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讨论假日经济,是眼下一大“热门”,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总是那些风景名胜、千年宝刹里游人接踵摩肩,一日创收数百万元;各大城市的机场、车站、宾馆纷纷爆满。然而,也许很少有人想到:农业和农村,其实也是假日经济的“大战场”,如果开发得好,同样能从“假日蛋糕”里分得一大块。
据报道,2000年“五·一”期间,余姚农民就稍稍尝到了一些田头“假日经济”的甜头:
一是他们精心组织了“江浙沪万人摘杨梅”活动。在半个月的杨梅成熟期内,迎来了省内外游客2.1万多人,其中两个双休日每天都有4000名游客登杨梅山。这批游客总共“消化”新鲜杨梅30多万公斤,拉动了2000年当地杨梅市场价格。
二是余姚有10多个村的农民用“土里土气”的农家菜吸引游客。让那些城里来的“假日游客”坐在依山傍水的农家晒场上,在炊烟袅袅、鸡鸣狗叫的环境里,啃香喷喷的烤芋艿、喝黄澄澄的南瓜汤,享受一番别有风味的农家丰收乐。尽管他们每桌只收一二百元,但成本不高,“进账”也很可观。
三是余姚城郊有个农民开发“假日农业生产基地”,他把自,己的承包地用竹篱芭切成一个个小块,每小块20平方米,以每块每年150元的价格向城里人出租,让他们种瓜种菜、自由发挥,居然一下子租出200多块。每逢双休日,他的田头总是最热闹。那些城里人放着凉丝丝的空调问不“双休”,偏要携着妻儿到这里来“汗滴禾下土”,给了种田人一个赚钱的机会。
由此可见,开发田头“假日经济”,对于“消化”农副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倡导文明、健康的休闲方式,都大有好处。同时,对于“分流”假日里涌向名山大川和各大城市的庞大游客群,减轻这些地方“吃住行”方面的压力,也是十分有利的。当然,开发田头“假日经济”,办法远远不止上述余姚农民所创造的那几种。在美国,就有一位农民开办娱乐农场发了大财。
说来你可能不会相信,美国亚利桑皇后溪农民史耐普,一个周末可赚到1.5万美元。他靠的不是那600亩农田上种的棉花、马铃薯和水稻的丰收,而是仰仗他自己那片极富有诗情画意的农场里的干草堆迷宫、三轮车和小牲畜园。
纽约市郊区农民荷格森的事,也许更让你惊叹不已。荷格森的农场有一块3亩大、状如飞碟的玉米地迷宫,吸引了众多好奇者“到此一游”,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已有3万多游人造访了他的玉米地迷宫。
他山之石,给人颇多启迪。如果我们能在农村这一广阔天地中,在玉米、高粱、水稻、蔬菜、果树、牧场、渔塘中,别出心裁地搞出我们的“观光农业”,就一定能做好田头“假日经济”这篇大文章。发展观光农业是提高都市郊县农业经营品种和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常见的都市观光农业形式有:
农业公园 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融为一体,供游人观赏。日本有个葡萄公园,将葡萄景观的观赏、葡萄的采摘及葡萄制品加工活动,与有关葡萄品评、写作、绘画、摄影、歌舞、竞赛及庆典活动结合起来,吸引了很多新人,宾客长年不断。农业公园多为大型的综合性公园,园内设有生活服务区、休闲娱乐区、各种主题景观区及有关展览区等,也有迷你型的农业主题公园,如花卉、珍禽、水果公园等。
教育公园 这是兼顾农业生产与农业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式。农园所种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均具有一定教育内涵,如生态农业、特种养殖、温室栽培、喷灌系统、家具展示等。教育农园是适应农业科普和中小学课程需要开设的,孩子们通过教育农园的现场学习,可学到一些黑板上难以描绘清楚的东西,效果要深刻得多。发达国家几乎都有教育农园,法国巴黎郊区有座教育农园,占地7万多平方米,开放了牛圈、挤奶室、奶制品加工车间等场地,向游人展示奶制品生产全过程,供观赏和现场教学。
采摘农场 在作物成熟季节,吸引都市居民前来挑选采摘,购物尝鲜,感受丰收喜悦。对农场主来说,虽需添置必要的休闲设施,但节省了作物的采摘、整理、运销费用,产品价格仍然具有竞争力;对消费者而言,这种自采自买方式不仅满足了休闲娱乐目的,体验了农场乐趣,而且产品也买得放心、如意。
垂钓农庄 垂钓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户外活动,所费体力不多,又使人有一定的成就感。农庄不仅为钓翁们提供握杆垂钓的场所,而且为他们提供了聚会的机会,深受都市中老年朋友的欢迎。垂钓农村可巧立名目,与各企事业单位和社团合作举办各种钓鱼竞赛。
民俗旅游 利用乡村特有的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作为观光休闲活动的内容,如乡村民居、乡土社戏、人文古迹、民间祭祀、庙会赶集、婚嫁庆典等。既可让游客观赏。又可让游客参与其间,使之亲身体验人们传统的生产、生活情景,感受农家生活变迁和农业文明演变。人们在增长见识的同时,又可得到最大程度的身心放松。
市民农庄 这是由农民提供土地,让都市居民参与农作的园地。一般是将位于近郊的农地特别是尚待开发的荒坡、荒地,规划分成若干面积的小区或小块,分别出租给城市居民,供其种植花草、蔬菜、水果或经营家庭农艺。一般而言,市民租凭农庄以休闲和体验农事为主,有的是为了充实晚年生活,有的则主要出于教育孩子目的,并不要求经营牟利。多数租用者也只能利用节假日到农庄劳动,平时则主要由土地提供者代管,农庄所产的农产品则主要供自己享用或馈赠亲友。 民宿农庄 有一些风景秀美的地方,农民将自己多余或废弃的农舍加以改造,甚至有意营造一些仿古茅舍、吊脚竹楼或板壁木屋,供都市供闲者住宿、度假。农庄向游客提供当地富有特色的美食和小吃,让其在领略湖光山色的同时,享受富有田园情趣的乡村生活。节假日里,携家人和亲朋好友到农庄一游,看看青翠欲滴的绿叶青草、五彩纷呈的奇花异卉、红橙黄紫的各式瓜果、炊烟袅袅的各式民居、鸡欢狗叫的庭前院后,自然轻松愉快。
据报道,2000年“五·一”期间,余姚农民就稍稍尝到了一些田头“假日经济”的甜头:
一是他们精心组织了“江浙沪万人摘杨梅”活动。在半个月的杨梅成熟期内,迎来了省内外游客2.1万多人,其中两个双休日每天都有4000名游客登杨梅山。这批游客总共“消化”新鲜杨梅30多万公斤,拉动了2000年当地杨梅市场价格。
二是余姚有10多个村的农民用“土里土气”的农家菜吸引游客。让那些城里来的“假日游客”坐在依山傍水的农家晒场上,在炊烟袅袅、鸡鸣狗叫的环境里,啃香喷喷的烤芋艿、喝黄澄澄的南瓜汤,享受一番别有风味的农家丰收乐。尽管他们每桌只收一二百元,但成本不高,“进账”也很可观。
三是余姚城郊有个农民开发“假日农业生产基地”,他把自,己的承包地用竹篱芭切成一个个小块,每小块20平方米,以每块每年150元的价格向城里人出租,让他们种瓜种菜、自由发挥,居然一下子租出200多块。每逢双休日,他的田头总是最热闹。那些城里人放着凉丝丝的空调问不“双休”,偏要携着妻儿到这里来“汗滴禾下土”,给了种田人一个赚钱的机会。
由此可见,开发田头“假日经济”,对于“消化”农副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倡导文明、健康的休闲方式,都大有好处。同时,对于“分流”假日里涌向名山大川和各大城市的庞大游客群,减轻这些地方“吃住行”方面的压力,也是十分有利的。当然,开发田头“假日经济”,办法远远不止上述余姚农民所创造的那几种。在美国,就有一位农民开办娱乐农场发了大财。
说来你可能不会相信,美国亚利桑皇后溪农民史耐普,一个周末可赚到1.5万美元。他靠的不是那600亩农田上种的棉花、马铃薯和水稻的丰收,而是仰仗他自己那片极富有诗情画意的农场里的干草堆迷宫、三轮车和小牲畜园。
纽约市郊区农民荷格森的事,也许更让你惊叹不已。荷格森的农场有一块3亩大、状如飞碟的玉米地迷宫,吸引了众多好奇者“到此一游”,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已有3万多游人造访了他的玉米地迷宫。
他山之石,给人颇多启迪。如果我们能在农村这一广阔天地中,在玉米、高粱、水稻、蔬菜、果树、牧场、渔塘中,别出心裁地搞出我们的“观光农业”,就一定能做好田头“假日经济”这篇大文章。发展观光农业是提高都市郊县农业经营品种和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常见的都市观光农业形式有:
农业公园 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融为一体,供游人观赏。日本有个葡萄公园,将葡萄景观的观赏、葡萄的采摘及葡萄制品加工活动,与有关葡萄品评、写作、绘画、摄影、歌舞、竞赛及庆典活动结合起来,吸引了很多新人,宾客长年不断。农业公园多为大型的综合性公园,园内设有生活服务区、休闲娱乐区、各种主题景观区及有关展览区等,也有迷你型的农业主题公园,如花卉、珍禽、水果公园等。
教育公园 这是兼顾农业生产与农业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式。农园所种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均具有一定教育内涵,如生态农业、特种养殖、温室栽培、喷灌系统、家具展示等。教育农园是适应农业科普和中小学课程需要开设的,孩子们通过教育农园的现场学习,可学到一些黑板上难以描绘清楚的东西,效果要深刻得多。发达国家几乎都有教育农园,法国巴黎郊区有座教育农园,占地7万多平方米,开放了牛圈、挤奶室、奶制品加工车间等场地,向游人展示奶制品生产全过程,供观赏和现场教学。
采摘农场 在作物成熟季节,吸引都市居民前来挑选采摘,购物尝鲜,感受丰收喜悦。对农场主来说,虽需添置必要的休闲设施,但节省了作物的采摘、整理、运销费用,产品价格仍然具有竞争力;对消费者而言,这种自采自买方式不仅满足了休闲娱乐目的,体验了农场乐趣,而且产品也买得放心、如意。
垂钓农庄 垂钓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户外活动,所费体力不多,又使人有一定的成就感。农庄不仅为钓翁们提供握杆垂钓的场所,而且为他们提供了聚会的机会,深受都市中老年朋友的欢迎。垂钓农村可巧立名目,与各企事业单位和社团合作举办各种钓鱼竞赛。
民俗旅游 利用乡村特有的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作为观光休闲活动的内容,如乡村民居、乡土社戏、人文古迹、民间祭祀、庙会赶集、婚嫁庆典等。既可让游客观赏。又可让游客参与其间,使之亲身体验人们传统的生产、生活情景,感受农家生活变迁和农业文明演变。人们在增长见识的同时,又可得到最大程度的身心放松。
市民农庄 这是由农民提供土地,让都市居民参与农作的园地。一般是将位于近郊的农地特别是尚待开发的荒坡、荒地,规划分成若干面积的小区或小块,分别出租给城市居民,供其种植花草、蔬菜、水果或经营家庭农艺。一般而言,市民租凭农庄以休闲和体验农事为主,有的是为了充实晚年生活,有的则主要出于教育孩子目的,并不要求经营牟利。多数租用者也只能利用节假日到农庄劳动,平时则主要由土地提供者代管,农庄所产的农产品则主要供自己享用或馈赠亲友。 民宿农庄 有一些风景秀美的地方,农民将自己多余或废弃的农舍加以改造,甚至有意营造一些仿古茅舍、吊脚竹楼或板壁木屋,供都市供闲者住宿、度假。农庄向游客提供当地富有特色的美食和小吃,让其在领略湖光山色的同时,享受富有田园情趣的乡村生活。节假日里,携家人和亲朋好友到农庄一游,看看青翠欲滴的绿叶青草、五彩纷呈的奇花异卉、红橙黄紫的各式瓜果、炊烟袅袅的各式民居、鸡欢狗叫的庭前院后,自然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