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而阐述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留守儿童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留守儿童亟需大力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农村;留守儿童
1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徙过程中衍生的一个特殊群体。
据民政部最新透露,目前全国留守儿童总数在1亿左右,大约占全国3亿未成年人的三分之一。这部分儿童由于长期的亲子分离而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似乎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声音,不少研究者基于自己的问卷调查也持这种主张①-④。他们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低、科学意识和文化需求低、心理问题突出,行为问题发生率高,有一定程度的情绪问题,如社交焦虑、状态焦虑、抑郁和孤独感等。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还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2016年,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从家庭监护、政府责任、教育任务、群团组织、财政投入五个维度着手,建立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公共图书馆在满足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基础上,也必须为留守儿童构筑精神家园,进行专业性服务,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给予其充分的人文关怀。
2 公共图书馆服务农村留守儿童的必要性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并提供查询、借阅及相关服务,开展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设施,担负着向全社会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使命。因此,要充分发挥其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积极参与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中去,吸引更多留守儿童的读者走进图书馆,使更多的留守儿童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提高及个人素质的普遍提高,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图书馆是留守儿童享受平等教育的前提条件 在公共图书馆里,任何社会公众在阅读图书报刊与搜集信息资料方面都是平等的,所有社会成员都可以公平地接受自己所需要的文化知识教育,任何读者增加对图书信息资料的使用都不会降低其他读者的使用水平。在2018年初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三十四条中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应当设置少年儿童阅览区域,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开展面向少年儿童的阅读指导和社会教育活动。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其教育职能应惠及全体社会成员,因此理应主动承担教育培养和关心爱护留守儿童的责任。公共图书馆应利用自身丰富的藏书资源,结合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图书馆是丰富留守儿童精神生活的重要手段 农村地区尚存在“看书难”的现象,网络化、数字化程度较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应有的文化娱乐活动。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课外生活枯燥而单调的现状,亟需通过正常的渠道和途径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而公共图书馆拥有学科丰富、全面、专业、规范、系统的图书报刊信息资料。图书馆拥有的大量的文献资源,将这些公共资源提供给社会公众阅读使用,可以开发每一位社会公众的脑力资源,使大家在阅读学习中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公共图书馆的传递文献信息和开发智力资源的职能将是丰富留守儿童精神生活的重要手段。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延伸、补充和提高。这些图书和音像资料将给孩子们开启了一个通往外部世界的大门,通过读书能使孩子们了解到很多从亲身体验中无法得到的知识,从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视野,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知识的神奇,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图书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平台 基层图书室作为农村重要的文化阵地,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建设之初基本是按照行政区域进行选址的,没有综合考虑人口分布、交通便捷、经济差异等方面的因素。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乡镇、村财政支持能力参差不齐,导致基层图书室建设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有的村本身财政相对比较薄弱,财政经费能否按时发放到位难以保证,造成部分农家书屋的图书资源增长、设备更新及人员队伍均受到限制。基层图书室在图书配置、读者活动、阅读推广等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与县公共图书馆及其他相关文化机构建立合作關系是大势所趋,利用其丰富的图书资源,为基层图书室免费提供思想性强、知识面广的文献资源,以解决资金短缺和图书更新缓慢的困境。
可见,公共图书馆的丰富馆藏和专业的阅读推广活动既可以让留守儿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又是他们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表现。图书馆作为社会发展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有责任和义务把留守儿童培养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接班人。
3 公共图书馆服务留守儿童亟需大力发展的策略
(1)加强馆藏资源建设
加快建设适合于留守儿童阅读的馆藏资源,大幅度增加公共图书馆少儿读物的种类和数量。公共图书馆应划拨专项购书经费用于订购适合少儿阅读的文献,并对定购文献的种类、形式以及数量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年龄、阅读层次的读者需求。从文献的内容上看,既要有帮助留守儿童学习的作文集、题集等参考书,又要有丰富多彩的中外名著等课外书,也要有生动有趣的各类休闲娱乐书;从文献的适用范围上看,既要有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刊,又要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较为简单的书刊,还要有适合学龄前儿童的挂图、撕不坏的书等;从文献的载体形式上看,既要有纸介质型的文献,又要有数字文献。
(2)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专业人才的缺乏一直是制约公共图书馆少儿服务水平的瓶颈,馆员现有的知识结构很难适应新技术的要求。不仅是要求掌握图书馆专业知识、网络理论知识、信息技术管理知识等;而且还要具有儿童心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为农村留守儿童读者提供“快、准、全”的信息服务。凭借自身优势,搜集整理一些有关心理教育的资料,定期为留守儿童举办心理辅导活动,帮助他们消除成长中的烦恼,认真、细致地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才能持续的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
(3)開展留守儿童主题活动
公共图书馆的讲座、展览活动有侧重点的向农村留守儿童倾斜,开展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主题讲座,比如用电安全问题、人身安全预防、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等,缓解农村留守儿童消极情绪,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促进心理健康成长。
(4)丰富少儿读者活动
农村留守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文化需求。因此,图书馆应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开展读者活动。图书馆要根据婴幼儿的需求,定期引进有不同载体和介质、适合幼儿文化品味的读物。既要有印刷型资料(低幼图书、低幼期刊等),又要有大量的多媒体(CD、DVD、磁带)、玩具、游戏器具及计算机网络等资源,吸引少年儿童走进图书馆,让他们在图书馆里找到令自己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惊、有所喜、有所问、有所知、有所想、有所盼的新天地。特别是要着重选择形象性、直观性和故事性强、图文并茂的图书和音像制品。可见,提供有特点、特色的阅读推广活动,满足少儿读者多方位、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应当被公共图书馆所重视。
(5)加强对基层图书室的援助
将基层图书室发展为县级文化部门的农村流动图书站,以县级图书馆的物质资源为依托,将图书资源分类整合集中后,投入到各个基层图书室的统筹循环系统中,使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更高效的利用⑤⑥。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减轻上级主管部门的财政压力,缓解农村地区文化投入少,资金紧张的境况⑦。
同时,注意全面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桥梁作用。基层图书室的长效发展还需要各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支持,因为县区行政村数量大、点多面广,靠县文化部门有限的人力资源去管理,势必会力不从心。下一步要注意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桥梁作用。从实地调研来看,少数乡镇综合文化站尚未重视图书室的意义,要尽快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得文化站工作人员高度重视,强化责任,切实担起承上启下的责任。
4 结束语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社会、经济、法律等各个方面。作为承担公民终身教育的图书馆,更应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好地文化服务,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相信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的配合,一定能为留守儿童创造出更加温暖、舒心的成长环境,让每个孩子从小都能为自己心中的梦想插上飞翔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傅尔玲.关爱留守儿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1):14—16.
[2]邓李君,等.基于农村书屋、乡镇图书馆、学校的留守儿童补偿教育模式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3(5):19—23
[3]任敏.我国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服务现状分析与对策[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9,(2):40-42
[4]熊再华.图书馆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之探讨[J].图书馆,2009,(4):12-13.
[5] 刘洪辉.梦想与现实:构建普遍均等服务体系--以广东流动图书馆发展为例[J]图书馆,2016(6):51.
[6] 寇德芹.流动服务应成为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常态模式[J].图书馆学刊,2012(12):92.
[7] 邱冠华.公共图书馆提升服务效能的途径[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41(7):19-21.
作者简介:
赵娜,(1984-),女,山东临邑县,汉,山东师范大学2007级硕士研究生,齐河县图书馆,中级馆员,研究方向图书管理、系统工程。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农村;留守儿童
1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徙过程中衍生的一个特殊群体。
据民政部最新透露,目前全国留守儿童总数在1亿左右,大约占全国3亿未成年人的三分之一。这部分儿童由于长期的亲子分离而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似乎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声音,不少研究者基于自己的问卷调查也持这种主张①-④。他们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低、科学意识和文化需求低、心理问题突出,行为问题发生率高,有一定程度的情绪问题,如社交焦虑、状态焦虑、抑郁和孤独感等。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还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2016年,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从家庭监护、政府责任、教育任务、群团组织、财政投入五个维度着手,建立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公共图书馆在满足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基础上,也必须为留守儿童构筑精神家园,进行专业性服务,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给予其充分的人文关怀。
2 公共图书馆服务农村留守儿童的必要性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并提供查询、借阅及相关服务,开展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设施,担负着向全社会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使命。因此,要充分发挥其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积极参与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中去,吸引更多留守儿童的读者走进图书馆,使更多的留守儿童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提高及个人素质的普遍提高,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图书馆是留守儿童享受平等教育的前提条件 在公共图书馆里,任何社会公众在阅读图书报刊与搜集信息资料方面都是平等的,所有社会成员都可以公平地接受自己所需要的文化知识教育,任何读者增加对图书信息资料的使用都不会降低其他读者的使用水平。在2018年初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三十四条中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应当设置少年儿童阅览区域,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开展面向少年儿童的阅读指导和社会教育活动。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其教育职能应惠及全体社会成员,因此理应主动承担教育培养和关心爱护留守儿童的责任。公共图书馆应利用自身丰富的藏书资源,结合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图书馆是丰富留守儿童精神生活的重要手段 农村地区尚存在“看书难”的现象,网络化、数字化程度较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应有的文化娱乐活动。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课外生活枯燥而单调的现状,亟需通过正常的渠道和途径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而公共图书馆拥有学科丰富、全面、专业、规范、系统的图书报刊信息资料。图书馆拥有的大量的文献资源,将这些公共资源提供给社会公众阅读使用,可以开发每一位社会公众的脑力资源,使大家在阅读学习中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公共图书馆的传递文献信息和开发智力资源的职能将是丰富留守儿童精神生活的重要手段。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延伸、补充和提高。这些图书和音像资料将给孩子们开启了一个通往外部世界的大门,通过读书能使孩子们了解到很多从亲身体验中无法得到的知识,从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视野,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知识的神奇,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图书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平台 基层图书室作为农村重要的文化阵地,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建设之初基本是按照行政区域进行选址的,没有综合考虑人口分布、交通便捷、经济差异等方面的因素。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乡镇、村财政支持能力参差不齐,导致基层图书室建设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有的村本身财政相对比较薄弱,财政经费能否按时发放到位难以保证,造成部分农家书屋的图书资源增长、设备更新及人员队伍均受到限制。基层图书室在图书配置、读者活动、阅读推广等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与县公共图书馆及其他相关文化机构建立合作關系是大势所趋,利用其丰富的图书资源,为基层图书室免费提供思想性强、知识面广的文献资源,以解决资金短缺和图书更新缓慢的困境。
可见,公共图书馆的丰富馆藏和专业的阅读推广活动既可以让留守儿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又是他们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表现。图书馆作为社会发展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有责任和义务把留守儿童培养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接班人。
3 公共图书馆服务留守儿童亟需大力发展的策略
(1)加强馆藏资源建设
加快建设适合于留守儿童阅读的馆藏资源,大幅度增加公共图书馆少儿读物的种类和数量。公共图书馆应划拨专项购书经费用于订购适合少儿阅读的文献,并对定购文献的种类、形式以及数量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年龄、阅读层次的读者需求。从文献的内容上看,既要有帮助留守儿童学习的作文集、题集等参考书,又要有丰富多彩的中外名著等课外书,也要有生动有趣的各类休闲娱乐书;从文献的适用范围上看,既要有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刊,又要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较为简单的书刊,还要有适合学龄前儿童的挂图、撕不坏的书等;从文献的载体形式上看,既要有纸介质型的文献,又要有数字文献。
(2)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专业人才的缺乏一直是制约公共图书馆少儿服务水平的瓶颈,馆员现有的知识结构很难适应新技术的要求。不仅是要求掌握图书馆专业知识、网络理论知识、信息技术管理知识等;而且还要具有儿童心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为农村留守儿童读者提供“快、准、全”的信息服务。凭借自身优势,搜集整理一些有关心理教育的资料,定期为留守儿童举办心理辅导活动,帮助他们消除成长中的烦恼,认真、细致地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才能持续的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
(3)開展留守儿童主题活动
公共图书馆的讲座、展览活动有侧重点的向农村留守儿童倾斜,开展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主题讲座,比如用电安全问题、人身安全预防、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等,缓解农村留守儿童消极情绪,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促进心理健康成长。
(4)丰富少儿读者活动
农村留守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文化需求。因此,图书馆应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开展读者活动。图书馆要根据婴幼儿的需求,定期引进有不同载体和介质、适合幼儿文化品味的读物。既要有印刷型资料(低幼图书、低幼期刊等),又要有大量的多媒体(CD、DVD、磁带)、玩具、游戏器具及计算机网络等资源,吸引少年儿童走进图书馆,让他们在图书馆里找到令自己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惊、有所喜、有所问、有所知、有所想、有所盼的新天地。特别是要着重选择形象性、直观性和故事性强、图文并茂的图书和音像制品。可见,提供有特点、特色的阅读推广活动,满足少儿读者多方位、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应当被公共图书馆所重视。
(5)加强对基层图书室的援助
将基层图书室发展为县级文化部门的农村流动图书站,以县级图书馆的物质资源为依托,将图书资源分类整合集中后,投入到各个基层图书室的统筹循环系统中,使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更高效的利用⑤⑥。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减轻上级主管部门的财政压力,缓解农村地区文化投入少,资金紧张的境况⑦。
同时,注意全面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桥梁作用。基层图书室的长效发展还需要各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支持,因为县区行政村数量大、点多面广,靠县文化部门有限的人力资源去管理,势必会力不从心。下一步要注意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桥梁作用。从实地调研来看,少数乡镇综合文化站尚未重视图书室的意义,要尽快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得文化站工作人员高度重视,强化责任,切实担起承上启下的责任。
4 结束语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社会、经济、法律等各个方面。作为承担公民终身教育的图书馆,更应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好地文化服务,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相信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的配合,一定能为留守儿童创造出更加温暖、舒心的成长环境,让每个孩子从小都能为自己心中的梦想插上飞翔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傅尔玲.关爱留守儿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1):14—16.
[2]邓李君,等.基于农村书屋、乡镇图书馆、学校的留守儿童补偿教育模式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3(5):19—23
[3]任敏.我国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服务现状分析与对策[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9,(2):40-42
[4]熊再华.图书馆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之探讨[J].图书馆,2009,(4):12-13.
[5] 刘洪辉.梦想与现实:构建普遍均等服务体系--以广东流动图书馆发展为例[J]图书馆,2016(6):51.
[6] 寇德芹.流动服务应成为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常态模式[J].图书馆学刊,2012(12):92.
[7] 邱冠华.公共图书馆提升服务效能的途径[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41(7):19-21.
作者简介:
赵娜,(1984-),女,山东临邑县,汉,山东师范大学2007级硕士研究生,齐河县图书馆,中级馆员,研究方向图书管理、系统工程。