨论,不利于勤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教学目标难以达成。
1.4一般情况下,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讨论时间成正比。难一点、有价值的问题多给点时间,反之则少给点时间,这样既保证讨论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但在课堂实践中往往不是做得很好,多数情况是讨论时间给得不够,刚一开锣,就草草收场,教师急于归纳总结。之所以这样做,还是因为教师观念陈旧,怕耽误教学时间,完成不了自己设计好的教学计划。这样一来,合作学习只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插花点缀,学生没有足够的合作交流时间,对问题的探究浅尝辄止,这样不单单会给学生留下遗憾,还会浇灭他们创造性学习的热情,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纵观以上几种现象,教师只注意了合作学习形式,却忽略了合作学习的实质——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那么,合作的价值究竟是什么?人们常说,两个人交换一个苹果,每个人得到的仍只有一个苹果,但如果两个人交换一种思想,每个人将得到两份思想。这无疑告诉我们,学习中互动合作是多么的实惠,实现了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师生间的教学相长,更是一个多赢的举措。那么,教师该如何寻求提高合作学习实效的策略呢?
2.提高合作实效的策略
教师要做好合作学习的有效指导。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并对操作程序给予说明。要向学生交代清楚活动的意图、要求、方法、步骤等,以免学生无所适从。同时要向学生提出时间要求。这个要求不一定是硬性的,主要是告诉学生速度的重要性。而且,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要适当,可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讨论的实际情况决定何时停止。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并观察各小组的行为,注意工作完成或合作过程中的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应检查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发现小组讨论混乱无序时,要耐心讲解,帮助学生尽快进入有效的讨论;讨论偏离主题时,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将学生引回到任务中来;讨论受阻时,要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和途径;如果学生讨论时找到本节课要求学生深入理解的问题,便可拿出来供全班同学思考、讨论,引导各小组关注该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找规律并解决问题,若学生已解决这一问题,也需就学生的发言进行适当总结。
合作学习结束后,要给学生充分展示成果的机会,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总结,做到善始善终。教师要尽量让更多的小组充分展示其成果,每位学生的发言都是代表小组的意见而不是个人的想法。其他组的成员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问。要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相互争论,以激发学生深入的思考问题。
要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劳动是受到教师尊重和认可的,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在小组总结发言时,教师要对各小组展示结果的科学性予以及时的评价,避免导致学生认识的模糊性。要将他们的发言规范、提升,使之条理化、逻辑化,从而使学生对问题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最后,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开展前所提出的评价标准,对小组合作的情况给予评价,从不同的角度肯定各小组的合作并予以奖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他们继续进步。
总之,合作、交往、共享、共处是21世纪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学会合作交流是新课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如何使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更上一个层次,只有认真分析影响课堂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因素,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和探讨,并进行再一次反思和总结,再付诸于实践,如此循环往复,持之以恒,才能不断提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