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带着种种疑问,10月16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赶往河南登封少林寺。汽车驶入登封,一座座“少林武校”的牌子在车窗外掠过,印有释永信宣传画的餐厅、商店比比皆是。已是下午5点了,景区外的停车场还显示“车位满”,且全是几十座的旅游大客车。
前来接记者的少林寺俗家弟子,没有带记者走景区的正道,而是从一条小路入寺。“少林寺僧人走了1500年的路,现在成了景区商业步行街,我们走不了了,只能从这条消防通道进寺院。”
这句随意的话,像一颗石子投在记者心里——在踏进少林寺的第一时间,感受到的并不是外界传言中那个浮躁不安的少林寺,相反,是个并不强势,透着些无奈的少林寺。环顾四周,游人如织,拍照留念的,上香祈福的,观赏少林功夫的,形形色色。寺中的和尚,倒都是一副安然的模样,静静走过,刚下课的武僧,三三两两比划着功夫。
“少林寺始建于公元495年,是北魏孝文帝为供奉天竺僧人,下令在嵩山建造的。不久禅宗始祖菩提达摩入寺,少林寺成为禅宗祖庭。隋末天下大乱,少林寺支持唐王李渊,从此受到唐朝皇帝的重视。后来虽历经多次战乱,但传承不衰。现在少林寺占地60亩,东西两院是僧人居住区和寮房(和尚的单房)。中院是个七进院落,位于中轴线上,也是游客游览区,师父的方丈室在第五进。”俗家弟子一边介绍,一边把记者领进方丈室。里面有一间书房、一间卧室,还有会客厅,都是“一丈见方”。会客厅里,一张木质方桌上供奉着佛像,布置得朴素大方。一照面,释永信笑道:“你们还敢写我呀?还敢拿我登封面?”声音爽朗、神情平和,仿佛满天传言在这里没留下任何痕迹。
“您敢说我们就敢登,就是想让大家知道实情。”为了采访更深入,记者提出跟随释永信一天的生活,并在寺院周围寻访一周。几天里,和释永信的对话共分4次进行,他的态度从回避,到简单应对,再到敞开心扉,最终道出一个少林寺方丈的真实心声。
对绯闻,“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不知是否迫于舆论压力,近一个月释永信很少出门。他的俗家弟子告诉记者,师父在寺里的生活和现代人正好相反,是“朝五晚九”。
为了赶上释永信的节拍,记者也和他一样,凌晨4点就起床。凌晨5点,嵩山还一片漆黑,释永信已经和近300位僧众来到大雄宝殿诵经。6点,他们前往东侧的斋堂。食物非常简单,一勺粥,一勺煮青菜,一个馒头,可以多要,但必须吃光。他们吃饭很迅速,期间不能说话。
一到8点,景区开门,少林寺的气氛就全变了,完全是个旅游景区和闹市,和尚们退居东西两院,释永信也搬到侧院一个小院落里修行和处理事情。有宾客来访,他再专门挑个僻静的地方,如图书馆,坐下来静心谈话。下午6点山门关闭,他才回到中院的方丈室办公,晚上9点准时休息。夜间,少林寺才重新属于僧人,成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寺院,庄严、幽静、深远,能听到落叶的声音。不时传出的诵经声,在参天古槐和漫天繁星下悠悠回荡。
释永信就在这“朝五晚九”的生活中,见缝插针地抽时间,寻一处安静的角落,回答记者的提问。
环球人物杂志:这次“情妇”、“私生子”传得很厉害,您是什么态度?
释永信:我一直不接受媒体采访,就是不想回应。其实这也算不上什么事,我们心里踏实。至少佛教界和熟悉我们的各级主管部门,对少林寺都很了解和认同。要是按网上那种说法,我们早就出问题了,走不到今天。
环球人物杂志:北大女生李靖倩、社会名人杨澜,和您什么关系?
释永信:网上说的那些人,除了杨澜我见过,其他都不认识。这些事情不值得说,一来一往的,没意思,不说了。
环球人物杂志:不想澄清吗?
释永信:没有必要澄清,遇到这样的事,就让它过去。佛教教义中说,“是非以不辩为解脱”,我们只往前看。有些事情靠时间和空间来解决,时间和空间不够的话,你现在努力解释也是很累的。
环球人物杂志:您这样会被人认为是在回避什么。
释永信:我的态度就像昔日寒山(文殊菩萨化身)问拾得(普贤菩萨化身):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环球人物杂志:难道一点都不生气?
释永信:(这些传言),我没有把它当做一种坏事,反而当做好事。通过它,会对自我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么多声音在关注,也是对我们的爱护。只有朋友和亲近的人,才会对你提出批评,如果不是关心我们少林文化,不是朋友,就不会批评。
环球人物杂志: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悬赏举证?
释永信:事情是10月2日发生的,7日引起社会注意,13日才发声明。我的初衷就是不理睬。但很多社会名人和明星被卷进网上的传言,他们都希望少林寺能有个态度。我的弟子和信徒们也不理解,经常会和我说起这些事,觉得难过。
环球人物杂志:您怎么看待出家人的七情六欲?
释永信:和尚不准有婚姻恋爱关系,否则就犯根本大戒,要离开僧团,没有一点含糊,这是我们的戒律。新中国成立后在佛教界有过一次大讨论,有青年和尚提出可以学日本和尚娶妻生子。一位将近120岁的虚云老和尚气得拍桌子,说僧衣不能脱,必须保持僧衣素食独身,否则佛教就没有意义了。争议通过李济深,请示到周总理、毛主席那里。周总理说,外国在攻击中国没有宗教人权,我们保留这么一个传统宗教,这样在国际上也有交代。所以从上世纪50年代延续至今都是如此。
人的七情六欲与生俱来,没有这种欲望,就没有必要修行受戒。我们佛教界反而要的是有七情六欲的人,这样才具有挑战性。要你依靠自己的定力和修行,来克服这些事情,那样更磨炼你的信仰和毅力。
谈财产,“账目比一般机关还严”
几天中,记者见到的释永信,除了早晨诵经时会穿方丈的袈裟,平时的穿着和少林其他和尚并无两样。他口袋中揣着一款普通品牌的手机,也并非传言中的苹果手机。不过,白天办公的侧院里,倒是停放着传说中那辆豪华大众越野车。
环球人物杂志:我看到了您门口的豪车,不过没有看到您穿豪华袈裟和用苹果手机。
释永信:(笑)汽车、袈裟和苹果手机是有。车是政府奖励给我的,我平时穿的袈裟和全国其他和尚没什么两样。几年前,别人确实送了我一件云锦袈裟。当时少林功夫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认识了南京云锦研究所所长,他们有这种传统技能,就制作了一顶袈裟送给我。他们向媒体披露花了多少钱、用了多少工、价值多少。我一次也没穿过,就当信徒送的一件礼品,等少林寺博物馆建成,可以放进去留给少林寺的子孙。至于手机,等现在这部用坏了,我才会换。
环球人物杂志:少林寺现在的门票是100元,据说一年的游客数量至少150万人,是笔不少的收入。
释永信:你也看到了,我们僧人现在入寺都不便,不能走景区的道。门票的管理归当地政府,其中30%,大概一年4000万元,给少林寺。我们基本比较被动,到底卖了多少票,多少人是免票的,都是他们说了算,给我们多少是多少。从2005年到现在,还拖欠了4000多万元,郑州市委书记多次作了批示,但登封政府不给,我们也没办法,只能慢慢继续要。我们不是普通百姓,也不能上访(笑)。
环球人物杂志:拿到的钱,都用在哪里了?
释永信:分给我们的门票收入,70%用于寺院建设,20%用于僧人的生活,10%用来做慈善。少林寺现有的建筑,80%到90%都是改革开放后复建的。除了上世纪80年代,中央政府和省政府累计支持过我们590万元用于文物修复,其他上亿元的修复资金都是我们自筹的。
前来接记者的少林寺俗家弟子,没有带记者走景区的正道,而是从一条小路入寺。“少林寺僧人走了1500年的路,现在成了景区商业步行街,我们走不了了,只能从这条消防通道进寺院。”
这句随意的话,像一颗石子投在记者心里——在踏进少林寺的第一时间,感受到的并不是外界传言中那个浮躁不安的少林寺,相反,是个并不强势,透着些无奈的少林寺。环顾四周,游人如织,拍照留念的,上香祈福的,观赏少林功夫的,形形色色。寺中的和尚,倒都是一副安然的模样,静静走过,刚下课的武僧,三三两两比划着功夫。
“少林寺始建于公元495年,是北魏孝文帝为供奉天竺僧人,下令在嵩山建造的。不久禅宗始祖菩提达摩入寺,少林寺成为禅宗祖庭。隋末天下大乱,少林寺支持唐王李渊,从此受到唐朝皇帝的重视。后来虽历经多次战乱,但传承不衰。现在少林寺占地60亩,东西两院是僧人居住区和寮房(和尚的单房)。中院是个七进院落,位于中轴线上,也是游客游览区,师父的方丈室在第五进。”俗家弟子一边介绍,一边把记者领进方丈室。里面有一间书房、一间卧室,还有会客厅,都是“一丈见方”。会客厅里,一张木质方桌上供奉着佛像,布置得朴素大方。一照面,释永信笑道:“你们还敢写我呀?还敢拿我登封面?”声音爽朗、神情平和,仿佛满天传言在这里没留下任何痕迹。
“您敢说我们就敢登,就是想让大家知道实情。”为了采访更深入,记者提出跟随释永信一天的生活,并在寺院周围寻访一周。几天里,和释永信的对话共分4次进行,他的态度从回避,到简单应对,再到敞开心扉,最终道出一个少林寺方丈的真实心声。
对绯闻,“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不知是否迫于舆论压力,近一个月释永信很少出门。他的俗家弟子告诉记者,师父在寺里的生活和现代人正好相反,是“朝五晚九”。
为了赶上释永信的节拍,记者也和他一样,凌晨4点就起床。凌晨5点,嵩山还一片漆黑,释永信已经和近300位僧众来到大雄宝殿诵经。6点,他们前往东侧的斋堂。食物非常简单,一勺粥,一勺煮青菜,一个馒头,可以多要,但必须吃光。他们吃饭很迅速,期间不能说话。
一到8点,景区开门,少林寺的气氛就全变了,完全是个旅游景区和闹市,和尚们退居东西两院,释永信也搬到侧院一个小院落里修行和处理事情。有宾客来访,他再专门挑个僻静的地方,如图书馆,坐下来静心谈话。下午6点山门关闭,他才回到中院的方丈室办公,晚上9点准时休息。夜间,少林寺才重新属于僧人,成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寺院,庄严、幽静、深远,能听到落叶的声音。不时传出的诵经声,在参天古槐和漫天繁星下悠悠回荡。
释永信就在这“朝五晚九”的生活中,见缝插针地抽时间,寻一处安静的角落,回答记者的提问。
环球人物杂志:这次“情妇”、“私生子”传得很厉害,您是什么态度?
释永信:我一直不接受媒体采访,就是不想回应。其实这也算不上什么事,我们心里踏实。至少佛教界和熟悉我们的各级主管部门,对少林寺都很了解和认同。要是按网上那种说法,我们早就出问题了,走不到今天。
环球人物杂志:北大女生李靖倩、社会名人杨澜,和您什么关系?
释永信:网上说的那些人,除了杨澜我见过,其他都不认识。这些事情不值得说,一来一往的,没意思,不说了。
环球人物杂志:不想澄清吗?
释永信:没有必要澄清,遇到这样的事,就让它过去。佛教教义中说,“是非以不辩为解脱”,我们只往前看。有些事情靠时间和空间来解决,时间和空间不够的话,你现在努力解释也是很累的。
环球人物杂志:您这样会被人认为是在回避什么。
释永信:我的态度就像昔日寒山(文殊菩萨化身)问拾得(普贤菩萨化身):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环球人物杂志:难道一点都不生气?
释永信:(这些传言),我没有把它当做一种坏事,反而当做好事。通过它,会对自我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么多声音在关注,也是对我们的爱护。只有朋友和亲近的人,才会对你提出批评,如果不是关心我们少林文化,不是朋友,就不会批评。
环球人物杂志: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悬赏举证?
释永信:事情是10月2日发生的,7日引起社会注意,13日才发声明。我的初衷就是不理睬。但很多社会名人和明星被卷进网上的传言,他们都希望少林寺能有个态度。我的弟子和信徒们也不理解,经常会和我说起这些事,觉得难过。
环球人物杂志:您怎么看待出家人的七情六欲?
释永信:和尚不准有婚姻恋爱关系,否则就犯根本大戒,要离开僧团,没有一点含糊,这是我们的戒律。新中国成立后在佛教界有过一次大讨论,有青年和尚提出可以学日本和尚娶妻生子。一位将近120岁的虚云老和尚气得拍桌子,说僧衣不能脱,必须保持僧衣素食独身,否则佛教就没有意义了。争议通过李济深,请示到周总理、毛主席那里。周总理说,外国在攻击中国没有宗教人权,我们保留这么一个传统宗教,这样在国际上也有交代。所以从上世纪50年代延续至今都是如此。
人的七情六欲与生俱来,没有这种欲望,就没有必要修行受戒。我们佛教界反而要的是有七情六欲的人,这样才具有挑战性。要你依靠自己的定力和修行,来克服这些事情,那样更磨炼你的信仰和毅力。
谈财产,“账目比一般机关还严”
几天中,记者见到的释永信,除了早晨诵经时会穿方丈的袈裟,平时的穿着和少林其他和尚并无两样。他口袋中揣着一款普通品牌的手机,也并非传言中的苹果手机。不过,白天办公的侧院里,倒是停放着传说中那辆豪华大众越野车。
环球人物杂志:我看到了您门口的豪车,不过没有看到您穿豪华袈裟和用苹果手机。
释永信:(笑)汽车、袈裟和苹果手机是有。车是政府奖励给我的,我平时穿的袈裟和全国其他和尚没什么两样。几年前,别人确实送了我一件云锦袈裟。当时少林功夫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认识了南京云锦研究所所长,他们有这种传统技能,就制作了一顶袈裟送给我。他们向媒体披露花了多少钱、用了多少工、价值多少。我一次也没穿过,就当信徒送的一件礼品,等少林寺博物馆建成,可以放进去留给少林寺的子孙。至于手机,等现在这部用坏了,我才会换。
环球人物杂志:少林寺现在的门票是100元,据说一年的游客数量至少150万人,是笔不少的收入。
释永信:你也看到了,我们僧人现在入寺都不便,不能走景区的道。门票的管理归当地政府,其中30%,大概一年4000万元,给少林寺。我们基本比较被动,到底卖了多少票,多少人是免票的,都是他们说了算,给我们多少是多少。从2005年到现在,还拖欠了4000多万元,郑州市委书记多次作了批示,但登封政府不给,我们也没办法,只能慢慢继续要。我们不是普通百姓,也不能上访(笑)。
环球人物杂志:拿到的钱,都用在哪里了?
释永信:分给我们的门票收入,70%用于寺院建设,20%用于僧人的生活,10%用来做慈善。少林寺现有的建筑,80%到90%都是改革开放后复建的。除了上世纪80年代,中央政府和省政府累计支持过我们590万元用于文物修复,其他上亿元的修复资金都是我们自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