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前段时间有个学生告诉我说:“老师我真的觉得读书学习好累!我想放弃了。”我看着他认真的表情和疲惫的眼神我十分诧异。学习真的那么累吗?我的学生都怎么了?后来我仔细耐心地问了那个同学,才知道原来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本没有感觉到学习是快乐。于其是强迫他学习还不如让他把学习当成兴趣,这样的学习才没有负累。
兴趣是指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例如,我的那个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他就会关注学习,才会为了学习知识倾注热情、付出努力;还例如有人对美术感兴趣,他就会对各种油画、美展、摄影都会认真观赏、评点,对好的作品进行收藏、模仿。
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例如,一个人对武术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寻找机会去参加,而且在武术时再苦再累都会感到愉悦,表现出积极而自觉自愿。
兴趣对一个人作用表现在很多方面:
首先,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例如,对于一名学生来说,对语文感兴趣,就可能激励他积累各种语文方面的知识,去品读各种文学的作品,为将来评析文章甚至写作打基础,做准备。
其次,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情感的志趣活动,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美国著名华人学者丁肇中教授就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任何强迫。一个学生学习好不好,快不快乐就是看他有没有把学习当成兴趣来看待。假如我的那位学生把学习知识看成是兴趣,他怎么会感到如此的“疲惫”?有人搞物理实验,因为我有兴趣,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有人写一篇文章,因为我有兴趣,可以十年如一日的伏案疾书……正是兴趣推动了他们工作学习的热情,并是获得巨大的成功。
最后,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促进作用。兴趣会促使人深入钻研、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就中学生来说,对一门课程感兴趣,会促使他刻苦钻研,并且进行创造性地思维,不仅使他的学习成绩提高,而且会大大地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人的兴趣不仅是在学习、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又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与其强迫孩子们学习还不如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一种兴趣,这样孩子们学习起来就不再有“疲惫”和“负累”,这样孩子们快乐的主动学习教师们也是轻松愉快啊!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也要因为兴趣而成就自己的未来
细微之中见真情
——作文教学中感悟力培养的重要性
新疆伊宁市第六中学 沈军福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作文的学生好无奈。”常听一些老师这样抱怨。学生写不出优美的作文,勉强写出的文章又缺乏真情实感,这已是作文教学多年的痼疾了。症结何在?最本质的只有一条:学生总是在被动的为写作文而写作文。
要想摆脱作文训练的被动性,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教师就应当生动而深刻地启发学生感悟人生,积累情愫。学生只有“以情绪为动力进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才能有生活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真情实感。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悟那本来“视而不见”的 生活,从而发现生活?这就如朱熹所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师应从学生用心观察和记录生活中感动的人和事的能力培养着手,但是究竟什么样的人和事能感人,特别是能感动我们的学生。是国家大事?是他人悲苦吗?是自然界的万象变化吗?这些当然都可以,但如果单纯去写,似乎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隔”了一层。在我看来,应该是平凡(甚至可以说是“平淡”)生活中饱蘸细节的“小”,也就是生活中的片段、画面、瞬间和小事等。学生作文“平淡无聊”的借口往往是我的生活就是“平淡无聊”的,学生们并没有说谎,他们很诚恳。所以我们必须正视学生生活的“平淡无聊”,必须要正视“生活中不是天天都会生病,一生病妈妈就把我抱到医院了,必须正视“生活中不是天天都在下雨,一下雨爸爸就来学校门口送伞了”,也就是说,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多写“日常生活”,而不是“偶然事件”。生活“平淡无聊”不等于“无话可说”。举几个经典的例子,苏轼评价陶渊明的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但陶渊明关心的是什么?是南山下的“种豆”、是“带月”里的荷锄归(也就是回家)。孟浩然每天关心的是“归鹿门”(回家)时在渡口所见的人来人往,闻一多先生说孟诗“淡到见不到诗”,但以《夜归鹿门歌》为代表作品确是《孟集》里最有代表性的诗歌,是他人生中的最高成就,陶、孟两大田园诗人最好的诗,都在写自己回家途中的见闻,这算是够“平淡”了吧。再比如煌煌一部《红楼梦》始终写的是“封建大家族”败落这样宏大的主题吗?不尽然,书中写得最好的,是贾宝玉怎么给麝月篦头发,袭人怎么苦苦等待宝玉回来洗脸刷牙,而书中对宝玉洗漱的百十字描写也正是我们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但从来没有写出来,更不知道该怎么写好的。
综上,我觉得学生缺的是写作素养(也是他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应该是从一粥一饭中体味来之不易,从半丝半缕间恒念物力维艰。如果让我写回忆妈妈的文章,我可能摒弃一切很“重”的题材,而写一写高中上学时那无数个冬天清晨,妈妈帮我提前挤好的牙膏、倒好的小半杯刷牙的热水。
我们的学生究竟可以怎样写感悟?
一、形式:一事一议和一物一议。不论是“下山”的事件、“看花”的事件,还是“蝉”和“贝壳”,都是生命中常常会发生或遇到,但容易被忽略的事、物。这些文章之所以成功,就在于通过对最平凡的生活的观察和描写,收获了不平凡的感悟。但感悟的前提一定是先写好“一事”或“一物”。
二、(教学思路)先收后放。收(切入口)得越小,学生越有足够的感情和方法积淀,才能写得自如。“收”是引导学生去感悟母亲每周七天下班回家的不同动作与神情,以此揣测妈妈今天的心情如何。“收”是让学生感悟到自己每周七天每天早起的不同心情,特别是上课与双休的不同。金圣叹评《水浒》时有经典的言论“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红楼梦》也借贾母之口批评“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陈腐旧套。
总之,我们应该让学生去写基于他们自己生活的小事中的动人细节,写司空见惯的亲情里的平淡的美丽,写出细节的不同,写出平淡美丽背后的深情。
兴趣是指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例如,我的那个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他就会关注学习,才会为了学习知识倾注热情、付出努力;还例如有人对美术感兴趣,他就会对各种油画、美展、摄影都会认真观赏、评点,对好的作品进行收藏、模仿。
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例如,一个人对武术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寻找机会去参加,而且在武术时再苦再累都会感到愉悦,表现出积极而自觉自愿。
兴趣对一个人作用表现在很多方面:
首先,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例如,对于一名学生来说,对语文感兴趣,就可能激励他积累各种语文方面的知识,去品读各种文学的作品,为将来评析文章甚至写作打基础,做准备。
其次,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情感的志趣活动,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美国著名华人学者丁肇中教授就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任何强迫。一个学生学习好不好,快不快乐就是看他有没有把学习当成兴趣来看待。假如我的那位学生把学习知识看成是兴趣,他怎么会感到如此的“疲惫”?有人搞物理实验,因为我有兴趣,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有人写一篇文章,因为我有兴趣,可以十年如一日的伏案疾书……正是兴趣推动了他们工作学习的热情,并是获得巨大的成功。
最后,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促进作用。兴趣会促使人深入钻研、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就中学生来说,对一门课程感兴趣,会促使他刻苦钻研,并且进行创造性地思维,不仅使他的学习成绩提高,而且会大大地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人的兴趣不仅是在学习、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又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与其强迫孩子们学习还不如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一种兴趣,这样孩子们学习起来就不再有“疲惫”和“负累”,这样孩子们快乐的主动学习教师们也是轻松愉快啊!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也要因为兴趣而成就自己的未来
细微之中见真情
——作文教学中感悟力培养的重要性
新疆伊宁市第六中学 沈军福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作文的学生好无奈。”常听一些老师这样抱怨。学生写不出优美的作文,勉强写出的文章又缺乏真情实感,这已是作文教学多年的痼疾了。症结何在?最本质的只有一条:学生总是在被动的为写作文而写作文。
要想摆脱作文训练的被动性,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教师就应当生动而深刻地启发学生感悟人生,积累情愫。学生只有“以情绪为动力进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才能有生活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真情实感。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悟那本来“视而不见”的 生活,从而发现生活?这就如朱熹所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师应从学生用心观察和记录生活中感动的人和事的能力培养着手,但是究竟什么样的人和事能感人,特别是能感动我们的学生。是国家大事?是他人悲苦吗?是自然界的万象变化吗?这些当然都可以,但如果单纯去写,似乎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隔”了一层。在我看来,应该是平凡(甚至可以说是“平淡”)生活中饱蘸细节的“小”,也就是生活中的片段、画面、瞬间和小事等。学生作文“平淡无聊”的借口往往是我的生活就是“平淡无聊”的,学生们并没有说谎,他们很诚恳。所以我们必须正视学生生活的“平淡无聊”,必须要正视“生活中不是天天都会生病,一生病妈妈就把我抱到医院了,必须正视“生活中不是天天都在下雨,一下雨爸爸就来学校门口送伞了”,也就是说,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多写“日常生活”,而不是“偶然事件”。生活“平淡无聊”不等于“无话可说”。举几个经典的例子,苏轼评价陶渊明的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但陶渊明关心的是什么?是南山下的“种豆”、是“带月”里的荷锄归(也就是回家)。孟浩然每天关心的是“归鹿门”(回家)时在渡口所见的人来人往,闻一多先生说孟诗“淡到见不到诗”,但以《夜归鹿门歌》为代表作品确是《孟集》里最有代表性的诗歌,是他人生中的最高成就,陶、孟两大田园诗人最好的诗,都在写自己回家途中的见闻,这算是够“平淡”了吧。再比如煌煌一部《红楼梦》始终写的是“封建大家族”败落这样宏大的主题吗?不尽然,书中写得最好的,是贾宝玉怎么给麝月篦头发,袭人怎么苦苦等待宝玉回来洗脸刷牙,而书中对宝玉洗漱的百十字描写也正是我们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但从来没有写出来,更不知道该怎么写好的。
综上,我觉得学生缺的是写作素养(也是他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应该是从一粥一饭中体味来之不易,从半丝半缕间恒念物力维艰。如果让我写回忆妈妈的文章,我可能摒弃一切很“重”的题材,而写一写高中上学时那无数个冬天清晨,妈妈帮我提前挤好的牙膏、倒好的小半杯刷牙的热水。
我们的学生究竟可以怎样写感悟?
一、形式:一事一议和一物一议。不论是“下山”的事件、“看花”的事件,还是“蝉”和“贝壳”,都是生命中常常会发生或遇到,但容易被忽略的事、物。这些文章之所以成功,就在于通过对最平凡的生活的观察和描写,收获了不平凡的感悟。但感悟的前提一定是先写好“一事”或“一物”。
二、(教学思路)先收后放。收(切入口)得越小,学生越有足够的感情和方法积淀,才能写得自如。“收”是引导学生去感悟母亲每周七天下班回家的不同动作与神情,以此揣测妈妈今天的心情如何。“收”是让学生感悟到自己每周七天每天早起的不同心情,特别是上课与双休的不同。金圣叹评《水浒》时有经典的言论“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红楼梦》也借贾母之口批评“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陈腐旧套。
总之,我们应该让学生去写基于他们自己生活的小事中的动人细节,写司空见惯的亲情里的平淡的美丽,写出细节的不同,写出平淡美丽背后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