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教室·宝贝养生经】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的日子,所谓“夏练三伏”即在昼长夜短的盛夏时节锻炼身体,提高机体的耐热能力,改善呼吸、循环、消化等各系统的功能。
对于还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来说,盛夏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容易发生中暑,或因过热、出汗多而贪凉,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感冒等。相较之下,我们更倡导“夏养三伏”。
今年三伏有点长。
计算伏天的传统方法是从农历夏至开始的,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第一天。
通常每伏10天,有些年份的中伏是20天。比如今年7月17日是“初伏”第一天;10天后的7月27日进入“中伏”,为期20天;8月16日“末伏”开始,8月25日“出伏”。这意味着2016年的三伏总共是40天。
使全家人安然度盛夏,大家准备好了吗?
夏季养生诀:防暑&养阳
一年四季,阳气最盛的季节是夏季,此时人体新陈代谢旺盛,“阳气外发,伏阴在内”,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开泄,通过汗液的排出来调节体温。
既然阳气那么盛,还需要养阳吗?当然需要!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明代汪绮石在《理虚元鉴》中也说,“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典籍中清楚地表明了:在炎热的夏季,防暑祛湿的同时,须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贪凉而伤害了阳气。
生活Tips:
1. 妈妈每天要记得提醒孩子:主动喝白开水,它是及时补充体内水分的最佳饮料,不要等到口渴极了才“牛饮”。
2. 为弥补钾、钠、钙、镁、铁、锌、硫、磷等元素随汗水的流失,可以给爱出汗的宝贝喝点淡盐水。
3. 空调无处不在的夏日,我们特别需要在防暑和护阳之间求得一个平衡,至少可以在家里有意识地控制空调的温度不过低,一般室内26℃~28℃为宜。
4. 早晚凉快的时候开窗通风。盛夏昼长夜短,清晨空气清新,可以早点起床,和爸爸或者爷爷去户外散步,做些体育活动,比如羽毛球、滑板车、轮滑等。
5. 妈妈要告诉孩子,再热也不能贪凉,不对着空调风扇吹,不宜用冷水冲脚。
6. 保证睡眠,中午时段午餐后可以小睡一会儿,即使只有10分钟也能帮助我们养心安神。
7. 每天要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澡,可以用艾叶、丝瓜叶等草药熬水来洗澡,对保护皮肤、预防夏季皮肤病有帮助。
饮食推荐:清热养脾,多酸甘
盛夏时节,宝贝食养是关键。传统中医认为,夏季饮食宜清淡、少油腻,以素为主(也不排斥荤食),而且要以温食为主。爱吃冰冻饮料、冰激凌的孩子可要记住“食暖”哦!
至于“食暖”的方法,喝粥、喝汤都不错!早、晚餐时喝粥,既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
夏季食材丰富之极,爸爸妈妈最好选当季当地的食物,特别是对清热健脾有益的品种,比如绿豆、黄瓜、苦瓜、百合等。暑湿对脾不利,可适当多吃一些味甘、酸的食物,比如山药、薏米、西红柿、桃子、西瓜、草莓等。
DIY:三鲜饮
制作:
取新鲜的竹叶、荷叶和薄荷各30克,加水煎煮约10分钟,过滤取汁,温凉后加蜂蜜代茶饮用。
功效:
清热解毒,生津止渴。
最家常:绿豆百合粳米粥
制作:
1.各取一把绿豆(约30克)、百合(约50克),两把粳米(约100克),洗净,浸泡2小时。
2.将食材倒入电饭锅,加足量的水,按下煮粥键,1小时后软糯的绿豆百合粥就做好啦!
功效:
清热解毒,润燥消暑。
如果孩子疰夏,胃口不好,仍然应以健脾为调理原则,实在觉得需要补一补的话,可选益气养阴生津的清补之品,如太子参、枸杞子、北沙参、麦冬等,绝对不能用红参、附子、熟地等滋腻温热的补品,以免“火上浇油”!
治疗建议:三伏贴
“三伏贴”是祖国医学的瑰宝,传统的自然疗法。盛夏,人体腠理疏松,气血畅通,药性易于深达脏腑,乘其势而治疗往往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三伏贴”有奇效
对哮喘、咽炎引起的咳嗽以及过敏性鼻炎有很好的疗效。
临床发现,不少咳喘患者除了进行规范的内科治疗,在三伏天到中医医院贴“三伏贴”之后,冬季哮喘发作的次数减少,症状减轻,病情较轻的患者甚至不再发作。
很多免疫力水平低、冬天容易感冒的孩子(俗称“易感儿”)贴了“三伏贴”以后,冬天感冒的次数少了,症状轻了,病程短了,稍稍服点药就容易控制。
特别提醒妈妈们:
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病证,“三伏贴”的配方会有所区别。药物用量、比例,药材的炮制要求都颇有讲究,贴的穴位也因人因病而异,切不可照网上的现成方子随性“自己来”。
伏天往往是中医医院人多的时候,贴的时间一般从头伏开始,至末伏止,有的需要连贴3年。孩子若有需要的话,最好提前预约。
保健良方:家庭艾灸
夏季很适合艾灸,因为此时大自然阳气最盛,艾草性温,属纯阳之物,以陈艾绒灸相关经穴,能温经通络,直达病处,祛寒除湿,其补益人体阳气的作用比其他季节要强。
像风湿、哮喘、免疫力低下、过敏性疾病等一些慢性病,非常适合夏天艾灸。并且因为季节的缘故,人体对温度比较敏感,不易被烫伤。
目前,艾灸的材料、器具可以很方便地从各种渠道买到,我们在家就可施灸保健。
艾灸身柱治百病
民间有这样的说法,灸身柱穴可以通治儿科百病。《养生一言草》上也有记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材料:
5年陈蓟艾艾条
取穴:
身柱穴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坐着的时候向前低头,从颈后最高的大椎(第七颈椎)往下行在第三胸椎下方凹陷处就是身柱穴。可以让孩子反坐在椅子上,双手扶着椅背,下巴或额头枕在手背上,保持放松。
悬灸法:
将艾条点燃后,放在距穴位处的皮肤2~3厘米处悬灸。小年龄的孩子描述温度不确切,妈妈可以将另一手放在他的背上感受温度,并控制距离(开始时不烫可近一些,过后烫了可离开远一点),尽量避免皮肤烫伤的发生。
如果觉得有必要可以沿脊柱灸大椎至身柱一线施灸,一般每次每穴10分钟,皮肤灸至微红即可,三伏天隔天1次,要坚持哦。
功效:
对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泄泻、感冒、支气管炎、百日咳、抽风、发育不良、脾胃虚所致的面黄肌瘦,都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穴位图根据参考图请人另画)
古人云:“夏三月,欲安其神者。”心静心宽,身自然凉。
爸爸妈妈有假期的话,带上孩子去旅行吧,目的地可以是北方的避暑胜地,也可以南方的碧海沙滩,惬意到忘记三伏的烦扰,一转眼一个月又过去了。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的日子,所谓“夏练三伏”即在昼长夜短的盛夏时节锻炼身体,提高机体的耐热能力,改善呼吸、循环、消化等各系统的功能。
对于还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来说,盛夏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容易发生中暑,或因过热、出汗多而贪凉,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感冒等。相较之下,我们更倡导“夏养三伏”。
今年三伏有点长。
计算伏天的传统方法是从农历夏至开始的,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第一天。
通常每伏10天,有些年份的中伏是20天。比如今年7月17日是“初伏”第一天;10天后的7月27日进入“中伏”,为期20天;8月16日“末伏”开始,8月25日“出伏”。这意味着2016年的三伏总共是40天。
使全家人安然度盛夏,大家准备好了吗?
夏季养生诀:防暑&养阳
一年四季,阳气最盛的季节是夏季,此时人体新陈代谢旺盛,“阳气外发,伏阴在内”,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开泄,通过汗液的排出来调节体温。
既然阳气那么盛,还需要养阳吗?当然需要!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明代汪绮石在《理虚元鉴》中也说,“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典籍中清楚地表明了:在炎热的夏季,防暑祛湿的同时,须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贪凉而伤害了阳气。
生活Tips:
1. 妈妈每天要记得提醒孩子:主动喝白开水,它是及时补充体内水分的最佳饮料,不要等到口渴极了才“牛饮”。
2. 为弥补钾、钠、钙、镁、铁、锌、硫、磷等元素随汗水的流失,可以给爱出汗的宝贝喝点淡盐水。
3. 空调无处不在的夏日,我们特别需要在防暑和护阳之间求得一个平衡,至少可以在家里有意识地控制空调的温度不过低,一般室内26℃~28℃为宜。
4. 早晚凉快的时候开窗通风。盛夏昼长夜短,清晨空气清新,可以早点起床,和爸爸或者爷爷去户外散步,做些体育活动,比如羽毛球、滑板车、轮滑等。
5. 妈妈要告诉孩子,再热也不能贪凉,不对着空调风扇吹,不宜用冷水冲脚。
6. 保证睡眠,中午时段午餐后可以小睡一会儿,即使只有10分钟也能帮助我们养心安神。
7. 每天要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澡,可以用艾叶、丝瓜叶等草药熬水来洗澡,对保护皮肤、预防夏季皮肤病有帮助。
饮食推荐:清热养脾,多酸甘
盛夏时节,宝贝食养是关键。传统中医认为,夏季饮食宜清淡、少油腻,以素为主(也不排斥荤食),而且要以温食为主。爱吃冰冻饮料、冰激凌的孩子可要记住“食暖”哦!
至于“食暖”的方法,喝粥、喝汤都不错!早、晚餐时喝粥,既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
夏季食材丰富之极,爸爸妈妈最好选当季当地的食物,特别是对清热健脾有益的品种,比如绿豆、黄瓜、苦瓜、百合等。暑湿对脾不利,可适当多吃一些味甘、酸的食物,比如山药、薏米、西红柿、桃子、西瓜、草莓等。
DIY:三鲜饮
制作:
取新鲜的竹叶、荷叶和薄荷各30克,加水煎煮约10分钟,过滤取汁,温凉后加蜂蜜代茶饮用。
功效:
清热解毒,生津止渴。
最家常:绿豆百合粳米粥
制作:
1.各取一把绿豆(约30克)、百合(约50克),两把粳米(约100克),洗净,浸泡2小时。
2.将食材倒入电饭锅,加足量的水,按下煮粥键,1小时后软糯的绿豆百合粥就做好啦!
功效:
清热解毒,润燥消暑。
如果孩子疰夏,胃口不好,仍然应以健脾为调理原则,实在觉得需要补一补的话,可选益气养阴生津的清补之品,如太子参、枸杞子、北沙参、麦冬等,绝对不能用红参、附子、熟地等滋腻温热的补品,以免“火上浇油”!
治疗建议:三伏贴
“三伏贴”是祖国医学的瑰宝,传统的自然疗法。盛夏,人体腠理疏松,气血畅通,药性易于深达脏腑,乘其势而治疗往往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三伏贴”有奇效
对哮喘、咽炎引起的咳嗽以及过敏性鼻炎有很好的疗效。
临床发现,不少咳喘患者除了进行规范的内科治疗,在三伏天到中医医院贴“三伏贴”之后,冬季哮喘发作的次数减少,症状减轻,病情较轻的患者甚至不再发作。
很多免疫力水平低、冬天容易感冒的孩子(俗称“易感儿”)贴了“三伏贴”以后,冬天感冒的次数少了,症状轻了,病程短了,稍稍服点药就容易控制。
特别提醒妈妈们:
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病证,“三伏贴”的配方会有所区别。药物用量、比例,药材的炮制要求都颇有讲究,贴的穴位也因人因病而异,切不可照网上的现成方子随性“自己来”。
伏天往往是中医医院人多的时候,贴的时间一般从头伏开始,至末伏止,有的需要连贴3年。孩子若有需要的话,最好提前预约。
保健良方:家庭艾灸
夏季很适合艾灸,因为此时大自然阳气最盛,艾草性温,属纯阳之物,以陈艾绒灸相关经穴,能温经通络,直达病处,祛寒除湿,其补益人体阳气的作用比其他季节要强。
像风湿、哮喘、免疫力低下、过敏性疾病等一些慢性病,非常适合夏天艾灸。并且因为季节的缘故,人体对温度比较敏感,不易被烫伤。
目前,艾灸的材料、器具可以很方便地从各种渠道买到,我们在家就可施灸保健。
艾灸身柱治百病
民间有这样的说法,灸身柱穴可以通治儿科百病。《养生一言草》上也有记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材料:
5年陈蓟艾艾条
取穴:
身柱穴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坐着的时候向前低头,从颈后最高的大椎(第七颈椎)往下行在第三胸椎下方凹陷处就是身柱穴。可以让孩子反坐在椅子上,双手扶着椅背,下巴或额头枕在手背上,保持放松。
悬灸法:
将艾条点燃后,放在距穴位处的皮肤2~3厘米处悬灸。小年龄的孩子描述温度不确切,妈妈可以将另一手放在他的背上感受温度,并控制距离(开始时不烫可近一些,过后烫了可离开远一点),尽量避免皮肤烫伤的发生。
如果觉得有必要可以沿脊柱灸大椎至身柱一线施灸,一般每次每穴10分钟,皮肤灸至微红即可,三伏天隔天1次,要坚持哦。
功效:
对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泄泻、感冒、支气管炎、百日咳、抽风、发育不良、脾胃虚所致的面黄肌瘦,都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穴位图根据参考图请人另画)
古人云:“夏三月,欲安其神者。”心静心宽,身自然凉。
爸爸妈妈有假期的话,带上孩子去旅行吧,目的地可以是北方的避暑胜地,也可以南方的碧海沙滩,惬意到忘记三伏的烦扰,一转眼一个月又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