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带一路”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提出的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的重要倡议,范围从国内延伸到亚非欧各国,对推动经济发展一体化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平台。本文基于“一带一路”的发展背景,着重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一带一路”的发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推动和创新。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对策;研究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陈旧落后
目前,企业管理者都清楚地认识到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是“一带一路”的发展进一步突出了人才的重要性,但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树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仍用简单、机械的制度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而且,许多企业管理者只重视员工技能的培养,忽略了综合素质的提高。但随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许多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必须进行调整和完善。
(二)缺乏科学长效的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从自身战略目标出发,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状况进行分析,以确保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获得各种必需的人力资源,从而实现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的合理配置。目前,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管理还处于较低水平,企业在制定自身发展战略时,并没有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无论人力资源的整合还是人力资源的开发等,均存在着许多问题。往往在管理发生问题后才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如在岗位空缺时才考虑招聘;在员工素质水平不符合需要时才考虑培训。由于缺乏系统、有效的发展规划,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人才闲置、浪费、流失现象严重,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在“一带一路”发展背景下,企业必须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加大人才建设的投资,吸收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新时期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企业人才选用不合理,培训不足
人才选拔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环节,关系到整个企业发展的人员质量。但目前许多企业缺乏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选拔方式仍然以领导任命为主。面试环节缺乏科学设计,主要依靠招聘人员的经验及主观印象来选拔人才,对潜在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挖掘不足。在家族式企业中还普遍存在用人唯亲、用人唯近的情况,裙带关系普遍,造成人才浪费和流失。此外,大多数企业缺乏合理的培训规划,培训内容以应急需求为主,所谓对员工的培训仅仅局限于师傅带徒弟,并没有进行系统化的安排。同时许多企业管理者认为现在的人才市场供过于求,用人完全可以直接到市场上招聘。这一系列问题不仅不利于员工自身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前“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接受过专业培训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强烈,企业必须完善人才选拔与培训机制,更好地适应“一带一路”倡议来促进自身的发展。
(四)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与激励制度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设计一套行之有效能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科学考评机制,不但能成倍挖掘出员工潜在的价值,而且还会极大地避免浪费和损耗,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但目前我国许多企业考评机制不科学、不严谨,考核方法多为定性的,主要侧重对员工态度的考核,在考核实施过程中较多依据领导的主观判断,而考核内容也多局限于员工对工作任务的完成程度和出勤情况,员工处于被动地位,绩效考核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由于企业内部缺乏一个公平有效的考核机制,很难对每位员工做出合理对待,容易引起员工的不满,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大多数企业的激励机制比较单一,过于看重物质激励,忽视了精神激励的重要性,有时候领导的认可、职位晋升、工作内容的丰富化、员工职业生涯的长远规划等往往对于员工来说是很大的激励。
(五)企业文化建设尚不成熟
“一带一路”建设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要适应新的發展形势,企业文化建设至关重要。许多企业对自身文化建设意识淡薄,力度不够,比如注重形式而忽略内涵、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基础员工的意识难以体现、缺乏创新等,尤其是不能很好地应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导致企业文化建设难成体系。
(六)国际化人才资源严重缺乏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国际化人才对加强企业与沿线国家、地区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因此,企业要大力加强对国际化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尤其应该对国际交流人才进行多元化培养,以便更好地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目前,大多数企业对国际型人才的培养存在明显的短板。大多数企业仍然从满足企业自身的需求出发对员工进行培训,而没有从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的角度进行考虑,只着重培养员工的具体操作技能,对于员工潜能的挖掘和知识的更新并没有兼顾。因此,很多企业利用现有资源很难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同时,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培养人才发展模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相关企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模。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对策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亟需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引进优秀的国际人才,为企业加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从而更好地适应“一带一路”的发展。
(一)实行人力资源联合战略
人力资源联合是企业为弥补自身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不足,与其他企业以契约为纽带,在人力资源及相关项目资源上所建立的合作关系。在合作的过程中,每家企业都提供各自的优秀人才和技术,按照优势分工,相互配合,从而高效地完成工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与我国企业互补性强,相互间产业合作的空间十分广阔,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凭借自身特有优势,走产业集群化道路,与相关企业采取人力资源联合战略,在合作中谋求共同发展。 (二)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1.重塑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理念。从事务型转向战略型。在“一带一路”发展背景下,必须把人力资源看作战略性发展资源,通过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高素质人才培养等一系列战略措施,实现人力资源的不断增值。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引进优秀人才,加强人才的开发与培养,为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强大的动力。(2)从权力型转向服务型。“一带一路”倡议是站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立场上开展工作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应该由权力中心向服务中心转变,建立“以人为本”的工作导向,充分挖掘员工潜能,注重员工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培养,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积极性。(3)从经验型转向系统化、专业化。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不能靠以前单凭经验的做法,必须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方式进行管理,有效挖掘核心资源,达到自身价值的增值,从而更好地迎合“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2.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首先应该以企业长远发展目标为着眼点,对经营环境进行调查,进而与“一带一路”大背景相融合,明确规划的目标及方向,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人力资源的需求与供给情况,预测未来的发展形势,从而优化人才选拔和任用等工作,避免人才的流失。其次需要从员工个人发展角度出发,在尊重员工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从而促进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长远发展。
3.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观念。 重视人才选拔与招牌。企业必须正确认识到招聘工作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内部资源和管理,开发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招聘制度,并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将招聘人员的要求具体化,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招聘和选拔人才。
招聘“一带一路”所覆盖地区的本土人才。在“一带一路”发展背景下,企业必须拓宽人才选拔的渠道,不仅要挖掘企业内部现有人才,也要不断招聘“一带一路”倡议所覆盖地区的本土人才,充实企业的人才队伍。在选拔和任用过程中,要重视对特殊人才的任用,尤其是对于一些重要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要不惜重金聘用,以此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加入。此外,在招聘外籍员工方面,必须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劳动法律,避免文化冲突,平等对待,特别是在晋升制度和薪酬制度方面,从而为引进国际化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转变培训角度。培训角度的不同造就人才素质的不同。企业以往培训的主要目的是让员工适应本公司情况,了解公司业务,开拓员工视野。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要开始面向国际,了解国际市场,这种角度的改变也将带来员工素质的提升。培训的方式也从原来的单一化、简单化向复合化、国际化迈进,相信多样的、有效的培训会给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有利的保障。
培训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适应“一带一路”发展,企业培训必须以实地考察为基础。“一带一路”倡议所覆盖的国家和地区众多,其习俗和生活习惯都存在较大区别,通过搜集整理出的信息资料并不完全客观,只有实地考察才可以获得最有利的信息。而且商业信息瞬息万变,只有让员工不断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才能为企业培养出适应性强的优秀人才。
4.創新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制定科学的考评机制。一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要制定与岗位职责的具体要求相统一的考核内容与评价标准,增强评价的准确性和导向性,从而为有效考评员工提供科学化、规范化的依据。二是健全考核的方式方法。首先,要注重日常考核,将其与年终考核相结合,通过月报、季报、半年小结和年终总结来做好监督检查。同时实行专项指标完成目标责任制,为年终考核的全面评价分析提供依据;其次,将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把定量分析作为重要手段运用到考核的各个环节,对于不可量化的指标,则结合相关内容综合进行定性分析,增加考核的全面性;最后,要改进考评的方法与手段。要将上级评价、职能部门评价、单位内部测评、部门同级互评、民意调查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进行考评,增强考评的可信度。三是完善考核的运用机制。要将考核结果与员工工作全程对接,全面结合,建立和完善结果运用、奖优罚劣的配套机制,增强考核的权威性。
建立灵活的激励制度。薪酬制度是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重要手段,要通过对员工工作业绩的考核来确定薪酬与奖金分配,而不是依靠裙带关系或工作时间的长短。而且,通过优化人岗匹配,让员工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扩大员工持股平台,期权激励等都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此外,要不断强化精神激励,对员工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进而有效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信任。
5.实行跨文化管理。跨文化管理是企业应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所在。第一,树立跨文化理念。在“一带一路”发展背景下,企业必须对文化差异的存在保持正确的态度,要以包容的态度主动从多方面来提高企业文化的认识高度,不断吸取新的知识与文化,开拓思维,向更加重视企业的长久发展壮大转变。第二,挖掘跨文化的优势,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尽管文化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管理工作,但另外,正是因为文化差异性带来价值观、行为方式上的多样性特征,使企业能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企业要主动营造多元化的氛围,吸收更多创新理念的融入,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第三,培育企业特色文化。企业要紧跟“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的大流,将自己的管理理念与不同国家企业的管理理念相结合,形成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6.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必须有强有力的人才体系来支撑。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必须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加快培养一批素质优良的国际化人才,促进国际化人才的合理分布及有效配置,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一方面,企业应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的引进力度,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撑。另一方面,要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不断加强与相关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引入到人才培养系统当中,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课程,定向为企业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倡议所需要的国际化人才,不断提高学生的国际化水平。此外,企业可以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外包,委托专门机构进行专业化的培训,这种管理既能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又能获得专业化的服务。按照企业的需要分期分批培训所需的国际化人才,在课程设置、培训管理等方面完全按照企业需求进行制定,从而为企业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增添新的力量。 7.加强科技创新。在2017年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主席明确表示,愿同各国加强创新合作,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计划,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4项行动。企业必须秉承“互学互鉴”的“一带一路”精神,不断学习先进的科技管理方法与相关理论,重视提高科研人员的专业水平,大力培养“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所需的科技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借助自身区位优势以及科技领域优势与各国、地区开展科技交流合作,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实现多方共赢,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三、结语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简单地说就是人本管理注重人力资源投资的开发与人力资本投资 国有企业人才的开发,发展和完善,根本途径在于企业教育培训。 优化企业教育培训,意味着企业要以更高的资本投入,更高的效率和质量。建立灵活的竞争机制国有企业要改变就业“铁饭碗”、分配“大锅饭”,在根本上排斥竞争和个人才能的发挥、个人利益的实现,真正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自主权,使企业引进需要的人,淘汰富余的人,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灵活竞争机制,搞活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让优秀人才有用武之地,让他们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得到发展,從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要充分实施制定纠偏措施, 另一方面给各级管理层反馈预算执行的动态信息,指导经营决策。
“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也为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较多机遇与挑战。企业在实际发展中必须正视当前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按照“一带一路”倡议要求,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准确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增强人才开发培养意识,重视企业内部文化建设,进而推动企业综合实力的提高,为企业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文书.“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人力资源国际化[J].广东社会科学,2018(6).
[2]吴雪.“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瓶颈与对策[N].金融时报,2017-06-02.
[3]张立.“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人才互通:模式、实施路径及存在的问题[J].技术经济,2017,36(12).
[4]张建宁,高敏芳.国有企业集团加强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探讨[J].湖南社会科学,2014(1).
[5]尹效国.战略导向的企业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策略[J].企业战略,2018(9).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对策;研究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陈旧落后
目前,企业管理者都清楚地认识到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是“一带一路”的发展进一步突出了人才的重要性,但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树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仍用简单、机械的制度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而且,许多企业管理者只重视员工技能的培养,忽略了综合素质的提高。但随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许多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必须进行调整和完善。
(二)缺乏科学长效的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从自身战略目标出发,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状况进行分析,以确保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获得各种必需的人力资源,从而实现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的合理配置。目前,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管理还处于较低水平,企业在制定自身发展战略时,并没有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无论人力资源的整合还是人力资源的开发等,均存在着许多问题。往往在管理发生问题后才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如在岗位空缺时才考虑招聘;在员工素质水平不符合需要时才考虑培训。由于缺乏系统、有效的发展规划,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人才闲置、浪费、流失现象严重,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在“一带一路”发展背景下,企业必须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加大人才建设的投资,吸收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新时期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企业人才选用不合理,培训不足
人才选拔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环节,关系到整个企业发展的人员质量。但目前许多企业缺乏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选拔方式仍然以领导任命为主。面试环节缺乏科学设计,主要依靠招聘人员的经验及主观印象来选拔人才,对潜在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挖掘不足。在家族式企业中还普遍存在用人唯亲、用人唯近的情况,裙带关系普遍,造成人才浪费和流失。此外,大多数企业缺乏合理的培训规划,培训内容以应急需求为主,所谓对员工的培训仅仅局限于师傅带徒弟,并没有进行系统化的安排。同时许多企业管理者认为现在的人才市场供过于求,用人完全可以直接到市场上招聘。这一系列问题不仅不利于员工自身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前“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接受过专业培训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强烈,企业必须完善人才选拔与培训机制,更好地适应“一带一路”倡议来促进自身的发展。
(四)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与激励制度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设计一套行之有效能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科学考评机制,不但能成倍挖掘出员工潜在的价值,而且还会极大地避免浪费和损耗,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但目前我国许多企业考评机制不科学、不严谨,考核方法多为定性的,主要侧重对员工态度的考核,在考核实施过程中较多依据领导的主观判断,而考核内容也多局限于员工对工作任务的完成程度和出勤情况,员工处于被动地位,绩效考核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由于企业内部缺乏一个公平有效的考核机制,很难对每位员工做出合理对待,容易引起员工的不满,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大多数企业的激励机制比较单一,过于看重物质激励,忽视了精神激励的重要性,有时候领导的认可、职位晋升、工作内容的丰富化、员工职业生涯的长远规划等往往对于员工来说是很大的激励。
(五)企业文化建设尚不成熟
“一带一路”建设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要适应新的發展形势,企业文化建设至关重要。许多企业对自身文化建设意识淡薄,力度不够,比如注重形式而忽略内涵、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基础员工的意识难以体现、缺乏创新等,尤其是不能很好地应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导致企业文化建设难成体系。
(六)国际化人才资源严重缺乏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国际化人才对加强企业与沿线国家、地区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因此,企业要大力加强对国际化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尤其应该对国际交流人才进行多元化培养,以便更好地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目前,大多数企业对国际型人才的培养存在明显的短板。大多数企业仍然从满足企业自身的需求出发对员工进行培训,而没有从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的角度进行考虑,只着重培养员工的具体操作技能,对于员工潜能的挖掘和知识的更新并没有兼顾。因此,很多企业利用现有资源很难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同时,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培养人才发展模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相关企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模。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对策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亟需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引进优秀的国际人才,为企业加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从而更好地适应“一带一路”的发展。
(一)实行人力资源联合战略
人力资源联合是企业为弥补自身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不足,与其他企业以契约为纽带,在人力资源及相关项目资源上所建立的合作关系。在合作的过程中,每家企业都提供各自的优秀人才和技术,按照优势分工,相互配合,从而高效地完成工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与我国企业互补性强,相互间产业合作的空间十分广阔,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凭借自身特有优势,走产业集群化道路,与相关企业采取人力资源联合战略,在合作中谋求共同发展。 (二)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1.重塑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理念。从事务型转向战略型。在“一带一路”发展背景下,必须把人力资源看作战略性发展资源,通过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高素质人才培养等一系列战略措施,实现人力资源的不断增值。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引进优秀人才,加强人才的开发与培养,为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强大的动力。(2)从权力型转向服务型。“一带一路”倡议是站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立场上开展工作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应该由权力中心向服务中心转变,建立“以人为本”的工作导向,充分挖掘员工潜能,注重员工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培养,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积极性。(3)从经验型转向系统化、专业化。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不能靠以前单凭经验的做法,必须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方式进行管理,有效挖掘核心资源,达到自身价值的增值,从而更好地迎合“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2.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首先应该以企业长远发展目标为着眼点,对经营环境进行调查,进而与“一带一路”大背景相融合,明确规划的目标及方向,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人力资源的需求与供给情况,预测未来的发展形势,从而优化人才选拔和任用等工作,避免人才的流失。其次需要从员工个人发展角度出发,在尊重员工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从而促进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长远发展。
3.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观念。 重视人才选拔与招牌。企业必须正确认识到招聘工作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内部资源和管理,开发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招聘制度,并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将招聘人员的要求具体化,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招聘和选拔人才。
招聘“一带一路”所覆盖地区的本土人才。在“一带一路”发展背景下,企业必须拓宽人才选拔的渠道,不仅要挖掘企业内部现有人才,也要不断招聘“一带一路”倡议所覆盖地区的本土人才,充实企业的人才队伍。在选拔和任用过程中,要重视对特殊人才的任用,尤其是对于一些重要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要不惜重金聘用,以此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加入。此外,在招聘外籍员工方面,必须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劳动法律,避免文化冲突,平等对待,特别是在晋升制度和薪酬制度方面,从而为引进国际化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转变培训角度。培训角度的不同造就人才素质的不同。企业以往培训的主要目的是让员工适应本公司情况,了解公司业务,开拓员工视野。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要开始面向国际,了解国际市场,这种角度的改变也将带来员工素质的提升。培训的方式也从原来的单一化、简单化向复合化、国际化迈进,相信多样的、有效的培训会给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有利的保障。
培训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适应“一带一路”发展,企业培训必须以实地考察为基础。“一带一路”倡议所覆盖的国家和地区众多,其习俗和生活习惯都存在较大区别,通过搜集整理出的信息资料并不完全客观,只有实地考察才可以获得最有利的信息。而且商业信息瞬息万变,只有让员工不断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才能为企业培养出适应性强的优秀人才。
4.創新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制定科学的考评机制。一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要制定与岗位职责的具体要求相统一的考核内容与评价标准,增强评价的准确性和导向性,从而为有效考评员工提供科学化、规范化的依据。二是健全考核的方式方法。首先,要注重日常考核,将其与年终考核相结合,通过月报、季报、半年小结和年终总结来做好监督检查。同时实行专项指标完成目标责任制,为年终考核的全面评价分析提供依据;其次,将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把定量分析作为重要手段运用到考核的各个环节,对于不可量化的指标,则结合相关内容综合进行定性分析,增加考核的全面性;最后,要改进考评的方法与手段。要将上级评价、职能部门评价、单位内部测评、部门同级互评、民意调查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进行考评,增强考评的可信度。三是完善考核的运用机制。要将考核结果与员工工作全程对接,全面结合,建立和完善结果运用、奖优罚劣的配套机制,增强考核的权威性。
建立灵活的激励制度。薪酬制度是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重要手段,要通过对员工工作业绩的考核来确定薪酬与奖金分配,而不是依靠裙带关系或工作时间的长短。而且,通过优化人岗匹配,让员工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扩大员工持股平台,期权激励等都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此外,要不断强化精神激励,对员工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进而有效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信任。
5.实行跨文化管理。跨文化管理是企业应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所在。第一,树立跨文化理念。在“一带一路”发展背景下,企业必须对文化差异的存在保持正确的态度,要以包容的态度主动从多方面来提高企业文化的认识高度,不断吸取新的知识与文化,开拓思维,向更加重视企业的长久发展壮大转变。第二,挖掘跨文化的优势,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尽管文化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管理工作,但另外,正是因为文化差异性带来价值观、行为方式上的多样性特征,使企业能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企业要主动营造多元化的氛围,吸收更多创新理念的融入,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第三,培育企业特色文化。企业要紧跟“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的大流,将自己的管理理念与不同国家企业的管理理念相结合,形成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6.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必须有强有力的人才体系来支撑。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必须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加快培养一批素质优良的国际化人才,促进国际化人才的合理分布及有效配置,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一方面,企业应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的引进力度,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撑。另一方面,要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不断加强与相关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引入到人才培养系统当中,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课程,定向为企业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倡议所需要的国际化人才,不断提高学生的国际化水平。此外,企业可以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外包,委托专门机构进行专业化的培训,这种管理既能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又能获得专业化的服务。按照企业的需要分期分批培训所需的国际化人才,在课程设置、培训管理等方面完全按照企业需求进行制定,从而为企业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增添新的力量。 7.加强科技创新。在2017年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主席明确表示,愿同各国加强创新合作,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计划,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4项行动。企业必须秉承“互学互鉴”的“一带一路”精神,不断学习先进的科技管理方法与相关理论,重视提高科研人员的专业水平,大力培养“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所需的科技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借助自身区位优势以及科技领域优势与各国、地区开展科技交流合作,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实现多方共赢,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三、结语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简单地说就是人本管理注重人力资源投资的开发与人力资本投资 国有企业人才的开发,发展和完善,根本途径在于企业教育培训。 优化企业教育培训,意味着企业要以更高的资本投入,更高的效率和质量。建立灵活的竞争机制国有企业要改变就业“铁饭碗”、分配“大锅饭”,在根本上排斥竞争和个人才能的发挥、个人利益的实现,真正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自主权,使企业引进需要的人,淘汰富余的人,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灵活竞争机制,搞活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让优秀人才有用武之地,让他们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得到发展,從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要充分实施制定纠偏措施, 另一方面给各级管理层反馈预算执行的动态信息,指导经营决策。
“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也为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较多机遇与挑战。企业在实际发展中必须正视当前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按照“一带一路”倡议要求,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准确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增强人才开发培养意识,重视企业内部文化建设,进而推动企业综合实力的提高,为企业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文书.“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人力资源国际化[J].广东社会科学,2018(6).
[2]吴雪.“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瓶颈与对策[N].金融时报,2017-06-02.
[3]张立.“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人才互通:模式、实施路径及存在的问题[J].技术经济,2017,36(12).
[4]张建宁,高敏芳.国有企业集团加强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探讨[J].湖南社会科学,2014(1).
[5]尹效国.战略导向的企业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策略[J].企业战略,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