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实验课堂的应用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li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标准》中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转变,而探究式学习中的探究发端于问题,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课改的成败。
  关键词 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实验教学 问题导学
  “问题导学”是落实课程目标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有多种解决方法的生命科学问题,在教师的引导、疏导、辅导下,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运用“问题导学”,“问题”是基础,“导”是关键,“学”是核心。就问题而言,问题应该是有思考价值的,学生能够提出多种解决的方法,学生对问题提出的检验假设在现有条件下通过集体的努力能够得到解决。
  1“疑”——问题与预设
  过去的实验课上,常常会有学生不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去做;在实验中又相互观望、犹豫不决,或者按教师给的实验步骤“照单抓方”,实验做完了,连实验原理都没搞清楚。同时,一个实验小组的学生,往往有的人忙个不停,而有的人就是看别人做实验,没有参与实验过程。
  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实验教学中,导学案设置的问题,除了结合实验基本知识、原理和操作外,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在实验课前就有明确的实验学习预设。同时,可根据实验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每个实验小组一般由4位学生组成,确定一位小组长,明确组内成员分工,如谁去取实验材料,取什么样的实验材料,谁做实验记录,或者分别完成几组实验等等,这样可避免学生相互推诿,作壁上观,又可避免群龙无首,一哄而上,充分利用了有限的课堂时间。
  实验教学的导学案除了具有一般导学案的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层次性等特点外,特别注意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加问题的趣味性和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先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再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如做“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实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先在家制作一碟腌黄瓜或萝卜,观察黄瓜腌制前后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腌制后的黄瓜比腌制前的软?碟中的汤汁是从哪里来的?这种来自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情境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热情。
  实验课若仅按照课本实验中的材料、步骤、要求进行实验教学,难免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验导学案中,教师在要求每个实验小组除完成课本实验内容外,还需要完成变式内容。变式内容是根据课本实验内容或变换某个条件或增设与之相关的内容或根据条件设计完成相关实验,用于训练学生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如在做“比较过氧化氢酶和铁离子的催化效率”时,除了设置如为何要用新鲜的猪肝?猪肝为何要研磨?你将根据什么现象来判断催化效率的高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思考:能否用马铃薯或其他材料代替新鲜的猪肝?请带着你的材料来实验。而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设置变式实验:1~4实验小组探究“温度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5~8小组探究“pH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9~12小组探究“营养条件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通过导学案,对实验课进行较为详细的预设,学生实验课前就基本了解实验课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清楚了实验课要完成的任务和实验的基本流程,实验时就可以相互合作,有序高效的完成实验学习任务。
  2“导”——生成与点拨
  在遵守实验规则的前提下,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发现学生实验中的创造性思维,捕捉学生实验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使实验课是“动态的”,教师的“导”十分重要。
  教师可先集体提醒学生注意实验過程中的关键点,特别是可能影响到整个实验成败,必要时可进行演示。比如“显微镜操作”中的高倍镜的使用方法;“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血球计数板的使用;这些步骤用语言表达很难让学生理解,而动作示范与言语指导相结合更能够让学生清楚明了,可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但教师应尽可能少示范,更不可示范整个实验过程,以免限制学生思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在补充少量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各实验小组对预习中形成的实验方案进行讨论,合理改进。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体会实验的目的、原理、材料、用品,思考实验方法、步骤、结果、误差等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比较课本实验和自己设计的实验的优缺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实验设想,无论“错”还是“对”,“合理”或是“不合理”。经过教与学的互动,使“错”的观点、“不合理”的实验设想得到纠正,从而生成正确的认知,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方法,以达到完成实验教学的目的。实验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要害怕犯错误,可以是实验材料、实验操作的“改进”,也可以是课本实验的变式内容。学生的“错误”其实正是课堂上生成的活教材,引导学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法,比简单地模仿课本,得到一个预期的正确结果,收获要大得多。
  3“议”——讨论与交流
  实验结束后的讨论交流十分重要。然而,许多时候实验结束时,下课铃也快响了,学生只能匆匆收拾好仪器和实验台离去。
  在实验导学案中,如增加“实验反思与质疑”环节,作为学生实验课后的作业。通过对学生“实验反思与质疑”的批阅,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如“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中色素带颜色太浅的原因,“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染色过浅的原因等,在下一节课开始时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做适当的引导,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各小组结合本组实验情况进行讨论汇报,也可以是全班讨论。通过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心得,加深对实验及相关知识的理解。
  4“评”——评价与鼓励
  建立多元评价,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内相互评价、小组间比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实验中的设计、操作、观察、创新、质疑等进行多角度、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确定努力目标,能激发学生发挥特长、勇于创新。对学生在实验中一些变式处理、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即使是错误的想法或是失败的实验结果,也应该就其中可贵的创新精神予以鼓励。
  高中生物实验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有利于把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入课堂,能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促进课堂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全面落实高中生物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姜彰文.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效益之探索[J].中学生物学,2009,4:34-35
  [2]黄仰奕.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三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初探[J].生物学教学,2005,6:29-30
  [3]彭月生.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学生物学,2005,1:33-34
  [4]陈建新.中学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初探[J].生物学杂志,2008,4:77-79
  [5]蒋桂兰.“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中学生物学》,2004年第6期
  [6]陈善杰.“新课标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索”.《中学生物学》,2004年第6期
  [7]《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写作往往能综合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因此在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学中有利于习作指导的活性元素,为学生构筑开放的习作环境,鼓励、引导学生敢想、敢说、敢写,在不断学习与锻炼中,使他们认识到写作是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的需要,使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最终达到愿写、乐写、爱写。  一、在习作教学中挖掘所有活性元素  1.激活语言文字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命脉与根基,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是一个个汉字组
期刊
摘 要 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组织再创造,创设有针对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创设情境 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如何创设情境做了初步
期刊
摘 要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课堂。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紧紧地围绕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性、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有效性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几条提高数学课堂
期刊
摘 要 拼音教学是一个基础,拼音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虽然其内容枯燥乏味,但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能积极合理地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弥补内容的缺陷,同样能让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成为欢乐的海洋。  关键词 低年级 汉语拼音 拼音教学  拼音是学习汉字的基础,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让一些七岁左右的学生来死记这些抽象的符号、呆板的规则,可以想象那是
期刊
摘 要 在数学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主动参与,进行探究和思考,师生互动,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效果显著。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教学媒体 多媒体技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拓展思维,充分发展学生个性,还有利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要想充分发挥CAI的作用,笔者认为应遵循科学性原则、
期刊
摘 要 本文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从:①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②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③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条件;④课堂中优化教学过程是高效课堂的关键;⑤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⑥形成良好的习惯,为高效的课堂保驾护航这六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校课堂。  关键词 数学 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
期刊
摘 要 我国志愿者服务相关事业发展迅速但总体水平仍较低下,志愿精神匮乏是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作为公民人文素质核心内容的志愿精神,长时期未能走进高等教育的视野。加强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应成为大学教育的应然义务。培养大学生的志愿精神,引领社会奉献精神的觉醒,培养大学生的同情心、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当前高等学校的一项紧迫任务。  关键词 志愿精神 大学教育 紧迫任务  目前,我国改革开放事业
期刊
摘 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应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激趣引题,自学探究;自主思考,独立探究;主动钻研,合作探究;明理强化,实践探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自学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自主探究 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就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
期刊
摘 要 《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在教育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在这一环节中实施分层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效的。  关键词 分层教学 小学语文 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策略,着眼于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把个体差异看作是资源来开发,使教学指向于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使学生在原有基础
期刊
摘 要 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证。从当前高等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本文分析了应用型高校教育实践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由此提出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基本特点,以实验、实习、实训相结合,通用学校能力与专业能力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构架。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实践教学 模式  实践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